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发展中的导向把握
2015-11-12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发展中的导向把握
应名洪副会长在一届五次常务理事会上的发言
新年伊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为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根据协会要求,交流一下上海轨道交通近十多年探索发展的一些体会,供与会领导参考。
回顾上海轨道交通从线到网的快速发展,面临一系列全新的课题和挑战,尤其是上海这样特大型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投融资等许多问题是发达国家地铁建设也没有先行案例的。申通集团在探索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在整个网络的规划建设实施中,努力体现“四个导向”,以此来统一思想认识,引导和推进网络建设发展。
坚持理念导向
网络建设发展必须有先进的理念来统领、引导和支撑。尤其是轨道交通网络集中跨越式建设和发展,如果在起步构思的阶段理念缺失、或者滞后,就会留下遗憾甚至隐患。
上海地铁发展的理念是在持续建设和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并学习国内外地铁同行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不断适应时代要求而形成的。从宏观上来讲,整个网络建设推动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理念引导。2004年申通集团重组之时,为解决世博会交通问题,当时的突出矛盾是建设,所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突出“集全市之力建设轨道交通”理念,依靠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建设,重在合理筹划、有序组织,适应高强度建设推进的要求。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成400公里后,运营管理的矛盾突出,我们及时确立了“管建并举、管理为重,安全运营为本”的理念,把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安全放在更高位置,以建设为运营服务,确保长期安全可靠运营为首要任务。从网络具体实施的实践来看,一是突出规划超前的理念。就是不能造一条算一条,走一步算一步,而应谋划长远,从发展角度来规划建设。这次国家发改委的49号文也突出了超前编制线网规划的重要性,指出要按照前瞻性和系统性要求,线网规划应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城市人口分布和交通需求等情况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长远发展目标,为城市未来发展预留空间,实践也已经反复证明,许多城市(包括上海)的网络规模不够超前,虽经多次调整,但的确不能满足城市未来交通需求,除了线网规模以外,系统制式和规模也应超前。如多线换乘枢纽点的规划应减少,多点换乘更合理;隧道区间断面应考虑百年大计适度放大;车站站台和楼梯的宽度在客流大的车站也应放宽,增大通过能力,提高安全性;人口规模大的城市对A型车的选用、8节编组的预留,都必须超前考虑,才能保持规划的前瞻性。二是突出管理规范的理念。就是网络规划建设要建立在标准规范的基础上,既要超前谋划,体现城市特色,适应城市特点,但也要健全规范标准。我们在网络大规模建设起步之时就成立了技术中心,专门研究网络的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近年来又根据运营管理要求,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让制度规定都成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努力构建网络管理的标准化体系,稳步提升建设管理水平。三是突出网络统筹的理念。充分关注网络化的特点和优势,不但在线网规划布局上,同时在施工筹划、物资采购、运营管理以及投融资等,都采取网络化的思维。比如,网络集中建设阶段对各线路项目工程计划的统筹,对全市交通组织的影响,各项目管线搬迁计划的统筹,对预制管片、盾构机和主要机械设备等关键资源的统筹,都需从全网和全局的角度进行统一筹划,以确保工程建设科学有序推进。又比如,组建网络建设资金银团,统一资金贷款政策,统一平衡贷款银行额度,统一项目贷款手续程序,发挥银行的团队作用,增加项目贷款抗风险能力,确保项目建设资金的需求,等等。
通过理念导向,使网络建设发展更加科学、思想认识高度统一、与我们面临的环境和发展要求更加适应,从而发挥出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后发优势。
坚持网络导向
上海轨道交通在经历了从建向管转变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从线向网的转型。就是始终坚持网络化导向,改变传统线路式发展的思路,努力实现各专业系统上联下通和集中统一,使得线路和车站具有网络化属性,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并提升线路本身和网络整体运行效率。
