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图书馆治理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与热点探视

2016-01-04

新世纪图书馆 2015年4期
关键词:发文期刊主体



我国图书馆治理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与热点探视

周同

摘要论文以CNKI所属的CAJD期刊库收录的83条图书馆治理文献为研究对象,从文献数量、年度分布、载文期刊、发文机构与核心作者等四个方面分析其结构特征,并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展示了研究热点的主题领域,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图书馆治理治理结构知识图谱可视化

分类号G251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Hotspots Exploration of Domestic Library Governance Research Based on CAJD Database

Zhou Tong

Abstract Taking 83 library governance research papers included in CNKI (CAJD) as statistical sourc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ir structural features from four dimensions which are the quantity of the literatures, annual distribution, the published journals, the agencies and core authors, demonstrates the hot topic fields with knowledge graph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research.

Keywords Public library. Library governance. Governance structure.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 Visualization.

0 引言

图书馆治理(Library Governance)是各类组织和个人基于权利义务关系对图书馆事务的政治参与、利益协调和管理活动[1]。从组织功能的视角看,图书馆治理的目标是实现职业发展的核心价值;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看,图书馆治理的目标是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不受损失;从图书馆自身的角度看,图书馆治理的目标是实现馆藏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化;从社会公众视角看,图书馆治理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应有的作用[2]。图书馆治理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举措,我国图书馆界引入治理理念不过十余年,但就此展开的研究与实践方兴未艾,并且正在迈向探索法人治理结构的新阶段。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方法,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示了我国图书馆治理研究的结构特征和热点主题,以期对相关研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同时也为研究和探索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为了全面地展示历年来国内图书馆治理研究的特征和热点,本次选用CNKI(中国知网)所属的CAJD期刊库进行主题检索,检索条件设定为:主题=“图书馆”并含“治理”,来源类别勾选“核心期刊”和“CSSCI(含扩展版)”,其它选项为默认,检索日期为2014年5月31日。初次检索到的144条题录中夹杂着垃圾信息,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去掉“导语”“文摘”“简介”和非学术性文章以及无关论文与“优先出版”文献,共得83条有效题录。

本次研究采用信息统计和图谱展示方法,信息统计采取的措施是:将从CNKI采集到的有效题录预处理后导入Excel中进行分类统计,以便于从三个方面分析其结构特征。采用VOSviewer软件对作者共现网络和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展示,该软件是荷兰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y)的Van Eck和Waltman博士基于Java编程语言开发的多功能图谱分析工具,在聚类(Cluster)技术和图谱(Mapping)展示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提供4类耦合(Bibliography Coupling)和3类共被引(Co-citation)分析,并以标签视图(Label View)、密度视图(Density View)、散点视图(Scatter View)和聚类密度视图(Cluster Density View)等四种图谱形式展现,其中,标签视图中字体的大小直接反映出节点的权重,节点间的连线数量可以从0调至∞,且能显示节点之间相连项目的共现频次,(聚类)密度视图以不同颜色来区分网络图谱中的主题领域,相同颜色表示属于同一聚类簇,散点视图则有助于宏观上把握网络节点的分布情况[3]。

2 我国图书馆治理研究的结构特征

2.1文献数量年度分布

某一学科的文献年度分布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该领域研究的发展水平,将清洗后的全部文献题录导入Excel并按时间序列排序,得到如图1所示的年度数量分布图。

图1 我国图书馆治理研究文献数量年度分布图

从文献数量年度分布图可知,我国图书馆治理研究发展脉络主要分为四个时期。从2003年至2008年是第一个增长期(Z1),图书馆治理文献第一次出现是在2003年,此后的三年则是平稳的过渡期,2007年升至6篇,2008年达到了Z1内的峰值。2008年至2009年为第一个消退期(X1);经过2009年的短暂跌落后进入了快速增长期(Z2),2010年的文献量则跃至最高值(23篇),从曲线的斜率上看,Z2的增长率远大于Z1,仅2010年发表的论文量就占总数的27.7%;2010至2013年为第二个消退期(X2),年度文献量徘徊在10篇左右。从CNKI检索结果可知,截止2014年5月底,2014年度文献量已经达到了10篇,且大部分都是知网“优先出版”的文章,主题集中于“法人结构治理”,由此可判断,2014年全年的文献量将比上年度大,图1中虚线部分表示2014年文献增长量的预测趋势。根据整体发展形势分析,我国图书馆治理研究呈现出了“先冷后热再热”的态势,并且随着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和由此带动的图书馆变革,以及相关基金项目支持力度的加大,图书馆治理(尤其是法人结构治理)将成为近期的一个研究热点。2.2载文期刊分布情况

