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砚无只语,洮代其言

2015-11-11王雨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5年10期

王雨

引言

2015年9月2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全国各地百余名艺术家齐聚北京卢沟桥中华名砚文化街,举行了中国洮砚献礼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大型文化活动。

活动以笔墨的力量铭记历史,歌颂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增强了每个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内在品格。

此次展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砚、十大元帅砚、卢沟桥抗战砚、新四军抗战砚、太行丰碑砚、东方醒狮砚、中华民族大团结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砚、两当兵变砚、清明上河图砚等数以千计的精美洮砚,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上了一份珍贵的文化盛宴。

中华名砚文化街,是全国知名企业家、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总经理、开发洮砚的旗帜性传奇人物赵成德先生2015年在北京卢沟桥桥畔打造的专业性、积聚性、文化性的展示和交流场所。在这条古色古香的文化长廊上,中国洮砚,端砚,歙砚,松花砚,红丝砚,尼山砚,廻龙湾玉砚等悉数登场,中华名砚传习所,中国文房四宝书画院更为古街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元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赵成德先生曾先后当选为甘肃省政协委员,定西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省慈善总会荣誉会长,省青联常委,省乡镇企业家,第六届甘肃十大杰出青年;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甘肃省光彩事业先进个人,中国民主建国会定西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省宣传文化系统拔尖创新人才,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在洮砚事业刚有了一些发展时,他投入500多万元,在家乡建成了“岷县成德中学”,解决了众多贫困山区孩子无学可上的难题。设立“成德奖学金”,把数千幅名人字画无偿馈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和各界人士。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他慷慨解囊,回报社会,近年用于捐资修路助学、扶贫助困、公益事业的支出达1亿多元。公司给全国政协、中央党校、中央统战部、团中央、中央电视台、中国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佛教圣地等社会各界捐赠洮砚达8000余方。岷县2012年“5.10”特大暴洪,2013年“7.22”大地震发生后,赵成德和公司捐款捐物累计近百万元;2012年12月,公司被甘肃省文化厅列为全省文化创意行业常务理事单位;2013年7月,公司制作的洮砚被评为“甘肃最受欢迎的十大品牌旅游商品”。2014年,由甘肃省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厅等单位授予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文化集市”。从一家小作坊发展成一家大公司,一方方洮砚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

把洮砚发展作为国砚第一品牌和开发西部历史人文资源,参与经济全球化战略目标为企业定位的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坚持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勇于开拓,求索创新,在生产经营指导思想上坚持把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营目光定位在以科学管理为基础,艺术创新为支撑,以精品化、系列化、规模化为目标,不断推出国内顶尖级艺术精品上来,几十年功夫,就使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做大做强。特别是继1997年7月,制作推出以甘肃省人民政府名义赠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九九归一”巨砚以来,天天都有新发展,年年都有大举措,党和国家每逢重大事件,都能推出反映时代题材的巨砚精品以示庆贺。继《神笔马良》等八方砚台获上海文房四宝博览会金银奖和“国之宝”证书后,又在庆祝党的十五大,建国五十周年,建党八十周年,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等党和国家的重大庆典活动中推出的以“东方醒狮”砚、“春满中华”砚、“民族大团结”砚、“世纪龙”砚、“千禧龙”砚、“凤鸣九州”砚、“百龙戏海”砚、“龙之舞”砚、“龙祥龟寿”砚、“群龙腾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砚”等精品巨砚为代表的一批极品名砚,不仅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而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人文效应,使洮砚公司名声大振,从此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不仅奠定了公司在全国制砚行业中的龙头和品牌地位,而且使洮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空前提高,从而使盛产于大西北的古老洮砚荣登国砚榜首之位。

千古名砚

洮砚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年代,它的历史源点在哪儿呢,这要从发源于青藏高原西倾山麓的洮河说起。

洮河,素有陇原文明摇篮之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三大支脉之一。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洮河沿着时间的轨迹流淌,一旁是沉默的大山,一旁是灵动的流水。

