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史学的客观性
2015-11-17刘淑媛
刘淑媛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谈史学的客观性
刘淑媛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以兰克为代表的传统史学坚持认为史学是客观的,但是过分强调史学的客观性则遭到相对主义者特别是激进的后现代主义者的质疑和反对。但相对主义者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史学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无视史学客观性的存在。在史学研究过程中,要合理把握历史研究中的客观性和主观性,在去伪存真的过程中逐渐接近历史事实。
史学;客观性;兰克
1 史学客观性的大辩论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客观存在的事实,史学是研究历史的一门学问,历史的客观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关于史学是否客观这个问题上不同的史学家、不同的史学流派有着不同的观点。
在十九世纪,德国出现了著名的兰克学派,代表人物兰克主张追求客观真实的史学标准,注重掌握原始的历史资料。兰克认为史学是客观的,他曾说:“历史指定给本书的任务是:评判过去,教导现在,以利于未来。可是本书并不敢期望完成这样崇高的任务。它的目的只不过是说明事情的真实情况而已。”兰克学派由于过分强调史学的客观性,引起后来的历史学派的质疑和反对。
美国史学家比尔德就针对兰克史学的客观性提出了质疑。比尔德就史学研究的本身而言,认为史学研究无法避免史学家个人的主观因素,因此无法达到史学真正意义上的客观性。但比尔德并没有否定史学本身的客观性,这一观点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随着二十世纪新史学的兴起,史学家对史料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强调史料的客观性转向关注史学家的主观性。新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当属美国历史学家贝克尔。他曾说:“在历史学家创造历史事实之前,历史事实对于任何历史学家而言都是不存在的。”因此,贝克尔不仅否定了史学的客观性,而且否定了史学中历史事实的客观性。
二十世纪后半叶兴起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逐渐渗透到史学的各个领域,进一步助长了史学的相对主义。后现代主义者对兰克学派的史学客观性提出了质疑和反对,甚至是对史学客观性的全面否定,认为史学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后现代主义者福柯公开宣称:“我很清楚我写的东西都不过是虚构故事”。他认为不存在真正客观的史学。后现代主义者的激烈言辞和观点试图瓦解史学的客观性,对兰克学派关于史学客观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 史学具有客观性
史学真的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吗?我觉得显然不是,史学是研究历史的学问,我们的历史真实的存在过,因此史学作为将历史事实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则有着坚实的客观基础。如果否定史学的客观性、否定历史事实的客观性,历史学的存在则变得毫无意义,整个人类的漫长历史也会备受质疑。忘本则危,以史为鉴,否定史学的客观性显然是偏颇的,甚至是危险的。
史学具有客观性,主要体现在:首先,历史是发生在过去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史学具有坚实的客观基础,虽然不能说史学的客观性取决于客观存在的历史,但客观存在的历史却是史学具有客观性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史料作为历史本身留下的痕迹,它本身就是一个客观存在,虽然史料会有当时人们的主观愿望和人为改动的因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史料中确实存在着不依赖史料创造者的客观内容,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反映着历史客体。即使是一些伪造的史料,也有客观性可寻,陈寅恪先生所言:“盖伪材料亦有时与真材料同一可贵。如某种伪材料,若迳认为其依托之时代及作者之真产物,固不可也;但能考出其作伪时代及作者,即据以说明此时代及作者之思想,则又为一真材料矣。”[4]再次,“史料一旦产生,就获得了一种相对独立的客观性质,不以研究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尽管研究主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去理解史料、解释史料,甚至可以从某种卑鄙的需要出发去肆意歪曲史料、篡改史料,但史料依然是独立于理解者、歪曲者意识之外的客观实体。”[5]因此,史学并不是不具有客观性的,坚持史学具有客观性是历史学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
虽然说史学具有客观性,但是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现在的人们没办法身临其境,只能通过史料对历史进行间接的研究。所以不得不承认在史学研究过程中,很难保证绝对的客观。这也成为后来史学家们特别是后现代主义者对史学客观性发起抨击的根源所在。这主要体现在:首先,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客观事实,不能在现实的生活中或者实验中再现,史学研究者只能通过史料这个客观中介进行间接研究,这是史学研究难以绝对客观性的重要因素。其次,史料作为客观存在,在产生之初,可能会由于记录者的文化水平、社会背景、个人喜恶等原因,与客观历史事实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再次,史料在历代的传递过程中,史料的客观性会受到一定的破坏。另外,历史在发展,文化在变迁,古今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别,今人在理解古代文化时,不免会有错误。
虽然说在史学研究过程中,要想达到绝对的客观是很难的,但是这并不能否认史学具有客观性和历史事实的客观性。
3 合理把握历史研究中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兰克学派标榜客观史学,认为研究者要保持绝对的中立立场,过分强调史料的作用,认为只要掌握绝对的史料,各种分歧都可迎刃而解。这也是兰克学派备受争议的原因所在,作为有意识、有经历、有想法的人类而言,是没办法在史学研究过程中做到绝对的中立。另外,人类也是没有办法穷尽所有史料的,现存的史料只是一部分而已。相反,与兰克学派相对的后现代主义者们,认为没有客观的史学,史学只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则陷入了另外一个极端,容易导致打着经世致用的幌子,恶意篡改历史事实。相对主张史学客观性的兰克学派而言,是个更大的缺失,背离了史学求真的根本。
在史学研究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像兰克学派一样过分强调历史的客观性,排斥个人的主观性,也不能像后现代主义者那样否认史学的客观性,而应该在史学研究过程中,合理把握历史研究中的客观性和主观性。首先,在史学研究过程中,要重视史料的广泛搜集,并且注重史料的科学考订,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工作。其次,在拥有广泛的史料以后,史学工作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史料进行去伪存真,将史料相互佐证,对史料的来源、社会背景、作者的出处等进行科学考证,在研究过程中,尽量避免个人因素的干扰,但不排斥个人主动性的发挥。最后,史学工作者要在坚信史学具有客观性的信念下,积极投身于求真求实的史学研究,合理把握历史研究中的客观性和主观性,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接近历史事实。
[1] 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M].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2] 卡尔.历史是什么(E.H.Karr,What Is History)[M].纽约,1967年版,第22-23、4页.
[3] 阿普尔比.历史的真相[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4] 陈寅恪.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J],转引自《历史学家的技艺》译者前言,第9页.
刘淑媛(1990-),女,汉,安徽,四川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教育史。
K09
A
1672-5832(2015)12-01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