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实力的路径与模式探讨

2015-11-13张利平

经济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

摘 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其实力是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区域和城市竞争力的必由之途。需要从加快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实力、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等方面打造。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 新兴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6-030-03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而且越来越成为新常态下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区域和城市竞争力的必由之途。提升现代服务业实力,做大服务业总量,提升服务业层次,扩大现代服务业向周边地区输出和辐射,需要从加快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壮大新型服务业、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等方面着力。

一、加快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实力

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效率的重要动力,其依附于制造业而存在,贯穿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是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领域。当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整体规模较小,水平较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和新型工业发展需求。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做大服务业规模,从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其在价值链上的地位,有利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加快扩大总量规模,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综合实力,打造以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会展业和农业服务业为重点的广谱系、多业态、竞争力强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1.现代物流业。围绕建设区域性物流枢纽要求,构筑发达的“铁、公、空、水”四位一体物流网络。推动建立豫鄂陕交汇区域物流联动发展机制,争创中原经济区“现代化多式联运和货运无缝化衔接示范基地”。立足本地特色产品和产业,重点发展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粮棉畜等大宗农产品物流、药材和药品物流、轻纺工业品物流、建材物流、家电物流。推进枢纽型物流集聚区、产业集聚型物流集聚区、商贸流通型物流集聚区和空港物流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第三方物流,探索第四方物流模式,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创新物流服务模式,构筑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积极发展平台经济。

2.金融服务业。加快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在城市新区集聚,培育和打造新区金融商务区。支持地方银行逐步成为全国重点的区域性商业银行,大力扶持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良性发展。加快培育资本市场体系,积极引导创业投资基金的设立与发展,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积极扩大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融资规模。以产权交易中心为主体,积极拓展交易品种和丰富交易方式。加快保险市场发展,充分利用人口资源丰富、农业发达的优势,进一步挖掘人寿险、农业保险市场潜力。积极发展与金融核心业务密切相关的保险中介、信用评级、融资担保、典当等各类机构,大力发展相关配套服务。实施金融改革创新,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力度,积极探索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VC、PE、小额信贷、票据融资、联保联贷等投融资新模式。

3.商务服务业。以建立城市商务中心区和县(市)商务中心区为抓手,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营造宜商环境。重点发展本地企业和主导产业急需的知识产权服务,开展对专利、商标、软件等的代理、转让、登记、鉴定、评估、认证、咨询、检索等服务。加快发展项目策划、并购重组、资产评估、财务顾问等企业管理和法律服务,增强为新能源、光电、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以及各类产业园区发展的配套服务能力。加强为企业和居民提供市场供求、技术交易、人才流动、就业机会等领域的信息服务,鼓励发展各类中介服务业。适应日益增长的商务、组团和散客文化旅游、生态休闲旅游需要,扩大和提升旅行社服务。

4.科技服务业。积极支持专利服务、技术交易、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碳排放交易、风险投资等科技服务业发展,加快构建城市自主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各类基地和园区以及专业科技教育机构开展研发设计,重点发展特色优势行业的工业设计,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培育核心竞争力。积极吸引国内外科研院所设立研发机构,支持高校与企业开展产学研结合,组建技术研发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加强循环经济研究,支持企业大力开展节能减排领域的技术研发,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高端科技合作,支持企业加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推动开展低碳城市试点工作。

5.信息服务业。以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推动信息服务业与三大产业的融合互动,完善服务内容、拓展服务空间,充分发挥信息服务业在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强力支撑作用。以城镇化推进为契机,完善信息服务业基础设施楚设,大力发展网络传输服务。以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契机,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和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促进信息服务在各产业的应用,推动“物联网”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应用,推动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信息技术在公共领域的应用,建立健全社会公众信息服务平台、电子政务公开信息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推进公共领域信息化水平。

6.会展业。发挥区位交通、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底蕴优势,后发赶超,建设低成本、高水准、有特色的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完善会展配套设施,打造更多全国性节庆会展,促进节庆展贸功能相互融合,快速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依托特色产品、主导优势产业和技术创新,培育“精特专”专业展会和品牌展会。大力发展物资交流会、展销会、博览会、洽谈会、论坛等多种形式的会展经济,促进会展业与商贸、物流、旅游等服务业态融合发展。

7.农业服务业。农业服务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支持良种研发、试验和培育,以保质足量提供粮食、畜禽、水产、苗木等优质高效种子种苗。紧抓新能源工业废料转变为农业肥料的技术攻关,切实做好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监管,保障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发展以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农业专业性服务组织为主的新型农技服务体系,加强土壤改良和耕种技术革新,为广大农民提供高效适用的种荞模式和技术。加强培育新型农民,提高生产、营销、管理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基本技能,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及时提供各急需的信息服务,加大动植物疫病防治、人畜共患疾病、重大自然灾害防治等技术普及和服务。加快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物流载体,为广大农民及时提供交流平台和服务。推广农民种养产品的政策性及商业性保险,减轻农民灾害面前的经济损失,增强应对各种灾害的能力。

二、积极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

新兴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新生力量,与信息技术革命、知识经济兴起、社会分工细化和消费结构升级相伴而生。随着工业经济转型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兴服务业将面临巨大市场需求。利用本地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市场主体,出台定向性、专项性扶植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拓展新项目、采取新模式、研发新技术十分必要。加快培育形成新的服务业增长点,有效吸纳城镇化带来的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大学生等群体就业创业,重点打造以节能环保、文化创意、健康养生、养老服务、体育健身、人力资源培训等为主的新兴服务业体系。