将83条有效题录中的期刊信息导入Excel中统计期刊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相关信息可以得出我国图书馆治理研究载文期刊的特征分布如下:①从期刊所属的学科范畴上看,约83.3%的期刊为图书馆学·情报学类,序号16和17的期刊是省级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序号18是档案学类期刊,说明我国图书馆治理研究的期刊分布的集中趋势明显;②从期刊荣誉等级上看,约94.4%的期刊为CSSCI(含扩展版)来源期刊,其中图书情报类期刊全部为CSSCI来源期刊(C刊),只有《兰台世界》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PKU),《中国图书馆学报》(权威期刊)也有3篇产出,且图书馆学类的13种C刊除了《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外,全部在表1中,说明我国图书馆治理研究文献的期刊覆盖面较为广泛;③从载文数量上看,载文量最多的是《图书馆》(12篇),其次是《图书情报工作》(11篇)和《图书馆建设》(10篇),由于期刊主题定位的缘故,《图书情报知识》仅有1篇文章。期刊主办单位属性也与载文量有显著关联,序号1和序号3-9等期刊的主办单位均为公共图书馆,发文量也排在Top10之内。

表1 我国图书馆治理研究载文期刊分布统计表

2.3发文机构统计分析

从文章署名机构特点来看,署名机构名称一般都具体到了所属的二级单位,如果细分到二级单位,则每个单位的发文量较少,不利于从宏观上反映国内图书馆治理科研力量对比状态。同时,一些机构的署名存在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笔者将83条文献题录中的机构数据导入Excel后做标准化处理,具体操作包括:①将存在合著现象中第N个(N≥1)署名单位均统计在内;②去掉二级单位名称,统一归入一级名称计量范围内。由于仅以一级机构名称作为计量属性,因此,需要在Excel内逐一查找并统计所有机构的发文数量,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机构发文数量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发文数量≥2(Top12)的机构信息统计表

从表2并结合Excel统计结果可以发现,对我国图书馆治理研究的机构分布特征有以下几点。①主要指国内8所具有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包括表2中的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从发文量上看,黑龙江大学独秀一枝,是唯一一个发文量超过10篇的机构,占总数的19.3%;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图书馆排名第二,是图书馆系统内发文量最多的机构。②从发文机构属性上看,Top12机构中,高校系统共有8家,发文量占总数的43.4%;图书馆系统共有3家,发文量占总数的16.9%;科研系统共有1家,发文量仅为总数的2.4%。高校系统是我国图书馆治理研究的主要阵地,由于图书馆治理的研究属性特殊,公共图书馆也在研究力量中占有重要比例。③以第一署名单位来计量,台州市椒江区图书馆以9篇论文跃居第一,黑龙江大学以8篇论文降至第二名,茂名市图书馆和西安文理学院以3篇论文并列第三。④从发文机构所属二级单位属性来看,除了图书馆系统外,高校名称(只有一级单位名称的信息从作者简介中获知)中含有“图书馆”字样的共有46家,占所有发文机构总数的73%,说明图书馆工作(教研)人员是图书馆治理研究的中坚力量。⑤从机构名称上看,图书馆治理研究并没有引起国内“图、情、档”优势学科地位高校与科研院所①的足够重视,但根据相关高校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可知,北京大学已获得相关研究的重大项目,深圳图书馆的肖容梅、吴晞、王冬阳等也在进行相关研究。

2.4核心作者统计分析

将有效题录中的作者信息导入Excel并按降序排列,共获得80个作者,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是蒋永福(13篇),阮胜利(9篇)、段小虎(5篇)和李明生(3篇)位居第二至四名,这里不再列出详细的统计表。发表2篇论文的作者有9人,占总数的11.25%,仅发表1篇文章的作者有67人,占总数的83.75%。根据普赖斯定律确定核心作者发文量的方法,核心作者中发文量最少应为N=0.749,即为2.7篇,符合条件的作者共有4位,即为发文量排名Top4的作者,亦即95%的作者均为边缘作者。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作者字段并统计频次,将生成的共现矩阵转换成固定格式后导入VOSviewer软件[4],设置好参数后(连线数量为100)运行软件,截取的作者共现网络如图2所示。

