APP下载

迁安:驱散冀东阴霾的霹雳伏击

2015-11-18董连辉

军营文化天地 2015年8期
关键词:大贤迁安冀东

文/特约记者 董连辉

迁安:驱散冀东阴霾的霹雳伏击

文/特约记者 董连辉

冀东八路军在反“扫荡”战斗中,向敌人冲锋的情景

冀东迁安县(现迁安市)地处长城要塞,抗战时期,北与伪满控制的热河省相接。因该地中共地下党组织活动较早且地理位置特殊,在冀东抗战中地位举足轻重。自1939年冀东首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丰(润)滦(县)迁(安)联合县成立后,迁安县成为冀东地委、行署、军分区机关常驻地,也是冀东军民抗日斗争的最前沿,是敌我双方争夺的核心区域。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在迁安境内共发生大小战斗500余次,当地民众配合八路军冀东军分区第12团与日伪军进行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辉煌的战绩。其中,歼灭日本关东军原田中队的彭家洼战斗,及恢复基本区首战大贤庄,均堪称经典的伏击战。这两次战斗不仅战绩显著,而且均发生在冀东抗战13年(自1933年长城抗战时算起——作者注)中最艰苦的1942年,扭转了迁安抗战低潮局面,推动了迁安乃至整个冀东抗战的进程。冀东军分区第12团团长曾克林曾回忆说:“彭家洼、大贤庄两次战斗,打的都是鬼子的王牌军。为此,我军威震滦东,敌人闻风丧胆,大大振奋了民心,鼓舞了斗志,为开辟滦东根据地、扩大抗日力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荷花盛开、山峦叠翠的季节,记者踏访当年的战场,倾听战斗目击者、现已是耄耋老人的讲述,查阅相关史料、档案,穿越历史时空,走进那段烽火岁月。

“伏击之王”,传奇营长欧阳波平

关注彭家洼伏击战,离不开指挥这场战斗的营长欧阳波平。

从河北省迁安市区北行20余里,来到彭家洼村,村南是一片山地,山不高,但树木葱茏。彭家洼村西南方向,紧邻南戴营、北戴营,不远处的滦河,环绕市区,从西北向东南流去。在彭家洼村中心一个普通农家院,记者见到了87岁的彭振兴老人。

“那是1942年8月8日,农历六月二十八,我亲眼目睹了那场战斗。这次战斗的特点是以强对强。敌人是关东军过来的一个中队,中队长是原田东两,这股鬼子都是‘胡子兵’,作战凶残狡猾。我军是屡打胜仗、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八路军第12团第1营,营长是欧阳波平。当时,我刚要吃饭,突然听到了枪声,接着就有人挨家挨户送信儿,说鬼子进村了,趴在屋内炕沿下别动。巧的是,欧阳波平率领第1营前天刚转移到北戴营、彭家洼一带。鬼子从村西头进庄,一看村中驻着八路军,就顺街向南跑去,想抢占龙子山山头。战士们就拎着机枪上瓦房,向敌人后背猛扫。驻扎在南戴营的八路军由南面上了山,战斗打得非常激烈,从早晨一直打到下午3点,一个中队的鬼子除了一个趴在死人堆里装死逃生外,75个鬼子全被打死了……第二天,很多鬼子乘汽车赶来,在彭家洼村东一片平地挖了70多个长坑,架上木柴烧了他们同伴的尸体,把各家的门窗木料全都烧了,临时火葬场竖起一座木牌,山上用水泥筑了一个碑。高各庄据点敌人撤走后,群众就上山把碑拆掉了!”

说完,老人兴致勃勃地背起顺口溜:“八路军,胆子大,开火就在彭家洼。彭家洼,北戴营,我与鬼子打成疯。小鬼子,真逞凶,机枪大炮一劲儿崩。一个鬼子漏了网,精着屁股跑到建昌营。建昌营,没敢站,一跑跑到青龙县。青龙县,鬼子多,(第)二天发来九汽车。八路军本是游击战,着意转到抚宁县。爬高山,越大岭,歪把子,掷弹筒,三八重机得一挺。得了重机真高兴,王八盒子望远镜,手表钢盔划拉净,中国又去一块病!”

