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的家庭教育
2015-11-12夏陶
夏陶
摘 要:徽商在经商之余对子女教育及自身修养都十分重视,这反映了徽商“贾而好儒”的品质。文章以古籍资料为基础,通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育事例,來证实徽商对教育的重视,并希望能给现代人一些启示。
关键词:徽商;家庭教育;贾而好儒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0-0250-02
徽商在致富以后不遗余力的将钱财投入到教育之中,体现了徽商“贾而好儒”的特点。徽州地区曾经是唐宋世家大族聚居之地,保留了浓厚的儒家传统文化,因此自然对读书教育有着独特的认识。在商人地位不高的封建社会,徽人经商是迫于自身贫穷的现状,富足之后回归书香门第的状态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一、徽州对教育的重视
(一)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以追求利益为目标的徽商在当时可谓富甲天下,但经商不忘记读书和对子弟的教育。在封建社会,商人地位低下,读书获取功名才能提升社会地位。徽人弃儒从贾,但是并没有抛弃儒家思想,是名副其实的儒商,因此在子弟教育方面不同于普通商人。休宁县汪太学教育儿子发奋读书,获功名后,说:“此余未竟之业也,尔小子客一日缓乎!”①歙商鲍柏庭说:“富而教不可缓乎也,徒积赀财何益乎!”②徽商虽以经商为主,但也时时刻刻督促子女学习。如歙商凌顺雷:“尝置别业,暇则披览于其中,教诸子以读书为首务。”③歙商吴雪翀初业盐,后因子楚英早慧,雪翀弃贾不复事,日督诸子读书。④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足见徽商对教育的重视。
(二)延请名师,兴办学堂。徽商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同时又相当注重教育,他们努力为子弟提供良好的读书条件,比如购买书籍、延请名师、建造书房等。歙商鲍柏庭“其教子也以义方,延名师购书籍不惜多金”。⑤清黟商胡春帆“过通圜见书肆,必入观书,能辨优劣,遇佳者辄购归与子,凡数百卷。”⑥凌珊,早失父,弃儒就贾。恒自恨不卒为儒,以振家声。殷勤备脯,不远数百里迎师以训子侄。⑦明末歙县人鲍继登自少老成,与诸父合业,并以盐策起家。尝建德文堂为书塾,广延名师罗益友以训其子孙。⑧明末歙人鲍省吾与鲍柏庭同以业鹾起家,尝置有斐堂以为子孙读书之所。⑨种种事例说明徽商在家庭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对徽商的后代影响深远。
(三)言传身教。徽商不仅重视言教,也重视身教,教育子弟发奋读书,学会做人。徽商江珮兄弟在科举中遇挫,欲放弃,就对其兄弟说:“夫农之望岁,固也。奈何以岁一不登而辍耕乎,且吾业已悔之,汝复蹈吾悔耶?”弟弟受哥哥的鼓舞,趣归发愤,卒有文名。⑩徽商终慕公之子在为官之后,终慕公谓之曰:“吾先世奕叶衣冠久替矣,其引之勿替是在汝,勉之哉!毋要名,毋希上官之旨,惟廉惟勤,镇之以静,抚之以宽,其庶几乎!”11其子听取教诲,任职期间努力为民,成为名副其实的好官。歙县闵氏之子:“丁年陆沉,其党讽之学贾曰:‘其利速,无宁以于思而希傥来。”闵氏不想儿子因为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放弃儒业,劝曰:“树木者芘非旦夕效也。”12她用树作比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人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长远的打算,人要成才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徽商许积庆长子许侯学习之时,许翁常励之曰:“苟弗事远者、大者斯已已,苟欲事焉,非力学蔑以为也。”13许侯在父亲长期的激励下考取了功名。
二、徽商家庭教育的内容
(一)传授经商的技巧。徽州有句谚语:“前世不修,生有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句话形象生动的说明徽州少年很小就跟着家人在外经商,这就使徽商子弟能比其他人提早学会经商之道。比如方钟美,字耀华,(清婺源)方村人。幼失恃,随父往辛塔业木。年十六,父令装橐金,运木于苏汇。14李章发,字秩明,理田人,国学生。幼随父贸易粤省。15(程廷伯)永洪公次子也。早岁随父兄之侧,居贾行商,无不练达。常体父兄之志,昼夜弗懈,虽督任兰溪店业,凡事禀命而行善。16鲍漱芳字席芬,志道(即鲍肯园,乾隆时为两淮总商)子。幼随父扬州理盐筴寖寖有声。17自古英雄出少年,徽商这种教育方式是值得称道的。
(二)培养科举应试能力。徽商虽富可敌国,但在封建社会仍然难跻身上流社会,所以不遗余力地鼓励子弟考取功名,十分注意培养他们的应试能力。徽商许铁让其儿子许国从小“习书兼授算术”,又请老师“授以举子业,学成,铁始挈之还徽。旋举南畿第一,乙丑成进士,入词林,所称许文穆公是也”。18许国能够成功应该感谢其父亲。歙人江才在成为大贾之后常说:“吾先世奕华衣冠,今久易业为商贾,不可。”于是“教瓘、珍读书学文为举子,遂不复出”。19最终儿子江珍成为礼部主客司主事,这归功于江才对其儿子的严格教育。汪文璧“少有大志,多闻强记”,其父“延名士为师。弱冠,耿恭简公录为诸生。后为代州知州。”20严谨的徽州家庭教育培育了许多了不起的官员,明清两代在朝为官的徽州人不计其数。