一是网络顶层的设计。单线建设时期往往更多是从线到网的思维模式,但随着网络化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入,亟需建立从网到线的思维导向。这就需要组织开展网络化管理的顶层架构设计和功能研究,也就是进一步理清和确立网络化专业系统、管理体系和管理平台以及各自的功能定位和协同性。根据网络化管理顶层架构设计和功能研究的结果,调整完善相应的网络管理组织体系,进一步厘清和界定接口管理和功能协同。二是资源统筹。按照网络化特点研究落实资源统筹工作。通过面向多线路、多专业系统、多类型资源,推进整合集约利用、专业系统集成等要求,如明确大型设施共址合建要求,提出多线路车辆基地、控制中心、主变电所等大型设施资源统筹布局思路,车辆基地共享不仅节约土地,在运营阶段也可节约管理人员和成本,并为大架修设施设备集约化利用创造条件。三是系统配置。一方面以面向网络层面运营需求为核心,规划建设网络运营管理功能系统和集中式的网络运营管理平台等基础配置,如COCC、票务清分、运营信息服务、大型数据库等方面,实现软件系统与硬件设施设备的整合。又如,为有利于枢纽换乘车站的管理,车控室均统一设置为一个,以提高非正常运营条件下的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加强对网络专业系统的研究,尤其是车辆、信号、供电等各专业之间的功能和接口界面的匹配。
通过网络导向,使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更加适应网络化管理的特点,建设和管理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运行更顺畅。
坚持需求导向
重视需求导向就是加强需求研究,从满足需求的角度来不断改进工作。轨道交通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土建到车辆、信号等等,专业太细太深,业主单位又往往缺乏相应的技术力量,就容易沿袭以前的设计,被动接受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最后反映在建成的项目与市民对安全以及服务的要求上存在差距。因此,我们不断组织对需求的研究,以需求来导向设计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管理效能。大致围绕以下四个方面的需求:
一是功能需求。即研究系统和设备需要具备哪些功能,改善哪些功能,以此来提高安全保障能力、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如信号系统ATS功能如何更适合运营调度的信息要求,功能需求实质是从运营角度提出的必须满足的功能。二是服务需求。就是从为乘客提供人性化服务的角度,研究服务的设施、服务的流程、服务的细节。如车辆内部配置、车站出入口、自动扶梯、收费闸机、客服中心、厕所、无障碍设施等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三是管理需求。围绕管理效率的提升和管理目标的落实,研究改进需求。如线网大客流应对措施方案,车站客流流向组织设计,能耗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安保管理系统,车站管理人员的基本设施、装备的配置、需求等。四是环境需求。如车站的装修设计,如何体现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让乘客感受城市的进步和文明。又如环境保护,如何减轻运营的振动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还有施工过程中的粉尘和噪声及施工沉降对周边居民生活和建筑的影响,都需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去研究解决。
为体现需求的导向作用,我们采取了包括运营提前介入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在规划建设源头、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及时研究改进,以完善我们的项目管理和服务。
坚持问题导向
坚持问题导向,就是针对轨道交通发展遇到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集中力量研究分析、采取对策、逐一解决。通过问题导向,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促进网络系统和管理体系的完善。
一是把安全作为问题导向的重中之重。及时排查发现安全存在的薄弱环节或者隐患苗子,针对性地积极开展对策研究,完善安全防护技术和管控措施。比如,针对曾经发生的列车追尾事故,一方面在行车管理上针对暴露的薄弱环节,完善非正常行车的管控措施,一方面开展列车防撞系统的研究,尝试通过声波、电磁波等各种技术建立防撞系统,目前已经通过线路实地运行试验,具备推广条件。二是建立系统解决质量缺陷机制来提升建设运营水平。设施设备质量决定着系统质量,系统质量决定着运营质量,很多安全事故及故障均是由设备质量问题造成系统失效的。这就需要系统性地加强对工程建设质量、网络运行质量、设施设备运行质量的分析研究,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组织科研攻关、突破技术难点,以提高设施设备的可靠性。三是在突发事件处置中发现和改进应急机制。以前我们针对各类突发事件,都设想和制定了大量的预案。但是在实践中因突发工况的复杂性还会暴露各种缺陷,因此需要我们努力总结分析,提出改进的措施和资源配置需求,使其更加符合实际、处置更加快速有效。如为解决列车在运行区间失电工况下的乘客疏散难的问题,我们提出并成功组织解决了列车在失电后的自牵引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乘客安全疏散的能力和效率。
以上四个导向,是上海轨道交通在网络化建设管理实践中的一些粗浅体会。当然,上海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虽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与国内外同行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总结探索并从观念上、技术上、体制上、队伍上与发展要求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