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查慎行评杜甫诗

2015-11-14周燕玲

杜甫研究学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杜诗评点评语

周燕玲

作者:周燕玲,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830013。

查慎行为清代著名诗人,被推为“国朝六大家”之一,赵翼《瓯北诗话》论李白、杜甫以下历朝十位大诗人,于清代仅取吴伟业与查慎行,认为查慎行“要其功力之深,则香山、放翁后一人而已”。在清代诗坛,具有极高的地位。然而,查慎行不仅以诗歌创作著称,他在诗歌评点方面的造诣也极高。他平生浏览博综,参学甚广,自汉魏六朝以迄唐宋元明诸家诗集皆有涉猎,每阅一编,辄施评点,珍如拱璧,远近传钞。他以诗人身份评点诗歌,谙熟诗歌创作规律,其评点往往有真知灼见,时人奉为圭臬。

一、查慎行评点杜诗的文献留存与价值

沈廷芳云:“先生阅杜诗最夥。”诚如是言。查慎行自称“平生酷爱杜诗”,三十年中他手所批凡四部,但均被人借去不复还,康熙五十四年(1715)五月,年已六十六岁的查慎行“适有延陵之祸,摧痛余生无以自遣”,又拿出所藏杜诗旧本,细加校阅,并告诫子孙,妥善保存,传之后人。可见其嗜杜之深,用力之勤。查慎行没有专门的诗学理论著作,其评点可谓是了解查氏诗学的重要窗口,对查慎行评点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意义和诗学价值,而目前学界对此关注并不足,尤其在杜集文献的研究中,“仅就杜诗评点而言,现代杜诗学研究著作和论文大都集中在刘辰翁、金圣叹等少量业已刊刻的名家批杜上,而对于大量存在的杜诗未刊评点少有涉及”。查慎行对杜诗的评点仍未得到重视。

查慎行的杜诗评点主要收录在《初白庵诗评》(三卷)(又名《查初白十二种诗评》)一书中。除《初白庵诗评》,现存查慎行的手批诗集,主要有《杜诗抄》,清代手抄本,五册,书端有朱墨批注,是书为郑庆笃《杜集书目提要》著录。《查初白手批赵子常选杜律五言注》,朱笔批点,共三卷,有沈廷芳手跋,是书为查慎行晚年所批。《杜诗笺》二十卷,钱牧斋笺注,佚名录查慎行、何焯、王士祯批点,清康熙六年季氏静思堂刻本。此外还有刘濬《杜诗集评》收录查慎行评点杜诗评语,《杜诗集评·凡例》云:“初白先生评阅杜诗凡五本,濬所见者不知何年阅本,今海盐张氏已刊行,濬初意凡刊本皆不载,但濬本与张本既多异同,且有张本所无者,又张本有评无诗,披览亦艰难,故仍概载。”其中亦保留了关于查慎行的杜诗评点,笔者将此书与《初白庵诗评》初步对勘,发现与《初白庵诗评》多有异同。当为不同时期的评本。

《初白庵诗评·纂例》引黄庭坚语:“予于杜诗,欲随欣然会意处,笺以数语。”查慎行之于评点亦是如此,其中妙谛微言,须悉心领取。张载华评价查慎行评点说:“虽着语不多,动中肯綮”。寥寥数语,但鞭辟入里,简单实用、切实可行是他评点最大的特点。正如张宗柟《初白庵诗评·序》所云:

国朝作者如林,求其金针微点,学者悉奉为指南。渔洋、初白两先生而外,指不多屈。虽然,读《渔洋诗话》如游蓬阆,如闻韶濩,目眩心迷,未易涉其流,而溯其源也。若初白先生所著评语,或直抉作者精要,或别裁各家伪体,一经指示,俾辁材朴学,可以由渐而入,视夫一味妙悟之论,果孰难而孰易?

