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做校园足球的领跑者—深圳市翠园中学校长韩冬青专访
2015-11-15李兵
本刊记者 李兵
勇做校园足球的领跑者—深圳市翠园中学校长韩冬青专访
本刊记者 李兵
今年6月,本刊记者在深圳锦田小学采访罗湖区校园足球全明星赛期间参加了当地的一个校园足球研讨会,也就在这个研讨会上,深圳市翠园中学校长韩冬青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韩冬青校长认为,校园足球的开展要冲破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的樊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他提出要颠覆中国足球人才的培养模式,全心努力去探索出一条适合青少年成长与成才的新模式——“翠园模式”。校园足球工作以教育部门为主导还没有太长的时间,一名中学校长的想法就如此之“大”,很难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今年首届中国高中男子校园足球联赛上,翠园中学足球队作为广东省唯一一支闯进总决赛的队伍,在最终的决赛中以2比0战胜人大附中而登临总决赛的冠军奖台,也赢得了代表中国出征第43届亚洲中学生足球锦标赛的资格;在今年的高考,翠园中学足球队第一次走出了4名以足球特长生身份考入名校的大学生,他们分别被中国人民大学、东华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录取;在球员的培养方面,翠园中学足球队队员段刘愚以百万身价签约山东鲁能,脱颖而出成为一个中超俱乐部职业球员。除此之外,球队还有5名队员曾被选送到英国、西班牙、巴西等国家职业俱乐部青训队集训,有7名队员曾参加U-16国家少年队集训,有4名队员代表国家参加U-16亚洲少年锦标赛,还有多名队员被中超俱乐部相中……翠园中学足球队何以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创造出校园足球的奇迹?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为此本刊记者前往深圳对韩冬青校长进行了专访。
中国学校体育:翠园中学足球队今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夺得全国高中联赛的冠军,并代表中国参加亚中足的比赛,您是怎么看待比赛成绩的?
韩冬青:首先,取得这样的成绩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次比赛是校园足球工作以教育部为主导以来的由工作办公室组织的首届高中联赛,也是中国足球转型的转折点,我们为能拿到冠军并代表中国中学生去参加亚洲的比赛感到非常光荣。其次,具有颠覆意义的就是参赛所有球员都是深圳土生土长的,这些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就读在深圳的各个学校,全部都是我们自己的,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全部是深圳本土孩子,我觉得这个和以往不一样,以往的很多比赛的代表队有体校或者足校的学生,甚至有的年龄上还存在着问题。近两年,我们学校球队的队员有很多去了西班牙、巴西,有20多人入选国少队,还有一个学生以百万身价转会到鲁能,能有今天的成绩,是深圳市长期重视校园足球工作的结果。
中国学校体育:您上次在锦田小学的研讨会中提到翠园中学要校园足球的领跑者,为何这么讲?
韩冬青:我们深圳市教育局郭局长曾提到“深圳教育要做领跑者”,所以我就用了这个词汇。为什么说我们是领跑者,首先我们是全国第一家市场化运作非盈利性的中学足球俱乐部。第二,我认为是我们符合中国足球改革方案的愿景目标。我们开展校园足球是为了什么?我们首先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培养职业运动员。所以要看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今年我们四个毕业生通过足球特长上了名牌大学,他们上了大学不是读体育专业,有学经济的、有学新闻的。第三,我们还为职业球队输送了人才。你看我们球队也走出职业队员了,有人百万转会到鲁能了,现在有6个孩子又被恒大队招走了。我们的这些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最终两条路全走通了。我看了一下我们的足球改革方案,包括校园足球的一些核心概念,无非就是为大学输送足球特长生,为职业俱乐部输送足球人才这两个目标。我们展示了足球改革方案的愿景目标,有些概念我不一定表达得多么准确,但是至少文本上的目标我们都实现了。还有最后一个理由——理念,我们开展校园足球是从关注夺金机器向关注人生幸福转化。大家也许会看到一些社会新闻,有些世界冠军退役的时候,因为文化基础差,没有体育之外的其他技能,在退役后融入社会的能力很差,有的还靠卖金牌来维持生活,我们过去的竞技人才培养模式忽略了人的全面成长,这是缺少人性化和人文关怀的。
中国学校体育:所以前几年足球学校的生源萎缩得很厉害,家长也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足球学校去。
