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读起来

2015-11-17傅秋文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2期
关键词:早读课品味课外

傅秋文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081-01

“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晨是人的记忆高峰期,而早读课对于学生一整天的学习,如提升学生文化修养、造就优良品行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尽快走出早读误区,重树早读之大旗,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我认为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以下方法,早读效果就会上一个台阶。

一、朗读与默读结合

朗读就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时的声音负载着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才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更直接、强烈的感染。同时朗读又是一个眼、脑、口、耳协同活动的过程,我们在朗读时,眼睛所感知的文字,耳朵听到的声音,口耳相传,目视口诵,同时到达人的中枢神经,增加了传入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大大强化了对语感对象——课文的理解。这正如看舞台演出比看文字剧本印象更深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学生在课堂上朗读机会很少,且有所拘束。早读应让学生放声朗读,形成语感。但朗读还只是一种对知识的感知过程,要进入深层次,品味文章内涵意蕴,还需平心静气地默读。通过静静地品味思考,挖掘出文章精髓,读书中才能达到“忘我”与“无我”的状态,才能真正与作品融为一体。

二、美读与诵读结合

“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还感通了,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诵读顾名思义就是熟读成诵。课文要求背诵的内容,要读到能背为止。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此段写得很精彩,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领会作者的用词准确性,弄清描写的顺序……,多读熟读至能背诵。文章之美是一门综合艺术,是语言美、意象美、音乐美、意境美的大综合。然而,在这些艺术美中,很多是我们学生很难立刻接受和领悟的,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反复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由感性到理性两个阶段。学生在对外在美的反复朗读中获得一些真切的感受,增强对美的感悟力,然后通过美读,将作者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把文章的神情理趣,通过声调语气传出来,让学生得到深切的了解。“不知不觉地,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这种境界,就是吟咏诵读所达到的审美境界。对于一些精彩内容,不仅美读,还要力求熟读成诵,更多的积累情感素材,从而体味那难以言传的诗意与哲理以及那摇荡心灵的思想美、形象美、和音乐美。

三、形读与心读结合

形读就是停留于文章文字本身的朗读;心读就是用心的带有一定目的的读。早读之前,不妨先给学生明确本节课读什么,要达到哪些要求,并将内容和要求板书,科学合理地安排早读内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使早读有序高效的进行。这对学习新课也有很好的效果。学生课程多,时间紧,课后预习效果难以保证。因此不妨利用早读针对性的提出思考题加以引导,这样读书时目标明确,加上理性思考,往往能事半功倍。

四、猜读与速读结合

早读课肩负着巩固课内与延伸课外的功能。课外延伸是我们教育根本之所在。对于课外文章我们应怎样读呢?首先要求学生大胆猜测,进行猜读。对文章有了大致了解后再进行速读,既增加文章熟悉程度和阅读量,又提高猜读的正确率。课后再加深理解。猜读与速读还是一个培养形象能力的很好途径。读与猜紧密结合,因为猜,你的思想更为活跃,形象力更为丰富。当然,如果读每一个字、每一句都这样猜,是不现实的,更多情况下是在那些值得品味的地方驻足静思,细细揣摩。同时,猜读阅读是学习很好的动力,因为有了猜测就急于得到答案,也就必然加快读的速度,增强读的兴趣,课后也会继续钻研。

另外,为了提高早读课的效率,还可以创造竞争向上的氛围。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事实证明,在早读课上引入竞争机制,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比如,一堂早读课开展“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背得快”活动,每一组通过背诵的,依次到黑板上签名,看哪一组通过率高,一节课下来完成任务情况出人意料,那些平时拖拉的学生为了本组集体的荣誉,竟然也不甘落后。早读结束,及时评比,给以口头表扬或适当奖励,能大大提高学生积极性。

(责任编辑 陈 利)

猜你喜欢

早读课品味课外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品味桂峰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提高语文早读课效率的途径
高效运用高中语文早读课的方法
提高早读课效率的五项举措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品味四季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