(三)传承良好道德品质。徽商不光重视课业,对子孙的品德也极为重视,注意言传身教,所以徽商子弟多“有父风”。如黟县商人余发杰:“养节恤孤、宽厚待人、庄俭律己,信义著于乡。”其子昌龄“友爱有父风”。黟县江联燥:“商于楚,业稍裕,归乡轻财仗义,见善必为。”其子江元壎“有父风”。21休宁程德乾:“中年服贾山东安邱。其子世罴、世勋继任其事,勤劳一生如其父。”22歙县吴元贯:“尝贩茶至京师,见乡人无告者辄解橐济之,殁后财尽。”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徽商对子孙的道德品质影响深远。
三、徽商家庭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一)徽商子弟的文化修养大大提高。徽商如此注重教育,带来的影响就是子弟文化修养的全面提高。亦儒亦商著书立说者比比皆是,文人风气十足。比如郑生名作,字宜述,号方山子。尝读书方山中,已,弃去为商。挟束书,弄扁舟,孤琴短剑,往来宋梁间。识者谓郑生,虽商也,而实非商也。江世鸾公,若鹏公第五子,恂恂雅饰,贾而儒者也。市隐南婵邑中,名士乐与偕游。金鼎和(清休宁人),躬虽服贾,精洽经史,有儒者风。23汪如钺,(清休宁)长塘人。幼读书,长弃举子业,贾江汉间。所著有《穆斋文集》、《行旅无虞》二书。江方伯名春,字颖长,号鹤亭,歙县人。初为仪征诸生。工制艺,精于诗,与齐次风、马秋玉齐名,著有《水南花墅吟稿》。子振鸿,好读书,长于诗。江氏世族繁衍,名流代出,坛坫无虚日,奇才之士,座中常满,亦一时之盛也。24徽商这一群体无论是小本经营者还是盐商大贾都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虽为贾者,咸近士风。
(二)徽州崇尚严谨务实的读书风气。徽州自古就有“东南邹鲁”之称,文教昌盛,当地崇尚儒家传统与朱子理学,更以朱子后人自称来证明此地的文化地位。徽商希望他们的子孙后代都能继承他们的传统和家业,并能光宗耀祖,所以长辈特别重视晚辈的学业。明清时期的徽商凭借雄厚的财力捐资助学,培养子弟,使徽州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例如歙之丰南人吴府君,训诸侄必以礼,遇臧获宽而有制,而督不孝(吴绍澯)等则一主于严。为不孝等延名师家塾,谆谆以陶侃惜分阴之义相警。见不孝等所业进,则加一饭;所业退,则减一饭。25新安商人程实在归乡之后,对子孙的课业尽心尽力,家居率晨起,呼子弟督佃佣各职其职,无侈以肆。夜即课诸孙鸣琴读书,抵夜分乃寝。26另外雪斋公洪氏藏书千余卷,视子之明敏者,严加督课,循规蹈矩,罔或隕越。27这些例子是整个徽商治学严谨的缩影,从他们身上可以一窥徽州地区脚踏实地的读书氛围。
(三)人才辈出。在浓重的教育氛围下,徽州这块土地培养出了大批杰出的人才,从古到今人才辈出。古时有著名的朱熹、汪道昆、程大位、张小泉,近现代有戴震、胡雪岩、詹天佑、胡适、陶行知等,他们都是在徽州家庭教育下的杰出人物,在特定时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进程产生过深远影响。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艰苦创业,最终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并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资金最高时达二千万两以上,对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为此慈禧亲授胡雪岩红顶戴和黄马褂,成就了徽商在封建社会的最高荣誉。而在文化教育方面,以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最为著名,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可谓是将徽州教育方式提升到新的境界。
徽商以及徽商的后代如此重视家庭教育,与他们的“贾而好儒”是分不开的。徽商的家庭教育有其时代的先进性和局限性。毕竟在封建社会商人地位低下,读书科举才是提高地位的最好出路。徽商可以为子弟读书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子弟科举成功之后不仅光耀门楣,而且对徽商的经营也能起到积极作用。所以绝大多数徽商愿意在家庭教育上投入精力与金钱,来提高子孙的修养,实现他们自己不能实现的抱负。
注 释:
①《休宁西门汪氏宗谱》卷6《太学可训公传》
②《歙县新馆鲍氏著存堂宗谱》卷2《柏庭鲍公传》
③《沙溪集略》卷4《义行》
④《歙事闲谭》第28册
⑤《歙县新馆鲍氏著存堂宗谱》卷2《柏庭鲍公传》
⑥同治《黟县三志》卷15《艺文·人物》《胡君春帆传》
⑦《沙溪集略》卷4《文行》
⑧⑨《歙县新馆鲍氏著存堂宗谱》卷2
⑩歙县《溪南江氏族谱·故处士沙南江公墓志铭》
11歙县《溪南江氏族谱·明赠承德郎南京兵部车驾司署员外郎主事江公暨安人郑氏合葬墓碑》
12《太函集》卷55《诰赠奉直大夫户部员外郎程公暨赠宜人闵氏合葬墓志铭》
13歙县《许氏世谱》第5册《明封奉政大夫坦斋许翁墓志铭》
14光绪《婺源县志》卷35《人物·义行》
15《婺源县采辑·义行》
16歙县《程氏孟孙公支谱·程廷柏传》
17民国《歙县志》卷9《人物志·义行》
18《西神丛话·许国公》
19歙县《溪南江氏族谱·处士终慕江翁行状》
20《大泌山房集》卷65《汪代洲家传》
21同治《黟县三志》
22道光《徽州府志》
23康熙《休宁县志》卷6《人物?笃行》
24《扬州画舫录》卷12
25《丰南志》第5册《皇清附贡生诰授资政大夫侯选道加四级恩加顶带一级又恩加一级议叙加六级显考嵩堂府君行述》
26《新安文献志》卷90《百岁程君实墓表》
27婺源《燉煌洪氏通宗谱》卷58《清华雪斋公传》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