韩冬青:这是一个历史沿革问题,在我们深圳也存在这个问题。先前我们深圳也是市队区办,最早也有个队伍放到我们翠园中学,有一部分教练就是体育局派来的,这也是体教结合最原始的模式。但是后来体校招不到孩子了,为什么呢?这些孩子能保证就一定成为足球人才吗,没有一个家长敢做这样的赌注。如果你不能通过足球成才,你又没有文化课的基础,那这个孩子将来就废了。翠园中学为什么成功了呢?因为我们是重点中学,家长愿意让孩子在我们学校上学,孩子有足球特长,可能通过足球成才,就算不能通过足球成才还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升学。这里面除了政府支持、领导支持,还有家长的支持。
中国学校体育:校园足球的开展取得家长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韩冬青:是的,你说得很对。这种情况在内地更加明显,就是缺少家长的支持,但是在深圳,有些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也在不断地转变。我和学生出去几次比赛我发现我们的家长真是既对足球有热爱,又对自己的孩子有期待,所以每一次比赛不管多远他们全都跟着去,热情不是一般的高,家长之间都成了朋友。为什么家长这样支持?因为他们肯定是看到孩子踢球后的变化。比如我们今年这4个高三毕业生考上的都是名牌大学,家长都激动得不行。考上人大的那个学生的爷爷说家族里面没有一个考上过人大的,家里人都觉得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所以,家长看到孩子通过踢球成才了能不支持嘛。孩子踢足球,家长也会受影响而爱好足球并参与到足球中来,我们的足球潜在人口能不扩大吗?
中国学校体育:请您介绍一下您们的校园足球俱乐部。
韩冬青:我们的校园足球俱乐部是2014年7月份注册,9月份成立的,早于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和动作。区委书记亲自来给我们揭牌。我们这个足球俱乐部成立起来并不是说把足球队改个名字叫足球俱乐部就可以了,我们是有理念的,就是为孩子的终生幸福奠基,这就是我们的理念。队员成为足球的专门人才了,那就成功了;没有成为足球的专门人才,孩子也有一个爱好,有个特长,这个特长就会伴随他终生,他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客观上提高了孩子们的幸福感,为孩子们的终生幸福奠基。成立足球俱乐部我们是想逐步开始建立梯队,通过俱乐部的形式来组织中小学生的联赛,通过联赛选拔一些孩子进入我们的初中部,初中部就是足球俱乐部,是翠园中学足球俱乐部的起点。通过俱乐部的这种模式运作,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把踢球孩子的上升通道给打开。上升通道打开了,我们学校的足球人口就壮大了。
中国学校体育:前面您提到转会到鲁能的孩子的转会费是如何支配的?
韩冬青:俱乐部成立初期,我们就强化纪律性支持。以转会到鲁能的这个孩子为例,按照规定,100万转会费有85%是要给培养单位的,10%是给家长的,5%的资金进到学校。根据已经制定出来的方案,对小学培养出来推荐给我们足球俱乐部的孩子,我们会倒查回去。比如我这个孩子是高二转会出去的,那这100万中的奖励部分除了要奖励给最早发现这个孩子的教练员,还会追溯到小学、初中、高中的每一个阶段,我们会找到谁培养了他,给他们一些奖励,这样的转会费的管理就会更加规范。培养单位的这85%中会有一部分拿去奖励教练员,还有孩子们平时的训练经费、服装器材费、参赛费等都可以从这里出。等逐渐形成良性循环时,就可以不需要政府来拨钱了。但是现在肯定还不行,毕竟刚刚起步,我们现在很多比赛还是靠政府拨钱的。
中国学校体育:俱乐部的法人及实际运作模式又是怎么样的?
韩冬青:俱乐部注册的法人是我本人。按规定教育局和体育局等部门的人员不能担任法人。我们这个俱乐部是非营利性的组织,属于社会团体。首先,通过俱乐部建立联盟学校。这些学校都是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再通过联盟学校来增加足球人口,然后选派优秀的职业教练员,像我们现在的李老师还有文老师,这些都是兼职的老师。之所以要成立俱乐部,就是要把体制内和体制外没法融合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俱乐部来解决。原来我们深足的一个教练,那是拿过全国冠军的,当时我们就准备聘他为我们教练组的主教练。像这样的职业教练我聘请他能给多少工资,要从体制内来算我最多给他一个月8000元钱。但工资少可以通过俱乐部的奖励机制来补偿,你培养的孩子成才的越多,俱乐部给你奖励的越多,这样调动了他的积极性,对俱乐部的发展更有促进。
再比如说像我们校内的老师带一节课,按照绩效工资来算大概是20元钱,而校队的足球教练利用周六、周日带队训练一节课也20元钱,要是给他多了,其它学科老师的利益就会受到影响,但是要给少了,他们是利用节假日来进行训练的,又愧对于他们的劳动。很多人不理解这个问题,都说你就是一个球队换了一个名字而已。其实不是的,它在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化解了很多现实当中的矛盾。开展校园足球工作,很多学校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我们不能向学生收取一分钱费用的,包括学校的支持也是有规定的,收费和支出是非常严格的,突破就是违规。规定时间外的周末和寒暑假训练、取得好成绩了等学校都不可能给教练补助和奖励。怎么调动起老师们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校园足球工作的深入开展。但是如果在俱乐部运行的情况下,按照俱乐部的规定就可以给这些教练员发放补助、奖励,因此成立校园足球俱乐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学校体育:目前俱乐部的发展目标如何?俱乐部孩子们的文化课学习怎么保证?
