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评估方法研究

2015-11-14苏继杰

职教论坛 2015年12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师资队伍矩阵

□苏继杰 夏 芳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评估方法研究

□苏继杰夏芳

在分析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评估内容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影响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评估的多种因素;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合理计算了各个因素在评估教师实践能力中所占比重,理清了这些因素的主次关系;最后提出了一种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评估工作的组织方法,供相关单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参考。

教师评估;实践能力;层次分析法;“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合理的考核评估制度对于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3]。实践能力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教师实践能力评估一直是定性指标,没有定量指标,往往用较为模糊的语言来表述,如“能力较强、一般”等描述,既不科学,也无法具体衡量其能力到底如何,更不具备引领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作用。如何进一步引导和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人员潜力最大化,取得培养人才和服务企业生产“双赢”,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需重点研究的课题,这需要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评估方法展开研究,给相关单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一、评估内容及影响因素

对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评估,主要从维修基本功评价和企业服务评价两个方面着手。维修基本功评价是考察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是考察的必要条件,分为维修理论知识、维修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和应急故障解决能力四个部分;企业服务评价综合考察专业教师赴企业开展设备服务的数量、质量和能力,进行合理评价。

(一)维修基本功评价

1.维修理论知识。维修理论知识是维修的基础,要求专业教师具备维修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掌握维修配套检测设备使用方法,熟悉仪器设备构造、结构和电路,能读图分析仪器设备原理以及工作过程。

2.维修实践能力。维修实践能力是仪器设备维修能力具体体现,要求专业教师有较强服务企业和设备维修保障意识;熟练掌握本专业主要仪器设备维修技能,熟悉其常见维修案例;了解相关仪器设备操作使用和维修方法,对特殊故障有检测判断和解决办法;能正确使用维修保障设备,包括用于计量、检测、监控、维护、修理、试验、封存、保管、安全防护的机具、仪器、仪表等设备;具备大型仪器设备系统联调能力。

3.管理能力。管理能力要求专业教师熟悉通用仪器设备教学训练、勤务管理、维修等规章制度;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使用、维护、修理、转级、封存等处理意见;能充分利用维修保障资源,为企业提供先进、实用的设备维修技术手段。

4.应急故障解决能力。应急故障解决能力指在突发情况下,专业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紧急等条件下仪器设备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求教师具有生产加工条件下维修组织能力和车间厂房条件下设备故障排除能力。

(二)企业服务评价

企业服务评价主要从企业服务次数、服务质量和企业影响及评价三个方面来考察。

1.赴企业服务次数。服务企业次数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了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主要评估内容有受邀赴企业为其解决仪器设备问题次数和为一线企业进行设备技术普查次数。

2.赴企业服务质量。企业服务质量指受邀赴企业为其解决设备问题难度和服务质量。主要评估内容包括带领学生赴企业实习并为企业解决设备维护保养、修理等问题;开展技术改革等技术活动,受到大型企业表彰通报或取得科技进步奖项。

3.企业影响及评价。企业影响及评价指专业教师在相关企业的影响以及企业给予的评价。评估内容包括:受聘担任企业技术专家顾问;参加新型仪器设备方案及生产定型评审;赴企业担任设备使用维修训练教官次数;为企业解决设备故障,开展技术改革等技术活动,实现设备技术性能提升,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技术服务在企业取得较大影响,受到技术主管部门好评。

上面七种因素对于评估专业教师实践能力都具有不可替代作用,但如何分配评估比重,从而合理评估教师实践能力,对于制定考核评估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对这些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主次关系。

二、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对于这种复杂因素的评估处理,一般采用层次分析法[4]。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规划、预测与决策方法,它将复杂系统层次化,将人的经验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在解决复杂问题的决策、评价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理论核心是通过分析复杂系统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5,6],将系统简化为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把系统的要素归并为不同的层次。各层次分别按其上一层的某一准则或要素,对同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判断并给以标度,然后利用数学方法确定出各层要素的权重和排序,从而为评比和决策提供依据。层次分析法可按建立评估模型、构建比较矩阵、单一准则下权重计算以及综合评估等几步进行。

(一)建立评估模型

依据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评估内容及影响因素,可以构建如图1所示的评估模型。整个评估模型的目标为合理评估教师实践能力,从维修基本功和企业服务两个方面进行。七个影响因素为方案层要素,是评估具体方面,需确定它们的权重和排序。

图1 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评估模型

(二)构建比较矩阵

对于同一层次的两个指标,相对于上一层次的重要性必然有所侧重,其评分标准及其含义见表1。

表1 比较矩阵评分标准及其含义

因此,根据两两指标ui和uj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按照1-9的比例标度对重要性程度进行赋值。这样,n个元素通过两两比较构造出比较矩阵A,其中A=(aij)n×n,其中aji=1/aij,aij>0,aii=1。