洮河亘古不息,百折不回,一路豪歌,奔腾向前。

在洮河流经临潭、卓尼、岷县一带峭壁耸立的喇嘛崖、水泉崖等地,历经数亿年水下地壳的演变沉积,造化出洮河沉积岩这种神奇梦幻、独特精美的制砚石材。由这种石材制作的洮砚,享有“北方最贵重”之美誉,自唐宋以来,被历朝封为“国宝”、“贡品”。

千年的石头会说话,精美的洮砚会唱歌。

洮砚历史悠久,在唐宋就闻名于世,历代作为贡品而显赫于当时的宫庭或权贵之书房中。金朝诗人元好问有诗曰:“县官岁费六百万,才得此砚来临洮”。

宋时大书法家黄山谷对洮硕有“洮州绿石含风漪,能泽笔锋利如锥”的评价,益发验证了洮砚的优良。

苏轼《洮砚铭》中“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郡洮岷,至中国”的题记,更加赞誉了洮砚的肤理缜润,色泽雅丽。

洮砚石料矿的开采历史有一千多年,早在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王陬上平戎策,议取西夏及河湟洮岷诸边地,招谕羌、戎、氐诸族之民。暨后一百多年中,当地部落虽然时附时叛,洮砚石料和刻制的砚台却利用洮州、岷州、河州设立的茶马交易场所开始向全国流通。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岷县洮河沿线乡镇都先后成立了洮砚工艺厂,用洮砚石料生产以砚台为主的各类民族工艺品。加之砚乡所在地哇儿沟附近的村寨,从事洮砚雕刻的个体砚工队伍迅速成长壮大,原材料用量又达历史高潮。石料的产量和售价同步上涨,据一九八四年底的不完全统计来看,年产石料八万余公斤,销售约七万五千公斤。此年生产大小砚台五千余方,从事洮砚制作的砚工约五百余人,参与石料和砚台贩运者近百人,洮砚石料及砚台生产盛况空前。

古砚生辉

洮砚因石料产地濒临洮河,故将用此石料加工而成的艺术品称之为“洮砚”。洮砚石料多分布于洮河沿岸的崖、峰、谷、壑之中,尤以洮砚乡境内喇嘛崖(据当地人传说,雕刻洮砚的祖师为一出家修行的喇嘛,当年曾在此崖采石刻砚,故得此名)所产石料最佳。

此崖峭壁耸立,东北方与山体主峰相连,西方与喇嘛坪相接,南面濒临洮河,岩脚直插水底,岩石裸露可采。崖底河流湍急,盘旋激荡,只有枯水期编筏近崖,方可掘坑采石,故上等石料得之极难。

北宋赵希鹄在其所著《洞天清禄集》中慨叹:“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佳。绿如兰,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而在临洮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

洮砚石色泽上等者有“鸭头绿”、“柳叶青”、“鸊鹈血”等名贵品种,间有云纹、霞纹、波纹、草纹、山纹,形状奇幻,千姿百态,色彩典雅,温润如玉,故又有“绿漪石”、“鹦哥绿”、“洮河绿砚石”等雅称。

洮砚石之上品,扣之有清越铿亮之声,着水磨墨,相恋不舍,但觉细腻,不闻磨声。作为砚石,肌理细润而坚密可谓之“道德高尚”,发墨快而不损笔毫可谓之“才能出众”,滋津润朗贮墨不涸可谓之“品格高雅”,绿质黄章色泽雅丽可谓之“容貌灵秀”。有此“德、才、品、貌”四绝,用之加工洮砚,得天独厚。

洮砚雕刻技法有圆雕、平雕、浮雕、透雕等多种风格,精美纤巧,沉稳流丽。其图案素材丰富、寓意深远、花鸟虫鱼、人物山水、珍灵异兽、楼台殿阁、诗词歌赋信手拈来,皆可入画。成品洮砚形制多样,多依石而就,或圆或方或扇,主要有龙砚、龙凤砚、花草砚、蔬果砚、虫鱼砚、钟鼎砚、古琴砚、钱币砚、龟砚等,以其石色碧绿、雅丽珍奇、肌理细密、莹润如玉、扣之无声,呵气凝珠,发墨快而不损毫,贮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深受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的厚爱。