谈到欧阳波平,老人一下子伤感起来:“欧阳波平营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长得特别精神,中等个儿,黑脸膛,说话干脆。战斗结束打扫战场时,警卫员向欧阳波平身边跑,‘你看吧,我捡来的手枪,给你!’‘啪’的一声,子弹击中欧阳波平……太可惜了!起初,他与牺牲战士一起安葬在村东沙包上。1963年,县委、县政府组织人给牺牲的战士建了公墓,营长欧阳波平的遗骨迁到唐山烈士陵园,还举行了隆重的迁碑仪式。”

记者来到彭振兴所说的烈士陵园。陵园坐落在北戴营村西北马路南侧,占地330平方米,四周筑起5尺高的围墙,园内正中矗立着一座抗日烈士纪念碑,高4米、宽1.5米,由碑基、碑身、碑帽构成,均由混凝土和水磨石精心筑造。碑身正面镌刻着“抗日烈士纪念碑”7个大字,背面雕刻“抗日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纪念碑南侧是方圆13平方米的墓群,埋葬着烈士们的遗骨。由于纪念碑上没有记载详细情况,外人并不清楚这座碑是纪念哪次战斗牺牲的烈士,也不知道里边安葬着谁。然而,对于当地人,特别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对这座纪念碑有着不可磨灭的记忆。

青纱帐的夏季,是八路军打击敌人、积极活动的好时期。这是1942年开辟滦东地区的八路军第12团官兵向迁安、卢龙、青龙挺进

记者梳理《迁安英烈人物专辑》《迁西县志》等史料,找到参加彭家洼战斗牺牲的19位烈士的名字。其中有,第12团干部:连长刘贺山,排长王运庭;战士:刘祥、吴玉仓、韩伏、王海、王运龙、刘义祥、刘树珍、李凤山、樊顺喜、刘增善、刘福财、韩启生、郭印富、刘江山。迁(安)青(龙)平(泉)联合县大队:排长韩瑞合,战士韩显祥、李文兴。这19位烈士均来自迁安县北部山区(今属迁西县)。

史料记载,这里曾安葬着37位烈士,因营长欧阳波平的遗骨迁往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战士王运龙的遗骨迁往老家迁西,目前,这里还有35位烈士的遗骨,但其他17位烈士都成了无名烈士。虽然欧阳波平的遗骨早已迁走,但一些老革命的后代总将这里视为他的墓地。

“每次我和岳父去县城路过这里,他都跟我念叨,这里埋着八路军欧阳营长,他经常去咱家找你四姥爷李方州,他俩关系可好啦……”朱家沟村村民姜存金感慨地说。姜存金所说的李方州,是中共迁安抗日先驱,也是记者的长辈亲戚。1942年夏,李方州被驻罗家屯日伪军杀害,时任迁青平三总区区委书记。

迁西老革命郑香林五子郑玉海说:“我父亲当年是三总区武装干部,在李方州领导下开辟地区,经常配合主力部队打伏击,欧阳波平营长牺牲时他在场。每次路过北戴营纪念碑,他都跟我拉起欧阳营长牺牲的事,让我不要忘记先烈。”

关于欧阳波平这位传奇的八路军营长,记者多年接触的尚健在的冀东老革命及党史专家一致公认:能打仗,牺牲太可惜。

开国少将、今年99岁的原冀东第12团第2营营长杨思禄说:“欧阳营长是一位老红军,特别能打仗!”

今年95岁的原迁(安)遵(化)兴(隆)七区二分区区长张利锋说:“欧阳营长文武全才,特别勇敢,很有能力。彭家洼大捷后被警卫员枪走火打死,非常可惜……”

在长城脚下的小关村,今年88岁的郭印会、86岁的郭印宝、81岁的郭印伍当年都是儿童团员,对于常来小关村开展抗日工作的李方州、欧阳波平有着深刻印象。“由于地下党干部、八路军常来我村,敌人将我村视为八路军‘匪窝’,多次进村扫荡烧房子……”

对于彭家洼伏击战,老人们记忆清晰。

“欧阳波平带领一营在彭家洼打死了75个鬼子,不幸的是欧阳营长被警卫员误伤牺牲了。战斗结束后,部队曾来我们小关休整。除欧阳营长外,他下边三个连长也特别能打仗,当时流传民谣:‘一马骥,二马贤,三连连长吴作全’。”

“我看见战士擦拭刺刀上的血,那是怎样一场恶仗啊!”

“有战士在我家住了一天一宿,还将缴获鬼子的饼干给我吃……”

记者查阅冀东抗战诸多史料、档案发现,欧阳波平的履历大致如下:

欧阳波平,1912年出生于湖南,早年参加红军,长征后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奉命与百余名老红军及“抗大”毕业生开赴平西,任冀热察挺进军随营学校军事教育科科长,随军挺进冀东开辟抗日根据地。1940年1月,冀东八路军第12团正式组建,欧阳波平任参谋长,后改任第1营营长。他曾指挥过很多重要战斗,如全歼日本关东军一个骑兵中队的蓟县白草洼战斗;与数千日伪军鏖战、掩护军区司令部和教导队突出重围的蓟县十棵树(村)战斗;智取玉田莺子港一带尖窝口等三个据点的战斗;首创击溃伪治安军一个团的迁安杨店子战斗……这些战斗中,有的是他独立指挥的,有的是他参与指挥的,被誉为足智多谋的“伏击之王”。

