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与语文课堂“无缝连接”的探索与实践

2015-11-14魏开军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探索语文课堂

魏开军

摘 要:本文介绍了作者在实现移动互联网与高中语文课堂“无缝连接”过程中的实践与体会:针对移动互联网具有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动态呈现、虚拟情景等优势,推动课堂转型,用移动互联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课堂活泼灵动;针对移动互联网具备大容量存储教学信息的优势,促进模式创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开展合作探究,让课堂开放高效;针对移动互联网具有多功能、全天候开放而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创设教育环境,让师生互动在移动互联网条件下更开放、多元和频繁,让课堂更丰富。实践证明,移动互联网与高中语文课堂的“无缝连接”能有效构建民主开放而又高效灵动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语文课堂;无缝连接;探索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2-0052-03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移动终端(如iPad、智能手机等)的触角已进入校园,刷新了高中语文传统教学的方法与模式,让师生俨然变身为“手机控”,使整个语文课堂都“潮”起来了。但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也让部分学生沉迷网络,连课堂上都在刷微博、购物、聊QQ、发微信,给课堂纪律和教学质量造成了负面冲击。如何引导学生在纷繁芜杂的网络世界获取正能量,变“媒介危害”为“媒介享受”,克服移动互联网对教学的负面影响,构建开放高效而又灵动的语文课堂,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共同关心的课题。

近年来,笔者针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并就如何实现移动互联网与高中语文课堂的“无缝连接”,让移动互联网引领语文教学课堂进行了尝试。

一、推动课堂转型,让移动互联网适时融入语文课堂

移动互联网技术具有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动态呈现、虚拟情景等优势,使信息能实时接收、动态传播而不受时空限制。它可即时、便捷地将教学所需的图文、声画、视频等传送显示到白板上,极大地改进和丰富了现代电化教学手段。

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获取更多的教学辅助工具(如影视、图片、电子书籍等教学素材)来开展教学,创设出形象逼真、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到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从而感受到移动互联网给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这样,教师通过改进教学手段,进一步丰富课堂内涵,推动课堂转型,从而实现移动互联网与高中语文课堂的“无缝连接”,使移动互联网不再是语文课堂的累赘。[1]

例如,讲解《选用、仿用、变化句式》等语言表达类知识时,笔者布置自学任务后,在巡视过程中,当发现学生书写的或个性鲜明,或生动优美,或存在问题的语言表达文字时,就会用手机将学生的语言表达文字拍摄搜集,并把拍摄搜集的图片利用iPad发送到白板上。通过动态直观的多媒体,生动形象的案例比较,民主和谐的师生互动交流,营造出一种热烈踊跃而又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移动互联网教学环境中,学生对习题的理解加深了,对相应的解题方法掌握得也更牢了,语文教学也更加高效了。语文课堂上,像这样的学习情景还是比较常见的,因此,语文教师应真正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利用移动互联网加强对优质学习资源的捕捉,丰富课堂内涵,与课堂形成“无缝连接”。

例如,教《短文三篇》时,笔者在利用幻灯讲述了“舍身救人的长江大学学生群体”、“戍守祖国海疆边关的士兵”、“十二年如一日扎根‘生命禁区——西藏的女兵彭燕”等的感人事迹后,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领悟短文中蕴含的有关生命和思想的哲理,笔者用移动互联网即时下载播放了一段当时备受全国人民关注、引发网友广泛热议的“佛山小悦悦事件”的视频。这段令人痛心的视频强烈地震撼着学生们的心灵,也引发了学生们对“生命与生活”的大讨论,让学生们在移动互联网的课堂上懂得了生命的脆弱,懂得了思想的高贵,纷纷流露出“热爱生命、拒绝冷漠、传递温暖”的情感。一切又回到主题,课堂归于和谐圆满。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能有效实现移动互联网与课堂的“无缝连接”,也让语文课堂变得更活泼、更灵动、更富内涵了。

二、促进模式创新,让移动互联网与语文课堂高效连接

移动互联网具备大容量存储教学信息的优势,可以为学生即时提供探究所需的丰富的学习资源,给信息量有限的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甚至有人认为网上的信息和教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相比,前者要更丰富、更新鲜。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模式创新,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对移动互联网技术要有充分的了解与掌握,对海量的网络信息与网络上的流行趋势要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以“语言”传授知识的模式,改变“灌输”的教育观念,对知识的传达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一步促进模式创新,如利用移动互联网建立各种各样的学习小组、讨论区、群组等,甚至可以通过微博等最新的即时通讯技术来进行知识的传授。