从现有史料来看,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是最早评述洮砚的人,他在《论砚》中,把端、歙洮、三砚并称,可以认为他是“三大名砚”称谓的始作俑者。不难断定,柳公权本人也是使用过洮砚的。

北宋神宗熙宁年间,王韶开通熙河路,使现今洮、岷地区重归中原一朝的管辖,洮河流域连接的中原道路变的畅通,洮砚便较多地进入了中原地带。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青石》一诗中写道:“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运载来长安。工人琢磨欲何用,石不能言我代言。”

自熙宁以来,洮砚声名大噪,文人墨客纷纷搜求,如获至宝。当时在文坛独领风骚的苏轼和号称“苏门四大学士”的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等都收藏并使用过洮砚,他们吟诗题铭,因砚而酬唱,留下了称颂洮砚的佳作。黄庭坚写有七绝《刘晦叔许洮绿石砚》:“旧闻岷石鸭头绿,可磨桂溪龙纹刀。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宋哲宗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黄庭坚以洮河石大方砚赠苏轼。得砚后,苏轼珍爱备至,即作三言体《鲁直(黄庭坚字)所赠洮河石砚铭》。其文日:“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郡洮砚,至中国。弃矛剑,参笔墨。岁丙寅,斗南北。归于者,黄鲁直。”

南宋丞相、民族英雄文天祥,生前曾用过一方袖珍洮砚,长宽各三寸,底部圆而突起,砚池浅凹,形似蝉腹,边面刻有谢翱的题记及砚铭,叙及文天祥得砚经过。

谢翱曾在文天祥旄下做过咨议参军,参加过文天祥指挥的抗元战争,记述可信。铭文为:“洮河石,碧天血,千年不死苌宏骨。”堪称惊句!后来,此砚为清代大学者袁枚所收藏。

据梁绍王《两般秋雨庵随笔》记载: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杭州一渔公在临平湖打鱼,网得此砚,名士王仲翟以“番钱(西方银币)二十元得之”,转赠袁枚。得砚后,袁枚爱不释手,特制紫檀木砚匣,并召集诗友,“各赋一章”,袁枚本人也撰写小记,刻于匣盖。这段轶事,情节动人,一方小小洮砚,凝结了文天祥的人品,学问和袁枚的过人才华,是中华民族一段悲壮历史的见证,确实是岷县砚乡人民的荣耀。

明未清初的思想家黄宗曦,在清军入关后,曾组织义军抗清。清朝在全国的统治建立后,他拒绝出仕,专事研究学问,著述丰厚,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曾在陇右任职的故友赠洮砚一方,黄宗曦得而爱之,特作七言古诗《史滨若惠洮砚》,全诗24句,凡168言。诗中喻称洮砚为“寒山云”,认为其品质应在端、歙二砚之上,“金星雪浪魂暗惊,恍惚喷沫声相闻”。

20世纪90年代,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更为洮砚题诗曰:“风漪分得洮州绿,坚似青铜润如玉。故人万里意殷勤,胜我荒斋九年蓄。西北东南辟砚田,精工方欲夺前贤。看教墨海翻澜处,喷薄风雷震大千。”

砚海大千

在绚烂多彩、云锦霓裳的中华文化百花园里,洮砚艺术是一枝千姿百态、魅力卓异的奇葩。富于1300多年文化富养积淀的洮砚艺术,在汹涌澎湃的历史长河中,在它的原产地,伴随着小作坊、老匠工那叮当作响的凿石声,年复一年,长足发展。从沿袭多年的传统观念看,洮砚的定位仅为文房四宝之一的实用工具,以实用为主、工艺为辅。而在当今工艺美术面临蜕变和再生的新时期,岷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敏锐地认识到,洮砚已成为石雕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其内涵和外延已从文人雅士研墨濡笔的文具功能中拓展出来,更多地转向艺术欣赏和收藏。