1942年,冀东八路军在长城上的战斗指挥所

1942年,冀东黎明前最黑暗的一年

通过史料调研和抗战老人介绍,记者试图还原彭家洼伏击战那场震人心魄的战斗。

1942年3月30日起,在日本“华北方面军”指挥下,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利用两个半月时间推行第四次“治安强化运动”。日军第27师团实施了“冀东作战”(一号作战),成为第四次“治强”的主要组成部分。日伪采用“军事围剿与奴化宣传同步,野蛮屠杀与怀柔感化并举”的手段,妄图摧毁和瓦解基层抗日政权,扩大“无人区”,破坏抗日游击区根据地建设。

在日本公刊战史《华北治安战》中,记者找到了关于“冀东作战”的记载:

第一期作战(4月1日至6月10日):

“根据方面军指示,新年度刚刚开始,师团就以彻底肃正冀东共军根据地及其地下组织为目的,于3月下旬抽调中部、南部地区兵力,进行了必要的准备。当时共军以遵化、玉田、丰润、迁安的山岳地带为根据地,组成小股游击队出没各地……冈村方面军司令官对该地区的肃正极为关心,4月6日赴唐山,视察了师团战斗司令部、治安军行营等,并予以鼓励。由于此次作战,共军第12、13团损失很大,从5月中旬前后逐渐越过长城线逃入满洲国境内。因此,师团于6月上旬大致结束了第一期作战,而后转入对该地区的肃正警备工作。”

第二期作战(8月11日至9月上旬):

“随着兵力部署的变更,减少了对敌的压力,因此一度逃入满洲国境内的共军,又重新回到冀东,力图重建地方基干队,其行动逐渐活跃起来。特别是由于屡次袭击了中国治安军,因此,北部防卫地区队(队长、第27步兵团长铃木启久少将)大力开展了讨伐战。总之,中共以该地区为其通往满洲的道路,极力设法扩大其势力。因而,对此种形势,方面军也是不容忽视的。”

当时,迁青平三总区,是日伪第四次“治安强化运动”重点区。杨店子战斗后,伪治安军第20团与第10团残部合编为独立第20团进驻罗家屯,杀人不眨眼的大汉奸“高阎王”高首三调任团长,配合日军驻罗家屯的真方少佐大队在抗日基本区开挖封锁沟,构筑碉堡,实行“三光”政策,“蚕食”抗日基本区。驻迁安县城日军守备队长藤川、伪警备大队长汤鹏举指挥日伪军500余人对长城沿线建昌营以西百余个村庄进行疯狂“清剿”,制造多起惨案,使抗日基本区一度被蚕食,变成敌占区和游击区,县、总区、分区、村四级抗日干部遭受严重损失。李方州率领三总区民众配合八路军第12团第1营开展反“蚕食”斗争,实施复仇战役,破坏日伪通信和交通,瓦解、分化基层伪政权,使日伪“治强”计划未能得逞。

1942年7月16日,由于西陈庄八路军办事员秦海清叛变投敌及肖家庄“反共会”特务任凤楼告密,李方州被驻罗家屯日伪军抓捕游街,最后在王古庄、肖家庄村西交界处山坡下被当众杀害。这天,欧阳波平正带领第1营随第12团团部在丰滦迁联合县的干河草,一举歼灭了制造“潘家峪惨案”的刽子手佐佐木少佐及日伪军300余人。为粉碎敌人“扫荡”,根据上级指示,团长曾克林决定全团分散活动,第2营两个连在丰滦迁中心区,其余两个连进至都山、平泉(东南)地区;曾克林带团直在都山以南地区活动;令欧阳波平率第1营渡过滦河,向东发展。

欧阳波平带队东渡滦河。此时,肖家庄迁青平三总区区委驻地被摧毁,汉奸高首三在滦河东建立73个村庄反共伙会组织,总会设在罗家屯据点,整个三总区遭遇抗战以来最严重的损失,地下情报传递陷入瘫痪状态。

自9月17日开始,日军第27师团又集结约11个步兵大队的兵力,实施了“冀东一号终期作战”。在所谓军事上的“肃正讨伐”之外,还“剔抉共军的潜伏分子、地下组织和秘密交通线;构筑隔断壕、碉堡、城寨等以防止敌人侵入和移动;设置无人区。为了隔断与满洲国的出入,在长城内侧由马兰峪(遵化西约30公里)到建昌营(迁安以北约20公里)附近,使宽约4公里、长约100公里的带状地区成为无人区,将原有的村庄迁到别处。”(据《华北治安战》)

