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创作一样回答问题
2015-11-17王维剑
王维剑(以下简称剑):冉兄好!你之前作品中的主角往往是在一种无奈的状态下行动的。但在2015年第7期开始连载的新作《太阳坠落之时》里,主人公不仅变得主动,思维也更加开阔起来。是什么促成了这种变化?主人公的这种状态与你个人的经历有什么关系呢?
张冉(以下简称冉):我一直相信人应该是被命运所推动的,经历、际遇、环境、事件、人物和巧合构成了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个人选择或许在特定时刻显得举足轻重,但将时间尺度拉长,会发现只是路线的一系列分支,并不能改变命运的整体走向。有时候坐在那里发呆什么都不想干的时候会用这个观点来安慰自己,“反正明天还是会来的吧”。如此一说,游手好闲的负罪感就会减轻了。
在《太阳坠落之时》这篇小说里,主人公(更像串场人物)是位很忙的FBI心理学家,他在故事线里的行动相当主动,不过放在整篇小说的背景来看,其实还是被情节推动向前的。再说多点儿就涉嫌剧透了,大家还是看小说吧。
主人公跟我个人的状态没啥关系。这篇小说里的人物与《大饥之年》一样是由网络小说《星空王座》里的角色串场演出的,每个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是设定好的,不需要费脑筋去想。反正很少人看过这部网络小说,就让我偷偷懒吧(笑)。
剑:听美术编辑杨爽说,《太阳坠落之时》的插画作者鲨鱼丹直接跟你商讨插画细节,能否透露一下你们都讨论了什么?又对插画做了怎样的安排呢?
冉:鲨鱼丹是位很好玩的同学,非常具有服务精神。在画《大饥之年》插画的时候他问我喜欢什么样的风格,我说随便就好啊,能体现人吃人残酷性的,结果他PS了一个食人医生汉尼拔上去……这次他又来问我喜欢什么样的风格,我说随便就好啊,能体现太空战残酷性的。鲨鱼丹就开始问问题:“天基太阳能电站是什么样子的?太空舱是什么样子的?宇航员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长相是什么样子的?那些太空武器都是什么型号的,有原型吗?有英文型号吗?地面接收站又是什么样子的?”
我惊恐地发现我没有细想过……(此处省略三百字)在脑子里吐槽一番后,我弱弱地回答:“我也不知道啊。”
鲨鱼丹很嫌弃地不理我了。短短几天之后,他就发来两张插画草稿,一张是庞大的太空站在发射激光,一张是三位宇航员与飞船驾驶舱的拼合画面,两张都棒呆了。我说画得很好啊,他问我哪张更好,我说两张都好。他说一定要有一张更好,我说那好吧,我喜欢三位宇航员的。他说杨爽也觉得这张好。这时候我暗自长出一口气,心想“还好没说错……”就这样选定了构图。①
剑:这半年来,有不少自由来稿作者说是你的徒弟。冉兄是不是已经开班教学啦?(笑)一般情况下,你是怎么给这些作者提供帮助的?有作者向你寻求帮助,你的内心是什么感受?
冉:哈哈哈……很多同学在贴吧和微博私信我,要我帮忙看稿,这种要求我从来不拒绝。有些稿子挺有潜力,我会提出修改意见,一来二去,有几位对科幻创作热情很高的同学就开始叫我师父。其实我教不了他们什么,因为创作是很个人的事情,不过能看看稿子,告诉他们不好的地方,打回去修改,我也算尽了点义务吧。
同为科幻作者,我很愿意帮助新人成长起来,毕竟几年前我也是个啥都不知道的新人。当然我能做的也有限,只希望他们在不断改稿的过程中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之道,被退稿也是一种成长吧。
剑:不知这篇访谈刊出后冉兄会不会收到更多私信……来谈谈创作作吧,预先给徒弟们回答一些问题。你的灵感来源是什么?要是你发现自己写不出东西来,你会用什么样的办法来处理?
