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怎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015-11-17于龙鑫
于龙鑫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062-02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而很少考虑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殊不知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理健康和学习兴趣,甚至影响学生个性成熟与发展。因此,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体会,请同行斧正。
一、影响学生健康的一些因素
1.生理方面的缺陷。遗传与生长发育程度不同等因素造成学生出现了个体的差异。一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身过胖、偏瘦、矮小等生理方面的缺陷,导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或自暴自弃,从而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
2.心理方面的缺陷。有些学生对自己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自我评价过高,产生自负自满的不良情绪,从而多疑嫉妒,心胸狭窄,不团结同学等心理。例如,在技能考试成绩评定时,总觉得自己做得比别人好,动作比别人漂亮,可老师给的分数却没有其他同学高。在集体比赛时总认为自己的技术水平对取得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又得不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面对这些内心无法平衡,又难以找到正确的途径宣泄,从而造成在文化学习时心理状态不稳定。
3.学习成绩和身体素质差。有些学生对动作学习的能力较差或是身体素质不好,不能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在平常学习过程中,同一些素质好、成绩提高快的同学比较时,总觉得自己是只“丑小鸭”。即使自己再努力,也是技不如人,无法赶上其他学生,从而在练习时放不开思想包袱,显得胆小怯懦,束手束脚,结果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从而产生自卑感或厌学情绪。
4.不良个性的因素。有些学生虚荣心强,喜欢在课堂上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在遇到一些力不从心的动作时,知道自己完不成,也要为了“面子”硬撑着做,结果导致失败。久而久之,这种挫折感会使其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今后即使有了自己能完成的练习,也不敢于表现自己,怕万一失败,被其他同学讥笑,被人看不起。
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
1.了解熟悉学生状况。平时教师应主动接触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个性、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心理健康水平、运动技术与身体素质等情况,并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比较。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制定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方案。
2.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学生在进行心理自我调整时,必需对自己有个全面积极的自我认知。学会辩证的的看待自我,既要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消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为了帮助学生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导,多进行鼓励。例如在进行短跑测试时,对一些确实因身体素质差或是身材矮小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引导他们认识自己与别人的差异和不足,并能正确对待这些差异和不足,同时更应该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获取好的成绩。
3.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大多数学生都喜欢表现自我,有的学生有虚荣心极强、爱要面子、嫉妒等不良心理。其重要原因还是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差,没有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组成部分,没有把自己的成绩得失与集体融合在一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提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树立集体意识。例如,在做一些练习时,可以把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与身体素质差的学生结对分组,形成好帮差、共同提高的风气,进行检测或教学比赛时互相鼓励,呐喊助威。从而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间的情感得以升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的发展。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激发其自我活动的创新能力,并给予充分信任和尊重,提供更多的自由,变学生被动参加体育活动为主动追求。学生都有荣誉感和好胜心,可多组织比赛教学,增加激烈性和趣味性,对培养学生开拓创新和实践能力有积极的作用。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参加的性格特点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参加者通过进行不同的项目的活动,来发展自身良好的性格,改造性格上的弱点。比如蓝球运动,它是集体项目,要求参加者具有机智灵活、敢打敢拼、沉着冷静、协调配合等良好的作风和创新意识。通过人与人的频繁交往,人的兴趣、性格和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容易表现出来,这对认识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是有利的。学校的体育活动与竞赛应广泛开展,培养广大学生的拼博进取精神,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心理状态不同,引起的反应也不同,如果不认真对待,势必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应该认真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目的。
(责任编辑 陈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