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老区人民
2015-11-11王文明
王文明
快进入知天命之年,按说激动已渐渐远去。可从井冈山回京一晃半年多了,我的心情却久久难以平复。几次次梦回井冈,那巍峨起伏的山峦、庄严肃穆的水杉、碧绿挺拔的翠竹、缺损可见的红军标语,还有那一个个勤劳朴实的老表,依旧是那么亲切。平日里,不知不觉也会走神, 熟悉的场景时常浮现在眼前。
去年初冬,北京寒意料峭的日子。我参加南京军区在江西省井冈山市召开的军民“联学创新理论、联创先进组织、联建文明建设”活动座谈会,在山上住了整整5天。
井冈山,绚丽多姿,历史璀灿,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奠基石”、天下第一山。这段时间对我来说,是欣赏自然风光、领略壮美河山的日子,是学习军地经验、培育反哺情怀的日子,更是体悟红色文化、接受传统教育的日子。在我人生历程中,留下了深深印记!
革命成功 尽在民众
——《红四军司令部布告》
我是会前一天傍晚到井冈山的。翌日清晨,万物还未苏醒的时候,我就与江西省军区政治部黄恩华副主任一起,来到位于茨坪北山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吊唁英烈。
向烈士敬献花圈,追忆先辈英雄事迹,抚摸着嵌刻在吊唁大厅墙壁上15744位先烈的英名,我沉浸在无比悲痛和敬仰之中。据讲解员介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人民和工农红军演绎了一幕幕同心抗敌的壮剧,为建立中国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也付出巨大牺牲。在两年零四个月艰苦卓绝的井冈山革命斗争中,为国捐躯的烈士4万8千名,其中3万多名连姓名都没留下。可以说,五百里井冈,处处埋忠骨,岭岭皆丰碑。这片热土上,当年老表们把最后一个骨肉送战场、最后一碗红米当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书写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拥军故事。
讲解员的话一直在耳边回响。吊唁参观完毕,站在毛泽东题写的“死难烈士万岁”大字面前,我久久不愿离去。在黄副主任的催促声中,我们沿着台阶缓缓而下。到了陵园门口,我情不自禁频频回首,仰望那高耸云端的纪念碑,倾听犹如万千英烈低声吟唱的阵阵松涛,这时一轮朝霞暖暖地将纪念碑拥抱,绘出坚硬和温柔构成的完美画面。
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我来到附近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展厅里,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让我流连忘返。1929年1月,以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名义发布的《红四军司令部布告》吸引了我。这个46句368个字的布告,以押韵的诗语详细说明了红军的内外政策,要求广泛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残旧泛黄的布告最后几句是这样写的:“全国工农,风发雷奋。夺取政权,为期日近。革命成功,尽在民众。布告四方,大家起劲。”
见我看得认真,工作人员告诉我,这首由毛泽东起草的四言韵语,在当时广为流传,主席生前没有将它收入诗词选集,可能是认为其艺术成就还不足。但有关专家研究认为,《布告》在毛泽东的词创作乃至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都有着重要意义。
“革命成功,尽在民众;革命成功,尽在民众……”在返回的路上,我一边念叨,一边沉思。是啊,布告的语言虽然直白,却饱含着深刻的政治意蕴。没有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唤起工农千百万”,没有井冈老表们“为有牺牲多壮志”,哪有今天繁荣的国家和强大的军队?井冈山受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现在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群众生活还不富裕。我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当年老区滋养了我们,现在帮扶老区不就是乌鸦反哺吗?来井冈山前,正值从这里走出去的著名独臂将军、总政原主任余秋里诞辰100周年。公开发行的《余秋里画册》里有他关心革命老区的一段话:“老区人民为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不帮助老区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改善人民的生活,我们就对不起老区人民。”