敌我双方史料表明:1942年,是冀东13年抗战中最艰苦的一年,是日伪军最嚣张的一年,也是黎明前最黑暗的一年。

1943年冀东八路军12团迫击炮连在战斗中

鏖战彭家洼,全歼关东军原田中队

据《华北治安战》记载:在日军实施前述“冀东作战”第一期作战后期,“为了在冀东进行肃正工作,一部分关东军(几个大队)奉命配属于华北方面军,然后分别归属于第27师团及独立混成第15旅团指挥,主要参加了沿长城线山岳地带的肃正讨伐。根据6月1日的‘大陆指’第1170号,关东军派出了一部分兵力……”

此次派来的关东军部队,就包括后来被欧阳波平营歼灭的第8师团步兵第17联队原田中队(中队长原田东两大尉)。

1942年8月7日,欧阳波平率部队转移到迁青平联合县第三总区管辖的彭家洼村一带。虽然这里群众基础较好,但距迁安县城、建昌营、罗家屯等据点都不算远,敌人碉堡岗楼遍布乡村,部队随时有可能遭到敌人袭击。于是,欧阳波平将部队分散驻村,营部和第1连驻扎北戴营,第2连驻扎古松庄,第3连驻扎南戴营附近,龚发田游击队驻彭家洼。

欧阳波平从三总区武装干部郑香林处获悉李方州牺牲的消息,这位湖南硬汉落下热泪,发誓一定为李方州报仇。欧阳波平与李方州两人性格、志趣相投,他们都是儒雅博学有修养的知识分子,都曾做过教员,不仅字写得漂亮,而且还能作诗,在战斗中结下生死兄弟情,欧阳波平曾表示将来要留在肖家庄。

8月8日清晨,日本关东军原田东两中队和伪满军一个中队沿着迁(安)建(昌营)公路南行至彭家洼附近。北戴营临时营部,侦察员跑来向欧阳波平报告:“有一股敌人从建昌营出发,向我开来!”据报,这批鬼子兵全是“胡子兵”,武器装备精良。

“正想找他们呢,没想到送上门来了!狠狠打一下!”欧阳波平迅速部署战斗任务,命令第1连集合队伍,整装待命,另派通信员通知第3连,抢占彭家洼村东南龙子山高地设伏。

第3连长吴作全接到命令,立即集合队伍。村子东南陶辛庄传来密集的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原来,日军耀武扬威行至陶辛庄时,突然遭到迁青平联合县韩少敏游击大队的迎头痛击。老奸巨猾的原田金蝉脱壳,留下伪满讨伐中队对付韩少敏大队,将日军分成两股,绕开陶辛庄,向北戴营、彭家洼一带流窜。

这时,从彭家洼和北戴营方向同时响起激烈的枪声。原田万没想到,当他带领日军刚接近北戴营村时,遇到欧阳波平带领的第1连的猛烈阻击。这时,另一股日军占领彭家洼,两股日军对第1连形成南北夹击。欧阳波平带领战士,依托院落、街头有利地形,向日军进行猛烈射击,由于敌人武器精良,第1连被挤出北戴营。第1连连长马骥重新组织队伍,很快将阵地夺回来,但还没站稳脚跟,敌人又一个冲锋,北戴营得而复失……战士们与日军在北戴营进行三次拉锯式激战,终于将原田中队赶出北戴营。

第3连连长吴作全带领战士跑步赶到彭家洼东南的龙子山。这时,日军已经爬上龙子山南面半山腰一片洼地。日军在北戴营被第1连赶出庄,想抢占龙子山负隅顽抗,没想到未到山顶,第3连已捷足先登。

欧阳波平指挥第1连战士,在后穷追不舍,他命令第1连将前面小股敌人吃掉,又派第2连迂回到大股敌人屁股后。欧阳波平亲自带领第1连、第3连冲到山上,从正面猛烈射击。

第3排排长邱成顺带着战士,迂回到敌人左侧一个高坎子上,这里是一小块高粱地,易于隐蔽,对敌人阵地观察得清清楚楚。邱成顺举起小旗一挥,“打!”字刚出口,敌人的子弹击中他的手腕,小旗掉在地上。顿时,战士们的机枪怒吼起来,朝敌群喷出复仇的火舌。同时,战士们的步枪也朝敌人猛烈射击,手榴弹像冰雹似的倾泻敌群。日军想从第3连占据的高地突出去,轻重机枪、小炮一齐向阵地开火,高坎上,硝烟弥漫,子弹和炮弹片从战士们头顶“噗噗”飞过,顷刻,几个战士负伤。战士侯占喜抱着机枪,冒着敌群密集弹雨“嗒嗒嗒”向敌群猛扫。这时,欧阳波平来到他身边:“小侯,把机枪给我!”“营长,鬼子的枪打得特准,这里太危险……”“少啰嗦,准备子弹!”“是!”侯占喜知道欧阳营长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员、身经百战的老红军,而且是一名优秀的机枪射手。