韩冬青:我们区成立了校园足球领导小组,各级政府、教育局、体育局、财政局都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这一次我们专门向财政局打了报告,为这次获奖的队员和教练申请了奖励,这说明罗湖区委、区政府还是高度重视校园足球工作的。在这样的前提下,俱乐部重点保障孩子们全面的文化课程学习。这些孩子无论是在初中还是在高中都没有单独成立班,而是全部均匀地分布在各个班里面。分布在各个班里的意义在哪里呢?一个是避免回到体校那种单独成立班的模式。另一个是会带动班级的足球水平和整个学校的足球运动。我们学校每年都会搞足球比赛,由于这些孩子分布在各个班里面,几乎每个班都会有一个,于是各个班的队伍实力就会均衡一点,从而带动了整个学校的足球运动。另外,这些孩子也能融入到班集体里面,并不是说我踢球好就很牛,或者文化课基础差一些我就有自卑感,而是完全和其他孩子融在一起。所以这个就是对孩子的成长最有意义的,他完全学着我们正常的课程,一点不会有特殊。但是分布在各个班里面也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他会有比赛,可能有一星期不能上课,那文化课学习怎么办?我们的老师就会布置一些作业让他自己去看,有不懂的问题比赛回来老师们会单独指导。另外,我们还会通过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教育来促进他们提高文化课水平。
中国学校体育:那目前俱乐部的日常规范管理和行政运营如何?
韩冬青:随着俱乐部的发展,将来的管理要越来越规范。因为涉及到非营利性组织,涉及到资金,所以我们会有一大批需要规范的东西,比如俱乐部的章程、财务制度等等都必须要规范。我们还有专门的会计师,还成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监事会让教育局、体育局、财政局的人员来负责。俱乐部还要拓展业务,如体育局组织很多活动可以向俱乐部购买服务。以后俱乐部有了资金,我们都由审计部门专门定期审计,有专门的财务人员来管理,财务制度必须严格遵守。
中国学校体育:看来俱乐部的运转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先前一些学校不能解决的经费问题。
韩冬青:是的。翠园中学足球俱乐部是校园足球的一个顶端设计,就是让那些真正的优秀的孩子进到这个足球俱乐部里来,然后他可以走向大学,也可以走向职业化,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学的一条龙培养模式上去了,我们的足球能不振兴吗。下一步我们还要建立大学的联盟学校,比如我们和上海东华大学签约,是它的实验基地,那它的训练就可以在我们这里完成,它的选材也可以直接来我们这里。我们现在正在和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探讨建立这种关系。
中国学校体育:韩校长,今天很高兴听到您谈到的校园足球理念是站在一定教育高度上的,学校是通过校园足球工作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通过足球让孩子达到幸福的人生,我相信未来翠园中学的校园足球会有更美好的前景。
韩冬青:谢谢!我们“翠园模式”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将体育与教育相结合,促进文化学习与足球技能共同发展,以俱乐部的形式运行,通过不同层级的联赛机制,在实战中让优秀足球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与只关注体育专项训练和体育成绩的传统培养模式完全不同,它是一种基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的、颠覆中国传统足球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尝试。作为学校要通过不断做工作让家长看到踢球孩子的前途是光明的。足球绝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其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希望用足球项目带头,让孩子们用脑袋踢球,用足球精神学习,在学校里形成一种爱运动、爱锻炼的校园文化。翠园中学的校园足球还在前行的路上,我们也希望通过《中国学校体育》、《校园足球》这些平台能够为国家、为兄弟学校提供点素材。今后,我们翠园中学还会继续做校园足球的领跑者,我坚信以后喜欢踢球的孩子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