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钢琴音乐“中国风格”
2015-11-14段凯文张罗箫
段凯文 张罗箫
段凯文: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讲师
张罗箫:长春大学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主任
钢琴音域宽广,转调方便,具有多样化的音调和多声部,可塑性与兼容性强。这些特点使得钢琴成为全球乐器之王。世界各民族几乎都能将本民族音乐与钢琴结合在一起。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擅于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钢琴艺术一旦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便打上了中国音乐的烙印,形成钢琴音乐“中国风格”。
一、钢琴音乐“中国风格”的涵义与形成
钢琴音乐“中国风格”是在中国艺术家长期的钢琴音乐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是从中国音乐中提炼出来的,有助于将中国钢琴音乐与西方钢琴音乐区别开来。不管从表现形式上,还是从内在实质上,钢琴音乐“中国风格”都与西方钢琴音乐存在差异。它贴上了“中国”标签,具有浓厚的中国风味。钢琴音乐“中国风格”借鉴了西方钢琴音乐,又体现了中国文化特色的表现手法、创作技法和音乐内涵。因此,钢琴音乐“中国风格”是以西方创作技法创作的、融入中国文化并表现出中国民族个性和审美理念的各种特征的总和。
从中国钢琴艺术发展的历程来看,可以说,中国钢琴艺术史就是中国音乐文化与西方钢琴艺术相融合的历史。最早的融合是从中国传统乐曲的改编开始的。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每个时期,几乎都有钢琴改编曲问世。这些改编曲一般都融入了中国民歌和民族音调等元素,比较明显地体现出中国民族乐的特点。这是钢琴音乐“中国风格”的萌芽。1934年11月,上海举办的“中国风味钢琴曲作曲比赛”首次提出了“中国风味”,目的是唤醒中国艺术家对本民族音乐传统的重视。这次比赛对中国钢琴音乐影响较大。在这次比赛上,贺绿汀先生创作的钢琴曲《牧童短笛》获得了一等奖,被认为是钢琴音乐“中国风格”的先驱。从此,钢琴音乐“中国风格”就成了所有中国钢琴艺术家努力的方向。
二、钢琴音乐“中国风格”的特征
(一)以五声调式为主
对调式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钢琴音乐“中国风格”。我国民间音乐的旋律,大部分是五声音阶或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七声音阶,如阿炳的《二泉映月》、冼星海的《二月里来》以及陕北民歌《槐树花开》等。五声调式是在单声音乐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音调进行并未受到和声功能进行及和声纵向构成的影响,仍然呈现单线条自然进行的状态。不同音乐风格的差异主要是调式的不同。在与西方的调式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五声调式是钢琴音乐“中国风格”的重要标志,而西方钢琴音乐以七声音阶见长。中国的七声音阶是在五个正音的基础上加两个偏音形成的,其本质上是五声性的。而西方的七声音阶并无正偏之分。这个差异限定了二者旋律进行的根本差别。由于中国传统音乐以五声调式为特征,钢琴音乐“中国风格”也显现了这个特点。由传统音乐改编的钢琴音乐《二泉映月》之所以大放异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继承了五声音阶的旋律,同时又将这种旋律融入到纵向的和声之中。
(二)旋律呈现出线性
中国传统音乐以单声为主,注重音乐的横向流动与变化,强调结构的连贯和线条的流畅。旋律是中国传统音乐基本的表达方式,也是其得以传承发展的主要立足点。传统音乐的一大特点是线性旋律。各地民间音乐旋律优美,大都以横向线性旋律为主。传统音乐旋律的优美,很大程度上在于中国音乐思维的单声性。单声思维的传统对中国人的心理产生了强烈影响,生活在这种音乐背景下的人,即便遭遇到了和声,仍然会对单声产生心理依赖。这种心理特征使得中国音乐虽然旋律发达,却在纵向的和声与织体上欠缺。中国钢琴作品经常直接采用民间旋律进行编创,或者截取民间旋律的部分主题加以发展。如改编的钢琴曲《浏阳河》,几乎完整地保存了原来曲子旋律的风格。可以说,钢琴音乐“中国风格”深受横向旋律的影响,继承了传统音乐线条发达的特点。钢琴音乐“中国风格”的这一特征,使中国钢琴作品的主旋律呈现线性特点,也让民歌旋律以钢琴作品的形式得以传承。
(三)结构没有固定形式
西方曲式注重理性思维,在结构上比较严谨,一般是三段式,即A-B-A结构。西方钢琴曲严格按照统一均衡的原则来发展音乐,奏鸣曲、回旋曲、单三部曲、复三部曲等都遵循这个结构原则。中国古代音乐家深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在音乐上重感性思维,表现为不以揭示事物的整体为目标,这使得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不拘泥于固定格式。多段散体和非再现性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很常见。传统音乐乐思大都根据情绪发展展开,在结构上不断向前延展,情绪和乐思逐渐向前发展。传统音乐一般表现为以“散”开始,慢慢过渡到缓慢的上拍子段落,之后在节奏和情绪上快起来,随后变得更快,最终又逐渐回落,以散板结束。这种结构可简单地描述成“散、慢、中、快、散”。钢琴音乐“中国风格”深受这种结构的影响。例如,钢琴改编曲《二泉映月》,其结构为主题、三次变奏以及尾声。每一段变奏都以情绪的变化为主线,逐渐向前推进,在第二、第三变奏阶段形成高潮,最后缓缓回落,基本体现了原二胡曲的基本结构。
