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与生活方式不可丢失
2015-11-17阿达
阿达
大连的回声书店是爱书人不可错过的文化风景。这间面朝大海的独立书店,俨然已被创始人韩琳琳打造成了一处有着独立气质的文化田园,书店内充斥着独立的审美和品味。现在,韩琳琳正跟她的丈夫共同打造“蛋生空间”——一个国内现代艺术的窗口。
在国内,勇于从事艺术事业的人太少,韩琳琳是其中的一个,还是极有格调的一个。而且,她还是一名看《科幻世界》成长起来的科幻迷。且看这名特立独行的科幻迷,对书店与科幻有怎样的理解。
阿 达:在抛开身份与立场的前提下,阅读对你意味着什么?
韩琳琳:阅读是我获得资讯、研究学习和打发时间的主要方式。书籍丰富又便捷,每当我想深入了解什么的时候,总能找到合适的书,就像通往未知之地的窗口。现在,每当我初次翻开一本书时,仍能感到兴奋和愉悦。
阿 达:为什么给书店取名叫“回声”?作为独立书店,它的独立性体现在哪里?
韩琳琳:人无法完全确定“他人”的存在,每个人都只能跟自己的意识生活一辈子,经常会觉得厌倦和孤独,所以我们看书、听音乐、看电影。偶尔,我们会在特别对胃口的作品里听到某个遥远而陌生的创作者通过他的作品在我们的意识里激荡起的或大或小的“回声”,这时我们会恍然大悟般发现,原来“你”也在这里。关于书店的独立性,我认为一间独立的书店,除了遵循唯一的卖书方式,一定不受其他任何力量的干扰。
阿 达:回声书店与其内刊《回声》所倡导的“尊重”,到底是尊重何物?
韩琳琳:那是我在2009年写的一篇文章里提到的,我现在可能不会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当时“文艺”是略带讽刺意味的词,很多人觉得书籍和音乐是文艺青年的道具,是标签和符号,我觉得很悲哀。我并不反对这样的潮流,别人怎样选择跟我没有关系,我想要认识的是创作者和尊重创作的人,因为没有艺术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
阿 达:你为推广当代艺术而创办了“蛋生空间”,可国内当代艺术较为贫瘠,你有考虑过内容与受众的问题吗?能透露一下未来的打算吗?
韩琳琳:国内当代艺术发展得比很多人想象得要好,同时也更糟糕。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发展速度很快、大家思想转变得很剧烈的时代,所以当代艺术肯定是丰富、混乱、嘈杂的。我觉得匮乏不能等同于糟糕,因为还有可能性和机会,糟糕的是已经形成的一些畸形机制。在大连,回声书店一直在“创造”受众,“蛋生空间”也是要创造和培养更多艺术爱好者。采用的方法是通过与本地艺术家一起做更多艺术活动——展览、沙龙、讲座——来进行艺术理念和生活习惯的渗透。
阿 达:你所从事的工作和筹办的活动,有种类似科幻的“严肃与理想”。你是何时接触并喜欢科幻文学的呢?
韩琳琳:我从初中开始读《科幻世界》,那时便喜欢科幻了,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里面的一些故事。科幻对我来说从来不只是幻想。我喜欢的科幻作品都跟现实有很密切的联系,它们拓宽了现实的可能性,好像说出了现实里那些可笑的秘密。
阿 达:你最喜欢的科幻作家是谁?他们的作品哪方面最触动你?
韩琳琳:我最喜欢的科幻作家是刘慈欣,我最喜欢的科幻电影是《2001:太空漫游》。我喜欢了解不同的人关于终极问题的思考,毕竟宇宙的尽头也只是起点,人类要探索和追寻的是最终的精神家园。好的科幻作品会邀请你参与其中,比如你觉得有了这样的假设后会发生什么?不知不觉中,你就参与了这场游戏,非常过瘾。
阿 达:科幻对你创办一家独立书店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韩琳琳:童话、科幻、文学、艺术在不同阶段给了我幻想的能力,让我有勇气去开书店。
阿 达:你在拥有了庞大的阅读量之后,回头来再看科幻文学,你认为科幻的阅读价值在哪里?作为通俗小说,它跟相对严肃的文学有哪些共通之处?
