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与历史统一性

2015-11-12李霁帆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14期
关键词:三个代表邓小平理论理论体系

李霁帆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在于其所包含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的逻辑和历史统一性。这些理论成果在形成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引发了党的领导人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逻辑与历史;统一性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4-0057-02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同时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党在理论上取得的最根本成就就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黑格尔所说:“理论的东西本质上包含于实践的东西之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应时而生有其内在的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性。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进程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逻辑,是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前提。

一、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阶段

马克思在其名著《贫困的哲学》中说过:“每个基本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处在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经过前三十年的探索和发展的同时,遭遇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困境。一方面,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有所前进,而另一方面党的主要领导人却仍坚持错误指导思想。“两个凡是”的出炉继续延续了极“左”路线,鼓吹和宣言“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条件继续革命”的错误观点和口号,使得一系列拨乱反正工作的开展收到严重阻挠。

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奏响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序曲。重新确立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批评了“两个凡是”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从文化大革命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既是新的伟大历史转变的起点,也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起点。

第二,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至此,是邓小平理论主要观点的形成时期。

第三,在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上,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第一次系统而精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也第一次完整地阐明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正式形成。

第四,十三大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攻坚阶段,这时期国内外开始出现复杂困难局面。国际上,东欧剧变使得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发展的形势急转而下,而国内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各种深层次问题也逐渐暴露。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南方谈话,在关键时刻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起了导航作用。之后,党的十四大报告首次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标志着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正式形成。

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逐渐形成和发展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用新的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实现了从革命向建设转折的新的理论飞跃。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发展阶段

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一些新的问题仍在萌芽之中。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确立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越酿时期也正是中国在经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严峻考验后,进入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一,国际局势急剧变化,国内局势亦出现了动荡,当前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十五大提出的“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命题,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

第二,世纪之交,江泽民赴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考察,第一次明确而完整的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概念及思想。他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第三,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庆祝建党80周年发表的“七一”讲话以“三个代表”思想统领全篇,更加全面深入的揭示了其深刻内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理论体系正式形成的标志。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全面系统地概括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正式确立。

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的13年中,中共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再次取得了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胡锦涛评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怎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三、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熟阶段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同样体现出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改革进入到关键阶段,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瞩目成就,但也必须承认社会公正公平、收入差距扩大、环境污染等众多问题暴露出来。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人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和中国现实面对的重大问题,开始思考并探索中国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新的时代难题。

第一,以利益最大化为核心理念的市场经济使得人们的物质需求不断膨胀,由此带来了生态环境恶化、能源危机、收入差距和城乡差距的扩大问题亟待解决。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试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对我国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宝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第二,以胡锦涛为领导的第四代领导人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高度重视和反复强调十六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建问题。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专门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而把执政党的建设推进到新阶段。同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一系列战略思想。

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它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走向成熟。

四、结语

恩格斯曾指出:“我们的理论不是叫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深入领会这一重要论述,科学把握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关系,是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关键环节。“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不断前进,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这一理论体系将吸纳新的理论成果来丰富自身内涵。

(责任编辑:封丽萍)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个代表邓小平理论理论体系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邓小平政治教育理论探析
对邓小平理论发展史前沿问题的研究——评高屹著《邓小平理论发展史》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文学语用理论体系构想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辩证关系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军事历史研究的发展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一个重大举措——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