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15-11-12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南庄中学刘玉琴

师道(教研) 2015年3期
关键词:正方体平面图形

文/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南庄中学 刘玉琴

提高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文/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南庄中学 刘玉琴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

一、问题情境设计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也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更加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问题情境和教学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一个好的数学问题至少应当鼓励、促进同学间的合作.数学合作学习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有挑战性、探索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把教学内容设计得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有助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而,许多教学内容和问题并不直接适合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进行筛选、问题重组、重新设计.

二、教学方案设计

问题情景: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一课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能得到那些平面图形?与同伴进行交流.(2)你能设法得到下面的图形吗?

在这一课中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但是由于没有较多现成的正方体,学生很难开展研究,有的教师只是自己包办,自己做了几个正方体,然后自己用剪刀把它们剪开,让学生观察;有的教师干脆把11种展开图画在黑板上让学生记住.

这样的设计完全是违背新课程的理念的,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预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每人制作几个大小一样的小正方体(边长大约4cm左右,大小一样是为了便于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4人一小组(异质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从活动中去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并让他们把得到的成果与大家分享,把得到的平面展开图粘贴到黑板上,最后让他们找一找把相同的放到同一组,最后便得到了11种不同的平面展开图.最后还可以让他们进一步思考、讨论以下问题:①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你们剪开了几条棱,为什么?②你觉得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有怎样的特点?

三、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实行合理的评价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所以,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的良性制约机制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小组合作的评价应该是将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采用评比积分的鼓励机制通过组内自评,组际互评,教师导评的方法强化评价的监督,激励,导向作用.每节课评价方法如下:第一次由本组计分员对组内成员参加合作的态度、质量、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做评价;第二次在全班交流时由其他组依据各组汇报员汇报的质量,本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做组际互评;第三次教师做全班导评,对本次合作中纪律好,参与度高,分工合理,有创新的组及个人进行表扬,加分,评出“最佳合作小组奖”、“最佳创新小组奖”、“最佳组员奖“为合作学习步入成功注入了新的催化剂.合理评价是小组合作成功与否的保障.其中组内自评是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的重要一环,评价的侧重点可以由评小组成员合作态度、合作习惯,再到合作质量,最后到创新循序渐进.所以,小组合作评价表可以在不同的时期定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时期定不同的要求.合理评价也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对于那些弱势群体可以适当地降低评价要求.这样,通过学生组内评价、组际评价与教师导评的多元评价,让每一个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更加热爱合作,并在合作中得到积极主动的发展.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正方体平面图形
给正方体涂色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立体几何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拼正方体
参考答案
分图形
找图形
关于有限域上的平面映射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