这段话体现了《初白庵诗评》与《渔洋诗话》的不同。就学诗者而言,王士祯的诗论“如游蓬阁,如闻韶濩”“未易涉其流而溯其源也”,不利于初学者学习,而查慎行的诗歌评点则平易晓畅,容易入门。张载华曰:“至其为后学之津梁,用意恳切,尤足令人朝夕体玩于无穷也。”实非溢美之词。查慎行评点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切实可行,这一点在对杜诗的评点中尤其突出。

查慎行的杜诗评点从字句校勘、考辨音韵入手,涉及杜诗的炼字、立意、风格、结构、技法等方面。他又善于将杜诗与其他诗人诗作加以比较,评价整体优劣,针对时人写诗的弊端,查慎行以古喻今,加以总结,分析作诗经验,其诗歌评点在当时被奉为学诗者之入门锦囊,晚清莫友芝《宋元旧本书经眼录》中《初白庵诗评》条下写道:“近日子弟为诗文,苦不得门径者,或取老辈点堪过大家集子,及太史令其移钞,每有悟入处。”就学诗者而言,相对于“目眩心迷”的《渔洋诗话》,查氏评点是切实可行的。

二、查慎行杜诗评点的内容与特点

1.立意与风骨

查慎行最为重视诗歌的立意。他说:“凡读一诗,必先观作者命意所在。”(《初白庵诗评》卷上杜甫《建都十二韵》评语)还说:“须求作者意,勿使本分乖。”(《敬业堂诗集》卷十四《三月十七夜与恒斋月下论诗》)在评诗时,他常常从“意”的角度予以阐发。诗人体物写志,山水草木往往都只是抒情达意的桥梁,重视诗歌命意更能揭示作品的精神实质、作者的胸臆。

在此基础上,他反复强调比兴寄托,主张比兴寄托要为诗歌主题服务,他说:

诗家赋物,毋论大小妍丑,必有比况寄托,即以拟人,亦未为失伦,如良马以比君子,青蝇以喻谗人,如此不一而足,必欲取一事一人以实之,隘矣!此评能见大意,学者可以类推。(卷下,杜甫《萤火》评语)

历来评家对《萤火》一诗中“腐草太阳”之句,多认为讥李辅国,查慎行认为杜甫以用赋笔咏物,蕴含深微的比兴寄托,而这种寄托常常是用比喻来实现的。但是如果“必欲取一事一人以实之”则破坏了诗歌的美感,是狭隘的。在查慎行看来,咏物诗必然要求诗人将特定的思想感情内容以兴寄的方式寓托其中,然而寄托、比拟应当不即不离,不能去题太远,他评点黄庭坚《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一诗云:“三四属物邪,属人邪,终觉去题太远,使老杜为之必别有幹排之法。”在诗歌的兴寄比兴方面,查慎行认为杜甫堪称典范。

查慎行对诗歌立意的重视,超越了对诗歌的外在形式,他说“诗之厚,在意不在辞”,所谓“厚”是指诗歌所表现出的雄浑厚重的内蕴与博大高远的品格。“意”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和旨归所在。作为一名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查慎行强调诗歌立意的纯正和合乎儒家之道,他看到杜甫作品之中,渗透着儒家“仁”的思想,认为杜甫用整个生命为儒家的人格理想提供了典范。查慎行评价杜甫的《冬狩行》说:“是时诸将反侧不常,章梓州亦非乃心王室者,故公以大义激之,而责望之意隐然言外。”梓州长官章彝在国家危难、天子蒙尘的时局下,仍纵情打猎取乐,尽管他对杜甫不薄,但杜甫仍作《冬狩行》责备其行为,劝诫这位刺史要及早回头,准备抗击入侵之敌。又如评《送陵州路使君赴任》道:“审时地以立言,忠君爱友之诚蔼然流露”(卷上)诗人关心的不是朋友官位的升迁、仕途的穷通、名利的得失,而是由朋友之爱到对“四海犹多难”的国事之忧。《伤春五首》由感春色到伤朝廷之乱,体现了忧国忧民的儒者情怀。查慎行其四评曰:“身在事外,而忠爱之心惓惓若此。”(《初白庵诗评》卷上)评《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万岁持之护天子”一句说:“必归正意”。可以看出查慎行有着极强的“正统”观念。雍正帝在读其诗之后,甚至将他与杜甫并论,说:“查某每饭不忘君,杜甫流也。”

长时间以来,对杜甫诗歌的“诗史”价值的评判往往着眼于杜甫诗歌的实录精神,查慎行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说:“赋物必有感触,故是诗史。”(《枯棕》“伤时苦军乏”四句)可以看出查慎行指出“诗史”包含着的道德因素,其背后是儒家伦理道德意识和社会秩序意识。