日军被第1连、第3连压缩在一块谷子地里,成了瓮中之鳖,但仍作困兽斗。欧阳波平端起机枪,向敌群猛地扫了一梭子,故意暴露一下自己的火力点,随即迅速拖着机枪转移位置。敌人上了当,轻重武器一齐开火,这时,欧阳波平看准日军重机枪位置,连着几个点射,击毙敌射手,重机枪成了“哑巴”。

冲锋号刚响起,鬼子开枪打伤司号员,像疯子一样冲上来。欧阳波平把手中的驳壳枪一挥,喊了声“冲!”战士们端着刺刀,一跃而起,猛虎一样冲向敌群,与敌人展开白刃肉搏战。顿时,喊声、枪声、枪刺的撞击声混成一片,整个山洼里刀光血影,杀声震天。欧阳波平带头冲进敌群,手中驳壳枪不停地叫着,在他的周围,敌人瞬间一个个倒下……

经过3个小时激战,第1营胜利结束战斗,原田东两中队只有一人漏网逃回建昌营据点,中队长原田东两大尉以下75人全部被歼。同时缴获1挺重机枪,1门小钢炮,6挺“歪把子”轻机枪和70余支长短枪。

彭家洼伏击战,发生在迁青平三总区主要领导人李方州牺牲后22天。此前,迁安城北、长城南、滦河东我地下组织被破坏,汉奸特务遍布城乡,鬼子伪军烧杀抢掠,根据地被严重蚕食,血雨腥风,一片白色恐怖。此次大捷,恢复巩固了迁青平三总区这块抗日基本区,震慑了县城、建昌营、罗家屯等据点的日伪军及各村的反共伙会,极大地鼓舞了迁安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1942年冬,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前排左四)、政治部主任李中权(前排左三)和冀东军队主要干部合影

事出意外,英雄之死令人扼腕

彭家洼属于半山区,村南的龙子山谈不上山高林密,南面距离迁安县城、高各庄据点都不远,东北距离建昌营、东西密坞等敌人据点炮楼更近,西北方向则是罗家屯、马兰庄据点,可谓危机四伏。特别是在三总区地下组织遭遇重大损失的时期,没有超常的军事指挥素质和魄力不敢打这个伏击战。

可以说,这一仗显示了欧阳波平过人的素质。据秦皇岛市党史专家杜士林介绍:“欧阳波平营的一连长马骥跟我讲,欧阳波平是位神枪手,彭家洼伏击战中,欧阳营长一个人就打死了30多个鬼子……”迁西党史资料《威震滦东》一文则记载:“欧阳波平枪打得更好,弹无虚发。每次被围,他都拿过警卫员手里的长枪,自己一个人打。他怕暴露兵力,不准别人打,就他一个人一条枪,一个一个地击毙敌人。如果敌人冲上来,他便端起机枪,边指挥边扫射。”

然而谁能想到,战斗刚刚结束,这位传奇英雄竟意外牺牲。

据记者从多方史料和亲历者口述中了解到当时的情况:

时近中午,部队打扫完战场,来到彭家洼附近的南戴营村,欧阳波平站在队伍前给战士们讲话。这时,警卫员高立忠拿着一支缴获的“王八盒子”手枪来到欧阳波平跟前说:“营长,我缴了一支好枪,给你吧!”欧阳波平刚要接枪,突然“啪”的一声,从枪膛里飞出一颗子弹,射进欧阳波平的胸膛,伴随“啊”的一声,欧阳波平跌倒在地上,鲜血染红了他脚上那双心爱的白球鞋……

战士们顿时惊愕了。欧阳营长被抬进村民家里抢救,但那颗青春旺盛的心脏还是停止了跳动。天空阴雨密布,突然飘起了蒙蒙细雨……

这天是立秋日,按冀东习俗家家户户要吃包子。欧阳波平的离去,令当地群众和第1营官兵咽不下一口饭,大家含泪就地掩埋了欧阳波平和牺牲战士的遗体,第1连连长马骥暂时任代理营长,部队迈着沉重的步伐冒雨向长城脚下的小关村转移。

在官方史料上,均记载是警卫员枪走火致欧阳波平殉难。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他的警卫员被汉奸特务收买,故意加害欧阳营长。

