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问》①:我国首部诗体哲学思想的楚魂神韵

2015-11-14张用生熊仁均

世界文学评论 2015年1期
关键词:天命天问屈原

张用生 熊仁均

《天问》:我国首部诗体哲学思想的楚魂神韵

张用生 熊仁均

《天问》以诗体的问、论式抒写,涉及自然、社会、神话、传说等。屈原敢于对奴隶制社会中形成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等传统观念提出深刻的疑问式的批判。

《天问》系屈原杰作。收录于西汉刘向编辑的《楚辞》中。全诗373句,1 560字,多为四言,兼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偶有八言,起伏跌宕,错落有致。

屈原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是我国古代诗人中第一个敢于“问天”的,有胆识气魄的诗人。他一口气对天、对地、对自然、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提出173个问题。自始至终以问句式构成。何不言“问天”呢?“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天问》在我国诗作中以胆魄和新奇别致居首。

《天问》之作不只是诗的气度和诗艺的典杰居于上乘,而且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哲学思想之最。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说:“惊奇是哲学家感觉,哲学开始于惊奇。”屈原有很多惊于问天之事,但天尊至上,只好“天问”于天。他的《天问》并不在于事的本身,而是以物寄思,以物问事;以怪质奇,责桑指槐。发心中之问,诉世道之怨,觅万事之真谛;《天问》是屈原哲思之说的精神,所问即上古传说中不甚于解的怪事、大事。“天地万象之理,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鬼怪之说”,屈原责问解答,寻因求果。“遂古之初,/谁道之?/上下赤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此为典型的自然、天象之问:远古开端之时情形谁能传说下来?天地还未形成,你怎么去考察它?宇宙昼夜不分,一片混沌暗昧,谁能把它看透?元气充塞乃是整个宇宙景象,这如何加以认识?宇宙中或明或暗,没有一定,为什么会这样?阴阳和大自然三者结合在一起,究竟是先有阴阳的变化然后才有大自然呢,还是先有大自然而后才有阴阳的变化?但不要忘记屈原的《天问》是他被放逐之后写成的。也就是说自然抒发的《天问》,是他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呈现,而是暗示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拷问,特别是对“天命论”的批判。战乱、天荒、民不聊生,这是自然吗?谁能解之?

屈原对鬼神之说持反对和质疑。“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伯强何处?惠气安在?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未旦,曜灵安藏?”古人认为阴阳二气交配自会取子。且问阴气(伯强)与阳气(惠气)空间在哪儿呢?天上什么东西关上(阖)了就是黑夜?什么东西打开了就是白天?东方未明之时,太阳藏在哪里?诸说神奇,与人间真实离谱,屈原之问神,而非在此。善良的民众啊,总被神之命左右,这个“神”就是恶鬼隐示。而《天问》之神奇也在于屈原将鬼喻“鬼”,质问那些愚弄民众的“鬼”。天问对历史典故发问,对上古人登位作帝王是根据什么原则发问;对女娲补天之说中的女娲,传说是人面蛇身,而她的形体是谁把她产生出来的呢?“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女娲身体,孰制匠之?”天问对善恶何而不分,对好人往往办坏事,好人往往受害而不解发问:“舜服厥弟,终然为害;何肆犬体,而厥身不危败?”传说舜母早死,其父娶后妻,生子象,这三个人一再谋害舜,然而舜始终对他们和顺。而那狗东西弟如此放肆,他本身却没完蛋。《天问》问天何而反复无常,它究竟惩罚什么,保佑什么?为何齐桓公九次召集诸侯会盟,然而最后却被人害死?“天命反侧,何罚何佑?齐桓九会,卒然身杀。”天问在实现其天命时,是如何告诫那些受命为君的人的?上天既然让某个君王受命治理天下,为什么又派别人来取代他呢?“皇天集命,惟何戒之?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屈原有感于楚国危在旦夕,对天发问,楚国君王受命于治理这片土地已经许多年了,难道天命又要别人(指秦)来取代他。《天问》以提问式层层设问,以达屈原观念与价值的取向。情理交融,诗情生花,趣智盎然。清代学者刘献庭在《离骚经讲录》中赞誉为“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天问》是我国首部浪漫主义诗歌,是屈原浪漫主义哲学思想的体现;它不同于先秦其他哲学思想;它是以诗体形式表达屈原对社会、历史、人文的思考,是在当时科学不发达,处于原始境遇下的诗人大胆的探索与想象。有玄妙之灵空,有想象之追索;有诗问之胆识,有哲思之神韵。是我国首部诗体哲学,对后来的哲理诗歌与抒情诗歌之融合开辟了创作先河。