不可否认的是杜甫思想中有老庄思想影响的痕迹,尤其在晚年,查慎行认为,杜甫《写怀》“古者三皇前,满腹志愿毕。胡为有结绳,陷此胶与漆。”这首诗实为杜甫到了夔州后,抱负不得舒展,借《庄子》发悯然之牢骚语,查慎行评道:“意本蒙庄,有激之词,遂落漆园见解。”可见本质上他并不赞成蒙庄之说,一个“落”字,显露了他的儒家主流价值观。

查慎行推崇杜甫风骨凛然、雄浑壮阔的诗境,认为这是盛唐诗风所无法项背的。查慎行对此给予了极高评价,他说:

亦事之所有,一经老杜形容,遂觉十分精彩。(《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奉简严遂州蓬州两使君咨议诸昆季》评语)

牢落之况经子美写出,气概亦自高远。(《江汉》评语)

萧瑟中自有傲兀气概。(《投简成华两县诸子》“南山豆苗早荒秽”六句评语)

何等魄力,每于萧瑟中作倔强语,气色百倍。(《楠树为风雨所拔叹》“干排雷雨犹力争”二句评语)

就算萧索衰败之景,在杜甫笔下亦能“气格高远”,焕发雄浑的生命意识。查慎行尤赏杜甫的雄浑壮阔之作,他评《观打渔歌》“众鱼常才尽却弃”四句曰:“题外着想气势百倍豪雄”;评《魏将军歌》云:“语语精爽雄健”;评《立秋雨院中有作》:“峥嵘之气,信笔流露。”他批评刘禹锡《晨起》的首联“晓色教不睡,卷帘清气中”说:“起句轻率无味,试思老杜‘客睡何曾着,秋天不肯明’是何等手法。”(卷下)同样是写晨起状貌,刘禹锡诗却远不及杜甫的雄厚,因为杜甫的“晨起”包含着心中的百忧千虑,既有对国事民生的忧虑,也有为自身及家人处境的愁思,这种情感的厚度是刘禹锡诗歌所不能比拟的。

查慎行特别指出杜诗“随手俱见风骨”(《敝庐遣兴奉寄严公》评语)。风骨是一种矫健沉雄、刚正峻切的力量美,他认为“风骨”是诗歌的灵魂与精髓。如评点《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云:“看老杜手赋物,何曾屑屑求工,通体是风神骨力,举此压卷,难乎为继矣。”严格意义上说,这首诗算不上“工”,如首句是“东阁官梅动诗兴”。“动”宜平而仄,同样,“诗”宜仄而平,与最标准的格式要求有出入。颔颈两联则用二十二虚字,后人以此批评该诗。但查慎行认为不需要“屑屑求工”,重要的是“风神骨力”。孟浩然和杜甫分别以同题之作《登岳阳楼》,均堪称冠冕之作,为岳阳楼诗之双壁。方回曾说:“岳阳楼天下壮观,孟、杜二诗尽之矣。”相较二诗,查慎行认为杜甫的《登岳阳楼》除了诗歌较孟作高一筹,“阔大沉雄,千古绝唱,孟作亦在下风”。而根本就在于杜诗“阔大沉雄”的诗歌气格上。

2.炼字与章法

诗歌仅仅重视立意还不够,还要通过作者的构思将立意传达出来。诗歌的篇章布局是诗歌“意”的外化形体,一首诗歌内容的全貌、联系、层次和发展等等,要借助于篇章布局、锻炼字句得以“物化”和显现。查慎行则认为这方面正是杜甫创新精神的集中表现。他评《秦州》云:“五言炼句曲折,自老杜始可以类推。”杜甫律诗戛戛独造,突破常规语式的规范,甚至在律诗中不避重字,如《曲江二首》一诗,查慎行批云:“三句连用三花字,一句深一句,律诗至此神化不测,千古那有第二人。”对此张载华按:“李天生先生杜诗阅本‘人生七十古来稀’句全抹旁批‘凑’字与先生此条评语似属判然,然各有旨归,学者于此细参思过半矣。”相对于李天生先生评语,查慎行更关注于杜甫突破常规的创新精神。

查慎行善于指摘杜诗中用得好的字,明辨诗眼,如评《秋野》(其四):“‘潜鳞输骇浪,归翼会高风’句,‘输’字、‘会’字他人百炼不到,以为诗眼亦可,其实句中无一字不着力也。”可以看出杜诗在炼字上的功夫。又如《上兜率寺》“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一句,他评说:“俯仰形胜,上下古今,只在一两字中,于此可悟炼字之法,妙处赞叹不尽。”又如评《春日江村五首》(其四)“燕外晴丝卷,鸥边水叶开”评曰:“外”、“边”两字百炼难。再如评《向夕》中“深山催短景,乔木易高风”一句云:“‘催’字意想所及,‘易’字匪夷所思”。查慎行以诗人的眼光,品评杜诗用字特点,独具慧眼,常发前人所未发。

