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南沙与“一带一路”
——黄伟宗教授访谈

2015-11-18万静

广州文艺 2015年11期
关键词:黄教授南沙珠江

万静

广州南沙与“一带一路”
——黄伟宗教授访谈

万静

再次见到黄伟宗教授,他依然思想健硕、精神饱满,充满了工作的热情,多年来他一直担任着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开发项目组组长等职务。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由于黄教授多年来在珠江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上的突出贡献,有关部门很快就注意到他,约他在一个星期内拿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开发的策划项目报告书,连他自己都感到诧异。我想这就是学问做到一定境界,自然会实现济世经邦人生理想的缘故吧。

黄教授已八十有余,仍然频频接到各地各单位邀约,请他去做讲座和报告。比如广东省参事室 (文史馆)、文化厅、水利厅、交通厅、地税局、珠江航运管理局,以及东莞、江门、梅州、广州荔湾区、广西梧州、贺州等众多城市都邀请专题讲座,解读各专业部门与各地文化和海上丝路之间的关系,为如何搭上“一带一路”战略列车出谋献策。

黄教授善于通过给各县市和古文化遗存进行文化定位的方式来与海上丝绸之路建立联系。比如为阳江南海Ⅰ号宋代沉船做出 “海上敦煌”的文化定位,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海洋学家吴京院士的认同,使中央和广东省领导重视并下拨3亿专款;为封开定位为岭南文化古都和岭南文化发祥地;为韶关南华禅寺定位为珠江文化哲圣慧能及其创立的禅学发祥地;把徐闻定位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西汉始发港;把珠海定位为中国近代海洋文化第一港;把江门定位为 “广侨文化”,其广海湾是 “广府人出海第一港”;把梅州定位为 “客侨文化”,其松口镇是 “客家人印度洋之路第一港”等等,这些都是亮丽的文化品牌,都属于珠江文化的范畴,都可以与 “一带一路”的战略搭上桥梁,成为泛珠三角 (9+2)合作区域的文化支撑和基础。

在广州多雨的春夏之交,广东财经大学也对黄伟宗教授发出邀约,请他做了 《从珠江流域看 “一带一路”》的讲座。听了讲座,广大老师反应强烈,纷纷表示像黄教授这种让文化研究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思路,确实可以开阔眼界、启发思维,令人敬佩。讲座完毕,我又有幸就 “广州与‘一带一路’”的话题对他进行了采访。南方雨季潮湿而闷热的空气让黄教授的呼吸系统变得敏感而脆弱,他忍受着感冒咳嗽带来的不适完成了讲座和访谈。

从2000多年前汉武帝先后派张骞从长安 (今西安)出使西域开拓陆上丝绸之路,派黄门译长从徐闻、合浦出海开拓海上丝绸之路讲起,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把中国的特产丝绸、茶叶、瓷器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然后讲到文化的软实力理论,什么是文化软实力呢?就是一个国家在保护发展自身利益的决策和行动能力。这种能力,源自这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文化认同感,以及由此产生的亲和力、凝聚力和影响力。而当今世界的冲突归根结底都是文化的冲突,比如在南海争端上,菲律宾、越南与中国的冲突,主要是源于从古至今他们对国民的文化宣传上,都是强调中国人掠夺了他们的资源和利益,导致了根深蒂固的民族仇恨,所以“一带一路”战略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特别是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国际社会上出现了 “中国威胁论”,“一带一路”的建设,正是中国在向世界宣告:中国的复兴不以损害别国的利益为代价,体现的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精神,要消除沿线各国对中国的敌视,借用古代 “丝绸之路”这个历史因缘和符号的文化力量把他们拉回到我们历史当中的和平贸易和友谊的轨道上来。

