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捕捉体育课堂预设背景下的“生成性”资源
2015-11-15唐敏
如何捕捉体育课堂预设背景下的“生成性”资源
一、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1.从课堂教学的内涵寻找“预设”与“生成”的来源。课堂教学是体育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那么,课堂教学本身就具有“预设性”。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因此,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必然来源于师生的互动。
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阐述。在体育课堂中,教师事先考虑到学生思维习惯的差异,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设”。在课堂上表现为,教师有意识地引导“生成”或学生在学练过程中的自主“生成”和生生互动过程中的互动“生成”。有些教师对生成性资源的认识偏于极端化,如,在篮球教学中,某学生提出“老师,我想踢足球”、在耐久跑教学中,某学生提出“老师,我怕累”(引自论坛研讨原文)等等,这种极端的认识实质是对课堂预设的否定,所谓“预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性进行系统化设计,在认真分析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规划和设想。但是,实际教学的复杂情况是教师难以事先预料的。因此,最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据即时的教学状况在“预设”的基础上“动态生成”。所以说,体育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生成性”资源具有的特征
1.及时性。体育教学中的生成是动态的生成,它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动态性和随机性,这就要求教师对“生成性”资源的捕捉必须及时,及时对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会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延迟性地利用则会弱化甚至失去生成性资源的价值。
2.相对确定性。体育课堂教学是有计划、有意识的教学行为,教师对可能会出现的情境事先进行预设,有些可能超出教师的预设,此时需要教师将生成性资源引导至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方向。如,一位教师在进行水平二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教学过程中,通过安排两名学生进行“赶猪进圈”游戏,引导学生理解脚内侧踢球比脚尖踢球有优势。教师当初的设计思路是利用扫帚柄“赶猪”对比脚尖踢球的不稳定性,结果第二名学生却拿起扫帚的正面进行“赶猪进圈”,很轻松地将足球赶进“圈”,这违背了教师当初设计的初衷,但教师适时地利用这一生成性资源进行脚内侧踢球教学,将其与第一名利用扫帚柄“赶猪”进行对比,加强了学生对脚内侧踢球的理解,对课堂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见图1)。
在此过程中,尽管学生的行为是突发性的,但与教师设计的初衷不违背,目的都是为了对比脚内侧踢球与脚尖踢球的接触面问题,因此,这样的体育课堂生成具有相对的确定性。
3.可控性。体育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来源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没有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引导,就不可能出现学生生成的情境,而教师对学生学练时产生的生成性行为应宏观把控,而不至于让生成性资源偏离教学的目标。如,学生运用扫帚“赶猪进圈”的行为来源于教师对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随后两名学生活动时产生的差异性表现,是在教师的可控范围之内,教师能够将这一差异性生成资源运用到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方向。
三、合理选择课堂“生成性”资源
体育课堂生成性资源从利用价值来说可分为“有效资源”和“无效资源”。“有效资源”是有利于课堂朝着正向发展,提高教学效果;“无效资源”则无利于课堂教学,偏离教学方向,影响教学进程。有些“无效资源”可以转化为“有效资源”。因此,我们首先要清楚什么样的体育课堂生成性资源是有价值的,以便于我们在课堂中捕捉和利用。
1.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是否有利于学生对运动知识技能的掌握。凡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运动知识技能掌握的“生成性”资源,教师都应及时捕捉并利用,发挥其教学价值。
2.体育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是否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并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有些课堂“生成性”资源能直接利用为课堂教学服务,具有显性价值;有些课堂生成性资源不能直观地表现出其教学价值,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或改造后,化“危”为“机”,转化为对课堂教学有价值的资源。
3.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思维发散与学习方法的优化。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资源往往都蕴含着学生的学习智慧,教师应给予鼓励、肯定和强化,引起其他学生的关注,因势利导,放大评价,从而能扩大“生成性”资源的影响,这也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思想,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探究意识的重视,也体现出教师追求真实的课堂。通常来讲,在体育技术教学中产生的有教学价值的“生成性”资源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
图1
4.是否具有育人价值和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体育课堂教学是育人的载体,它不仅仅是运动技术的教学,也承载着技术教学之外的育人功能。凡是有利于学生行为正向发展的课堂生成性资源,都值得利用。课堂中产生的有利于促进情感目标达成的生成性资源应及时捕捉并放大利用。
总之,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保持随时捕捉“生成性”资源的意识,并及时分析甄别、选择利用,对课堂生成的“有效资源”进行放大,扩大其价值。
在理解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基础上,明确两者之间关系,有利于教师对体育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捕捉和认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唐敏(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塘甸小学,3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