(四)借鉴民族乐器音色
中国丰富的文化孕育了大量经典乐曲,这些乐曲气韵生动,大都以丰富的音色著称。传统音乐的繁荣依赖于传统乐器的改进和创造,不同的乐器呈现出不同的音色,让中国传统音乐更加丰富多彩。创作“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不可避免地要触及传统音色。钢琴虽然音色和润腔比较单一,但具有很好的兼容性,通过各种装饰音与模仿手法的运用,用钢琴来表现中国传统音色的神韵也是可能的。自从钢琴进入中国以来,中国民族乐器便成了钢琴模拟的对象,传统乐器表现出的不同音色在中国钢琴音乐中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模仿,如黎英海的《夕阳箫鼓》运用大量装饰音来模拟琵琶、古筝、箫等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钢琴改编曲《翻身的日子》通过加入小二度碰音来模仿板胡的高亢幽韧的滑音效果。在发展过程中,钢琴不断将民族乐器包容进来,以丰富其音响色泽。我国民族乐器具有独特的效果。模仿民族乐器的音色进一步增强了钢琴音乐的中国特色,让这件西方乐器更加中国化。
三、“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演奏
钢琴音乐“中国风格”具有鲜明的中国个性,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与西方钢琴音乐有差异,因此在音乐分析和艺术处理等方面也要有所不同。演奏“中国风格”钢琴作品,不但要有扎实的连奏、断奏、音阶、和弦和手指技法等基本技巧,还要尽量发挥想象力,塑造鲜明的形象。在演奏“中国风格”钢琴音乐时,应处理好钢琴音乐普通美学和中国民族音乐美学之间的关系。演奏不能太钢琴化,也不能拘泥于中国本土音乐,既要表现钢琴音乐“中国风格”的线性旋律,又要表现多声织体的层次性;既要表现临摹民族乐器的织体,又要彰显钢琴音乐应有的共性。
“中国风格”钢琴音乐与传统乐曲联系紧密,在演奏此类作品之前应对作品的历史背景进行研究。不少改编钢琴曲都是来源于古曲,如黎英海改编的《夕阳箫鼓》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密切相关。通过对钢琴曲的历史文化背景研究,有助于演奏者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从而在演奏中更好地表现情感和塑造形象。同时,中国民族音乐与古典诗词联系紧密,只有适当地结合古典诗词,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音乐。因此,在演奏“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同时,要有一定的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积累。对作品历史背景的研究和加强古典诗词文化的积累是演奏好“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基础。
中国传统音乐追求“神韵”,强调音乐的意境,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理念。“中国风格”钢琴音乐也继承了这个传统。借鉴民族音乐表现手法是表现“神韵”的有效方式。与钢琴相对单一的音色和润腔相比,民族乐器具备多样的装饰润腔手法。演奏者熟悉中国民族乐器的特点对于演奏“中国风格”钢琴音乐是很有帮助的。此外,在作品中融入民族和声因素,也是展示“神韵”的手段。
四、结语
自从钢琴音乐传入中国以来,中国音乐家便将钢琴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结合起来,使之表现出中国人的个性。正是一代代中国音乐家的不懈努力,才促使了钢琴音乐“中国风格”的形成,它所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正是中国钢琴音乐走向成熟的标志。虽然探讨钢琴音乐“中国风格”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用钢琴来表现民族风格也需进一步完善,但我们相信,中国音乐家将创作出更多适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的优秀作品,最终形成中国钢琴学派。
1.陈旭.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及其启示[J].音乐研究,2001(4).
2.曹莉芳.论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J].中国音乐,2009(3).
3.代百生.何谓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从文化的视角研究中国钢琴音乐[J].中国音乐学,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