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校园时代高校信息化的发展与研究

2015-11-14孟芸罗刘敏徐音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22期
关键词:智慧教育智慧校园信息化

孟芸 罗刘敏 徐音

摘要: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智慧校园首先就要理解其含义,以及智慧校园意义所在,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智慧校园;智慧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2-0182-02

近些年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应用集成、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趋于成熟,相关产业开始兴起,促使以充分感知、数据融合、智能应用、服务前推为特征的智慧化形态成为信息化的一个新发展。一些企业也纷纷行动起来,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IBM的“智慧地球”。这一概念由IBM首席执行官在2008年11月首次提出,并进一步倡导智慧的地球从城市产生,“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理念落地的主要载体。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信息化建设多年以来备受关注,2010年,浙江大学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建设一个令人激动的“智慧校园”。“智慧校园”是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以各种应用服务为载体,将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环境。智慧校园的核心特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引入到学校的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共享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1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述评

国外对智慧校园建设研究较早,形成了许多先进案例。例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校园一卡通方面作出了贡献,通过校园卡集成校内几乎所有的服务,包括学生ID卡、楼宇门禁、借书服务等,同时还与手机卡、银行卡集成,毕业之后仍然可以作为打折卡使用。英国诺丁汉大学除了其优秀的教学品质外,还建起校园统一呼叫中心,提供24小时服务于学生和教职工,打造完善的灾备系统和人性化服务。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建立了科学的决策分析系统,通过实时感知学生信息,实现对学生的精细化管理和服务。与国外相比国内智慧校园的建设起步较晚。首个案例是浙江大学对智慧型校园的建设,塔建智慧应用平台,涵盖了学校诸多领域,提供综合服务建设。在大环境的引领支撑中,国内高校对建设智慧校园日渐重视,上海同济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也在全面规划、建设智慧校园,北京大学已将其写入“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中。

在中文学术文献方面,主要以“智慧校园”为主题关键词在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进行检索,共得到2010年到2015年之间刊发的相关中文学术论文697篇,智慧校园发表的论文数量随着年度不断增加。

从学术文献的关键词来看,与智慧校园相关中文学术文献的高频关键词为物联网(161)、数字化校园(32)。从这些关键词相关性可以看出一些特点:

1)物联网是智慧校园信息技术支撑,为实施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了平台。物联网是利用信息传感设备,这些设备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以及执行能力,通过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解决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网络。

2)数字校园是智慧校园的前身。近年来国内很多高校都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例如一卡通实现,虽然高校已经投入运行,但各个系统运行离散独立,没有一个统一的运行系统,存在信息冗余。

2 智慧校园的研究价值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目前高校完成建立校园骨干网络建设,已经完成部分应用系统建设,这些建设为高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高校信息化存在一些弊端,例如信息孤岛现象,教务处、财务处、人事处等系统及数据各自独立,部门数据不能及时交互,导致信息沟通不畅;各个应用系统独立,缺乏合作,信息产生孤岛效果。原来实施教育信息化时,按照管理信息化和教学信息化来投资和建设的策略,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重建设、轻应用”,导致教育信息化投资后效率不高,推动了教育改革、学习方式变革,当前需要实现业务的整合贯通,通过信息门户,提供面向师生的一站式服务。

3 智慧校園亟需解决的问题

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是为学生、教室、管理者提供一个安全、高校、节能、便捷的学习工作环境。实现校园的智能化教学管理和服务管理。

1)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是网络整合的研究。即将校园内的各个应用网络融合在一起,使数据共享,实现统一的管理与控制,为智慧校园应用提供网络通信保障。

2)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基础之一是数据融合平台的建立。例如汇聚畅通的教学环境。传统课堂授课教师、教室安排、授课班级都采用半自动化方式进行编排,一旦发生变动,只有任课教师、授课班级及相关少数人员能够得到信息,其他人员无法进入系统中找到变动信息。高校中数量庞大的学生、教师、教辅人员、以及专业、图书,教学中各要素将获得紧密关联,无需繁冗的协调部署,消费更少的时间即能形成良好互动秩序。学生可以获得及时的指导信息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老师更能了解他所授课面向的学生,大量的知识资源处于活跃的状态,得到充分的传播利用。

3)校园移动门户平台建设。校园移动门户平台是数字校园应用支持各种智能移动终端的基础支撑平台。校园网络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终端的客户端应用程序,通过Wifi或3G等网络接入,随时随地能够访问智慧校园的各种业务系统。

4 总结

从目前来看,智慧的实现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然而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的目的,要遵循教育规律,为教育服务,将智慧校园理念指引校园现代信息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刘启新,沈李强.高等数字校园建设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孟芸,卢志强.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面向对象技术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4(8).

[3] 宗平,朱洪波,黄刚,等.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8).

猜你喜欢

智慧教育智慧校园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高校智慧教育生态发展新挑战
智慧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探究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浪潮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设计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智能云教学系统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