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课程研讨式教学模式探索
——前沿专题研讨+热点追踪实践
2015-11-15李洪江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李洪江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中国对外贸易》课程研讨式教学模式探索
——前沿专题研讨+热点追踪实践
李洪江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前沿专题研讨+热点追踪实践”教学模式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理论教学、前沿专题研究和热点追踪实践。理论教学奠定理论基础,前沿专题研究拓展了学生视野,热点追踪实践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2012级3个教学班进行了教学改革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学习的舞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前沿专题研讨 热点追踪实践 教学模式
《中国对外贸易》课程属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方向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贸易理论、贸易政策、贸易管理及贸易实践等内容的教学。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并奠定在实践中运用的技能基础。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练习、期末考试的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学内容面面俱到而重点不突出、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学习兴趣、实践环节薄弱运用能力难以提高等问题。我们设计的“前沿专题研讨+热点追踪实践”教学模式试图改变这种状况,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的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过程评价结合为主的转变。
一、“前沿专题研讨+热点追踪实践”模式的整体构想
我们借鉴了南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集美大学等本专业知名大学的教学改革成功经验,设计了本教学模式。南开大学佟家栋教授在教学中,围绕中国对外贸易问题开展专题教学,把贸易理论、政策与国内外贸易实践联系起来,主张“学以致用”。天津财经大学赵晓晨教授注重启发式教学,将课堂教学中的1/3左右的时间用于交流讨论,鼓励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并以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与准确性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之一。集美大学王蔚等将案例引入教学,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新的教学模式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理论教学,由教师讲授贸易理论、贸易政策,为学生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前沿专题研讨,由教师提出几个前沿问题供学生研讨选择。题目确定以后,由研讨小组(5人一组)收集相关资料,提炼主题和组织内容,制作PPT,进行专题演讲,其他同学围绕本主题提问,共同讨论;第三部分是热点追踪实践,由教师提出几个热点事件供学生选择。学生小组每两组选择一个题目,组成辩论队,分别任正反方开展辩论。在成绩考核方面,由教师和学生小组共同评分,然后加权平均计算总成绩。
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第一,大幅度增加实践内容,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前沿专题研讨和热点追踪实践都是实践内容,并占用了2/3的教学时间。第二,学生参与度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在前沿专题研讨和热点追踪实践两个部分学生是主角,从收集资料到分析资料、到设计方案以及讨论和辩论,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第三,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热点追踪实践中更是以辩论的方式进行,要求进行理论模式分析和解决方案设计。第四,综合评分更加客观,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评价可以改变单一教师评价的不足。
二、新教学模式在行知学院28012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实践情况
2015年上学期,2012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共有3个教学班开设《中国对外贸易》课程。我们在这3个教学班进行了新教学模式的改革试验。
第一阶段是理论教学,教师讲授了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中国对外贸易问题5讲。
第二阶段是前沿专题研讨,教师提供的前沿专题是“上海自贸区建设”。要求每小组(5人一组)学生围绕上海自贸区建设收集3个议题,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内容介绍,由学生表决该组选题。这样做一是可以更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避免议题重复,如有重复,再选择其他议题。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资料收集、分析、整理的基本方法,讲解演讲PPT的制作要点,同时要求学生围绕本议题进行拓展研究,准备讨论素材。小组演讲主要介绍本组议题的核心内容,然后是学生提问,开展讨论。
第三阶段是热点追踪实践,教师提供了7个近年来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事件,让学生围绕这些贸易摩擦事件进行辩论。每两组组成一个辩论队,选择一个事件进行辩论。为了增强学生辩论的理论水平,教师专门讲一次贸易摩擦案例分析课程,让学生理解贸易摩擦理论及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安排学生在事件事实及背景、利益分析、理论模式分析以及解决方案设计四个环节准备辩论材料,形成文章,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上发表,相互交流,开展辩论。
三、新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调查分析
