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报考高职教育动因分析

2015-11-17张胜兵

职教论坛 2015年30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高职

□张胜兵

高中生报考高职教育动因分析

□张胜兵

生源的量与质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源。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从就业预期、学习期盼、选择决策、政策了解和经济状况等五个维度,研究并分析了普高生选择高等职业教育的动因和影响因素。继而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思考与建议,以吸引真正想通过提升专业技能与实现兴趣就业的普高生选择高等职业教育,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和稳定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报考;动因;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从1980年职业大学的建立到现在,高等职业教育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1996年5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2005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明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2014年6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构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数量经过快速增长,已趋于稳定。截至2014年7月,全国共有高职院校1327所,占全国高等院校的59℅[1]。然而,高等职业教育在飞速发展和规模剧增的同时,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如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办学定位和毕业生认同度等,其中较为突出的是高职生的生源问题,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被迫”降低录取分数线,想尽一切办法招生,但还完成不了招生计划。2014年湖北省高职高专(二)录取的最低分数线为180分,仅相当于总分750分的24℅,大部分高职院校 “踩线”录取,还有部分高职院校需重新征集志愿[2];另一方面,许多高考达到本科分数线的普高生,放弃本科而选择高职院校,2014年黑龙江和浙江等地的部分高职院校较多的录取了超三本的普高生。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生源大部分源于普高生,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从侧面反映出普高生选择高等职业教育不同动机。因此,研究并分析普高生选择高职教育的动机及影响因素,使高职院校稳定生源,并尽量招收优质生源,进行一些深入的调查研究,对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湖北和浙江两地五所高职院校的478名普高毕业的在校大一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二)调查方法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统计表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调查统计数据的主成分分析表明,普高生选择高等职业教育的动因及影响因素的五个维度,按特征值的大小顺序排列,依次为就业预期、学习期盼、选择决策、政策了解和经济状况。

(一)就业预期

出于“就业”的考虑是普高生选择高等职业教育最主要的动因(见表2),这一点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不谋而合[3]。学生选择高职教育是出于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培训,能尽快满足工作的需要,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工作,或者是在工作中能体现出个人价值,被企业重用。近年来,高职院校“好就业”被社会公认,主要表现在就业率高,Q19因子载荷最高恰好印证了这一点,但Q23因子的载荷0.872也比较高,均值3.68接近“基本一致”,说明高职毕业生对“就好业”信心度不是很高,其原因可能是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不高。

对Q18和Q21,“本科线”与“专科线”的普高生相比,差异极其显著,“本科线”表现出的动因更加强烈,他们对就业的预期比较高,这或许与他们“弃本选专”有直接关系。“农村”学生对Q19和Q20的一致度较高,这可能源于他们必须靠自己努力才能找到工作,“城镇”对Q22的一致度相对偏高,这可能源于部分父母对子女的要求较低或者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不认可,甚至失望。

表2 旋转后“就业预期”维度各因子载荷及均值

(二)学习期盼

大学生活虽丰富多彩,但学习还是首位。学生对学习的期盼,能折射出他们的选择动机 (见表3)。Q16毫无疑问地成为选择高职教育“学习期盼”维度中的首先因子,且与高考分数、性别和户籍无显著差异,这说明高职录取的学生层次相对较低,高考指挥棒无法展示他们的能力,只能寄托于高等职业教育,希望能在轻松完成学业的同时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实现自己梦想。高职院校要抓住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搭建多方平台,让他们实现专长与专业技能衔接,以吸引更多普高生选择高等职业教育。

株高和茎粗是衡量棉株健壮程度的重要指标[18],适宜的株高有利于棉花株型改善,棉株主茎粗,则生长健壮,输导和贮藏养分的能力强,为高产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19]。田又升等[20]研究表明,棉花的株高和茎粗随干旱胁迫的加强而下降,本研究中轻度水分胁迫株高高于常规灌水,茎粗低于常规灌水,可能的原因是M3W2模式较好地发挥了间作效应,高位作物遮荫使低位作物生长环境发生变化,而作物形态具有可塑性,对自然环境的改变会在形态上产生相应的响应机制,表现为株高增加,茎粗减小[21]。

