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美术兴趣培养有效策略

2015-11-16莫珊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培养幼儿

莫珊

【摘 要】美术活动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从而陶冶其情操,由此可见幼儿美术教育十分重要,而浓厚的美术兴趣是幼儿美术教育顺利进行的基础。对此,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例,对培养幼儿美术兴趣的策略展开了研究,从探索性感受、对比性感受、渐进性感受和个性化感受等方面对幼儿美术兴趣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为幼儿园的幼儿美术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美术兴趣;培养

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幼儿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期的孩子喜欢涂涂画画,对美术有一种天然的嗜好,而美术活动恰恰符合幼儿的天性。它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表现美的能力,也反映了幼儿的本质。通过美术活动,幼儿能生动形象的表现客观事物,从而使自己思维、情感等方面得到发展。而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美术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如何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美术活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幼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1探索性感受让兴趣播撒

传统美术活动中我们更注重美术元素的感知和表现。例如,让幼儿更多地认知色、形、点、线、面等,幼儿也会因为色、形等变化而产生相当愉悦的情绪。但在一次探索性绘画实践教学中,幼儿所表现出的惊喜和兴趣让我异常震撼,幼儿由此产生的深远兴趣更不止于一天两天。

教学案例1:

第一次让孩子玩“刮蜡画”,我的引导语很简单:“请小朋友用绘画工具在纸上画一画,看看有什么惊喜?”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尝试着,有的幼儿只是画一些单线条,有的画着阿拉伯数字,有的画上了英文字母,还有的画上了自己的名字。在分享交流时,我问贝贝:“你发现了什么惊喜”?这时,贝贝告诉我:“我画出了一道像彩虹一样的线条,不过我也不知道是怎么画出来的”?她的话让大家都笑了。

这个教学“惊喜”的产生不是因为她的绘画技能带来的,而是特殊的绘画材料使然,那么,在众多的绘画形式中我们何不让幼儿先尽情探索?在探索性感受中培一方沃土让兴趣播撒,再在兴趣的支撑下保持对艺术活动的长远兴趣呢?在以上教学案例中,我将刮蜡画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探索刮蜡纸的秘密→在购置的刮蜡纸上作画→自制刮蜡纸→在自制刮蜡纸上作画→欣赏刮蜡画作品→“私人定制”刮蜡画。在6次活动中幼儿的兴趣点和感受点各不相同。

由此可见,探索性感受给幼儿培育了一方沃土。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在小班可以安排探索性玩色游戏,中班探索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大班创设更加复杂的组合型探索。

2对比性感受让兴趣萌芽

传统艺术教育方法,强调对作品内容的记忆,忽略幼儿的自主感知和情感体验。很多时候幼儿能表现出极具艺术感的作品,但在这过程中幼儿扮演的仅仅是"艺术工匠"的身份,要真正培养具有艺术审美能力的幼儿,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审美机会,其中对比性感受能让幼儿由艺术的无意识表现转化为有意识创作,能让艺术兴趣像种子般萌芽。

教学案例2:

在小班第二学期美术区角中,我提供了旧报纸和可乐瓶等供幼儿自由玩色。幼儿用旧报纸揉成团或是块进行水粉印画,还用可乐瓶底蘸色印画。此时他们的兴趣仅仅在蘸和印这两个动作上,并高兴地看到这样做还能出现一些形状,可乐瓶底印出来的东西很像一朵朵花,孩子们饶有兴趣的玩了几天。第二周我向幼儿展示了自己的作品:用旧报纸印画了弯弯的桃花树干和树枝;用可乐瓶底印出了朵朵桃花……当作品出现在幼儿眼前时,孩子们都欢呼起来:好漂亮的桃花树。在作品周围,我又展示了幼儿几天前玩色的作品,并请他们说说老师的图画和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样?并鼓励幼儿再去试试,能不能像老师一样也变出开花的桃树。虽然孩子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表达两者的不同,但通过对比早就意会了其中的奥秘——只要将纸团或是纸块印画紧密连接就能成为桃树的树枝和树干,然后印上桃花就大功告成了。

因为有了前期的无意识玩色,孩子们很快就完成作品,对比性感受为幼儿架起了通往最近发展区的桥梁。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所说: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能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因此,在美术区域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各种可以绘画的工具,如蔬菜水果、瓶瓶罐罐、纸张布匹……这样的感受机会多了,幼儿的玩色行为也会渐渐由无意识向有意识发展,而幼儿特有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也会随之迸发。

3渐进性感受让兴趣成长

在幼儿艺术活动中,我们也不能矫枉过正,谈技能色变,毕竟,技能的积累是幼儿自由探索和表现的经验积累,是由兴趣到成果的水到渠成。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渐进性感受,让幼儿看到自己的成长足迹,展一段让兴趣成长的光阴。当幼儿看到自己的线条由无意到有意,由青涩到娴熟,由单一到复杂时,他们的自我认识必将更加清晰,自我肯定也将油然而生。如大班的绘画青花系列教学课,我针对各阶段幼儿美术学习特点,设计了不同阶段不同感受重点和表现内容的教学课程,见表1:

表1“青花系列”教学案例各阶段幼儿美术感受重点和表现内容

我认为在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展示中,要有各阶段幼儿的作品展示。从中,可以让小班幼儿看到哥哥姐姐作品的复杂性和精细性,也可以让大班幼儿看到小班弟弟妹妹(曾经的自己)的稚拙和有趣。在对美术作品的渐进性感受中,不断增强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自我肯定意识,进而提升幼儿的美术兴趣。

4个性化感受让兴趣升华

艺术表现是幼儿的天赋和本能,绘画更是倾诉自己情感的特殊语言。因此,让幼儿有个性地绘画,毕竟唯有依照兴趣,才能创作出现个性鲜活的作品。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导下,除了必要的集体教学活动外,我们将幼儿绘画活动更多放在区域中:晨间自由活动、区域活动、饭后自由游戏、美术专用活动室等,幼儿有了更多自由表现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案例3:

大班的足球游戏进行的如火如荼,孩子们也时常有足球主题的图画,经过一段时间后,我选择了一些富有个性的作品让幼儿欣赏:哲哲的作品动态夸张,特别是踢足球的那只脚,伸得长、画的大,特别带劲;阿奔的画细节刻画很精彩,他画了自己跟阳仔抢球时碰撞的场面:两人身体重叠,还有一些爆炸式图案,脸上的表情更是水火不容。

我让两位小主人介绍自己的图画,还重点引导他们描述怎样画出自己的感受。在以后的足球主题美术活动中,我鼓励孩子们将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特殊感受画下来,当幼儿在表现技能上有困难时,教师再加以帮助。果然在经历了个性化感受与审美体会后,幼儿图画内容和视角都变得更加丰富。

通过在各种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中激发幼儿的个性化审美感受,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的绘画兴趣,还有技能、情感和社会性的全方面发展。

5结语

总之,在展开幼儿美术教育工作时,对幼儿美术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时,要重视对幼儿艺术天性的激发与培育,并将其培养成有益的美术兴趣;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创设合理有趣的情境激发幼儿的美术热情,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拓展幼儿的艺术思维,同时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鼓励幼儿的个性创作,从而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促进幼儿美术技能、情感和社会性的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鸣宇.培养小班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J].美术教育研究.2015(02)

[2]张友成.幼儿美术兴趣的发展与培养[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8)

猜你喜欢

培养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