在章法上,他亦指出杜甫的创新,他评《甘园》云:“结句从第六句出,此法亦创自少陵。”评《漫成一绝》云:“绝句作两联,此格自公创之”,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先生七绝,有意别开蹊径,他人学之,非俗则涩矣。”评《登高》:“七律八句皆属对创自老杜,前四句写景,何等魄力。”评《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律中松快之调,亦自老杜创辟。”从具体的谋篇布局中分析杜诗的开创意义。

查慎行还关注于组诗的章法编排,他细致地对组诗的分章连篇,加以点评,如评杜甫的《忆昔二首》时说:“一治一乱,两边叙来,了如指掌,足为后王鉴,戒回翔反复,而终属望于中兴之主,作者之心良苦矣。”杜甫在《忆昔》(其一)满怀深情地回顾王朝全盛的情景,《忆昔》(其二)把回顾变成理想社会的前瞻,“足为后王鉴”,其立意的成功与谋篇布局艺术密切相关。又如评杜甫《大云寺赞公房四首》云:“(其一)此首是初到,(其三)此首是当夜事,(其四)此首是明日事。”他分章讲解,指示诗意。不轻易发表意见的张载华在这里很少见的发表了一番议论,他说:“古人一题数首次第秩然,自足引人入胜,每见近来作者偶拈一题,连篇累牍,非语意重复,即前后可以互易,纵有佳联,亦有句无章矣,前辈诸公于古人分章联贯之法,及长篇段落不惜明切指示。”(《初白庵诗评》卷一)查慎行认为杜甫的组诗绝非诸多单篇的简单组合,而是在章法结构中深有用意。

3.风格与语言

在杜诗的风格方面,查慎行特别强调他杜诗中“奇”的特点,查慎行观杜甫之“奇”,或来自于不可预料的章法,如评《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诗云:“奇幻峭健,发端奇横。”又如评《短歌行》云:“十一字长句太白所未有,通篇磊落英奇”。或来自于变幻莫测的构思,如评《高都护骢马行》诗云:“前身作马通马语,奇绝横绝。”又如评《义鹘行》:“奇事以奇笔写之,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或来自于生新奇俊的炼字炼句,如他评《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的“反思前夜风雨急,乃是蒲城鬼神入”二句云:“尤奇。”或来自于新奇夸张的比喻,如评《可叹》“天上浮云如白衣”句云:“奇而确”,又如评《君不见简苏徯》“百年死树中琴瑟”云:“奇崛。”查慎行所赞赏的“奇”,不是奇险、狂怪,而是笔力奇横,风骨凛然。正如他评杜甫《玄都坛歌》“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二句云:“使昌谷为之,便堕鬼趣。”他不喜李贺,走上豪侠狂怪一流。在诗歌创作上,查慎行崇尚白描,袁枚评查慎行“一味白描神活现”(《仿元遗山论诗》),赵翼说他“专用白描”(《瓯北诗话》),这种对“奇”的推崇,与其主张并不矛盾,正如其评杜诗:“读其诗若人人意中有此景,却何人能道只字。”(《雨不绝》评语)常见的物象,常见的环境,但在诗人的巧思加工组合后,产生一种不常见的“奇”,查慎行发现了看到了杜甫的这种化难为易,平中见奇的本领。

在语言上特点上,查慎行还特别指出杜甫诗歌的散文化倾向,如评点《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一诗云:“感慨顿挫,自成有韵之文,直可作《衡山县学记》读,惜不著。”(《初白庵诗评》卷上)此诗用美刺的方式,以儒家仁政爱民思想来判断现实政治的得失或矫正政治运作的偏差,堪为“有韵之文”。这种散文化的语言方式,有时显得不够灵活生动,拖沓拉杂,如其评《北征》云:“序事言情不伦不类次,拉拉杂杂,信笔直书,作者亦不知其所以然,而家国之感,悲喜之绪,随其枨所触引而弥长,遂成千古致独立无偶。”虽然“家国之感,悲喜之绪”足以使诗“独立无偶”,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诗歌在长篇叙事过程中,“拉拉杂杂,信笔直书”,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诗味。