表3 旋转后“学习期盼”维度各因子载荷及均值

对Q15,女生的一致度略高于男生,说明女生对读高职不太心甘情愿,选择高职也许只是一快暂时的“跳板”,最终还是希望通过升本改变现状,但随着对高职教育了解的深入和社会阅历的增加,她们的升本意愿也会随之降低,即使是升本,也与最初的原因大不一样。这也说明不太喜欢理论学习的男生,更倾向于技能型就业。

Q12均值达到3.49,但载荷因子相对较低,这说明选择高职的学生偏科严重的现象确实存在,但大学的后续学习,似乎对他们没太大影响。大学基础课的学习难易程度对他们吸引力不大。

Q13无论是性别、还是高考分数都无明显差异,且一致度比想象中要低,按常理“理论+实践”教学更适合不太适合“高考”的学生。经过进一步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对高职的实践环节教学不太了解,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就业情况。这一点在高职招生中可以多加宣传,让更多的普高生了解并喜欢高等职业教育独特的教学和学习模式。

Q17载荷值较低,可能源于高等职业教育招收层次相对较低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高职院校招收层次也就这样,学校和专业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的想法还比较多。

(三)选择决策

填报志愿是普高生选择高等职业教育的具体表现,在填报志愿时,考生先经过多因素的分析,但在最后下决策前,这些社会阅历不深的高中生,又会寻求一些决策的参与者(见表4)。

表4 旋转后“选择决策”维度各因子载荷及均值

“农村”学生的对Q7、Q9、Q10的一致度较高,农村的学生社会面呈两极分化趋势,社会面窄一些的,他们听老师的,或者跟随朋友(父母一般对高等职业教育不太了解,无法提出实质性的参考意见);社会面宽一点的,成熟相对较早,他们会征询老师、同学和家长多方意见后再填报志愿。对于“城镇”学生一般听父母意见的较多。但Q7的荷载值高于Q8而位居前列,一方面父母对高等职业教育不了解,对子女期望值太高,没考好,也没心思过多管子女志愿填报,甚至还有部分家长鼓励子女复读,放弃选择高等职业教育;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办出品牌、办出特色,越来越得到社会认可,教师支持并鼓励学生选择高等职业教育。

90后有自己的个性发展需求,Q11的一致度主要在“本科线”学生群体中,没有一定的个性发展和挑战精神,“弃本选专”的社会压力绝对不会在短期内瓦解。Q11在“农村”和“城镇”两类群体中没有显著的差异。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切入点,可能是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的一个新的亮点。

(四)政策了解

政策的了解尽管不属于普高生选择高等职业教育的直接动因,但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分析普高生对高等职业教育和选择院校的了解程度,继而从侧面了解选择的动机是否明确(见表5)。

表5 旋转后“政策了解”维度各因子载荷及均值

Q5、Q4对于“本科线”和“专科线”普高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占比9.41℅“本科线”学生“弃本”,必须要找回机会成本,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先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并选择适合自己专业技能发展的高职院校。Q6所反映出的无所谓态度与所对应的均值3.12(3对应“无法确定”)基本相符,这说明在知晓成绩不理想而产生迷茫,加上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被认为是“不入流”的教育,是差生的“收留所”,两层落差让他们更加表现出对选择相关政策的“无所谓”,自己被哪所高职院校“收留”都效果一样,等进入高等院校,发现不是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专业,又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对选择政策的了解如果是“无所谓”的态度,势必会从生源的源头恶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高中有必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选修课程,让学生通过了解不同的教育体系,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高等教育模式,以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理想。