为检验新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对新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参加调查有2个班级,共计88名学生,全部完整回答了调查问题。该调查问卷共设计了研讨活动中的自我表现、对学习氛围的感受、对学习成果的认识、对学习任务认定、对整体效果的评价以及对教学改进意见等六个维度。每个维度分别设计了1-3项问题,试图对新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全面测试。全部问题见下表。
表1 “前沿专题研讨+热点追踪实践”教学模式效果调查问题表
研讨活动中的自我表现的调查结果是:1.在你对这种教学方式感兴趣的提问中,回答感兴趣且愉快的占47.7%(42/88),回答感兴趣但有压力的占44.3%(39/88),回答不感兴趣的占8%(7/88)。感兴趣的合计为92%,说明绝大多数同学对这种教学方式是欢迎的。2.在这次研究性教学过程中你的表现如何的提问中,回答积极参与并发表看法的占59.1%(52/88),回答按照同学的思路进行探究的占37.5%(33/88),不参与毫无兴趣的占3.4%(3/88)。说明绝大多数同学对自身的参与程度有较为正向的评价,表现出了较强的学习积极性。3.对于这类研究性学习你倾向于独立完成还是与他人合作的提问中,回答独立完成的占11.4%(10/88),回答与他人合作的占88.6%(78/88)。说明研讨性学习中合作的重要性。
对学习氛围的感受的调查结果是:4.你觉得这种教学方式对你的学习积极性有何影响的提问中,回答学习比以往更主动占67%(59/88),回答和以往无多大差别占27.3%(24/88),回答变得更为消极了占5.7%(5/88)。说明该种教学方式调动了2/3人的学习积极性。5.你觉得此种研究性学习所营造的课堂氛围如何的提问中,回答融洽活跃的占58%(51/88),回答秩序好但比较死板占31.85(28/88),回答课堂秩序欠佳占10.2%(9/88)。半数以上学生认为该种教学方法融洽活跃了课堂氛围。
对学习成果的认识的调查结果是:6.通过此次研究性学习你对上海自贸区相关内容的了解的提问中,回答深入了解的占19.3%(17/88),回答适当了解占75%(66/88),回答浅显了解占5.7%(5/88)。说明通过调查、分析、整理等研讨的前期准备过程有近1/5的同学已经对学习的内容掌握很好,有3/4的同学基本掌握,合计为94.3%,学习效果是令人满意的。7.这次研究性的学习你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的提问中,这是一个复数回答,有72.7%(64/88)的同学回答增进了对外贸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证明学习效果是良好的。有47.7%(42/88)的同学回答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思维,这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性学习在培养创新性思维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还有39.8%(35/88)的同学回答提高了学习兴趣,也有8%(57/88)的同学认为没什么特别的。
对学习任务认定的调查结果是:8.你觉得这次研究性学习的任务量如何的提问中,回答过大的占8%(7/88),回答适中的占89.7%(79/88),回答过少的占2.3%(2/88)。说明老师在安排研讨任务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承受能力,安排的任务量是合适的。
对整体效果的评价的调查结果是:9.这次研究性教学最令你感兴趣的部分的提问中,回答课题选取的占19.3%(17/88),回答小组互动的占39.8%(35/88),回答成果展示的占30.7%(27/88),回答没有的占10.2%(9/88)。大多数同学很欣赏小组活动,说明同学们对讨论、合作是十分感兴趣的。成果展示占比也较高,说明同学们的成就感很强。10.你对此次研究性学习的整体评价的提问中,回答非常满意占15.9%(14/88),满意占76.1%(67/88),不太满意占8%(7/88)。认为满意的同学占92%,充分肯定了这次教改实验。11.对于这类开放性问题,你有兴趣进行深入研究吗的提问中,回答很有兴趣的占17%(15/88),回答有兴趣占37.5%(33/88),合计54.5%。回答一般占33%(29/88),回答没有占12.5%(11/88)。说明一半以上的同学会继续研究下去,研究性学习给同学们后续的学习引导了方向。
对教学改进的意见的调查结果是:一是课题分布问题。尽管在选题之初进行了调整,但成果展示中仍有很多重复的内容。说明在题目规划上还应进一步细化,避免过多重叠。二是成员分组问题,5人一组人数稍多,有搭便车情况。应减少成员人数,使分工更加明确。三是成绩评定不公问题。由于自己参与评比,自己给自己打高分而给他人打低分的情况也有发生。我们在第一个班采用全员评分方法后,另两个班改为小组打分,而且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四、“前沿专题研讨+热点追踪实践”教学模式的总结
根据本次教改实验,我们总结出“前沿专题研讨+热点追踪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收获。第一,教学知识结构的设计应以普及知识和突出问题研究相结合为主体。在奠定一定的基础知识后,增加问题研究能够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强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创造学生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前沿专题研讨和热点追踪实践两个环节,教师的作用仅限于引导,主体内容完全要学生自己把握。学生主观上希望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客观上要完成任务争取好成绩。吸引力和压力共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问题研究更能够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热点追踪实践的事件事实及背景、利益分析、理论模式分析以及解决方案设计四个环节中伴随了调查、分析、理论模式设计以及解决方案提出是一个系统的思辨过程。第四,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增强学生的成就感。第9项调查表明,学生对小组互动和成果展示最感兴趣。这也是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动力的一个支点。第五,引导学生开展后续研究,推动学生走向远方。第11项调查结果表明一半以上的同学对后续研究持有兴趣,课程设计不仅要解决当前问题,更要培养学生有长期学习的视野。
[1]佟家栋.高等教育的国际贸易型及其决定因素(J).开放导报,2006(10).75-79.
[2]赵晓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理论与对策(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2).75-79.
[3]王蔚.本三院校《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案例教学研究(J).黑龙江对外贸易,2011(09).116-117.
本文为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国对外贸易》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前沿专题研究+热点追踪实践(Kg2013531)的最终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