首先向笔者披露这一信息的是迁安党史专家刘绍友,但他称究竟是枪走火还是误伤没有定论。迁西老革命刘香普之子刘同、郑香林之子郑玉民证实:“欧阳营长的警卫员被汪派特务组织收买,混进第12团,害了欧阳营长。”刘绍友、刘同、郑玉民均称,“部队转移到长城脚下小关村,将警卫员挑死了。”处决肇事警卫员这一点,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管理处收藏的欧阳波平的档案里也有记载:“警卫员缴获敌人一支‘王八盒子’当众摆弄走火,当时执行纪律将警卫员枪决了……”档案材料来自原第12团战士付文祥口述。无论欧阳波平殉难于枪走火还是敌人故意谋害,警卫员高立忠被处决是事实。但这在官方史料书籍中均无记载。

彭家洼伏击战后,当地群众为了纪念这次战斗,缅怀欧阳波平烈士,将龙子山更名为“常胜山”。

1942年坚持在热河南部艰苦奋斗的冀东八路军在深山中燃起篝火取暖

大贤庄村,耄耋老人追述激烈战斗

如果说彭家洼伏击战因营长欧阳波平牺牲,在大捷后充满遗憾与悲情;时隔半年后发生的大贤庄伏击战,则令人欢欣鼓舞。这次战斗,发生在日军所谓“冀东一号终期作战”(9月17日至11月15日)结束不久,由第12团团长曾克林亲自指挥。多年以后,曾克林曾在回忆中扼要记述:“1942年敌人发现我军过滦河后,急忙调兵遣将,妄图寻找我军决战,把我挤出滦东。当滦河开始结冰的时候,我和高敬之、曾辉、周家美等同志正在西牛山开会,不巧被敌人发现,团部和部队便转移到大贤庄。但敌人又获取情报,并暗中策划,调建昌营、迁安县城、大横河、包各庄四路兵马,准备包围消灭我军。我们得到消息后,便在大贤庄摆开战场,把建昌营来的日寇全部歼灭,打得鬼子血肉横飞,死尸遍野,再把迁安来的敌人击溃,然后甩开了大横河、包各庄的敌人,安全转移。”

2015年6月7日正午,记者来到迁安市杨各庄镇大贤庄村,正在村中大柳树底下乘凉的几位老人听说采访70余年前伏击战的事,主动围上来介绍情况。

今年87岁的张海胜是一位老党员,他头脑清晰,介绍起当时的情况:“1942年农历十一月初十夜里11点,八路军进驻我们村,马家沟、青山院、裴新庄、玄新庄都住了八路军。第二天早晨,下雾,我村张树旺去送情报,他在横道上见到鬼子讨伐队,赶紧跑回村子报告,很快,八路军和鬼子在村北后背山上打起来。我和同学正在村南小学上早学,听到枪响,师生赶紧跑向东南的青山院。那天打了一个小时,鬼子全部被歼灭。八路军伤亡两三个,其中一个牺牲在我家后门前的土堆上。”

正说着,今年81岁的张海亭走过来,也主动介绍起自己了解的情况:“伏击战的前一天,先来两个八路军交通员住进张老义家。夜里11点,八路军住进张树德家院。第二天早晨,张树旺报信后,八路军从后山坡上去向敌人开火,30多个鬼子一个不剩,全部被歼灭了。其中一个逃向村东北4里远的鸡鸣庄,藏进一个村民家的白薯窖里,被追过来的战士扔手榴弹炸死了。我还看见一个姓孙的翻译被押走了。战斗结束后,鬼子的尸体头朝南脚朝北摆在河滩上,都冻黑了。打扫完战场后,八路军撤出村子。我想参军,因年龄太小,部队没要。”

关于消灭鬼子的具体数字,两位老人一个说近百个,一个说30多个。两人都提到,在马家沟阻击县城前来救援的敌人时,八路军一个班的战士都牺牲了。

浅叶小队覆灭,数十鬼子尸体冻成黑肉干

结合老人讲述,记者翻阅史料,试图还原那场战斗。

1942年秋季,日军纠集了约5万人的兵力,对冀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清乡扫荡”,并强制推行壕沟堡垒政策。其间,我主力部队根据上级指示,转到外线作战,深入到都山一带开辟新区。当时,敌人造谣说在长城以南“全部肃清了共军”,冀东成了“王道乐土”。敌伪汉奸喧嚣一时。正当敌人得意忘形地陶醉于“胜利”美梦的时候,冀东子弟兵奉命回到关里,配合地方干部开始恢复基本区和开辟新区的战斗。

团长曾克林率第12团由长城冷口东侧回到关里,部队驻兵在迁安县东部一带村庄。在口外几个月艰苦生活,子弟兵的体质都有些下降,当地群众特意给部队做些好吃的饭菜以表慰问。

12月17日,曾克林率第12团一部来到青山院、大贤庄一带。团部和特务连驻青山院村;第4连、第5连分别驻大贤庄南街、北街;第3连驻沙河东的高各庄,与大贤庄相距3里。