(五)经济状况

“经济状况”维度的特征值最低(见表6),可能与近几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各类贫困大学生的相关扶持有关,因经济原因而放弃选择高等职业教育的因素较小。高职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也出现了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农村”学生会在填报志愿时,会适当考虑求学过程中经济方面的优越条件,Q2和Q3因子的均值及载荷比较高,他们会考虑国家政策之外的一些经济收入,比如早就业、勤工助学等,以减轻家庭经济压力,而“城镇”群体中部分富裕家庭学生,对Q2和Q3直接选择了0,即完全不一致,经济因素对他们选择高等职业教育基本没影响。“本科线”的学生对Q1、Q2和Q3的一致度也比较高,说明“弃本选专”是经过多方面深思熟虑的,而不是简单的一时冲动。性别及学科对Q1、Q2和Q3的一致度无明显差异。通过深入访谈发现,勤工助学占用的时间相对较多,且主要以与专业无关的打杂工为主,如餐馆服务员、街头发传单、超市和肯德基收银员等为主,这种勤工助学方式比较低级,不仅对专业没有系统的实践,而且还会占用学生课后理论知识的复习时间,对学生来说,有点得不偿失,对高职院校来说,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4]。

表6 旋转后“经济状况”维度各因子载荷及均值

四、思考及对策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普高生选择高等职业教育的动因及因素较多,既有学生自己的主观原因,也有外界的客观原因;既有学校原因,也有家庭原因。高等职业教育要在普通高校的挤压下求生存、求发展,提高生源的数量和质量,必须让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层次、全方位参与进来,从根本上提高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一)社会层面

1.认清职业教育,转变人才观念。要让普高生选择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先让公众认清和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要从根本上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要认识人才培养的同质化模式已不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差异化教育和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才是社会发展所亟需的。要改变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放在最底层的局面,要以专业优先录取,淡化分数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定位。企业要改变过去“只看学历,不看能力”的错误观念,要形成“只招最合适的,不招最好的”理念,文凭只是“敲门砖”,“进门后”还须靠技能才能行得远。要多渠道、逐步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存在的误区,“劳力”和“劳心”人才地位同等重要。“劳心”的科研型人才不是人人都适合,“劳力”的应用性人才也许更适合自身发展,开心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比社会单一、片面的评价更有意义。更何况,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虽然都姓“高”,但在培养目标和方式却大不相同,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具备可比性条件。

2.尊重技能人才,完善相关制度。社会应该尊重技能型人才,不能因为工作在一线而蔑视他们,更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来保障和提升应用型人才的经济和社会地位[5]。要通过一系列的法律和经济手段保护高职毕业生,继而维护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高职毕业生取得相应技能证书给予一定经济或福利补贴,要联合地方政府或行业协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以凸显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优势,而不会出现高职学生与民工争岗位的尴尬局面。在待遇方面,对于企业中有技能突破的高职毕业生,也应该同其他管理人员一样,享受相应的奖励或取得进修的机会。地方政府也要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或统筹社会资源,不能因为高职层次相对较低而产生偏见,回避或削减财政补贴,高职的实训课程需经费较多,资金不足,势必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学校层面

1.理清办学思路,打造特色品牌。高等职业教育是为了避免人才培养同质化而发展起来的,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和“职业”双重属性,而“职业性”是区别普通高等教育的关键点,其表现在实践性、市场性和区域性。高职院校必须明确自己定位,理清办学思路,形成以重点专业为首,相关专业为辅的特色专业群,打造适合自身发展的品牌,增强学院的吸引力,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而不能看其他院校专业发展势头好而“千篇一律”。如浙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创业品牌为背景,形成以电子商务为首,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为辅的特色专业群,每年录取分数线不仅远远高于最低录取线,而且还吸引了一批本科分数线学生,生源质和量均有保障。因此,要以市场为依托,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围绕行业技能型人才提升而转,紧密联系政府相关部门,了解就业现状,以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的吻合度,在提高就业率的同时让高职学生“就好业”,“出口”畅通了,“进口”才能旺。