1.节能环保服务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完善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发和推广节能技术、工艺和设备,加强节能领域和环节的技能、服务和人才培训,重点开发针对高耗能工业、建筑、交通等行业的节能服务。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节能改造,培育和发展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节能专业服务机构。着力发展环保服务业,建立健全以污染治理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环境技术评价、环境管理认证、环保规划和工程咨询、工程建设和设施运营以及与之相关的环境监测、环境审核、环境贸易等环保产业服务体系。鼓励开展从融资、设计、安装、调试到运行的一条龙服务,培育一批环保工程技术方案设计、施工、运营服务的大型工程总承包或项目总承包企业集团。发展环保设施运营服务,以环境污染治理和专业化环保设施运营服务为重点,推行特许经营模式,推进各类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市场化和专业化运营服务。培育以城市污水、工业废水、除尘脱硫、生活垃圾、自动连续监测为主的环保设施持证运营企业,促进运营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2.文化创意产业。全面和深度挖掘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创意理念合理开发、适度保护,丰富文化主题,创新文化传承与经营业态,推进文化集聚区工程,打造商旅文融合景观,实施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突出文化主题,依托文化旅游品牌,创新文化题材、内涵和产品,建设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推动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筹建“作家采风写作(笔会)基地”,排演反映山水文化的大型歌舞晚会,做大做强传媒产业,建成区域性文化产业集散中心、全国生态人文有机融合样板城市。

3.健康养生业。紧抓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有利时机,鼓励发展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健康咨询服务、营养保健指导、健身美容等非医疗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加快发展商业性体检中心、亚健康服务中心、护理院、心理咨询中心等各类健康服务机构,提供健康检测、评估、咨询、调理、康复、病患照料和陪护等服务。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大力发展中医药调治亚健康服务。推进家庭医生试点,完善个人健康档案,探索个人健康管理新模式。

积极发展老年人健康照护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加强养老服务业的设施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适应养老服务快速增长的需求。加快养老服务业有关专业标准制定和机构设立门槛,合理规范引导养老服务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加快推进祉会化养老服务,促进与居家养老服务差异化互动发展,大力培育发展面向老龄群体的医疗保健、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学习培训等“银发”产业。

加强大型体育健身场馆运营和管护,盘活各类体育场馆资源,促进体育场馆高效集约利用。大力开发建设社区体育健身场所和设施,广泛开展群众体育运动,增强体育健身产业的社会基础和氛围。鼓励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及运动会、比赛等活动,延伸开发休闲体育、健身强体、旅游、赛事组织、中介咨询等服务项目。做大做强体育用品和教练训练服务业,促进体育健身产业与教育、文化、旅游、会展等相关产业的融合。

4.人力资源培训业。依托特色优势行业和龙头企业,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大力培训高效生态经济建设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重点打造一批专业性人力资源培训实训基地。发挥文化、教育、科技、研发等优势,加快建设保安、保姆、护工、技工、飞行员、幼师等职业技能实训领域和拳头品牌,提升人力资源在全国的综合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完善相关资格认证考试和聘用制度,加快引进和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强化对人力资源培训业的人才支撑作用。建立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共享和动态调整机制,推广订单培训、专供培训、特许培训等灵活多样方式,有效保障人力资源培训业适应市场需求。

5.电子商务。以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为依托,以玉石玉器、特色农产品等为切入点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尽快设立电子商务园区,出台鼓励政策,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以此为基地,引进龙头金业,聚集中小电商企业。加快完善机场、火车站等重要物流节点物流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为电商物流创造良好环境。积极开展人才培训和人才交流,提高电子商务人才素质和水平。支持与淘宝等著名电商合作,积极推出地域性文化和名优特产品。

6.服务外包。依托便捷的交通和较低的人力成本优势,将服务外包作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契机与抓手,坚持“以在岸外包为重点,以离岸外包为突破”的原则,大力发展呼叫中心服务,重点发展金融后台服务,努力拓展信息技术外包,与郑州、武汉、西安等城市紧密合作,引进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培育成长型外包企业,加快形成重点骨干型服务外包企业群,打造服务外包产业高地。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园、数据自由港等重点项目建设。在高新区积极培育外包产业集聚区,推进服务业外包产业集聚发展。支持条件成熟的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争创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进一步推动软件、技术和文化产品出口。

三、支持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加快建设城市商务中心区种特色商业街区,提升商贸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生态文化旅游、健康服务等新经济增长点的规模和能级。重点建设商务区中心区,推进县市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下转第34页)(上接第31页)。加强特色优势服务业集聚区合理布局,促进服务业集聚区内部功能分区优化,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发挥现代服务业在整合行业资源、引导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弘扬商业文化等方面的作用。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研究编制城市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选择一批已有一定基础、符合区域定位、发展前景看好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培育。盘活城市存量土地资源,鼓励闲置旧厂房、老民居改造再利用。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集聚区目标定位的,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安排用地计划,并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在土地出让方式、土地出让价格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在国家税法规定的框架内,用足用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水利建设基金、教育附加等地方税,给集聚区内企业更多的优惠。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对服务业的扶持力度,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在安排上适度向服务业集聚区倾斜,用于集聚区的规划编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重点项目补助。抓住国际国内服务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大招商力度,变过去的单个项目招商为集聚区招商,变过去的在家门口招商为走出去招商,重点吸引国内外知名服务企业设立地区总部、分支机构等。着力改善发展条件,创造集聚区内留人才、留企业的优良环境。

参考文献:

[1] 乔为国.现代服务业政策问题研究——实证调研与国际经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 陈伟达.现代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3] 朱晓青.北京现代服务业的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4] 姚战琪.技术进步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互动及对增长的贡献[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 孙海鸣,孙海刚.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

(作者单位:中共南阳市委党校 河南南阳 473056)

(作者简介:张利平,经济学硕士,现为中共南阳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
基于有效供给理论的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研究
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统计分析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唐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能力分析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相关性分析
浅析现代服务业“营改增”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