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互动平台 打造三赢格局
2015-11-16孙玲霞
【摘 要】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师与家长互动关系,将幼儿园教育更好地延伸到家庭和社区,突破幼儿园教学的封闭性,大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促使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相互渗透与合作。本文阐述了如何建立并形成家园互动的良好格局,从而真正实现《纲要》中所提出的幼儿、家庭、幼儿园三方共赢。
【关键词】家园共育;互动;教师;幼儿;家长
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组织与实施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从新《纲要》可以看出,家长和教师有效互动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针对我园实际,如何采取有效的家园互动策略,创新家园互动活动,引领家长树立新理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我园的办学模式更为丰富,还有待我们进行深入探究,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家园共育新路子。
一、多元化的家教指导
(一)利用主阵地,宣传新理念
我园不断规范家长工作,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阵地作用,召开个性化家长会,组织家长参加讲座学习,聆听专家谈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为提高讲课效果,教师积极开发辅助阵地,有效利用家长园地定时宣传优质的家教经验和先进的教育理念。
(二)依托家委会,实践新行为
我们选取有代表性的家长作为家委会成员,提供各种机会与家委会平等交流,让他们深入了解情况,并参与班级管理。家教指导从家长会、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约谈等相对封闭的形式拓展到家园小制作、亲子同乐、爸爸(妈妈)老师等开放活动式的多种指导形式,逐渐由单一走向多元。
二、多形式的活动平台
(一)指向幼儿园日常教育的开放式活动
开放式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的表现,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作用。各行各业的家长带来了五花八门的知识和经验,开阔了教师和孩子们的眼界,扩大了教育资源。家长们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成功的育儿经验弥补了幼儿园某些方面教育资源不足,同时,也发挥了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唤起了家长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
(二)指向诚挚人际关系建立的互助型活动
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第二个主要环境,这里有来自各个家庭的孩子、家长,孩子间,孩子与老师、孩子与家长、家长与家长都是孩子学习人际关系的教育资源。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孩子们之间学到了交往的积极态度和方法,家长和教师之间更是诚挚地互相支持,家长之间会熟得像老朋友,家长自然成了幼儿园的一份子,家园有了潜在的发展动力和凝聚力。
三、多渠道的交流沟通
针对我园家庭教育参差不齐,家园教育不一致等问题,我们通过研究分析认为,采取多种多样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促进家园共育最优化。家长与教师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从一切为了孩子出发,教师、家长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作用,推动幼儿的发展。他们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四、结果分析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我园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有了很大改观,家园共育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在多彩多姿的合作途径中增进理解
教师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主动接近、了解家长,鼓励家长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的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家长的教育潜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幼儿园里,处处可见到亲子合作收集的各种材料、制作的玩具、家园同乐的照片等。
通过互动,家长不但提高了家庭教育的指导能力,还信任和支持老师的教育,在行动上配合老师工作,与孩子共同成长;通过互动,教师与家长从根本上改变了家长找教师、教师怨家长的不良现象,家园之间的关系变得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融洽、和谐。
(二)在平等互助的家园合力下升华情感
我们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以孩子的发展为核心,以多向互动为特点,幼儿、家长与教师三者之间,相互依赖、促进、制约与作用,建立了以情感为纽带的关系。教师在鼓励家长不断参与幼儿园活动过程中,发挥家长的聪明才智,为幼儿园献计献策。亲子活动中家长由以前的被动互动变为现在的主动互动,他们经常会主动提供参观的场地,主动要求:购买活动所需的物品、参与到班级的教育教学中来与管理中来。尤其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注重开展有意义、有价值的系列活动,如 “三八亲子活动”、“快乐过中秋”、“与老人同乐”等,家长参与互动的人数达100%以上。
(三)在潜移默化的教育活动中提高能力
1.家长素质和家教技能有了明显提高
在家园共育活动中,家长与孩子的接触多了,沟通也多了,家庭关系也更融洽了。家长们普遍调整了心态,看见了孩子的长处与不足,并且事事从我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多给孩子鼓励与信心,注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2.幼儿的生活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发展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了家长的配合和参与,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十分高涨,孩子与家长、与同伴间的接触多了,沟通也多了,性格更加开朗了,遇事能想办法,动脑筋,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了,学会了感恩,明白了对朋友要有爱心,体验了与小朋友与家长分享自己的礼物和快乐,和同伴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
3.教师专业成长得到有效促进
我们在组织家园共育的活动中,教师能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尽自己所能帮助幼儿、家长发展;教师掌握了开展有效组织家园互动的策略,提升了教师的职业内涵;教师对家长巧妙地表达自己的真诚,尊重与责任,增强了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对不同家庭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和解决策略,增强了教师的问题解决能力。
课题研究中,组内成员勤于反思、善于总结,大家将思考和探索写成文字,参加论文评比多次获奖:孙玲霞的《幼儿教师与家长和谐互动的灵魂—语言艺术》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教师与不同类型家长有效沟通的应对宝典》、《架起家园互动的“新桥梁”》获江苏省行知杯二等奖;《架起教师与家长有效互动的“彩虹梁”》获江苏省师陶杯二等奖;《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获宿迁市教育学会二等奖;丁聪的《家园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 获江苏省行知杯三等奖;“相约春天走进自然”亲子活动,被泗阳电视台做成专题片在全县推广。
课题《家园共育中教师与家长有效互动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可以用“三赢”来概括:第一是家长赢,孩子在幼儿园得到了最好的教育,家长自身也能够有所收获;第二是教职员工赢,教师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获得家长的肯定和专业上的成长,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第三是幼儿园赢,幼儿园得到良好的社会声誉,获得充足良好的生源。我们将放宽视野、从多个角度切入,使课题的研究向多元化、科学化发展,不懈努力、精诚进取,将家园共育更好地向前推进,促进幼儿园整体品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印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9
[2]任丽.家园合作的探索[J].幼教园地.200707:82-83
[3]周若冰.家园合作共育新模式的探索[J].家庭与社区教育.200510: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