老首长的殷切期望,让我这个从事军队群众工作不久的新兵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而南京军区组织开展“三联”活动支援井冈山建设发展,无疑拓宽了扶贫开发工作的路子。想到这里,在心情较为沉重的同时,又增添了些许振奋,感到参加这个座谈会很有意义,心里暗暗卯足了劲,一定借这个机会,多学习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多与军地有关同志交流,多到至今还不富裕的老表家里坐坐。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利用会议间隙,我参观了八角楼、黄洋界,回望峥嵘岁月;重走了“挑粮小道”,追寻先辈足迹;拜见了几位英烈后代,听他们讲先辈的光辉事迹;到会议没安排的其他对口帮扶点走访,全面了解掌握情况。
为什么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为什么我们这支军队能够发展壮大?为什么习主席反复强调要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本色?为什么军队要大力帮扶革命老区?通过几天实地考察和切身感受,我的认识理解在一步步加深。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走进井冈山这片红土地,映入眼帘的是如潮如涛的青松翠竹,沁入心脾的是令人心醉的清新气息,刻在脑海的是随处可见的革命旧址,实在是风景这边独好。而拥有历史红、山林好“两件宝”的同时,当地经济发展到底是什么状况?老表们的生活水平究竟怎么样?在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涂俊伟副主任那里,我找到了答案。
这位“扶贫人”对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目光中透出坚毅和执着。他给我提供了相关资料:江西有2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特困片区县,58个原中央苏区县,3400个贫困村;井冈山是国家级贫困县,2013年贫困人口3万多人,贫困发生率达21%,是全国的3倍,当时贫困人口年均收入不足2000元。涂副主任感慨地说,这一现实成为同步实现小康的最大难点和最难啃的硬骨头,按照习主席“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要求,建成小康社会在江西,特别是在井冈山,任重而道远,关键时刻部队出手相助,实在是雪中送炭啊!
那么,“三联”活动是怎么筹划考虑的?带着好奇,我请教了出席会议的南京军区王平副政委。“井冈山是红军的故乡,是我们党和军队红色基因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军区宝贵的红色资源。对习主席有关军队参与扶贫开发指示的坚决贯彻,对井冈山精神的敬仰之情和老区人民的感恩之情,成为军区帮助井冈山脱贫致富的政治责任和最大动力。军区部队驻地条件差异大,既有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地区,又有相对落后的革命老区,通过省军区系统协调形成互补,使军区部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了新载体,军民共建内容有了新拓展,扶贫开发工作也有了新抓手。其基本内容就是组织‘现地教学、寻根朝圣联学创新理论,开展‘党委携手创先、党员结对争优联创先进组织,实施‘对口援建帮扶、促进老区发展联建文明建设。2013年11月,军区组织五省一市6个经济发达地区人武部与井冈山市人武部联学联创联建,协调6个人武部所在市(区)党委、政府对口支援井冈山革命老区建设活动,在井冈山举行了隆重的启动仪式,一场‘军区主导、部队搭台、结对演唱的扶贫大戏正式拉开序幕。”王副政委的一番话,道出了南京军区党委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开阔的视野思路。
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是习主席对扶贫工作发出的号召。几天来与军地领导广泛交流,使我深知扶贫开发是一项战略工程,任务艰巨而繁重。南京军区政治部群众工作处时任处长皋军是“三联”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全程见证者。这几年军区群众工作的许多大动作,让这位年轻处长的头发白了不少,也日渐稀疏。他操着浓重的苏北口音,给我讲了体会:扶贫开发工作的确很难,需要捧出真心实意,必须带着感情责任,只要领导重视就不难,只要密切协调就不难,只要倾心尽力就不难。
高位推动是保证。军地领导自觉站在政治和战略的高度,统筹指挥、有力推进,对“三联”活动实施了坚强领导。时任江西省军区政委马家利30多次下吉安、上井冈,几乎走遍了所有帮扶点。吉安市委书记王萍深情地回顾说,“三联”活动一年来,军地各级领导带着对老区人民的满怀赤诚,先后24批次248人次到井冈山,进村入户调查研究,指导援建帮扶工作,让老区人民充分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子弟兵的深情厚意。