冉:我是个不太需要灵感的作者,因为写的都是人和人的事情,很少思考生命、宇宙以及一切问题的答案。通常脑子里浮现一个画面,随手记下来,想好一个开头,慢慢拓展成一个故事。
我写不出东西的时候是很多的……我的产量很低,就是经常写不出东西的缘故。我电脑的桌面工作文件夹里有许多小说开头,每个坑都想填,往往打开看看又关了,最怕的就是前面攒了一堆活儿,脑子里还在蹦新故事出来,两下权衡,就成了不断挖坑的节奏。
很惭愧地说,我写不出来的时候,就不写,关上电脑去晒太阳。我知道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写不出来的时候也要努力写下去,突破瓶颈豁然开朗”,但作为一个写作态度消极的人,我会拿冠冕堂皇的借口来为自己开罪。我会对自己说:“急什么呢?迟一点再写吧,想得越久,故事就越清晰,内容就越生动,情感就越深刻,如果一个月能写一篇合格作品出来,那拖半年时间写个满意作品岂不更好?”如此一来,就能心安理得地逃避写稿了。当然,在状态好的时候也会一口气写六七千字。如果编辑不提出要求,我的稿子是一次完成不修改的,只改错别字。
毫无疑问,以上全是坏习惯,大家千万别学。
剑:不过你已经完成了一部网络连载长篇《星空王座》。网上连载和实体出版,这种两种方式在你来看有何区别?对于想这样创作长篇的作者,你有什么建议?
冉:区别很大。网文和实体长篇是两种要求的产物,前者需要快速更新、快速展开世界观、快速推进情节,直线型创作,很少考虑全书的结构性问题,简而言之,是快消品;后者则相反,要在书本篇幅内做到精炼、充实、跌宕起伏,结构性创作,需要通盘考虑,比网文更复杂一些。二者没有优劣之分,只是呈现形式差异导致文本形态不同。
目前而言,比较纯粹的科幻作品还是以实体书的方式呈现更好,网文不应承担太多的思想,看着累。相对,若借助科幻背景讲个轻松炫酷的故事,升级打怪,搜集伙伴(后宫),建立帝国,通鉴宇宙,那自然写成网文更适宜。不过别忘记,写网文要求有日更几千字的精力和手速,开头容易,越写越难。
剑:你今年将会有一本实体小说集出版,其中由《以太》等作品构成了一个“灰色城邦”系列。你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把它们做成一个系列的?作品集中还有哪些内容呢?
冉:灰色城邦的假想背景是未来美洲大陆,我在《永恒复生者》的后记里作过介绍:设想在不太遥远的未来,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技术爆炸,国家不复存在,代之以各种各样技术背景的独立城邦,一座城,一家企业,一种生态。当生活资料极其廉价,技术成为最重要的通用货币,城邦就成了一种合理的存在方式。《以太》和《起风之城》可以算此系列的一部分,这两个故事发生在技术爆炸之前,《起风之城》中制造机器人的罗斯巴特公司就是《永恒复生者》中提到罗斯巴特城邦的前身,而《永恒复生者》所描绘的罗克塞特城邦则是城邦时代的典型片段。
《太阳坠落之时》可以看作“灰色城邦”系列的前传,联邦崩溃、城邦成立的混乱时代之始。从时间顺序上,几篇作品的时间线是这样的:现在——《起风之城》——《以太》——《太阳坠落之时》——《永恒复生者》——《以太2》(创作中)——《扫烟囱的人》(创作中)——未来。
除了这些,作品集还会收录《晋阳三尺雪》《抬起头》等等。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剑:下面来问问材料搜集方面的问题。上海高校幻想节活动时,你提到写《晋阳三尺雪》和《野猫山》时花了一个多月搜集资料。你一般用什么方式搜集资料?又是怎么把这些资料流畅地融入作品中的呢?对于写作前的资料搜集和研究,你有什么建议?