韩琳琳:我不认同“严肃文学”的存在,应该是通俗和经典之分吧。通俗更能取悦时代,而经典则具有普遍意义,在现在和未来都会有效。我觉得优秀的科幻小说完全有成为经典的可能,比如《1984》《美丽新世界》等等。
阿 达:如今你已经是独立书店的店长,而且是文化品牌的打造者,在这些身份的背后,你经历了怎样的自我塑造?
韩琳琳:主要就是靠阅读,读所有感兴趣的书,但不会期望每次都从中获得什么。其实选择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比如我家的客厅就没有电视机,另外我几乎不逛街,很少进电影院,基本不去夜店和KTV,不看春节联欢晚会。人的时间非常有限,如果花费太多精力去了解“他者世界”的话,就没有时间成为自己了。
阿 达:国内实体书店不景气,可你已经有两次创办独立书店(书吧)的经历。在创业过程中,你是更多侧重于内心诉求,还是有明确的产品规划?
韩琳琳:应该说我们是在努力做到两者兼顾。开书店的人肯定都有点儿理想主义的情怀,但只有理想而不懂经营的话,书店肯定是开不下去的。我们已经做了七年书店,虽然没有挣到钱,但总算能维持经营并有所发展,还是想了很多办法。
阿 达:在传统书店有“不可避免走向衰亡”的征兆时,你认为回声独立书店为实体经营带来了怎样的可能性?
韩琳琳:我不知道。我们只是一个很微小的个案。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的话,就是这样一个存在是可以实现的。我能够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如今还是可以做这样的事情,开书店并非天方夜谭。
阿 达:现在,不少书店都过于注重装潢,将书籍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把出卖昂贵的纪念品和咖啡作为赢利点。这种做法被许多读者认为是“舍本逐末”和“书店让阅读变得功利和物质”。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韩琳琳:我觉得“书籍是一种文化符号”这件事本身没有错。无论是打着书店的旗号去卖纪念品,还是卖咖啡,甚至卖商铺或者地产,都是实体书店转型期的一种探索,是努力让实体图书留在大家生活中的尝试,都是值得关注的。我个人认为实体书店还是要跟电子书销售结合到一起,让书店变成电子书的展厅,每本书都可以直接被购买到电子阅读器上,书店或者图书馆就可以得到相应的提成。
阿 达:回声独立书店目前有科幻专柜吗?
韩琳琳:在回声书店的主打位置就有科幻专柜,但书不算多,主要是一些经典的作品。我希望出版人可以调动更多的创作者来做一些跨界的尝试。曾经有一位出版人在请一些当代小说家去参观了某些独特的建筑后,让这些小说家来想象这里可能会发生的故事。同样的方法用在科幻上,我觉得很有意思。
阿 达:在未来,回声书店包括蛋生空间有邀请优秀科幻作家做活动的打算吗?
韩琳琳:我们都很想见到刘慈欣老师!
阿 达:很多读者对独立书店店主的生活很感兴趣,能聊聊你的日常生活吗?
韩琳琳:我的日常生活主要由这些部分组成:照顾两只捡来的小狗,做饭吃饭,策划活动,回复邮件,到店里看看,我先生做乐队会经常排练,晚上喝酒,看书,自己写点东西。
阿 达:爱书人都有一个书店梦,你能给他们提一些建议吗?
韩琳琳:不要轻易开书店,因为非常不容易做。只有一种情况下是可以做的,那就是你真的不擅长做其他任何事,只是懂书、爱书,也没有更多的物质需求。
阿 达:最后请你为幻迷们赠言两句。
韩琳琳:开始质疑自己习惯的生活,可能就是科幻最初的想象吧。
阿 达:谢谢你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