利用软件自带的聚类分组功能可知,80位作者共形成了50个聚类簇,其中,簇内人数≥3的聚类有6个,有37个簇内的作者人数仅为1人,属于分散的边缘聚类。第一大簇(C1)由万群华、刘杰民、吴晞、梁奋东、汤旭岩、肖容梅、肖永钐和邱维民等组成,发文数均为1篇;第二大簇(C2)由蒋永福(13篇)、张世颖(2篇)、王明慧(2篇)、李海英(2篇)、李京(1篇)和王清远(1篇)等组成,中心节点是来自黑龙江大学的蒋永福,并与其余5人存在合作关系;第三大簇(C3)由段小虎(5篇)、张梅(2篇)、陈碧红(1篇)、熊伟(1篇)和秦巧春(1篇)等组成,中心节点是来自西安文理学院的段小虎;第四大簇(C4)由来自成都的程孝良、朱琨、黄英和郑蜀组成,四人在《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1期合作发表1篇论文;第五大簇(C5)由来自南京两个高校的胡唐明、郑建明和张叶红组成,其中郑建明是南京大学图书馆学教授(博导),三人在《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12期合作发表了1篇论文;第六大簇(C6)由聊城大学的张桂兰、张月英和吴荣霞组成,三人在《图书馆论坛》2010年第5期合作发表了1篇论文。簇内作者人数为2位的聚类有7个,如第七大簇(C7)由来自公共图书馆的阮胜利(9篇)和毛旭(2篇)组成,其他的不再一一列出。

图2 我国图书馆治理研究作者共现标签视图①

3 我国图书馆治理研究的热点透视

文章中的关键词是作者对该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和精炼描述,同时,文献之间的相互引用是知识发散的重要形式,因此,常用高频关键词来分析某学科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将文件导入VOSviewer软件,设置好参数后(连线数量定为100)运行软件,截取的关键词(Top40)共现网络图谱如图3所示,节点的大小与节点关键词的研究热度成正比关系。

利用软件内嵌的自动聚类功能,40个高频关键词可以归为6个聚类簇,聚类效果非常好,最小的聚类簇是图3中标示的“学术权力、行政权力”。限于篇幅,下面仅以Top3簇来透视国内图书馆治理研究的热点,这里提及一下其他聚类的主题领域:第4簇是研究图书馆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型的目标和政策选择;第5簇是探索总分馆制度下图书馆治理结构,尤其是法人治理结构的优化策略;第6簇是探讨图书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相互关系,建立两者均衡耦合的治理结构,并由“行政型”治理向“学术型”治理转型。

图3 我国图书馆治理研究Top40关键词共现标签视图

3.1图书馆治理中的主体设置

长期以来,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受到行政区划等制度条件的约束,只有在各自行政辖区内的图书馆才能赢得当地政府的青睐和支持,由于各级政府在责任担当、经费支持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合理地设置图书馆的建设主体是优化治理结构的关键。张世颖[5]比较了美、英、澳、加以及北欧四国公共图书馆主体设置上的差异。张世颖、蒋永福[6]在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并结合省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类图书馆建设主体设置模式及其相应的总分馆服务体系—“3-3模式”。蒋永福[7]以我国图书馆政策法规内容为分析对象,重点探讨了所有者主体(被悬置)、建设主体(缺失责任)和管理主体(被吞没)设置的不合理性,认为在图书馆治理主体的权力配置上应突出所有者的优越性,责任与能力对等是建设主体设置的基本原则。金秋萍、苏建辉[8]归纳了三类设置主体的不同标准和特征,认为我国图书馆治理的主体设置存在责任缺失、执行不力和能力弱化等弊端,并提出了三点改进意见:一是合理分配权力权限;二是逐步建立理事会制度;三是坚持权力与能力匹配原则。李明生[9]认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治理主体由所有者、设置主体、建设主体、管理主体和实施主体等组成,并从作用、类型、影响因素等方面比较分析了相关主体的联系与区别,不同类型服务体系在治理主体设置上存在显著差别,他归纳了纯粹型、紧密型以及松散型等三类总分馆制的治理主体设置特色与要求。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公共图书馆主体设置缺乏规范性和标准化,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模糊不清,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协调发展。借鉴国外公共图书馆主体设置模式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国内的制度环境和社会形态,可以判定:我国公共图书馆应当走“以省级政府为支持性主体、地方政府为实施性主体”的路子,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探索发展联合建设主体设置模式,也可以依据现实需要,对实施总分馆管理体系的公共图书馆的主体设置模式进行优化调整。

