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
2015-11-17
快递实名制,如何避免“一地鸡毛”
公安部等15部门日前联合发文,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危爆物品、寄递物流清理整顿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其中,快递实名制已于2015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在一系列“毒包裹”事件发生后,为维护公共安全,快递实名制在经过地方试点后全面推开。但照进现实的过程遭遇执行难:消费者担心信息泄露拒绝合作,快递员对“梅长苏”、“花千骨”寄件仍睁只眼闭只眼……
如何在维护公共安全和保护个人隐私间取得平衡?如何避免实名制单兵突进,成为看起来很美的一纸空文?
均摊管理成本才能共享社会安全
刘远翔(西北某省党委政法委干部)
首先,作为全国范围内的快递物流安全规范管理措施之一,快递实名制的目的不该被质疑。
用户和快递员都不买账,为何一定要推行实名制?”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依托电子商务发展起来的中国快递业确实粗放有余。此前的一系列快递爆炸案件已经证明快递运输链上的安全监管的确存在漏洞。因此,实名制的本质就是要在产业链条的最前端消除安全隐患。
必然会增加的社会安全管理成本需要公正均摊,问题在于,怎样摊得更科学、更技术?
有消费者此前将福建邮政速递公司告上法庭,原因是EMS快递员上门揽件时,要求该消费者提供身份证号,并记录在快件面单上。消费者越来越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让快递员将实名制首日的“一地鸡毛”归因于“客户不配合”。
而现阶段的实名制实现手段也确实失于粗放,比如一些快递员会通过小本记录的方式进行身份证登记,个人信息安全的确存在隐患。
再者,根据居民身份证法的相关规定,身份证使用范围不包括快递员查验,在无法可依的情况下,快递小哥查验公民身份证怎么能有底气?这恐怕是“懒政监管”思维的又一例证。
不能为了实名而实名,其实实名制并非天然、简单等同于让快递员查身份证。磨刀不误砍柴工。快递业“野蛮生长”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小觑。但寄递物流的“可追溯”需要法规制度、人员配备、信息和电子技术作为保障。而打破公安、金融、工商、邮政等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完全可以让消费者和快递行业都不待见的“体力活”变得事半功倍、科学有效。
没有诚信体系的实名制是空中楼阁
徐勇(快递物理咨询网首席顾问)
快递实名制实行后,肯定会遇到消费者不配合、快递企业不积极、快递时效性变差等一系列问题。与航空、铁路市场不一样,当前快递业是买方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快递公司不愿因推行快递实名制而丧失客户。
而且实名制将增加快递公司的时间成本和经营成本,最终这些成本会转嫁到快递价格之中。而快递员查验、登记客户的身份信息目前还缺少法律授权。此外,如何确保客户个人信息和隐私不被泄露,也是一个严峻问题。
快递实名制的实施需要在完善行业诚信体系和标准化建设等基础上才能推开。
实名制推行不难,执行难。现在快递行业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实名制恐怕会流于形式。比如,快递实名制不应简单地将收寄快递查验、可追溯的“包袱”全丢给企业。在快递企业增添查验设备以及收寄件可追溯体系构建方面,政府应该给予相应的扶持。
另外,诚信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要,没有诚信体系的实名制将是空中楼阁。比如快递行业内可以建立黑名单制度,同时为消费者建立诚信档案。
由中国4家主流快递企业共同投资设立的“快递失信管理平台”便是一个很好尝试。从2015年6月9日正式上线至10月20日,该平台已经录入有偷窃行为和泄露买卖客户信息行为的快递员近一万名。
其实,放眼全球,并没有要求所有寄件人提供身份信息的惯例。比如美国把技术手段作为防范风险邮件的关键,加大投入在所有快递转运站强制安装安检设备,无须转运的同城快递,则有针对性地推行开箱验视。
以数据共享“丰满”实名制的“单兵突进”
赵小敏(快递业分析人士)
此次在全国范围开展危爆物品、寄递物流清理整顿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同快递企业最期盼的“旺季”重合。虽然推行实名制能实现从源头到接收的整个过程的对应,但在当下行业信息安全没法保障的前提下,直接叠加身份证信息,用户身份证容易被伪造剽窃,确实会带来很大的隐患。
目前国内公安、工商、邮政等部门的数据仍未实现共享,管控体系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快递实名制显得过于“单薄”。而若一味要求快递公司更换电子设备进行身份核实,快递公司投入的成本将大大提高,羊毛出在羊身上,快递价格上涨最终还得由消费者来埋单。
其实,当前我国已经在推行手机实名制,提供用户实际手机号或单位座机号已经能够实现寄件人的可追溯,也不会额外增加寄件人的负担。
使用电话号码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比如在韩国,由于手机号码是实名制,通过信息共享平台,无论是寄件还是收件,工作人员只要将手机号码等相关信息录入随身携带的设备里,就完成验证了。
2015年,决策层多次提到支持快递业的发展,这意味着一方面很多利好快递政策会出台,另一方面快递业的门槛越来越高,快递企业的讯息将被晒在阳光下;快递企业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无限放大。
未来,中国快递业将结束“草莽”时代,真正进入集约型发展的阶段。这对快递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信息技术与大数据建设、快递服务质量与安全性都提出苛刻的要求。
日本快递防“毒”基本靠道德约束
杨汀(新华社前驻日本东京记者)
日本的快递业经过近40年发展已较为成熟完善。通过高集中度的行业整合、严格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化的流程操作,该国快递业在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可以做到严把安全监管关口。
日本快递业经过充分竞争和整合,主要资源集中到几家大型运输公司,因此基本不会发生因经济利益驱动而收取本公司没有承运资质的物件的情况。
反观中国,大小承运商林立,瓜分市场蛋糕如猛虎下山,但服务质量却泥沙俱下。小快递公司因经营困难,为争“收件”费,对违规物件睁只眼闭只眼的状况屡见不鲜。这无疑是“夺命快递”惨剧屡发的原因之一。
对于化学药品、易腐蚀物品等危险物品,日本有专门的承运商,它们具有“危险物运送处理者资格”和“毒剧物处理者资格”,对危险货物的保管、流通、加工、配送提供全流程服务。
日本国土交通省颁布的《标准宅配便运送约款》规定,寄件人必须口头申报,并在单据上精确填写内容物的具体名称,如医药品必须精确到肠胃药、感冒药。
如果快递公司对用户在运单上填写的内容物件名称存疑,则可在用户在场的情况下申请开箱检查;如遭拒,宅急便公司将拒绝承运。但实际上,出于对个人隐私的尊重,快递员在取件时通常并不开箱检查,也不会在收件后进行X射线检测等。
不管有没有开箱检查,如果内容物件与实际不符,出了事故后寄件人将负主要责任,受到法律追究。快递企业也将必须向相关部门报告,接受行政指导。也就是说,在防范事故层面,日本快递业基本依靠道德规范,即自我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