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在北京的俗世生活

2015-11-14李小洛

延河(下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万花筒鱼头陕西

李小洛

我在北京的俗世生活

李小洛

窗外杨树的叶子越来越绿。越来越壮硕,终于遮挡住我的视线了。

对面屋顶上那群灰色的鸽子还是准时在清晨出现,像散落在瓦砾上被遗忘的符号,无人知晓的忧伤写在静默处,却独独被我看见。也因此,我还能够看得见那些在夜里走路,幸福,快乐,或者忧伤,繁忙,为生活所挟裹的人,他们从灯红酒绿处夜归,走出高楼,走出胡同,走向夜间最后一班地铁。有人伤感,黯然,有人醉了,有人却因为不醉而更加地寥落,愈发地空虚。

我还看到我自己,一个人在一个房间里走动,喝水,笑,或悲戚。屋子里的一切陈设和布置,很熟悉,像是在一个熟悉场景里偶遇一个再熟悉不过的亲人,曾经爱她过,牵挂,迷恋过她,却又始终不肯迁就,不能轻易为对方放弃和改变。记忆是那么的不可靠。人在这样的时刻总是无端被分裂成无数,她们散落人间,有的在地上,有的在空中,有的在角落,有的在墙边,有的在明处,有的在暗地。有的欢快,有的消沉,有的华丽,有的质朴,有的喧闹,有的安静。于是,俯视者的眼神充满爱怜,仰望者,胸中堆积无限多的惆怅和空茫,只有无所事事的人还是在街头巷尾东游西荡,无关紧要,无关痛痒,深夜找不到家门。也找不到停泊的港。只能和一群梦游者去更远的远方。更深更黑的夜里。

天使飞过的时候,我看见她们低垂的发辫,纱翼,听见她们的私语和嬉笑,似乎我的耳朵和视觉在这个春天又恢复了从前的敏捷。是不是女神在暗处垂怜,眷顾,让一片枯败的心野重获了向上的生机,找寻到遗失树根草叶间的聪慧。从此不再遗漏,放过任何一个路过春天的微细的声音和讯息。这也许就是宿命,人生,和运数。

每天,只要外出,总能看到很多人。美丽的少女,飘逸的裙子。她们有的令我眼前一亮,有的令我感动。有的仅仅因为年轻,岁月就无限制地在她们的脸上尽兴地挥洒荣光,有一天,还在湖边看到一对正在拍照的新人,那新娘已不年少,但幸福甜蜜依然使她与众不同,成为一个美丽显眼的女人。我祝福她,也祝福她们,祝福这个春天看到的每一个人,祝福那些在路上和我擦肩而过的,也祝福那些短暂相遇过,舍得为春光停顿的人。

关于《剁椒鱼头》,有个传说:清朝雍正年间,有个反清文人为了躲避文字狱逃到湖南一个小村子里,当地农户很贫穷,没有更好的东西招待他,于是农户的儿子捞了一条河鱼回家,女主人就把鱼身烧汤,把鱼头和辣椒剁碎了蒸在一起给他吃。文人吃了以后感觉味道鲜美无法描述,深深记在心间。他结束了逃难发迹之后,便让自家的厨师加以改进,再经过多年的流传,不断完善,就成了今天的这道湖南名菜了。

也有把《剁椒鱼头》不叫《剁椒鱼头》而叫成《开门红》或《祖国江山一片红》的,不过这不重要。就像有人喜欢把《辣子鸡》喊成《红灯区找鸡》,把《猪耳朵凉拌猪舌头》叫做《悄悄话》一样,纯属个人爱好。食客们要说的是这道菜的口味是否地道。

安康所有酒店里,《剁椒鱼头》做的最好的要数仓房楼,不但味道正宗,装臻也美,器皿选用的是古色古香浅腰的原木盆,气势上便比别家略胜了一筹,鱼头也是精挑细选,均匀地劈开两半平铺在盘子中心,被艳红的一层细碎的辣椒覆盖,缕缕香气慢慢飘摇浸漫。那感觉令人荡气回肠。

首师大附近也有一家湖南菜馆,这道菜做得不错,特别是他们那边的环境和气氛比较好,上这道菜的时候总伴随着一首同名歌曲《剁椒鱼头》缓缓登场:我们都爱吃剁椒鱼头/幸福感停留了很久你说女人真的容易满足/简单和快乐就足够/脑海浮现出剁椒鱼头/已经相隔太久那时的滋味那时的甜美/此刻欲罢不休/剁椒鱼头短暂享受/一个鱼头被分成两头/默默关注并肩厮守/厚爱绵绵却无法拥有/剁椒鱼头充实满足/杯酒欢颜变成奢求/我的寂寞我的温柔/此刻的你会在哪里停留?