大贤庄位于迁安县城偏东北方向,距离县城20余里,往北至建昌营14里,地处青龙河西岸,冷口沙河流经大贤庄、青山院东头不远即汇入青龙河。由于年久冲淤,在大贤庄村东头形成一片沙滩,沙滩地里长了些柳丛。大贤庄北靠后背山,山脚下有一条去建昌营的大道。凉水河绕过后背山向东南汇入冷口沙河,河上建有一座小桥,是大贤庄去建昌营的必经之路。

18日拂晓,建昌营据点日军子50多人,在中队长山本(山本应为“中国驻屯”步兵第3联队第8中队长。据查日方记述,带队前来大贤庄的为该中队所辖浅叶小队——作者注)带领下,气势汹汹来大贤庄一带“清乡扫荡”。曾克林得到情报后,命令各连迅速投入战斗,务求全歼。

大贤庄南街,第4连战士们正在吃饭,这时,岗哨跑来报告:“从北面来的敌人已经距离村庄不远了!团长指示4连跑步抢占凉水河西岸的后背山接受任务!”

指导员冯闻智、连长赖大标接到命令后,扔下饭碗立即带领部队迅速出击。

这次大贤庄战斗,我军事先并未料到敌人会来得这样快,而敌人也没有发现这里驻有我军主力部队。

凶狠骄横的日军大摇大摆地踏上了大贤庄村头的小桥,突然,第5连布设在村北头一独立家屋内的机枪怒吼了,密集的子弹向敌人射去。走在桥上的敌人应声倒下,有的一头栽进河里。日军遭到我军突然袭击,猝不及防,顿时乱了队。有的窜进沙滩地的柳棵子里顽抗,有的退缩到河岸边利用河堤做掩护仓促还击。第5连连长张纯指挥部队全部出击,在村头与顽抗之敌展开激战。

打垮敌人“强化治安运动”,八路军装备大大增强。图为广大群众热烈欢迎凯旋的冀东八路军

团长曾克林在青山院村北的清风寺山头上指挥战斗,不失时机地命令特务连出击。连长牧野率领特务连战士从山上往下压,顺着河边向日军阵地冲杀过去。日军负隅顽抗,用重机枪向我军扫射,前边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战士毫不畏惧,英勇向前冲杀,和日军展开白刃格斗。

这时,第1营营长杨树元来到后背山西侧指挥战斗,他扼要地交代一下任务,介绍敌人在哪个地方,火力是怎样配置的。他命令第4连由西山坡迂回到山东,从敌人的阵地背面夹击敌人。冯闻智简单向战士们作了动员:“我们这次进关就是为根据地死难群众报仇,这是进关的头一仗,一定要打好!”

战士们进关后未得到适当的休息,非常疲劳,但是战斗情绪高涨。当第4连绕到山东时,日军的重机枪正向第5连射击。赖大标带第1、3两个排战士沿山麓向南冲,冯闻智带第2排战士由山东边的开阔地朝日军冲过去。日军火力很强,第2排战士被打倒了几个,战士们开始时匍匐前进,后来干脆站起来端着刺刀冲入敌群。

这时,驻在高各庄的第3连连长吴作全也带战士由河东杀过来,八路军以压倒敌人多数的优势兵力,将日军包围在河滩里,这里是一片开阔地,只有一些稀疏的柳树棵子。日军困兽犹斗,战士们如猛虎下山一般,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顿时,刀光血影,杀声震天……混战中,有一个骑白马的日军向东南方向狼狈逃窜,战士们朝他开了数枪但未击中,这个敌人侥幸逃掉。

三个日军涉过冷口沙河,朝鸡鸣庄逃窜。第2排排长马春亮带着一班人穷追不舍,一直追到鸡鸣庄。进村后日军就不见了,马春亮将一班人分为三组逐院进行搜索。当一个组搜到村民王宝财家院内时,王宝财的妻子指着红薯窖,向战士伸出三个手指,暗示三个日军藏在里边。战士们立即将两颗手榴弹一起扔进去,“轰”的一声,结果了三个日军的狗命。

战斗进行了一个小时左右就结束了,日军的尸体摆满了河滩。

当部队转移到曲河村时,当地群众揭发出一个跟随部队运战利品的“民夫”,说他是建昌营日军据点的孙翻译。经审问,这家伙果真是日军翻译。他在建昌营霸占着一个姑娘,第二天就要举行婚礼,当天跟随日军讨伐想抢点东西,不料日军遭到歼灭,他也当了俘虏。这家伙趁八路军与日军混战之际,换上一件破衣服,扮成民夫,想蒙混部队,逃脱惩罚。部队首长根据群众要求,将这个汉奸处决了。