通过专家打分,依次构建了图1模型中的比较矩阵。两个评估方面B1和B2相对目标A的比较矩阵见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企业服务评价相对于维修基本功稍微重要。

表2 两个影响方面相对A的判断矩阵

七个影响因素相对于两个评价方面的比较矩阵分别见表3和表4。

表3 七个影响因素相对B1的比较矩阵

表4 七个影响因素相对B2的比较矩阵

由于C5服务企业次数对于维修基本功没影响,因此表3中没有该因素的比较值。

(三)单一准则下权重计算

为确定各指标因素权重,即计算重要性排序向量,可采用求矩阵最大特征根的方法进行。对于比较矩阵A有AW=λmaxW,λmax是A的最大特征根,W=[w1,w2,…,wn]T为对应于λmax的归一化特征向量,W的分量wi就是对应指标ui的权重。

为了避免出现逻辑上的误判,还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校验公式为式(1)。

式中,CR为判断矩阵随机一致性指标;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当CR<0.10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满足要求的,说明权重的分配是合适的;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

1.维修基本功权重计算。对于维修基本功B1,其对应矩阵为表3中对应数值。通过计算可得到,最大特征值 λ=6.2624,对应的特征向量 w= {0.2883,0.7420,0.1088,0.5561,0.1652,0.1342}T。矩阵B1为6阶矩阵,n=6,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1.24。那么CI=(λ-n)/(n-1)=(6.2624-6)/5= 0.05248。可求得矩阵随机一致性指标CR=CI/CR =0.05248/1.24=0.04232258<0.10,说明矩阵B1满足一致性要求。

2.企业服务评价权重计算。对于服务企业评价B2,其对应矩阵为表4中对应数值。通过计算可得到,最大特征值λ=7.4577,对应的特征向量w= {0.0524,0.2410,0.1187,0.3648,0.1082,0.4964,0.730 7}T。矩阵B2为7阶矩阵,n=7,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1.32。那么CI=(λ-n)/(n-1)=(7.4577-7)/6=0.076283。可求得矩阵随机一致性指标CR= CI/CR=0.076283/1.32=0.05779040<0.10,说明矩阵B2满足一致性要求。

(四)综合评估

为了综合评估各因素对目标的影响,需比较各因素的具体比例值,表5为相对目标各标度因素取值表。表5中每一列值由表3和表4的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结合B1和B2相对A的权重可以计算C层总排序。可由C层总排序,推断出各个因素评估值占目标评估的权重。将C层总排序值进行归一化,即得到C层在评估目标A中所占比重。

表5 相对目标各标度因素取值表

通过对影响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七个要素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评估应关注的顺序是:C7企业影响及评价,C6赴企业服务质量,C4应急故障解决能力和C2设备维修能力,而其他三项作为参考依据。

三、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评估工作的组织

(一)组织实施

1.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评估工作由教务处、人事部门联合组织实施。教务部门负责实践能力评估,人事部门负责技术职称评审,将实践能力评估结果与技术职称相挂钩,能更加有效的调动专业教师积极性。

2.评估时机应结合专业教师年度考评开展,对表现突出人员进行鼓励嘉奖,能更加有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二)专业教师评估资料工作

1.制定档案资料内容及要求;教务处应建立每名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档案,明确记录内容及要求。

2.及时进行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及上报、归档。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及上报、归档应与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评估同时进行。

(三)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评估的奖惩工作

1.实践能力评估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2.对于能力为优者,优先考虑晋升、奖励等;对于差者,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提高能力,对于多次诫勉谈话后仍无提高者,安排转岗和离开岗位;对于良、中者,所在单位安排培训,提高能力,并定期组织考评。

3.实践能力评估结果,应纳入专业教师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制度化。

[1]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EB/OL].http://pinggu.yctei.cn/pinggu/ News_View.asp?NewsID=35.

[2]谭镜星.澳大利亚TAFE学院对我国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J].邵阳学院学报,2006(5):110-112.

[3]肖称萍.构建职教“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制度保障探析[J].职教论坛,2010(34):69-71.

[4]徐泽水.关于层次分析中几种标度的模拟评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7):58-62.

[5]曹银贵,周伟,王静.基于主成分分析与层次分析的三峡库区耕地集约利用对比[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4):291-296.

[6]章毅,李立寒.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评价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2):253-258.

责任编辑吴学仕

苏继杰(1965-),男,辽宁开原人,武汉军械士官学校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夏芳(1972-),女,武汉军械士官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G710

A

1001-7518(2015)12-0081-03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师资队伍矩阵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初等行变换与初等列变换并用求逆矩阵
矩阵
矩阵
矩阵
基于能力培养自制实验仪器设备
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