同心协力是基础。军区政治部统筹确定活动目标、计划、内容和实施步骤。各省军区(警备区)和有关军分区全程跟踪指导。6个联建市(区)人武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请示汇报,加强与井冈山市联系沟通。井冈山市人武部及时汇总信息,周密搞好对接,认真协调服务,并把民兵参建工作与“三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6个联建市(区)与帮扶乡镇定期交流互访,点对点解决困难问题,确保援建项目落到实处。
真情相助是关键。联建市(区)坚持从老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采取多种形式帮扶。上海市长宁区为龙市镇建立教育爱心基金、援助卫生医疗设施、改造红色景点和社区基础设施;江苏省海门市帮助茅坪乡发展娃娃鱼产业、实现自来水户户通、修建村组公路和社区服务中心;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为井企集团修建老年活动中心、希望小学教学楼、发展红米酒和特色种养殖产业;安徽省巢湖市为厦坪镇菖蒲村修建休闲广场、改造河堤沿岸景观、整修古桥和农家乐门店;福建省福清市为下七乡新建保障性住房、修建通村桥梁、改造自来水和村部基础设施;江西省贵溪市为拿山乡改造镇村联动中心村、建立助学基金、发展红心猕猴桃产业、新建井冈蜜柚标准示范园,等等。一年来,3500余万元帮扶资金,40多个帮建项目,使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筹划组织“三联”活动的同时,南京军区党委机关也带头回报老区:拿出360万元,建设“军魂记忆”系列工程,敬立“三湾改编主题雕塑”;投资200万元,援建“井冈山红军小学”。老区人民对此纷纷“点赞”。
这如火如荼的援建场景,让我想起毛泽东1965年5月重上井冈山时留下的豪迈词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不正是今天军地“三联”活动的生动写照吗?
山河壮丽展新容,革命精神
传四海
——赣西小调《井冈山上迎客来》
活动一周年座谈会,主办单位首先组织了参观考察,让大家在井冈山上走走看看,实地感受老区发展新貌。
听着《映山红》、《请茶歌》、《十送红军》、《井冈山上迎客来》等情深意浓的江西民歌,看着窗外严冬中傲然屹立的松柏翠竹,还有那一尊尊生动形象的红军雕塑,一幅幅令人奋进的红军标语,我无时无刻不在激动着。
在当年朱毛会师的龙市镇,著名的八角楼所在地茅坪乡,“三送红军到拿山”的拿山乡,与会代表们驻足参观。大家看到一个个优势项目落户井冈,一家家特色产业开始运营,一处处急需实用的基础设施投入使用,以及老表们那满脸绽放的笑容,无不为上海市长宁区、江苏省海门市、江西省贵溪市的援建大手笔所钦佩,更为老区“旧貌变新颜”欣慰,为老区的明天祈福。
由于隔天才有返京的航班,会后我又在山上停留了一天多。到没有参观的点看看!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对我发出强烈的呼唤。在吉安军分区政治部饶开东主任、井冈山市人武部崔伟政委和民政局丰剑鸣局长的引导下,我的愿望得以实现。
下七乡位于井冈山市最南端,我们驱车沿着崎岖的盘山公路跑了近两个小时。这儿是当年苏区的重要区域,路边红军烈士墓、红军漫画、红军标语等红色遗迹俯拾皆是,虽历经岁月淘洗,依旧像红宝石一样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丰局长介绍说,由于地处偏远,群山环绕,“八山一水半分田”,再加上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这个乡目前还是井冈山最贫穷的乡镇。
到全乡最穷的村看看吧。经过7公里多山路的颠簸,副乡长兼“三联办”主任王晓慧把我们带到了她包干的洪坪村,也是井冈山市重点贫困村。当年村里群众踊跃参军参战,积极配合红军开展工农武装割据斗争,仅烈士就有7位。这是个典型的山区村,全村273户人家,每户不到8分耕地,人均年收入2200元。特困户曾繁兴家里可真是穷得叮铛响,他的左小腿因小时候被蛇咬伤感染而截肢,妻子尹春香智残且耳聋,还有两个上学的女儿。房前屋后的金桔和竹笋只能换点油盐酱醋,维持生计还要靠每月300元的低保,家里除了几件农具基本没有像样的摆设,居住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打垒的土坯房,早已成了危房。见参观者对这房子担忧,王副乡长的一席话让大家松了口气:经村组公推、村民代表大会投票、两榜公示等程序确定,洪坪村包括曾繁兴在内的5户特困户,不久就能入住福建省福清市援建的三室一厅“爱心公寓”。