一边吃,一边欣赏,既以人为本,又构建了和谐社会。比较起来,学校里面膳园做的就差的远了些,跺椒还是跺椒,鱼头却不是鱼头了,他们喜欢做到胸部以下。

后海有一条相当于西安书院门的烟袋斜街。到处都有精美的手工艺制品摆着出售。在一个小铺子花花绿绿大堆拥挤的商品里突然看到几只粉蓝色纸糊的万花筒,是我事先并没有预料到的。

想起小时候玩过的玩具里面,最珍爱的就是它了。小小的万花筒里面好像总有一个非凡的世界。纷繁的色彩给孤独的童年曾带来过无尽的欢乐。如今,这样一件既是美仑美奂的艺术作品,又是可以培养思维和观察能力的益智玩具,据说在美国也非常走俏,博物馆商店里有很讲究的万花筒,古董店里更有价值千元的珍品。而抛开价值的本身,单说他对人类心理上的贡献,1816年,苏格兰物理学家大卫·布鲁斯特爵士在发明它的时候并不知道到底有多大。

将三面成角度的镜子放在一个圆筒里,再将花纸放在筒端的两层玻璃间。随着三角镜中镜子的角度变化,影像的数目也随之变化;影像重叠后形成各种图案,不停地转动万花筒就可以看到不断变换的图案。就这样,他制作出了只要轻轻转动就能看到不同图案的万花筒。万花筒在一夜之间便获得了意外的成功。这个一动就能产生美妙图案的小东西,算得上是当时的“电视机”了。一旦某个图案消失了,要转动几个世纪才能出现同样的组合。万花筒的发明被列入科学重大发明而载入史册。

越是美丽的东西就越是易逝。因为你永远也没有办法让万花筒其中的一个图案成为永恒。因为只需你手轻微的一个转动,里面的世界也会在瞬间城陷楼塌,而变得面目全非。尽管它依然美丽,可是如要回到原来的刹那已万万不能。小时候并不能够明白这个道理,总是将手中的万花筒转了又转,企图找到相同的图案,重复的快乐。得到的却总是新的下一个。上一个瞬间永远的就成为了过去,一切找寻都是徒劳,幸亏小孩子的欢乐来得简单去得也快,他们是最容易满足和遗忘的一群小动物,很快,就连失望也都记得不大清楚了。

一段快乐的时光对他们来说,维系的时间并不久长。

好长时间没有吃到正宗的陕西饭,整个人都懒洋洋的,有点像北京冬日里这灰蒙蒙的天。难怪人说怀乡是一种病。

有朋友电话去平安里《馍王》吃腊汁肉夹馍,水盆羊肉,和歧山臊子面,正中下怀,于是一跃而起,不远万里的去了。

腊汁肉夹馍,在西安可是古城小吃一绝。“白吉馍”也叫起面馍,它与一般的烧饼做工不同,首先面要好,其次面要和的软。文火慢烤,出锅,不但表皮焦香酥脆,馍瓤绵软可口,带火色的地方不带一点杂色,洁白如玉。带火色的地方,火色深度恰倒好处,色如褐翡。“腊汁肉”则选的是上好的猪肉,去骨用老汤文火炖制。文火轻煮慢炖,经夜始成。煮成的肉软若脂膏,饱含汤汁。色如黄翡,光鲜明亮。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味馥气馨,入口即化。馍必是刚出锅的,从侧边剖开,将切成碎末的腊汁肉夹入馍内,腊汁肉经热馍一夹,腊汁就全部浸入馍瓤之中,馍瓤含腊汁为饱和状并有少量的腊汁从焦酥的馍皮龟裂出溢出。松脆浓香,极其可口。

而岐山臊子面,在陕西更为历史悠久了。传说很久以前,岐山有户人家娶了一个美貌、聪明、勤快、伶俐的媳妇,到家第二天,为全家做了一餐面条,一家人食后无不称赞面条滑爽鲜美。后来,她的小叔考中了官职,请同窗好友到家作客,便请嫂子为大家做最拿手的面条款待客人,大家吃后也都赞不绝口。于是这“嫂子面”也就出名了。它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闻名,主要用精白面粉、猪肉、黄花菜、鸡蛋、木耳、豆腐、蒜苗等料和多种调味品制成。要求宽汤,即汤多面少,并突出酸辣味。关键的一点,面粉也一定要是陕西本地的,否则筋道不够。

平安里的这家陕西《馍王》,在护国寺小吃店边上。店铺不大,5、6张桌子,环境还不错,这里的哨子面很正宗,只是价钱稍微贵了点。肉夹馍没有西安正宗的樊记好吃,香料的味道重了那么一点点,水盆羊肉却还是值得推荐的。店里的师傅和服务员都是地道陕西老乡,听着亲切的陕西方言,吃的非常尽兴。解放区的天一下子又晴朗了。