部队撤离战场后,第4连奉命向东南一带的郎庄一带转移;曾克林带领团部向东转移,计划出刘家口,仍到关外去。部队行到徐流营附近时,又和前来增援的敌人打起来,一直激战到黄昏后安全转移。主力部队与日军激战时,奉命警戒的团部通信排在青山院西南的妈妈山上阻击迁安县城的援敌,缴获轻重机枪3挺、长短枪20余支、战马2匹,遗憾的是,我通信排一个班在阻击战中绝大部分壮烈牺牲。

关于大贤庄战斗,在原日军第27师团“中国驻屯”步兵第3联队中队长藤原彰所著《中国战线从军记》中,留下了详尽的敌方佐证:

驻扎在沙河站那个时候给我留下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正好碰上浅叶小队全军覆灭的严重事件。1942年12月18日,中国驻屯步兵第3联队得到在迁安县东部发现八路军的情报,于是第2大队的主力立即从罗家屯出动;其中一部分,即第8中队以浅叶滋为队长率领的小队是从建昌营出发的。当第2大队听到从北方传来激烈的枪炮声后,不久即得到浅叶小队情况不明的报告。第2大队主力立刻编成救援队向北方急速行军,我也作为临时编成的救援队的队长参加了救援行动。

当时,我们到达西南方向的义新庄(应为大贤庄——作者注)附近时,发现了浅叶小队36人以及配属的机关枪三枝分队的12人的尸体,横陈在村子前面的小河的河滩上。由于冬天严寒,所有的尸体都变成了瘆人的黑色并浮肿起来,呈现出凄惨的样子,武装和装备全部被夺走了。附近的山野悄然肃立,寂静无声。我们连八路军的影子也没有看见。

八路军在全歼浅叶小队后,早在日军救援队赶到之前就已经越过长城撤退到热河省那边去了。八路军巧妙娴熟地运用其得心应手的伏击战法,将浅叶小队一个不剩地全部消灭。像这样表明冀东八路军战术成功、日军疏忽大意的事例,在冀东地区特别多。中国驻屯步兵第1联队也常有小部队被八路军全歼的事例发生。这是因为八路军得到民众的支持,在情报上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结果。这也是一件让日军无法掌握中国民众之心的事。

浅叶小队被全歼后,我们中国驻屯步兵第3联队本部很快就来到建昌营,指挥所属部队在长城两侧扫荡作战。这也是根据北中国方面军的指示所进行制造无人区的作战。也就是说在长城两线制造无人区,切断八路军翻越长城对日军进攻的路线。

清明节,作者董连辉在冀东烈士陵园祭奠欧阳波平烈士

青山不老,英灵含笑九泉

采访完几位耄耋老人,记者在村民张海明带领下,实地察看当年的战场和拜谒大贤庄战斗牺牲的烈士纪念陵园。张海明指着山上一个大石头介绍,“当时,八路军就是在那里向敌人射击的……”

烈士纪念碑坐落在青山院北山上。陵园门口刻着“革命烈士流芳千古”8个大字;陵园内正中矗立着主体碑座,上刻“民族之光”4个大字,庄严肃穆。后面刻着这场战斗的简介:“1942年12月18日,第12团第2营第4连、第5连将建昌营侵华日军山本中队包围于大贤庄,经激战,消灭日寇30余人。此次战斗,9名抗日烈士为国捐躯。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特立此碑,以为永志!公元1996年3月建。”

纪念碑周围柏翠松苍,两排墓碑整齐有序地矗立其中,刻有烈士姓名籍贯的6座,分别是:史林彦,河南濮阳人;王宪成,河北兴隆人;邢玉,河北宁晋县人;杨玉林,河南新县人;陈文韬,湖北大悟人;鲁文瑞,江西临川人。此外三座是无名烈士墓。

“我小时候就听老人讲这场战斗。上学时,每年清明节,我们都要到这里来扫墓。”今年24岁的大贤庄小伙子张译元说:“躺在这里的战士大多是我这个年龄,为了赶走小鬼子牺牲自己的生命,有的家在哪里,叫什么都不知道,太可惜了……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珍惜和平幸福生活。”

迁安党史专家刘绍友说:“彭家洼、大贤庄打的都是遭遇战,但都全歼顽敌。这对关内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及滦东地区的开辟有着深远影响,为迁安抗战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迁安人民配合八路军主力第12团与日伪军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辉煌的战绩!”★

责任编辑:曹舒雅

猜你喜欢

大贤迁安冀东
谢大贤:点燃堰桥“一包三改”的星星之火
冀东地区野生大豆幼苗期耐盐碱特性鉴定
人大助力共创移民迁安奇迹
周恩来: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
相亲
迁安市档案馆编辑出版《迁安震后四十年变化》
河北迁安:建设“四好”转型发展
冀东1:25000高精度航磁及研究成果
冀东地区草塘坨航磁异常的查证效果
河北迁安方言四字格俗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