冉:每当有一个模糊的故事产生,需要把它放在一个有独特魅力的时代背景下描写,就必须进行大量的知识储备。我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如同松鼠在入冬前储藏松果,屁颠屁颠地在林子里乱跑,看树洞一点一点满起来,就算今年是个暖冬,食物充足,松果根本派不上用场,那也有种辛勤劳动发家致富的满足感呐……
搜集松果的途径首先当然是网络。以一条维基百科为出发点,会开始一段奇妙无比的旅程。只有这个时候才能清晰感觉到互联网是以何种形式构成的:我经常望着网页上那些以蓝色高亮显示的文本发呆,鼠标悬浮在上面,会变成一只手的样子,仿佛即将推开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没错,超链接是具有魔力的东西,从一个词条开始,进入一片森林,每个蓝色的单词代表一棵树木,它们稀疏生长,却又彼此联系,触动透明的丝线,薄雾里某处会有另一棵树木发出回应之声。我经常迷失在某段历史的森林里面,在不同的词条和网页间跳来跳去,不断发现新的有趣信息,渐渐忘了初衷,在陌生的历史里沉迷整个晚上。
另一方面,有些东西是网络上找不到的,因为太隐晦,太细微,太无足轻重,这时候就要到图书馆去碰碰运气。人人都需要一座离家不那么远的图书馆,即使找不到所需信息,也能舒适地消磨一个休息日的下午,并获得额外报偿。当你在冷僻的书架找到一本布满灰尘的旧书,轻声阅读那些无人关注的语句时,注定会进入某种严正的仪式感当中。在某一瞬间你成为丹·布朗和哈兰·科本① 小说当中的人物,正在寻找有关圣杯或撒旦的线索,你做的事情是如此重要,无论对你自己,还是对这个行将毁灭的世界来说都是如此。当然,几分钟后你会醒悟,发现生活仍然是那副样子,只是有一瞬间,通过仪式感获得了不为人知的小满足。
我觉得把材料融入作品有点儿刻意,假使找到了几则有趣的材料,想用故事把它们串起来,故事就必须向资料妥协,变得歪歪扭扭,不那么顺畅。故事的形状是确定的,它不应屈从于材料,材料是五颜六色的乐高积木,选取不同颜色的积木拼成心中的形状,这就是完成知识储备后写作的过程。剩下的积木还可以用在别处。
当然写作本身、等待作品发表、接受读者反馈和拿稿费是另外几个有趣的阶段。我享受每一个阶段,也希望大家这样。
剑:你在那次活动中也说到自己现在最喜欢的作者是菲利普·K.迪克。请说说原因。以及,他的作品对你的创作有怎样的影响呢?
冉:我看PKD其实很迟。小时候看的都是主流经典作品,从凡尔纳到三巨头、道格拉斯·亚当斯、弗诺·文奇、奥尔森·卡德等等,直到2014年才入手一套PKD的选集,阅读体验只有四个字:相见恨晚。
一般来说,科幻作品是冷静而理性的,菲利普·迪克则刚好相反,他那种神经质的叙事、怪异的世界观、让人猝不及防的反转和字里行间的悲观与疼痛感都让人非常着迷,在我读过的有限的科幻小说里面,这种特质独一无二(唯有韩松格调相符)。他对文字本身不算精雕细琢,其作品也并非文学化的小说,但他的经典作品《尤比克》真的用一种很文学的方式给了我震撼,让我喜欢得不敢看第二遍。
最近刚拿到《科幻世界》出的菲利普·K.迪克五卷本开始看,很棒!强烈推荐啦!
至于怎样从别人的作品里学到东西,我觉得很难。感觉看再多的书,写的还是自己想写的故事,说的还是自己想说的话。作为作者,我还是有点儿固执吧。阅读科幻小说对我来说最大的作用第一是作为读者获得享受,第二是看别人都写过啥,别写重了……
剑:别写重了还真是个关键(笑)。下面关心一下科幻作家的生活状态吧。对你来说,理想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现在的实际状况呢?
冉:我曾经多次表达过一个淳朴的愿景,那就是有朝一日过上加菲猫的生活:张口就有猪肉卷,今天仰卧,明天再起坐(笑)。现实一点的愿望是每年一两个月时间拿来旅游,每周一半时间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工作内容也是自己想做的事情,那就完美了。
有段时间我比较接近理想生活了,但就像我前面说过的,人总是被命运所推动,莫名其妙地我就变得越来越忙,离理想越来越远。归根结底,人是社会性动物,需求与供给之间永远存在矛盾,吃穿用度、房子车子、社会地位、事业爱情……来自现实的压力很大,超脱实在太难,只好尽量取得平衡吧。
值得欣慰的是,只要主要工作还跟科幻有关,我就没有离理想太远。
最后唠叨一句,谢谢读者一直以来的支持,我会努力填坑、继续创作,写出好看的故事给大家看的。感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