《天问》中屈原的宇宙与自然的诗体本质论,有天地未开的那种元气始萌,正是宇宙本体论之“秦初”所指之元气,道家之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之“道”。《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明言:“是故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屈原以问责方式抒写出诗体的论点论据论责,原则上与同时代的庄子所阐述的:“秦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以及“夫道……生天生地”之论述有异曲同工之妙。屈原对宇宙自然,天地万物之探究,是科学的认识,哲学的思辨,不同于神秘主义,与殷周以来形成天神上帝创造一切、主宰一切的天命神学截然不同。是一种朴实而浪漫的唯物主义诗人哲思。

屈原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创立了“楚辞”文体,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天问》表达了屈原的为人、为事、为政的思想主张。比他的《离骚》、《九歌》更直抒胸臆。屈原诗中体现了楚人的胆识过人、立志先行,神韵慧智。屈原为中国历代诗人树立了以诗立志,以诗问事,以诗作人的榜样。笔者在《论中国诗歌的生命意识》中曾谈到,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则以诗问事,溯源于屈原之楚魂神韵的历史渗透。屈原《天问》(屈原诗歌)的生命意识在于敢于问事,善于问事;通达民情,问责天地;形于诗艺,长存千古的问责意识。

《天问》之楚魂在于屈原之思想于楚,屈原之诗音源于国。心之声,国之魂达于《天问》;民之情,天之韵达于心声。《天问》之神韵,在于楚魂乐语,乐语也,韵律于《天问》的诗行。《天问》有古乐交响之撼悟,音乐美的升华不禁震撼人心。读《天问》真像《孟子·尽心》中所说“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有一种音乐之声的感染力;又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说“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宇宙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而一旦瞧见美的事物,就一定会赞赏它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中,作为自己的滋养,因此也变成了高尚和优美的性格”。《天问》鞭挞了丑陋,留下诗人的美德以滋养后世诗艺,育后代为人之良知。诗之交响,乐之艺尚,神之心灵,韵达于楚。屈原为楚之宗室重臣,有丰富的学识和经历,以非凡之才智发之《天问》,颇有整齐百家,正其杂说之意。《天问》句式以四言为主,间杂以三、五、六、七言,大致上四句一节,每节一韵,节奏、韵律自然协调。一句一问,两句一问,三句一问,四句一问等多种形式;用“何”、“胡”、“焉”、“几”、“谁”、“熟”、“安”等疑问词交替变化,读来圆润活脱,参差错落。前人评说:“或长言,或短言,或错综,或对偶,或一事而累,累反复,或数事而熔成一片。其文或峭险,或澹宕,或佶倔,或流利,诸法备尽,可谓极文章之变态。”其格律韵味有楚乐曲舞之魂灵,正如屈原二十多岁时创作的名篇《橘颂》之韵味。《天问》之楚魂神韵在乐曲性,我国上古时期音乐在社会生活中比其他艺术占有更重要地位,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是音乐的性质和特征,比其他艺术更适应上古时期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春秋时期,楚国音乐已很发达。楚国设置了乐官,专门掌管音乐事物。王逸《楚辞章句》说:“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巫舞就是一种宗教舞蹈,在楚国长盛不衰。屈原深受楚乐戏曲的影响,在其《天问》的格律中蕴涵楚乐曲的铿锵、豪放、婉转、板式、格调。而《九歌》、《招魂》等篇生动地反映了巫舞的各个方面。《天问》也赋有楚乐曲舞之影音,可见屈原的诗艺是生长在楚乐曲舞的艺术滋养里,深深地打上楚魂的烙印的。