3.2图书馆治理中的结构要素

公共图书馆的治理活动涉及治理单元①“治理单元”(llibrary governance unit)指的是图书馆治理中具体实施的特定区域,但与行政区域不同的是,治理单元既可以与行政区划一致,也可以根据传统习惯、公众爱好等因素而重新定义。、治理主体和治理评价等三个结构性要素。阮胜利[10]认为图书馆治理单元呈现出“岛屿结构”②所谓“岛屿结构”是指由行政区划分界线而分割出的在隶属关系上互不相关的“岛屿”,从横向上看,各大省份可视为“群岛”,从纵向上看,每个“省级群岛”又下辖若干个“地市级群岛”,向下依次类推。的特征,造成的最终后果只能是公众图书馆权利的不平等。图书馆治理结构的优化实质上是一个“帕累托改进”,即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而进行的重组、改造和完善的过程。王明慧[11]将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优化细分为三个具体目标,一是在制度上逐步迈向法治化,二是在服务上逐步实现均等化,三是建立以读者满意为中心的结果评价指标体系。张月英等[12]认为树立读者的主体地位是推进图书馆治理模式变革的关键,要发挥好读者在图书馆治理中的主体作用,需要建立一整套规范化的、科学化的和开放式的治理机制,读者的参与活动逐渐由统治模式下的被动参与向治理模式下的主动参与转变。制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图书馆治理形态的差异,习卫妮[13]将影响图书馆治理的制度环境因素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公众获得图书馆服务权利、公共权力的配置结构、图书馆行业性组织和图书馆政策法规,这四个因素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民主权利在图书馆事务上的映射,尊重客观事实,合理借鉴国外经验也是重要因素。图书馆是一种典型的利益相关者机构,形成了多元化的治理网络形态,姜利华[14]将多中心理论引入图书馆治理中,认为利益相关者可以参与到图书馆的多中心治理中,由此形成的协商一致的治理模式具有供给主体多元化、渠道多元化、权利向度多元化、治理手段多元化与方式民主化等特点。相关研究表明:公共图书馆治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治理单元“分割”现象普遍,主体的设置又浮于表面,治理评价体系则缺乏问责机制以至于“评假”现象普遍存在,无法形成“善治”局面的治理结果。所以,图书馆治理的创新之处在于服务的统筹管理、主体的权责清晰以及评价的科学有效。

3.3图书馆治理中的模式选择

图书馆治理模式是一个随着社会环境变迁而不断演进的过程,从价值取向和职能结构两个维度看,现代图书馆已经摒弃了统治型治理模式并向协同治理模式转变。李志慧[15]认为影响治理模式的演进受到6个外部环境的“锁定因素”和2个内部环境的“倒逼因素”的多重影响。阮胜利等[16]从权力分配、治理结构和制度设计等方面分析了严济慈图书馆的治理模式,认为委员会制是图书馆民主化治理的理性选择,推行委员会治理模式有助于图书馆事业迈向民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发展轨道。段小虎等[17]通过对相关文献成果的分析发现,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模式有自主治理、合作治理和参与治理等三种类型,并对选择参与治理模式的图书馆进行实证分析,同时指出公共图书馆参与治理模式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主要受到治理体系结构、治理生态和公民社会发育等三个方面的限制。段小虎[18]认为自主治理为公共图书馆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选择,自主治理突破了参与治理的“主导—参与”治理结构。诚然,自主治理也有局限性,在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的条件下,应当依据图书馆服务对象和管理者的现实要求制定多样化的治理方案。因此,段小虎[19]将合作治理引入到公共图书馆治理中,试图构建一个基于合作关系和自发秩序的网状治理结构,随着社会结构和环境的变迁,图书馆治理趋向于以主体多元化和边界模糊化为特征的转型趋势。阮胜利[20]从宏观和微观的比较视角诠释了国家政策对公共图书馆体制机制变革的影响,认为目前图书馆改革的关键在于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顶层设计,建立“三权”(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互相制约和协调的运行机制,这是公共图书馆体现民主透明理念的基本要求,这也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相关研究表明:图书馆治理模式是基于资源配置和利益协调的动态演进发展过程,现实环境下存在着不同的治理模式,而治理模式的选择又关系到图书馆的发展路径。因此,“治理”只是基石,是公共图书馆寻求可持续发展、资源优化配置和功能拓展的基本参照,而公共图书馆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以及自身需求才是决定治理模式的关键因素。

