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转型升级对上海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专业教学的影响及改革对策

2015-11-14丁国华

职教论坛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上海市体育课教学内容

□丁国华

产业转型升级对上海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专业教学的影响及改革对策

□丁国华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应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以上海市高职院校为例,在分析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影响的基础上,讨论了上海市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教学内容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为适应上海市“十二五”规划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要求,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要从纯竞技项目内容教学转变为以职业体能为主的职业体育教学,要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岗位特殊需求以及依据《全国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的目标要求安排教学内容。

产业转型升级;上海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教育部网站上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13 年9月4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442所,其中本科院校1145所,高职(专科)院校1297所[1],高职(专科)学校数量超过了本科院校的数量,说明高职院校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这主要源于经济发展转型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大量需求。2014年5月,国务院正式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标志着国家把经济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提到了战略性的高度。决定当中指出要同步进行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衔接配套。作为高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体育在这次产业转型升级中也应承担起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如何适应此次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以体育的“身心育人功能”为国家培养适应未来职业岗位身心要求的优秀高职人才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产业转型升级对上海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影响

(一)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概述

2013年上海市生产总值为21602.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9.28亿元,下降2.9%;第二产业增加值8027.77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3445.07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2.2%,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2]。可以看出,三大产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了“三、二、一”的倒金字塔式结构,其中第三产业62.2%的比例首次跨越了60%这一国际上公认的重要水平线,标志着上海进入了以服务经济为主的发展阶段,显示了上海经济率先转型的成效。

这得利于上海在“十二五”规划中确立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及上海根据国家对上海的战略定位和要求提出的建成 “四个中心”即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目标。更为重要的是,规划明确了“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的主体目标,并提出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5%左右的量化目标,突显出上海服务全国经济的战略眼光。

随后,上海市各个行业也发布了各自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能源产业、商业、工业、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业、信息化产业、通信业、节能环保产业、汽车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电子商务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现代物流业、数字出版业、环保产业、海洋业以及新材料行业等。这些行业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重点发展任务,为上海市“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二)上海市高职院校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专业设置变化

为了更好适应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更好满足上海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建设,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新需求,继“十一五”期间推出 “高职高专院校重点专业建设工程 (085工程)”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又启动了“上海特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核心仍然是以专业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校企办学”的优势,推进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努力打造40个左右能与上海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高职重点专业,带动院校整体改革发展,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在这样的发展大背景下,上海各高职院校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重点培育和发展了适应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学科专业建设(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新增专业紧紧围绕着上海市“十二五”规划的“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转型升级目标,与第三产业有关的专业占了绝对的比重,如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教高[2004]3号)专业大类分类依据,新增专业中,土建类、财经类以及艺术设计与传媒类下的专业小类成为上海市众多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改革的热门领域,专业大类下的某些专业小类与“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面向市场、发挥优势,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也非常的贴合,如“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面向现代服务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隶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先进制造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等。

二、上海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变化对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影响

(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关系

为了适应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势头以及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总结高职院校实施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试行)》(以下简称高职纲要),高职纲要中首次提出,高职高专体育课程不仅具有“公共性特点”,同时具有“职业专门性特点”,要求各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上考虑“高职高专教育特征与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职业岗位标准,利用合理的体育手段,促进职业专门性身体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达到发展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目的”,可以看出,国家教育部门业已认识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不能与普通高等学校混为一谈,必须结合专业岗位对培养人才的特殊需求。

表1 2011-2014年上海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新增专业(方向)一览表

因此,应根据专业设置的不同开展岗位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不断改革高职院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在这方面,也有为数不多的相关研究,胡振浩(2007)[3]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定的职业分类目录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结合各职业岗位劳动(工作)时的主要身体姿态进行相对地分类,共分为五类:分别为静态站姿类、静态坐姿类、流动变姿类、工场操作姿态类以及特殊岗位姿态类,提出应根据不同岗位类别身体素质的不同要求安排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胡靖平等(2013)[4]根据不同职业的特点建立了不同的分类体系,将职业岗位分为伏案型、交际型、走动型、站立型、大强度劳作型以及高能型,然后根据运动时身体部位活动度的不同开发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曹锦飞(2012)[5]则是根据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和工作负荷依据专业大类的分类方法对各高职专业小类进行了重新分类,一共分为十二大类。从前人的研究可以看出,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从各专业今后从事的岗位特点尤其是身体素质和活动强度等特点来考虑,因此不同的专业设置将对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产生选择性影响。