2.强化内外师资,融合理论实践。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与产业的对接,与生产相结合,这势必要求职业院校有一批属于自己的 “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教师不仅理论知识扎实、教学水平高,而且实务技术能力强、实践操作水平高,学校要定期组织“双师”型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以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只有这样,高职学生才能在“双师”带领下,实现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的跨越,真正学到实用的专业技能并拿到相应的技能证书,从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其次,要鼓励企业和行业参与到高等职业教育中来,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办学资金,更重要的是可以优化师资队伍,让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骨干或专家作为学校特聘教师,宣讲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传授实际生产中的经验,传递行业新技术,更有效地促进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最后,要引导高职学生勤工助学,高职生真正学习时间较短,如果过多的做一些与专业无关的勤工助学,势必会影响正常的学业,学校应该引导勤工助学的学生做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既能缓解学生经济压力,又能对专业知识进行实践,深化工学结合。浙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俱乐部和工作室勤工助学模式,效果就十分明显。

3.打通升本通道,实行技能学分。高等职业教育要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不能让学生的教育到此终结或中断,要畅通职业教育继续升学的道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把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专业型研究生,由低到高全部纳入[6],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地位,迎合社会需求,吸引更多的高中生主动接受职业教育,让更多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也会心甘情愿地投入到职业教育中去。高职院校要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打通升本通道,选拔一部分有需求的专科生进行本科学习,选拔也应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不能全部是理论考核,要适当增加技能考核;本科课程也要以技能考核为主,可以实行技能学分,让高职学生通过技能证书或应用型成果顶替相应的课程学分,让技能培养始终贯穿于各层次教育教学中。2013年四川省就试行了“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高等职业教育专本联合办学模式,试点招生超额完成任务,培养模式也得到家长和高职学生的充分认可。

(三)家庭层面

1.落实生涯规划,培养职业兴趣。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后的高中生就可以选择未来的发展模式,在高中阶段,家长要主动联合高中学校,结合子女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等,为他们制定出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7]。职业规划落实好了,在选择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这个大方向上不会有偏差,毕竟这两种高等教育学习、生活模式和就业预期大不相同。通过职业生涯规划,高等职业教育一度被认为是“低人一等,是被迫的选择,是无奈的结果”也许会有所改变。职业生涯规划让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今后职业规划的选择方向,为体现自我价值,培养职业兴趣,实现技能型就业,理所当然地选择高等职业教育,而不是出于被迫和无奈,这样反过来又能减轻父母和子女的社会压力,提高普高生选择高等职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做好决策参谋,引领个性发展。父母要认真行使子女志愿填报参谋的权利,要先熟悉相关的教育政策,了解中国的教育体系,分清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不能自己都不懂,就胡乱参谋,既害了子女,到最后又害了自己。更不能因为子女考得不理想,只能选择高等职业教育而不闻不问,学校和专业没选好,也会影响子女终生发展和幸福。父母参与并重视子女志愿填报,子女才会珍惜自己的大学学习与生活,而不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但是,父母只是参谋而不是决策者,不能将自己意愿强加于子女,而忽视子女的个性发展,毕竟学习的主体是子女,而不是父母,要让子女在适合个性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中享受自己对技能专业的热爱,对今后工作的热爱。

[1]程宇,宋美霖.2014年全国高职院校数量变化趋势及分类比较[J].职业技术教育,2014(23):23-66.

[2]2014年湖北高招第四批高职高专(二)录取院校第一志愿投档线[EB/OL].http://www.hbzkw.com/ gk/lqfs/63146.html,2014-08-15.

[3]赵攀攀.我国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2:12-19.

[4]夏兰,刘依灵,王娟.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4(5):83-84.

[5]李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与第一线人才可持续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8-11.

[6]朱丽佳,闫智勇,陈沛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困境与展望[J].职教论坛,2014(1):39-42.

[7]华伟.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高中班主任的新任务[J].教学与管理,2009(3):26-27.

责任编辑 蔡久评

张胜兵(1980-),男,湖北汉川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副院长,讲师,统计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及统计分析。

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活动计划项目“高级技能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机制研究”(编号:2013R 30049),主持人:熊太和。

G710

A

1001-7518(2015)30-0032-05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