来到乡政府所在地圩尾,党委书记谢来波带领我们参观了援建的可喜成果:长92米、宽8米的“连心桥”,正在紧张施工,工程已接近尾声;为36个特困移民家庭修建的每户90平方米的“爱心公寓”,已经封顶开始装修;能解决3000多人的生产生活用水的“爱心自来水”,已建成投入使用。当然,让谢书记和乡亲们激动的不仅仅是这些。福清市与井冈山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已全面促进交流升级,两地的合作达到了新境界;活动不仅限于官方的帮扶,还吸引了福清市人大代表王孝茂先生(个人捐资100万元)这样一批民营企业家,“三联”领域进一步拓宽。
挂职任乡党委副书记的福清团市委副书记游城,是位略显清瘦而又很精神的85后小伙子。他自豪地说,从江西农业大学毕业后,能再到井冈山挂职是他的荣幸,在这里学了传统、接了地气、受到了最实际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援建的自来水工程竣工通水后,圩镇上的老百姓高兴地放起了鞭炮,那时我心里是最幸福的。
斜坡上下七乡政府大门上方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我正了正军装,以此为背景庄重地拍照留念。
安徽省巢湖市与井冈山市厦坪镇对口援建。镇党委副书记尹加亮,已在菖蒲村村口等着我们。这个迄今已有5百余年历史的古村落,是进入井冈山的“必经之路”。“三联”活动以来,在巢湖市的支持下,他们以打造“最美生态乡村农家休闲驿站”为目标,利用古村资源开发旅游。目前,已有农家餐饮22家,休闲观光葡萄基地200多亩,年生产总值800余万元,农民收入居全镇之首。“喜庆”农家乐有300多平方米,主人王北海是位远近闻名的老红军后代,爷爷王祖辉17岁就参加了王佐领导的农民自卫军。他介绍说,自己上有父母下有两个孩子,2002年从国营曲江林场下岗后,只能靠和媳妇打零工维持生计。2007年开始经营小吃店时,也一直是小打小闹,没挣下几个钱。现在政府帮助升级改造农庄,店面更宽更大,游客也越来越多,还接待过美国、日本、巴基斯坦及港台的客人呢,一年下来纯收入十二三万很轻松,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
在离开井冈山前往机场的路边,我参观了此行最后一个点——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援建的井冈山企业集团。罗浮老年活动中心、畔田希望小学教学楼、红豆杉生态大棚、猕猴桃种植基地等项目,均按计划完成建设。据井企集团党委书记冯飞介绍,绍兴会稽山酒业支持井竹青集团的酿造技艺改良项目进展顺利,双方合作研发的新红米酒产品“红族”,成为井冈山第一个酒类国家注册商标,上市后深受消费者青睐,前几天还签下了12万瓶的订单。
谈起“三联”活动的收获和体会,与会代表有说不完的话。
年轻精干的井冈山市市长陈敏深有感触地说,“三联”活动直接受益群众6万多人,但我们收获的还有很多,不仅引进眼前的脱贫项目,更树立了沿海发达地区先进的发展理念;不仅有了“输血”的“硬件”,更有了“造血”的“软件”;不仅使一家家农户致富,更扶起了一个个带动脱贫的“火车头”——基层党支部。“三联”活动为老区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福建省福清市人武部政委王延军则把精神力量看得很重。他认为,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党诸多精神之源,每去一次井冈山,思想就受到一次洗礼,心灵就受到一次净化。据他介绍,人武部在积极协调“三联”工作的同时,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按照“上山学样子、下乡结对子、认真照镜子、治好病根子”的思路深入抓建,干部职工爱岗敬业、争先创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据了解,为更好地宣传井冈山精神,使之在新时代继续荡涤人们心灵,转化为助推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井冈山市运用独特资源优势,精心打造出一台红色盛宴——《永恒的信念》报告会,已到联建市(区)宣讲40多场,观众3万多人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同时,援建市(区)军地还组织党员干部到井冈山开展以“学红军、唱红歌、话传统”、“访红土地、走红军路、悟红军情”等主题学习活动和红色培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一年来组织36批3800多人次。江西省军区每年组织新任团级单位主官和新调入干部,吉安军分区每年组织民兵干部骨干,上井冈山进行现地教学,坚守和传承红色基因。
到井冈山不能不走一走“挑粮小道”。我们走着走着,碰到了卖水果的大陇镇原头村村民廖庆华。据他讲,井冈山几乎人人会唱山歌,个个爱唱红歌。一曲他自己创作而又声情并茂的《激情燃烧的歌谣》让大家慢下了脚步:
黄洋界山高/火红的杜鹃烂漫山岗/红军阿哥重走挑粮小道/映红了你的笑脸/红心紧跟党/挥洒着汗水/浸泡那小道/不怕山高苦和累/承前启后/崇尚信仰/激情燃烧的岁月/是首美丽的歌谣。
这里的每一座山峰都有信仰的高度,每一寸土地都有对真理的追求。可以肯定,井冈山精神将永放光芒,“三联”活动带来的变化会日新月异!