(二)上海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内容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上海市共有高职院校(不包括高等专科学校和普通本科院校的高职学院)27所,所有的院校的体育教学部门均隶属于基础部(院)或文理学院。从尤海平(2010)[6]、张进(2010)[7]、刘龙、赵彦豪(2011)[8]的研究成果来看,所有的高职院校都是遵循《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来进行体育课教学内容设置的,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还是以田径和多种选项课如三大球,三小球以及一些新兴体育运动如瑜伽等为主,部分院校还教授体育基础理论知识。

表2 上海市综合性高职院校新增专业依职业体能分类表

在前人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研究者并没有提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普通本科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职业实用性差别,提及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职业适应性研究并不多,更不要说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对接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

(三)上海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变化对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影响

针对上海市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借鉴前人对专业设置和体育教学内容的关系的研究,将上海市高职院校在产业升级转型背景下的新增专业进行重新分类,分类情况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新增专业中以伏案型静态坐姿类、站立型静态站姿类以及走动型流动变姿类居多,这些专业类型已经不需要大强度的体能作保障,更多是要求某一身体部位的长时间用力或是多部位的协调用力,工作的环境已不再像以前那么多变,多数岗位还是以脑力劳动为主,身体小关节的活动要求增多,手眼的协调性是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素质。因此,传统体育教学中的某些高强度、大关节运动内容不可避免的应有所减少,需要增加中等强度、小关节活动的教学内容。

三、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上海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教学内容改革对策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家或区域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先导产业,是以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为基础,具有引导科技进步的能力,[9]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教学内容也应以之相适应。

(一)体育教学内容应从纯竞技项目内容教学转变为以职业体能为主的职业体育教学

从上述的研究可以看出,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上海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朝着重第三产业的趋势发展,由此带来对服务经济型技能岗位的大量需求,这些岗位在完成工作任务中表现出不同的身体活动特点,各种不同职业对肌肉的用力程度,关节的活动范围以及不同的身体素质比重要求不同,需要体育课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做到更有职业针对性和更注重细节,要改变传统的纯竞技项目内容教学即仿照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单一的选项课教学,以众多的运动项目作为教学内容,无法体现各种职业的特点,应逐渐转变为以职业体育为主的职业体育教学。

(二)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教学内容要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岗位特殊需求

上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即将进入尾声,马上将迎来第十六个五年规划,意味着高职院校仍然需要不断对接经济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设置,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专业设置的变化特点,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寻求改革以突破发展的瓶颈,为高职院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应用型技能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依据《高职纲要》的目标要求安排教学内容

《高职纲要》中提出了不同于《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教学目标,除了针对传统教学内容提出的体育基本养成目标外,还提出了职业需求发展目标,目标中明确了高职院校的职业体育教学内容,包括围绕职业岗位群身体生理、心理负荷特征的运动项目和练习,围绕预防和纠正职业性疾病的练习以及改善身体形态、姿态、心理素质和团队协同能力,提升自身职业素养、胜任岗位工作、提高个人职业生活品质的练习内容等。

[1]教育部.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数[EB/OL].http:// 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 s7567/201309/156873.html,2013-09-04.

[2]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13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www.stats-sh.gov.cn/sjfb/201402/267416. html,2014-02-26.

[3]胡振浩.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7):972-973.

[4]胡靖平,于可红.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9):102-107.

[5]曹锦飞.我国高职院校78类专业职业体能课程设计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0):96-98.

[6]尤海平.上海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103-106.

[7]张进.上海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改进思路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8]刘龙,赵彦豪.上海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运动,2011(10):75-76,152.

[9]张敬文,谢翔.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研究述评[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30-35.

责任编辑蔡久评

丁国华(1978-),男,安徽休宁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体育教学部讲师,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上海市教委学校体育科研课题重点项目“完全学分制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研究”(编号:HJTY-2012-C13),主持人:彭杰。

G710

A

1001-7518(2015)12-0072-04

猜你喜欢

上海市体育课教学内容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体育课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上海市制冷学会四专“双·阳”行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