当问及广州该如何参与到 “一带一路”战略中来时,黄教授强调现在广州的发展,重点是要开发南沙。

黄教授特地讲到霍英东开发南沙的往事。南沙的开发,最初是霍英东先生于1998年首先提出的,2000年正式启动, 2002年霍英东先生在南沙约见黄教授,交谈南沙开发事宜,霍先生对黄教授汇报的珠江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情况,表示热情的支持和鼓励,他非常认同黄教授提出的珠江文化的最大特点是江海一体的看法,并介绍说自己选择开发南沙,原因有三:一是因为南沙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国共有三个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从三者的泥沙淤积量来比较,黄河三角洲是以每年万吨计,长江三角洲是以每年千吨计,而珠江三角洲是以每年百吨计,所以要首选珠江三角洲;二是因为南沙是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以南沙为中心,50公里为半径,分布着珠三角的所有重要城市,交通十分便利;三是因为中国沿海最深的港口就是南沙,是天然良港,可以承载航空母舰。不久,黄教授就根据此次谈话和对南沙的考察结果,向霍英东和广东省政府提交了一份省政府参事建议,题目是:《建议将广州南沙建设成为具有珠江流域科技中心功能的 “珠江之珠”城》。随后,时任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进一步将南沙的开发加码,通过对南沙海底的考察,将南沙港向前推进了20海里,一直推到舢舨洲珠江口灯塔那个位置,扩大为 “大南沙”计划,并按照国家级开发区的规模进行开发,把南沙港建得更深、更大、更好。今年,广东又在深圳的前海和珠海的横琴建立自贸区,加上南沙,一共是三个自贸区,这更加凸显了南沙的重要地位。

2014年4月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 (文史研究馆)调研组对广州港的南沙港区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结束后,黄教授得出结论:“以南沙为代表的广州港,是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第一港,对于广东进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很有启发和带动意义。”为什么把它定位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第一港”呢?原因有五:一是从创办时间和海港职能上说,南沙是21世纪广东新生第一现代海港;二是从投产速度和规模上说,南沙是21世纪广东进入全球十大港口之列的第一港;三是从经济发展条件和格局上说,南沙是21世纪广东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大港;四是从现代海港的交通模式上说,南沙是21世纪广东第一个综合性国际航运中心港;五是从现代海港的全方位发展格局上说,南沙是21世纪广东第一个具有全方位发展格局和前景的大港。黄教授说:“现代海港既是全方位的经济口岸和港口,也是国内外政治、外交、文化、科技、教育、军事、工业、农业等的全方位交流枢纽,具有这样的全方位格局和前景的海港,才能称之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大港。历史上以黄埔为代表的广州港有‘世界千年不衰港’的声誉,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至今仍有许多历史记载和文化遗存。现在以南沙为代表的广州港,既承传古港的千年文化传统和声誉,又以上述五个‘第一’的纪录,揭开了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第一港的新篇章,是很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

黄教授说:“现在南沙是广东第一个、全国第九个保税港区,是华南粮食、钢材交易基地,是国际通用码头,是国际汽车物流产业园及配套汽车码头。在未来南沙新区的开发建设中,引进先进制造业和发展高端金融业成为南沙的重要内容。据‘十二五’规划设想,航运物流服务、高端商贸服务、科技智慧、高端装备及技术、健康休闲等五大主导产业成为南沙新区所考虑的重点发展领域,并将通过科学遴选扶植一批成长性强、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产业项目,将南沙打造成现代化综合性枢纽和航运物流中心。在金融方面,南沙金融区是广州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四大板块之一。根据南沙金融区发展计划,南沙新区将以航运金融作为最重点的发展方向,着力打造区域性的航运金融中心。同时,广东也在积极同香港方面合作,争取恢复广州期货交易所,落户南沙。”

看到南沙的快速发展和取得的成就,不禁让人感叹黄教授的真知灼见和战略眼光。现在的南沙,正如黄教授建议和预料的一样,真的成为了一颗新兴的“珠江之珠”,发出璀璨的光芒,这正说明了文化为经济建设服务,而经济建设又回归到文化上来的互动规律。作为一名优秀的文化学者,黄教授和他的团队为广东的文化和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采访在黄教授不断的咳嗽声中结束,让我真的感到非常抱歉,这里由衷地祝福他保重身体、幸福安康,也要像一颗明珠一样,永远发出璀璨的光芒!

猜你喜欢

黄教授南沙珠江
南沙,大湾区的未来之城
日占南沙与美国的外交应对
梦牵珠江
大道至朴,“怪医”仁心仁术治“怪病”
珠江新城夜璀璨
扩宽眼光才能认知更多 拜访南沙区前辈发烧李
“漫”游珠江
珠江·紫宸山
南沙之歌
最后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