燎原星火,烧遍天南地北
——郭沫若《念奴娇·在茨坪迎“七一”》
井冈山伟大而神奇。在井冈山待得越久,越令人回望来路,前行的方向也越发清晰。
革命老区是人民军队的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这支衣衫褴褛、装备粗糙,从山沟沟里冲出来的军队,何以由苦难一步步走向辉煌?很重要的就是始终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把服务人民作为唯一的、永恒的宗旨。
人民军队热爱人民,三军统帅心系老区。习主席每次视察部队、参加重要会议活动,都对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支援地方特别是老区经济社会建设作出指示,一次次发出军队参与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动员令。
2014年10月底,全军政工会期间,习主席接见老红军、军烈属和“五老”代表时动情地说,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老区,永远不要忘记老区人民,要一如既往支持老区建设。
2014年12月14日,习主席视察南京军区时强调,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要满腔热忱做好扶贫帮困、助学兴教、医疗卫生服务等工作,把党的关怀送到老区人民心坎上。
今年3月12日,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又进一步强调,军队要强化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造福兴利。
新一届中央领导庄重承诺,中国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穷代代相传。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年内再减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
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习主席的决策指示,帮助革命老区尽快改变建设发展现状,人民军队的作为备受瞩目。站在总政治部2011年援建井冈山的“党指挥枪”纪念雕塑前,我心潮澎湃。这座由总政治部群众工作办公室策划推动、军事博物馆著名雕塑家张飙设计制作的大型雕塑,真实再现了我军革命斗争的历史,灵动诠释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优良传统,每天都引来大批游客驻足观赏、留影纪念,成为传承红色基因、丰富红色资源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端详着这栩栩如生的雕塑,体悟着我军政治工作根本原则和制度的发端,为军队参加扶贫开发宏伟事业而激动和兴奋。毫无疑问,我军历来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唯一宗旨,国家实施扶贫开发战略,军队有信心、有优势、有能力成为一支重要力量,走在社会前列。
当年井冈山的革命火种,燎原了中华大地。今天“三联”活动的扶贫思路和经验,同样在更大范围开花结果。
前不久,已晋升为副师职的皋军打来电话说,为巩固扩大“三联”活动成果,经相关省军区推荐,军区党委研究确定,新增加江苏省张家港市、浙江省义乌市、福建省石狮市3个人武部为联建单位,会同地方党委政府分别对口帮扶井冈山市古城镇、黄坳乡、鹅岭乡。
皋军还介绍,军区在总结“三联”活动经验基础上,制订了贯彻落实习主席指示精神,大力支持赣南、闽西、苏北、井冈山、大别山5个老区建设的总体实施方案。羊年春节前,军区筹措资金1000万元,拿出价值2700万元的常用药品和医疗器材,以及5.5万斤大米、2.6万斤豆油,集中做好帮扶慰问工作。下一步,军区将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扎实为老区办好7件事:省军区定点帮扶1至2个贫困乡,军分区、预备役师(旅团)、人武部定点帮扶1至2个贫困村,利用3年时间帮助500个左右贫困村脱贫致富;组织军区机关团以上干部与5个革命老区各100名家庭贫困学生结成对子,每年资助每名学生1500元帮助完成三年学业;建立老红军、“五老”同志和军烈属信息资料库,安排医疗专家与老红军结对子,组织所属医院与老区20个乡镇医院挂钩帮带,每年2次送医送药;组织军区文工团和战士业余演出队,每年到革命老区开展2至3次文化服务活动,赠送一批文体器材和音像图书;组织师旅以上单位建立义务植树区,每年结合野营拉练、野外驻训等时机集中进行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环境;会同地方有关部门对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进行修缮维护;协调将公路、铁路建设纳入国防交通建设项目,在用地指标划拨、建设经费补助、建设指标立项等方面给予支持。