4 结语

本文以CNKI收录的国内图书馆治理研究文献为来源,通过文献计量工具和可视化分析软件,从文献数量年度分布、载文期刊与核心作者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图书馆治理研究的的结构特征,以图谱形式展示了研究热点,结论如下:

(1)从文献数量年度分布特征上看,我国图书馆治理研究发展经历了两个增长期和两个消退期,文献数量在2010年达到了峰值,虽然2014年文献数量不全,但从文献所涉及到的基金项目判断,国家层面对图书馆治理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是充足的,同时,图书馆也在积极寻求自身发展的机遇,这些对图书馆治理研究和实践深入提供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直接推动了相关研究与实践迈向更进一步的深入发展。

(2)从载文期刊分布情况看,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占据主要位置,且公共图书馆举办的期刊载文量排名靠前,这与研究主题所涉及的核心内容直接相关,实施治理模式是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创新的有效手段,相应的研究和探索成果自然受到领域内期刊的钟爱,这也是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结果,具有较强的引介作用。

(3)从发文机构分布情况看,高校图书馆是发文主力,黑龙江大学是高校系统的冠军,公共图书馆也有较高产出,其中,台州市椒江区图书馆是图书馆系统的冠军。从文献作者合作情况来看,高校与公共图书馆不是割裂的研究关系,而是协作互动、相辅相成的关系。

(4)从核心作者统计分析可知,发文量排名前三的作者分别是蒋永福、阮胜利和段小虎,公共图书馆的作者更倾向于合作发文。

(5)由软件自带的聚类分析可知,我国图书馆治理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分布在图书馆治理中的主体设置、结构要素和模式选择等方面。同时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部分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实施的推进,理论构想与实践探索会迎来一个相对较长的磨合期,这其中会暴露出一些现有管理体制的固有顽疾和弊端,但这也为理论应用提供了“对症下药”的导引。图书馆治理的核心是建立理事会制度,以此来作为图书馆利益相关者行为的规范,同时也为图书馆服务在内容和形式上深化、拓展提供了根本依据。

参考文献:

[1]黄颖,徐引篪.图书馆治理:概念及其涵义[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1):24-26.

[2]蒋永福.论图书馆治理[J].图书馆论坛,2008,28(6):50-55.

[3]Van Eck N J,Waltman L. Software Survey:VOSviewer,A Computer Program for Bibliometric Mapping[J]. Scientometrics,2012,84(2):523-538.

[4]刘启元,叶鹰.文献题录信息挖掘技术方法及其软件SATI的实现:以中外图书情报学为例[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2(1):50-58.

[5]张世颖.西方国家公共图书馆建设主体设置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0(11):6-10.

[6]张世颖,蒋永福.黑龙江省公共图书馆建设主体设置模式及其总分馆服务体系构建方案研究:“3-3模式”的提出[J].图书馆建设,2010(11):11-15.

[7]蒋永福.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主体设置模式的弊端及其建议[J].情报资料工作,2010(5):10-14.

[8]金秋萍,苏建辉.公共图书馆治理主体设置模式之优化策略[J].图书馆,2014(1):41-43.

[9]李明生.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治理主体设置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2(2):37-42.

[10]阮胜利.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特征及弊端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4):9-14.

[11]王明慧.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优化的三大目标[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4):15-20.

[12]张月英,张桂兰,吴荣霞.图书馆读者的主体地位探析[J].图书馆论坛,2010,30(5):16-18.

[13]习卫妮.图书馆治理的制度环境影响因素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7):62-64.

[14]姜利华.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图书馆多中心治理[J].图书馆学研究,2013(5):29-31.

[15]李志慧.图书馆治理模式演进路径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4):25-27.

[16]阮胜利,毛旭.对严济慈图书馆管理委员会模式的理性分析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7,51(1):28-31.

[17]段小虎,秦巧春.治理哲学视角下的参与治理:公共图书馆治理模式研究论文之一[J].图书馆杂志,2012(5):2-6.

[18]段小虎.公共图书馆治理模式研究:挖掘自主治理秩序的力量:公共图书馆治理模式研究系列论文之二[J].图书馆杂志,2012(6):10-13,19.

[19]段小虎.后工业社会中的合作治理:公共图书馆治理模式研究之三[J].图书馆杂志,2012(7):7-10.

[20]阮胜利.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模式研究:比较视角下的政策观念诠释[J].图书馆建设,2008(12):64-66.

周同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馆员。江苏南京,210003。

收稿日期:(2014-09-06编校:刘明)

猜你喜欢

发文期刊主体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期刊问答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