语文教师只有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技术优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信息、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以及掌握更先进的教学模式,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以及发现问题,努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从而构建一个与移动互联网“无缝连接”的,更加开放、高效而有活力的现代语文课堂。[2]

例如,鉴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在品味诗歌环节,笔者转变以往“教师灌输、学生做笔记”的观念,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推荐学生朗诵,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经过紧张的准备,各小组推荐的学生代表接连上台朗诵诗歌。

此时,精彩的一幕出现了:在台上,他们一边播放着小组一致欣赏的用手机下载的小提琴名曲《小夜曲》、《梦幻曲》等伴奏乐曲,一边随着伴奏动情地朗诵着诗歌。那动情的乐曲、动听的诗歌,让语文课堂悄然成了一场音乐会。

课堂有了声音,旋律委婉,曲调悠扬;课堂有了画面,色彩清淡,用光虚柔,慢镜头的运用衬出了意境的缥缈、朦胧。学生在视听的享受中仿佛置身于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之中,对这首诗呈现出的一幅春江花月夜的美丽画图有了更深切的感受。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创新,促成移动互联网与课堂的“无缝连接”,增强了教学效果。

学习《杜甫诗三首》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三首诗歌,更深刻地体会杜甫晚年的心境,笔者改变了以往偏重知识传授的“唱独角戏”模式,让各小组组织本小组成员在互联网上开展自主阅读鉴赏,自行探究杜甫晚年作品的风格。

任务一布置,学生马上行动起来。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自己查找有关杜甫的资料并有选择地利用,不断对比分析,创新自己的见解,然后借助本小组QQ群展开探究并逐步形成共识,再由小组长将QQ群里的共识形成文字,统一传送到教师的QQ上。最后,笔者通过“QQ群共享”将各小组探究成果总结、展示出来,由全班学生进行网上评议,选出优秀小组。

值得一提的是,鉴赏探究活动中,有的小组不仅完成了既定任务,还有创意地将杜甫前期诗歌和晚年作品风格进行对比鉴赏,采取解说、讨论、评点等诸多形式针对杜甫诗歌的整体风格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写成一篇鉴赏短文,其探究成效超出了教学预期。课堂上真正体现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注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可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移动互联网与语文课堂的“无缝连接”,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活动空间和时间。

三、创设教育环境,实现移动互联网与高中语文课堂的“全天候连接”

移动互联网具有多功能、全天候开放而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它拓展了师生交往互动的空间,让师生互动变得更加开放、多元和频繁。学生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时间,都可以接通网络来学习他感兴趣的内容,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对话交流。语文教师可根据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互动特性,探索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互动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如:QQ、微信、微博、SNS等进行课堂教育的延伸,融入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和生活中,创设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有效延伸课堂空间,真正实现移动互联网与高中语文课堂的“全天候连接”。

同时,移动互联网也让部分学生沉迷网络,连课堂上都在刷微博、购物、聊QQ、发微信,给课堂纪律和教学质量造成了负面冲击。

因此,利用移动互联网教学优势,教师还可通过互动教学来积极引导,促使部分“手机依赖”或“网络成瘾”的学生变“媒介危害”为“媒介享受”;通过互动交流来沟通理解,用最新、多元的移动互联网终端所呈现的专业知识吸引缺乏兴趣的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浅尝辄止”变为“寻根究底”,从而让学生学会合理运用移动互联网,把学生从纷繁芜杂的网络世界拉回到课堂上,有力地提高语文教学成效。

教《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时,笔者有感而发写了一篇谈论亲情的文章放到QQ空间,出乎意料的是文章引来学生们的热捧,被纷纷转发和点赞。同学们在评价亲情的同时,也谈到青春的迷茫。

笔者回帖和学生互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爱”的理解,同时也了解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在移动互联网条件下,教师创设新的教育环境,让语文教学课堂在互联网上有效延伸和“全天候连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领悟,而且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中语文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已彻底改变。教学实践证明,教师通过推动课堂转型、促进模式创新、创设教育环境等一系列举措,能很好地实现移动互联网与高中语文课堂的“无缝连接”。只要全体教师积极探索移动互联网时代语文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移动互联网条件下进行有效的探究学习,就一定能让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语文课堂精彩绽放!

参考文献:

[1]麻娟,王晓曼,卜娟娟,肖瑞雪,多召军.无缝学习环境下基于片段式资源的移动学习系统设计[J].软件导刊,2013(12).

[2]黄龙翔,陈之权,詹明峰,蔡敬新.以移动技术为中介——

建立一个无缝语文学习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11(12).

(编辑:李晓萍)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网探索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Android的一键智能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