东道主是位北京青年,返回的路上,忽然说,知道我为什么对这家陕西《馍王》情有独钟吗?因为我的初恋女友就是陕西女孩,我们以前经常来这里吃东西。后来她回去了……我一个人,还是常常来,有时候带着我的父母,有时候带着朋友,我跟他们都介绍着陕西小吃的好……来这里,听着店里的师傅服务员都说着和她一样的陕西话,感觉日子又回到了从前,觉得我们,也还在一起……

去大觉寺是个下午。

朋友说再不去,就错过了看银杏的好时节。因为叶子马上就要落了。我相信这不是危言耸听,季节到了,没有什么可以抗拒的了。校园图书馆那两面簇拥着上升的蔚为壮观的爬山虎就是在我离开的数天里丧失贻尽的。待我归来,满墙的红叶纷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茎干了。满目苍凉。甚是萧杀。

大觉寺位于海淀西郊的阳台山麓,紧靠凤凰山,这座建于辽咸雍四年的古寺距今己有千年。山门内有树干粗大、老枝横斜的翠柏,坡道两旁,遍植着杏树、桃树和梨树。在无量寿佛殿外有棵无量寿树——千年银杏,树高近一百米,干粗直径近三米,人称“银杏王”。乾隆皇帝曾为它题诗吟咏:“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孙枝绿荫肥,世外沧桑阅如幻,开山大定纪依稀。”

进寺之前,在山门前买了把平安香,各位菩萨佛前拜了拜,剩下的都拿去焚香炉里烧了。同行的朋友笑了,说都搞得都跟真的一样。也不解释。就像此前曾有人问,你的诗歌里曾经很多次出现过上帝,到底信不信他?我说,信,但我不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虔诚的信徒,我常常能感觉到他的存在,无论什么时候,他总是在场,在某一高处默默地打量并注视着我。但这也并不代表我就要因此而依赖并愚忠于他。比如现在,我到底希望佛祖和菩萨保佑我什么呢?他们可都是太忙了的大忙人,世界乾坤,泱泱国度,子孙臣民都来寻求着他们的护佑,就算是神仙,也会吃不消。我来参拜,表明相遇是个缘分,我知道你的存在,你在这,就过来打个招呼。而后,我走我的,你也依旧。

山门前有一溜的小摊贩,摆着柿子,核桃,银杏果兜售。那饱满壮硕粒粒干净银白的银杏果深深打动并吸引了我,小时候在妈妈任教的乡村小学,也有一棵不小的银杏树,年年秋天都挂满了青黄的果子,学校一拨大孩子抢着背我去检那土名叫白果的果实,入夜时分,燃起大堆的篝火烧了来吃。清香,筋道,而又神秘的口感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但是自从4岁离开那个叫华山的村子,几十年里就再也没有回去过。

倒是妈妈班里的一个学生,也许就是当年曾经背过我的其中的某一位,后来曾在我工作的医院里住院,他早已认不出我。而当年的那个英俊少年也已完全变成了一个忠厚老实,皮肤粗糙的中年农民。我从他的病历上知道他的名字以及来自那个熟悉村子,他是在一次修路时被炸伤,入院的时候已大小便失禁,他黝黑瘦小的父亲大概有70多岁,耳朵有点聋,别人问起他儿子的情况怎么样了,他总是一律大声地,严肃地认真地说:自由了。。

对于自由的这种解释,还是第一次听到。在场的同事都笑了。只有我紧紧捏着他的病历本,呆呆站着。一周后,他们转院,院方建议他们转到泌尿专科医院接受更系统的治疗。我在私底下给将要接管他的同学打了一个电话,请求对他的关照,我所能够做的可能也只能如此了。人在有时候,渺小,且无奈。记忆总是会在细处打结,保留下来的也只是一些令人痛的部分。

生活总是要漂浮在简单的海水之上。就像现在,我也只是打算买一些银杏回去,祭奠或者重温一下儿时的梦,卖银杏的中年妇女还在喋喋不休,不厌其烦的为我介绍这些略小的果子是正宗大觉寺千年银杏树上结出来的果子,大的,饱满的则是外地购进。趁着帮我焚香点蜡的功夫,卖给我香火的女摊主却偷偷在我的耳边说,别相信那些,大的小的,没有一颗是十大觉寺的银杏,您千万可别上她的当。我微微笑了,谢了她的好意。但还是买了,也不去拆穿,因为我相信,人在有时候,也是需要一点谎言的。

◎李小洛,曾参加第22届青春诗会、就读第七届鲁迅文学院高研班,获第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华文青年诗人奖、郭沫若诗歌奖、柳青文学奖等多项。首都师大驻校诗人。中国作协会员、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著有诗集《偏爱》等。

猜你喜欢

万花筒鱼头陕西
一碗鱼头面的江湖自由
最大万花筒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陕西“玫瑰小镇”引客来
买鱼头的学问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陕西杨凌
蝴蝶万花筒
吃鱼头
买鱼头的学问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