查慎行独不喜杜甫夔后诗歌,虽然一般认为杜甫夔州以后诗才臻炉火纯青的境界,但他并不认同,说:“余独谓少陵夔后诗渐近衰飒,非进境也。”(《晚出张掖》评语)评杜甫《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此种杂沓,颇似夔后之作。”查慎行指出,杜甫夔后诗歌风骨的衰飒与语言的杂沓,并非进境。

三、查慎行评点杜诗的诗史意义

杜甫对中晚唐诗歌乃至宋诗有着极大的影响,查慎行首先指出中晚唐诗人对杜诗的学习。他评杜甫《九日》“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一句云:“杜牧之七律得法于此”;评白居易《喜张十八博士除水部员外郎》云:“八句一气呵成,章法亦本于杜”;评杜牧《齐山》云:“第五句少陵成语”;评白居易《重修府西水庭院》云:“老杜风格”;评李商隐《少将》“青海无传箭,天山报合围”云:“青海”“天山”属对,与老杜偶合。评韩愈《永贞行》:“笔力气骨,极似少陵。”

对宋人而言,查慎行亦认为杜甫被是效法最多的对象,他说:“不从杜陵探讨那得有此境界”(王安石《吴长文新得颜公坏碑》评语),又如:“此种境界原从学杜得来”(张耒《登城楼》)、“极似杜家气象”(《登快阁》评语)、“章法本杜”(《出巩县》)、“似杜”(黄庭坚《送舅氏野夫萃之宣州二首》其一)、“通首似杜”(陈师道《元日》)、“五六似杜”(黄庭坚《宋舅氏野夫萃之宣州二首》)、“三四俱用杜”(陆游《醉中作》)、“似杜”(朱熹《感事再用回向壁间旧韵二首》)、“起句少陵成语,前半亦仿佛似之”(朱熹《鹅湖寺和陆子寿》)、“摹杜之作”《龙潭》、“真得杜之神髓,他手为之仅得皮骨耳”(元好问《画马为邢将军赋》)等等。

对于他最为心折的苏轼亦如此,查慎行谓苏诗得少陵之“神理”,正因苏轼能悉心学习少陵,才能有此境界。他对苏诗评曰:

沈酣于少陵,乃有此跌宕沉雄深境界。(《予来儋耳得吠狗曰乌觜,甚猛而驯,随予迁合浦,过澄迈,泅而济,路人皆惊,戏为作此诗》评语)

格律纯学少陵。(《新年五首》评语)

通首俱得少陵神味。(《倦夜》评语)

查评有意识地将杜甫、苏轼这两位大诗人联系起来,指出其艺术创作上的前后因承关系,他对于苏轼学杜,可谓独具慧眼,如其评《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云:“读前半竟似海棠评曲矣,妙在先生食饱。一转。此种诗境,从少陵《乐游园歌》得来,遇其神理而化其畦轸,斯为千古绝作。”杜甫的《乐游园歌》是他在正月节日同诸友游长安郊外乐游园所作,前六句写设宴款待客人的情景,至“却忆年年”后一转,抒其旅困京师的落魄情境,以“独立苍茫”结尾,悲慨自寓其中,而苏轼此诗前半部分专咏海棠,浓墨重彩,后半部分写自己赏海棠,笔换意连。“天涯流落俱可念”,则物我同悲。两首诗一为咏物,一为叙事,写作环境迥然不同,诗人的心境也差异甚大,但查慎行却意识到两首诗相似的表现方式,发前人所未发。

尽管古人作诗与前人有暗合之处在所难免,不可一味认为就是对前人模仿,但从他的评点可以看出,在查慎行眼中,有如此大量的追摹之作,非杜甫而外,别无他人,杜诗兼备众体,博大精深,任何一位诗人都难以与之比肩。

郑梁为查慎行诗集作《序》时说:“《陟岵》诗人,何代蔑有?决不得以古今时地限也。”又说:“世衰学丧,风雅道沦,言宋言唐,言魏言汉,纷纷聚讼之徒,类皆饮渖拾唾,正如家僮路乞,各张势豪所有,以相矜诩,而不自知其妻孥安在?”从上述激烈措辞中,可见当时争论之尖锐。查慎行的外舅陆淑嘉为他诗集作《序》时亦云:“今之称诗者,挟持唐宋,颂酒争长,各为门户,余窃以为皆非也。”从郑、陆二人对当时诗坛不约而同的批评中,可以看出时人的门户之争的激烈。