屈原《天问》中可探微到他的宇宙观是:尊天、问天、索天。屈原感悟天尊不可问,而以“天问”出现。天至上,而尊问;问天的事就铸成了《天问》,而问天的173个问还包容不少的索凝。“遂古之初,谁传道之?”这诗里还藏索意:远古开端的情景索求,可有许多想象;谁能传说下来?可能谁也说不清,许多人可讲出不同的传说,谁道为真,谁道又不真呢?屈原简略的诗行酝酿在复杂的索求之中产生。由此可见屈原有一种原始的科学观,在索探天宙。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所有科学要么是实践的,要么是创制的,要么是理论的。”《天问》则是诗体性理论,屈原提出了天宙的多种索探:“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古时天地还没形成,用什么办法来考察它呢?屈原并没有对天宙下断章,而是始原的设想:“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宇宙昼夜不分,一片混沌暗昧,谁能把它看透。也就不能看透这片混沌天宙。这实际上是一种唯物主义的原始观念,必须以实事说话。宇宙元气充塞是它的真实现象;宇宙中或明或暗,变化无常,这也是《天问》的唯物主义解读。《天问》诗中指出的“阴阳三分,何本何化?”也印证了古代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天为阴,地为阳。宇宙为大自然。《天问》认同了阴、阳、大自然一体的宇宙。这里屈原对阴阳大自然的变异也有太多的索求。《天问》对天命持否定;对神持怀疑。“天命反侧,何罚何佑?”天命反复无常,它究竟惩罚什么,保佑什么?也就是说,天命无用,不是天命,而是人为。“齐桓九会,卒然身杀。”齐桓公曾九次召集诸侯会盟,然而最后被人害死,这是天命吗?《天问》的哲学思想里可见屈原是一位原始的唯物主义者,有一种自然的宇宙观。

《天问》在诗艺特色上,以刚柔性融合的浪漫主义风格,格调上有柔国风之调。荷马的《伊利亚特》、《奥德赛》两大史诗,气魄宏伟,同《天问》的格调诡奇、豪放、婉转,各有千秋之东西映照。但《天问》独有哲学思想。可以说是浪漫与古典主义哲理诗学。

《天问》形于百问之多,责于千谜之团,拷溯上古之源,追究罪祸之首。屈原诗之刚柔,情之曲直,律之起伏,韵之浩瀚,直指矛盾两面,揭示哲理思想,生发楚魂民意,咏诵千古诗词,蕴藏史诗大艺的当代价值。

《天问》是一部充满强烈的理性探索和深沉的诗思哲学的经典文学作品。郭沫若先生称“其实《天问》这篇要算空前绝后的第一等奇文字”,有的学者讲,《天问》集中反映了屈原的学术思想,可谓切中了屈原哲学思想的理性脉动。《天问》对自然宇宙、人类社会总体认识的艺术再现,在那个时代已构筑了一个精神和思想的峰巅,是我国诗体哲学思想的极致,楚魂神韵的天籁之音。

注解【Notes】

①《天问》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收录于西汉刘向编辑的《楚辞》中,全诗373句,1 560字,多为四言,兼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偶有八言,起伏跌宕,错落有致。该作品全文自始至终,完全以问句构成,一口气对天、对地、对自然、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提出173个问题,被誉为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郭沫若先生评价《天问》是空前绝后的第一等奇文字。

②屈原(约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张用生,四川省内江市作家协会主席,诗人,剧作家。熊仁均,四川省楚文化研究会会长,传记作家。)

猜你喜欢

天命天问屈原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Chapter 14 Realize your personal legend 第十四回 履行天命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
“天问一号”的绝招
张山毅
屈原之死
不安天命,愿汝可明
屈原诗·天问
新见所谓“鱼匕”铭文再考
屈原送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