南京军区无论是协调驻地发达地区援建革命老区,还是利用自身优势参与扶贫开发,都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据了解,全军部队正坚决贯彻习主席和军委决策部署,把参加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着眼群众急需、部队所能,充分利用组织严密、突击力强等优势,满腔热忱地为老区人民排忧解难、送去希望。北京军区机关四大部、38集团军、保定军分区对口帮扶河北省阜平县18个贫困村,白求恩和平医院120人的医疗队把“帐篷门诊”开进太行山区;济南军区以沂蒙山区和大别山区为重点,深入实施助学、扶贫、送医、绿化“四项工程”,援建的10所“八一爱民学校”今年“六一”前夕全部投入使用;二炮和成都军区部队积极帮助修复新四军四师纪念馆、遵义会议等地革命遗址,支持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海军工程大学与黄麻起义策源地湖北红安县七里坪镇结对帮扶30年,每年组织新学员到红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实践活动;湖南省军区采取干部驻点帮扶的形式,连续27年对桑植县进行接力帮扶,帮助6万多名群众基本脱贫;武警延安支队开展帮建一批党支部、帮扶一批贫困户、培养一批带头人“三个一”扶贫活动,帮助3个定点扶贫村、150户群众脱贫致富。这一项项有效举措,一件件实事好事,赢得了老区人民广泛赞誉,进一步密切了党和军队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树起了新时期军队的好样子。
在井冈山,我的脚步没有停下;下了山,我的思考还在继续。一个严峻的现实让人心急如焚: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近40年,全国还有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中老区就300多个,占了一半以上。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只有五六年时间,真是时不我待啊!扶贫开发工作不仅需要加大力度,还应进一步改进创新、增强实效。比如精准扶贫问题。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多组织助学兴教、帮带基层党组织、挂钩乡镇医院等活动,切实因地制宜,扶到点子上,扶到根子上。比如务实扶贫问题。扶贫是实打实的工作,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艰苦扎实的作风,紧盯贫困短板一锤锤敲下去,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再比如机制扶贫问题。既要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国家设立“扶贫日”产生了很好影响,还需要制定出台“扶贫法”。推动扶贫开发制度化长效化,使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过上小康生活。
为什么几次梦回井冈?为什么时常激动不已?为什么一直难以放下?掩卷沉思,都源于一个“情”字,军队与人民的“鱼水情”,群工干部与革命老区的“叶根情”。盘点井冈山之行,作为部队群众工作战线的新兵,我收获很多。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史就是人民军队的一段群众工作史,“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三大任务的确定,使红军真正成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三条纪律、六项注意”的颁布执行,让红军以铁的纪律区别于一切旧军队;三湾改编时部队为群众打的两口老井,见证了我军群众工作的成长和发展。这次登上井冈山,实际上是一名军队群众工作者的寻根之旅。想到自己所在的总政群工办是军队群众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指导部门,是联系军地的桥梁和纽带,既感到荣光和自豪,更体会到了强烈的责任担当。
一次井冈行,一生的井冈情,永远的群众观。井冈山,我衷心祝福您!老区人民,子弟兵始终牵挂您!
责任编辑/周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