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不息,蒙太奇不止
2015-11-17小酹梁爽
小酹 梁爽
科学是科幻的基石,科幻是科学的动力。惊才绝艳的科幻作家们以自己惊人的想象力大刀阔斧地探索人类世界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同样天才却更严谨的科学家们一路如履薄冰、殚精竭虑,只怕科幻也只能停留在“幻”的层面上。
更让人感慨的是,这些科学家的人生经历,比之科幻小说,传奇性竟不遑多让。原子弹的爆炸意味着人类拥有了灭世的实力,而计算机的出现则使人在成为创世主的路上越走越远。当世界被有关金钱的复杂欲望占领,有人就用数学的简洁抽丝剥茧;而当人类把目光投向星辰大海,宇宙的时间竟然从一个点开始了漫长的旅程…… 有的科幻作家在作品中以自己的方式向创造奇迹的科学家们致敬,而电影导演则用胶片将传奇的人生永远凝固在时光之中。
没有传奇会被电影放过,而电影是记录传奇的最好方式。
荆棘路上的先驱者
给传记性的电影打分是件尴尬的事情,不是说故事不好,而是这人的一生有太多值得圈点,背景又过于宏观,无法浓缩在短短的电影里,处处是高潮,平铺出来反倒失去了高潮。
—— 摘自《钱学森》豆瓣影评
2012年,国内有一部电影悄无声息地上映了。虽然电影主人公是“中国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可被“追车、枪战、肉搏一个都不能少”的好莱坞电影养刁了口味的观众们,一般都不大青睐文艺片,对这种平铺直叙流水账式的电影更是不买单。
电影失之贪多,想要把这个伟大人物的一生浓缩在短短两个小时之中,导致每件事情都蜻蜓点水,缺乏戏剧冲突。实际上,钱学森的一生除了“波澜壮阔”,再没有别的词语能够概括。
钱学森24岁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时隔一年便获得了硕士学位,转入加州理工学院深造,成为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冯·卡门最重视的学生,两人共同建立了“卡门-钱近似”公式,28岁的钱学森遂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在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之后,他留在麻省理工学院开始了执教生涯。
“学神”固然让人膜拜,但比起他接下来的人生,这一切经历不过是开胃的冷盘。
无论在美国的生活、工作条件多么优越,从小接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教育的钱学森对祖国始终念念不忘。1950年,39岁的钱学森决定回国,谁知竟在港口被美国官员拦住并遭拘禁。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后来,海关又没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书籍和笔记本。经过时任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在外交上的不断努力,1955年10月,钱学森终于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回国后,在钱学森等人的努力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有人将钱学森称为“中国导弹之父”。
科学家的命运往往和时代相连,大时代的知识分子一不小心就捡到了国之重器的钥匙,从此以书生之肩担国家兴亡,不禁让人唏嘘。
天才是一种孤独的信仰
世人一面享受着英雄们专注一生换来的各种成果,一面八卦着他们的花边新闻、嘲笑着他们居然和自己不一样。
值得安慰的是,他们虽然看起来没有朋友,但其实还是有灵魂伴侣的,或许在当下,或许是先贤,或许要等到很久的未来才能出现,总之,至少有那么一刻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借一句丘吉尔的名言:这次战役尽管我们失利,但我们决不投降,决不屈服,我们将战斗到底。
—— 摘自《模仿游戏》时光网影评
传说电影《模仿游戏》的最后,那颗被图灵咬了一口的苹果,是苹果公司商标的灵感来源。但这只是一个谣言,一个对逝去的伟大科学家的美好纪念。
然而,当你坐在电脑前运指如飞的时候,可曾想过面前这台计算机的由来?你或许会说它是苹果、微软的产物,你或许会想起乔布斯的艺术创造和比尔·盖茨的卓绝贡献。事实上,这一人类科技创新飞跃的基石,都因为一个人——艾伦·图灵。
图灵创造的图灵机被公认为现代计算机的原型。它把复杂的工作程序进行分解,再以简单的指令进行操作运算。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想象力具有伟大的革命意义。二战期间,图灵带领琼·克拉克等解码专家制造出解码机器,成功破解了纳粹德国的机械加密装置。然而,也正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图灵和穆雷的同性恋人关系饱受争议,1952年2月7日,警方审讯并逮捕了阿兰·图灵。尽管图灵极力为自己的罪名辩护,但他仍被法院判处一年缓刑。在被迫选择雌性激素注射疗法后几年,图灵不堪忍受折磨,吃下了涂满氰化物的毒苹果,告别了这个他曾经热爱并救赎过的世界。直到2013年底,在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和其他十位名人的呼吁下,英国女王才正式赦免图灵的“严重猥亵”罪,我们才有机会完整地认识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一生。
