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玉秀唢呐演奏艺术之我见

2015-11-12杨敬志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哨片唢呐气息

杨敬志

Point

孙玉秀,山东邹城市人,鲁南“平派”唢呐的代表人物。曾任山东省歌舞团独奏演员,1959年应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之邀赴民乐系任教。后因故离职返乡,此后一直在乡间从事唢呐演奏。1992年在文化部主办的“‘朱载堉’杯唢呐邀请赛”中被授予“民间唢呐演奏家”称号。其演奏的《哭长城》、《集贤宾》、《夜看人》等13首曲目和《孙玉秀生平》被辑入1994年8月文化部部署出版的《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山东卷》。

孙玉秀出身于唢呐世家,自幼跟随其祖父(孙余成)学习吹奏唢呐,对传统“平派”唢呐的演奏技艺和曲目得以掌握,其后的演奏实践中他不断追求,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成为了“平派”的代表人物。笔者认真研究过一份孙玉秀老人吹奏的《哭五更》(又名《哭长城》)的音像资料,。乐曲共由五人演奏,从中透视出孙玉秀老人在演奏方面的一些艺术特点。

新创作的唢呐曲,风格比较统一,乐曲结构大部分由引子、慢板、快板构成。经过慢板的铺垫,快板部分大多嘹亮、激昂。孙玉秀的演奏与此完全相反,他的音量不大,演奏风格以精巧含蓄见长。表面上看,给人感觉他的演奏几乎不费任何气力,但是实际上所带来的艺术震撼力是很大的。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演奏风格,正是他的特点所在。

孙玉秀的演奏基本可以扣住平派唢呐的一个“平”字。

一、与方言音韵休戚相关

平派唢呐的旋律走向与地方方言非常相近。邹城地区方言特点也可以用“平”字概括:声调没有太大的起伏,音系特点主要是没有翘舌声母【zh】、【ch】、【sh】、【r】。音调方面,虽然阴、阳、上、去4个声调齐全,但是很少用到上扬型声调。

平派唢呐发音语言性强,注重模拟人声。孙玉秀非常善于气息与嘴唇的结合,二者配合非常精巧,给人感觉轻描淡写却又干净利索。

二、演奏技巧

他的演奏技巧非常内敛,音量不大,慢板基本不用吐音,柔弱无力的凄惨情绪油然而生。

用文字描述唢呐声音的时候,人们经常使用“嘀嘀嗒嗒”这个象声词,虽然笼统,但是可以通过这个词看出,民众对唢呐声音的概念是宏亮、具有颗粒性。孙玉秀的音色并不是这样的特征。乐曲模仿人物哭诉的悲腔演奏段落中,孙玉秀的吹奏细腻婉转,气息方面收放自如的运用以及口腔内部精确而适当的配合,使得音准的控制很少借助按孔,手指在指孔上的动作非常小。对于哭腔的模仿,孙玉秀演奏的非常形象,当地人一听就能联想到妇女在嚎啕大哭时的腔调。

他的高、中、低三个音区的音色非常统一,不虚不燥,转换自如。发音委婉圆滑没有棱角,以气带声、声情并茂。手指活动幅度很小,没有花哨动作,仅仅起到辅助发音的作用。常使用一些巧妙而适当的半捂或虚捂音孔。不光能够控制音量,而且能够协调音色。

咔音技巧是唢呐中常见的技巧,所使用的乐器当地人称作“口弥子”。演奏者用嗓子吟唱曲调,用气息带动“口弥子”发出声响。模仿的形象非常逼真,在模仿人声的时候,听众甚至能够直接听出演奏者所模仿的语言。孙玉秀的演奏,在模拟人声、鸡叫时,全都不用“口弥子”,而是用唢呐。唢呐模仿的效果不如“口弥子”逼真、直接。但是,孙玉秀的模仿却让人感觉生动、鲜活。就像朦胧的中国画,轻描淡写的两笔,还未书完,意韵却已满溢于纸上。

没有花哨的技巧,没有唢呐演奏中经常使用的各种“道具”,没有夸张的表演方式(孙玉秀在演奏时,几乎没有任何肢体语言)。这种平淡的表演方式背后充分说明了他扎实的吹奏功底。

三、气息控制平中见奇

孙玉秀的气息控制,非常轻松自然,不落痕迹,给人感觉他的唢呐几乎很少用气,但是仔细观察他的演奏,可以发现,他的气息控制已经达到了一种非常自然的境地,像太极拳一般柔中带刚,其中显现出的深厚功底也是让人叹为观止的。

1、他可以在一个音孔上,靠气息控制和嘴唇的配合做出三度的滑音,这一点看似轻松却需要深厚的气息控制能力。嘴唇的配合方面,在低音时需要唇部肌肉放松,气向下送。高音区反之。嘴唇对哨子的施力越大,气息的力度越要到位。这一连串的动作,是在一个极短的滑音之内完成,这种严密精巧的配合是孙玉秀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所磨练出来的。

2、低音有时用踏气吹法,吹出比筒音低二度的2。(此曲系筒音作3)送气松弛自如,力度不强,音色不硬,挥洒自如。还有大幅度的跳音从6到高音5的吹奏。

3、他的气顶音,能够自如的吹出一个七度的大跳,这就需要深厚的气息功底与指、唇、的完美配合。

4、哭腔部分的模仿主要是运用气震音,震幅很大,且不规律,完全模仿人声的特点。哭声的抽泣是嘴唇微小的收缩动作,配合手指的滑动,这种滑动幅度非常小,几乎不离开唢呐孔。

四、哨片

哨片是唢呐的一个构成部分,应该不将其归到演奏特点的范围。但是孙玉秀先生的很多发声特点是与他特殊的哨片构造相关联的。

他的发音松弛通透,因此哨片的材质应该较软。他的大跳非常自然,并且不借助按孔的作用,由此可以推断,他的哨片,哨面应该较之其它要大一些。这样振动体面积增大,可以控制的音高范围也随之增大。

按照现在学院派的评价标准,孙玉秀的唢呐声音不够洪亮厚实,音准过于游离。但是他的演奏在百姓当中却非常受欢迎。老百姓在他的唢呐中听到的是活生生的生活再现,音乐素材来自于地方化的音乐形象。旋律走向与地方方言非常接近,语言的音高通过他的唢呐进一步的夸张,并经过艺术渲染显得尤为的亲切。“音不准”反而成为了他的一种特点,他对声音的描摹没有任何束缚的框架,是对语言,对生活最直接,最贴切的诉说。

猜你喜欢

哨片唢呐气息
又听唢呐
自然的气息
漫谈双簧管哨片的制作及其对音色的影响
浅谈美式双簧管哨片的制作
浅谈单簧管哨片的选择与保养
那些吹唢呐的孩子
唢呐(短篇小说)
谈唢呐演奏中不同气息运用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