在清代唐宋诗之争的背景下,后人言及查慎行,往往与宋调相关联,《四库全书总目》称赞其:“得宋人之长而不染其弊,数十年来,固当为慎行屈一指也。”《晚晴簃诗汇》云:“国初诸老渐厌明七子末流窠臼,至初白乃专取径于香山、东坡、放翁,祧唐祖宋,大畅厥词,为诗派一大转关。”然而从查慎行的评点来看,他对杜甫的推崇已然超越了苏轼、陆游等宋代诗人。如果要在古今众多诗人中,寻找具有典范意义的诗人,查慎行的答案无疑是杜甫。查慎行多次评点杜诗,毫不掩饰对杜甫的推崇,甚至超过了他“三十年毕力于斯”的苏轼。查慎行对唐宋诗能够采取理性客观的态度,不讳言宋诗的缺陷,如评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通首跌宕自如,林君复、陆务观《梅花诗》连篇累牍,争新出奇,看先生澹澹写来,自然高出一格。”又如针对方回所云:“后山学山谷,其实学老杜,与此俱化也。”查慎行不同意这种说法,评道:“后山诗朴老孤峭,在江西诗派中自当首出,只让涪翁一头地耳,然谓其学杜则可,其学杜而与之俱化窃恐未安。”评杜甫《月》“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云:“东坡衍作五首,终逊此二语”从中可以看出他理智客观的态度,他强调杜甫在多个方面具有开创性,他认为杜甫的杰出成就和艺术上的探索,不仅丰富了唐诗自身,而且衣被后人,他们的诗作也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光辉的范例。

查慎行在对杜甫诗歌风格的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对杜甫诗歌炼字、对偶、章法、风格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发现和总结,风骨与诗法并重,最终奉老杜为诗学宗,丰富了宋调的内涵,尤其在神韵之风笼罩的康熙诗坛,查慎行不为所囿,徘徊于主流诗风之外,推宗杜甫,对于清代诗风的流变,有着重要的诗史意义。

注释:

①⑭赵翼著,霍松林、胡主佑点校:《瓯北诗话》卷十,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第160页;第160页。

②赵子常选,查慎行批点:《查初白手批赵子常选杜律五言注》,首册面页,沈廷芳跋,广平府初刻本。

③查慎行撰,张载华编:《初白庵诗评·纂例》,叶一背,乾隆四十二年(1777)张氏涉园观乐堂刊本。

④曾绍皇:《杜诗评点:被有意搁置了的杜诗学文献— —从杜诗学与文学批评史的视阈出发》,《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4期。

⑤刘濬:《杜诗集评·凡例》,嘉庆九年(1804)海宁刘氏黎照堂刻本,第30页。

⑥查慎行撰,张载华编:《初白庵诗评·纂例》,叶二正,乾隆四十二年(1777)张氏涉园观乐堂刊本。

⑦⑧查慎行撰,张载华编:《初白庵诗评·纂例》,叶一正,乾隆四十二年(1777)张氏涉园观乐堂刊本。

⑨莫友芝:《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初白庵诗评》附录卷二,民国刊本。

⑩按:本文所引查慎行诗歌评点悉出自《初白庵诗评》(查慎行撰,张载华编,乾隆四十二年(1777)张氏涉园观乐堂刊本),以下不再注出处。

⑪查为仁:《莲坡诗话》(卷上),王夫之等撰,丁福保辑录《清诗话》,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482页。

⑫昭梿撰,何英芳点校:《啸亭杂录》,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12页。

⑬袁枚:《仿元遗山论诗》,郭绍虞等《万首论诗绝句》,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86页。

⑮⑯查慎行著,周邵标点:《敬业堂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758页;第1757页。

⑰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528页。

⑱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第2册,卷五十六,中国书店影印1988年版,第72页。

猜你喜欢

杜诗评点评语
正中要害的评语
批评之批评——谈王伯沆对王希廉评语的评点
教师评语
杜诗学文献研究的重要创获
——评王新芳、孙微《杜诗文献学史研究》
宋代杜诗旧注整理与研究
——以宋代蜀人三家杜诗注辑录为例
贫困无田杜太守
十二星座老师写评语
从源于杜诗的成语看杜诗的锤炼艺术
翻译擂台(116)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