2014年,根据安德鲁·霍奇斯撰写的《艾伦·图灵传》改编而成的电影《模仿游戏》上映,并获得2015年第87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演员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艾伦·图灵。
如果,那个年代的人能像琼·克拉克一样接受并包容图灵,也许图灵带给我们的将不仅仅是计算机。
爱情方程中的逻辑
探索外部世界的极致,反而深深指向人类的内心。在这个意义上,请允许我说数学是有性格和生命的。一个数学家采取何种方式何种思路,那一堆冷冰冰的符号后面是一个狂热的灵魂,打上了他性格的深切烙印。
—— 摘自和菜头《美丽心灵》影评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数学家约翰·纳什在2015年5月23日和妻子遭遇车祸,双双辞世,纳什时年86岁。他的妻子艾丽西亚在他坎坷而漫长的一生中,不离不弃,而这一次,死亡成就了永恒,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将他们分开。
早在2002年,纳什的经历被拍成一部名叫《美丽心灵》的电影,这部电影不仅横扫了2002年奥斯卡各项大奖,更成了无数人的“电影座右铭”。
在数学上有惊人天赋的纳什20岁时便从卡耐基技术学院取得了数学本科和硕士学位,随后又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奖学金,并进入学院继续深造。据说,当时哈佛大学也向这位年轻人抛出了橄榄枝,可傲娇的天才觉得普林斯顿离家更近一些……
1958年,纳什30岁,刚取得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职位,妻子艾丽西亚怀孕了。而就在他志得意满的时候,却因为幻听幻觉被确诊为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他曾经对人们宣称,他正通过手里的报纸收到一些信息,要么来自宇宙的神秘力量,要么来自某些外国政府,而只有他能够解读密码。因为令人担忧的健康状况,他与学术领域的各种奖项失之交臂,而癫狂易怒更是将他的家庭生活弄得一团糟。艾丽西亚最终因为不堪忍受而与他离婚,但却继续照顾他的饮食起居,直到2001年,两人才复婚。
最令人动容的是,历经磨难,纳什凭借他对数学的热爱最终从精神病的阴影中走了出来。1994年,他和其他两位博弈论学家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颁奖典礼上,他是这样致辞的:“我一直以来都坚信数字,不管是方程还是逻辑,它们都引导我们去思考。但是在如此追求了一生后,我问自己‘逻辑到底是什么?谁来决定?’,我的探索让我从形而下到形而上,最后得了妄想症,从肉体上到精神上,到幻觉上再回来,就这样来回走了一趟。然后我作出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发现——这是我整个一生最重大的发现:只有在神秘的爱情方程中,才能找到逻辑或缘由。”
时光足够你爱
这部电影抒情,但不悲伤。这部电影丰富,却不繁杂。这部电影典雅,但不做作。配乐、画面、摄影、光线,在霍金不一般的生命中,我们受到感染,在霍金和简的爱情和婚姻中,我们受到启发。
—— 摘自《万物理论》时光网影评
上帝给了霍金天才般的头脑,却没有赋予他健康的体格,并且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人类科学的进步就交给你了。这句话如果被这个蜷缩在轮椅上、歪着头、只能靠电脑发声的72岁小老头儿听到的话,他会用他的理论告诉你:别信上帝,信霍金。
霍金很幸运,身在一个迫切需要科技武装自己的年代,即使流着口水、龇牙咧嘴,人们依然信奉他;霍金也很不幸,他天才地研究出了万物理论,让人类重新认识浩瀚的宇宙,却搞不定一个至今无法治愈的渐冻人症。
“冰桶挑战”让全世界知道了渐冻人症的可怕和悲哀。而这样一个其貌不扬、患病51年的人,需要忍受怎样的病痛折磨,才能坚持到现在?期间,霍金还凭借过人的天赋和惊人的毅力提出了“黑洞悖论”“量子力学论”以及“霍金辐射论”等为人类理解和探索宇宙本源奠定基础的理论。并且用仅有的能动的三根手指编著出版了无数影响力巨大的作品。除了学术成就,霍金同样是人生赢家:娶妻生子、参演电视、冰桶挑战,甚至还录制歌曲。可谓站在世界之巅,风生水起。
霍金活得很努力,霍金活得也很欢脱。病痛没有打败他,而科学则给予他更多灵感。
就像霍金和英国先锋摇滚乐队平克·弗洛伊德一起合作的歌曲《Talkin’Hawkin》里说唱的一样:我们最大的希望可能在未来实现,在这些技术下,一切皆有可能。
2014年,由霍金前妻简·王尔德回忆录改编的电影《万物理论》上映,由埃迪·雷德梅恩出演霍金并获得2015年第87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在《万物理论》里,霍金的演讲中有一段话可以用来向所有科学家致敬:“很明显,我们人类只不过是高级灵长类动物,生活在一颗围绕着普通恒星运转的小星球上,在上亿星系中一团普通星系的旋臂边缘。然而,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对世界根本规律的探索。宇宙的边界是什么?肯定有特别的答案,但是还有比没有边界更特别的答案吗?同样,人类的潜力没有边界,我们都是与众不同的,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你总能用自己的方式发光。生命不息,希望不止。”
科学不息,蒙太奇不止。【责任编辑:杨 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