近年来,岷县加大洮砚产业发展力度,对传统洮砚加工老艺人加强保护,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培养后继人才。为了进一步挖掘洮砚这一民族瑰宝,岷县成立了洮砚文化研究院,由政府和企业投入巨资,广纳省内外专家学者和制砚工艺大师,加大洮砚文化的开发与研究,从洮砚的继承创新到创意设计、洮砚制作技艺和包装、洮砚砚材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开发等方面都施出大手笔。据统计,岷县现有大型洮砚企业2个,洮砚经销铺9个,洮砚加工作坊15处,在岷县维新乡1200多名洮砚艺人长期在家里制作、加工洮砚。如今,岷县洮砚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年产值达1.2亿多万元,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

在传承创新中,岷县结合社会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和中国洮砚之乡的丰富内涵,制定了洮砚文化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涵盖资源保护、开采、设计、制作、销售等各个方面,坚持以人工开采为主,必要时辅之以机械开采,坚决杜绝爆破开采。同时加快洮砚文化村建设,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扩大、发展、改造、提升一批厂家,促进其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在制作题材上因应时代的变迁,贴近时代脉搏,反映民风民俗,融入社会民生。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有利于吸引战略投资者、能够鼓励文化创意者和洮砚文化企业的扶持政策,成立了岷县洮砚产业开发集团公司,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制定洮砚加工制作的地方标准,并积极申请原产地保护,形成品牌效应,以提升洮砚产供销方面的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洮砚文化产业园建设。通过洮砚产业园区建设,建成集洮砚加工、洮砚展示、洮砚收藏、洮砚销售为一体的洮砚产业平台,成为岷县对外宣传洮砚的集中展示窗口。

近年来,岷县瞄准市场,倍加呵护倾心竭力助推孵化洮砚这一地产独到的优势产业,打破常规,优先发展,在挖掘和开发洮砚这一民族瑰宝、文化名片的金字招牌上大做文章,获得突破性的发展,产生了产业富民、文化扶贫的良好效应。

有一批长期以来执著于洮砚开发,带领砚乡群众脱贫致富的创业者,有一批富有社会责任感、能不断推出讴歌时代的洮砚文化精品的洮砚开发企业,所到之处随时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洮砚之乡的文化气息。境内有分布于洮河水系的拉木沟、西西沟、禾驮沟等多处相对丰富的砚材资源基地,再加上当地政府对大力发展地方名优特色产业的远见卓识,善抓机遇,起用贤才,巧借优势,相关部门工作积极主动,企业和群众热情高、信心足,又有国家和省市的政策扶持,以及资源、产业、人才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岷县作为“中国洮砚之乡”,定位准确,依据充分,当之无愧。

2009年,“中华辉煌砚”亮相“第23届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暨首届中国文房四宝艺术节”,人们为它恢宏磅礴的气势、震撼心灵的魅力而惊叹喝彩。

2012年,岷县县委、县政府联合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精心打造的“中华龙砚”,是迄今为止我国洮砚史上体积最大的巨砚,堪称中华洮砚文化艺术经典中又一艘“航空母舰”。

2013年,岷县洮砚石携刻“飞天壁画”亮相北京文博会,实现了洮砚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完美交融,洮砚走上了矿产科学规划和保护性开采的品牌化路子。

……

从闻名全国的“九九归一砚”、“东方醒狮砚”、“千佛砚”、“辉煌砚”、“东方神龙砚”,再到“神州六号砚”、“龙祥龟寿砚”、“梅兰竹菊组合砚”,乃至“祖国长城砚”、“锦绣中华砚”、“嫦娥奔月砚”等等无一不凝聚着岷州儿女的智慧和汗水,融文学、历史、绘画、雕刻和金石于一体的综合性洮砚艺术品,是新时代的黄钟大吕,是震古烁今的鸿篇巨制。

2008年,洮砚雕刻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岷县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中国洮砚之乡”。“洮珠”牌商标被甘肃省工商局评为著名商标。岷县已对洮砚加工技艺建立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名录保护体系。洮砚雕刻艺人李茂棣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徐哲、赵成德、马文科3人被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授予甘肃省非遗保护项目洮砚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春,洮砚产品入选国务院《中国国礼推荐与采购》一书。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也被国务院中国国宾礼产品评审委员会评为“中国国务外事国宾礼生产基地”。

古人云:“石不能言最可人”。在弘扬洮砚文化,推出时代精品的艺术创新中,他们不仅给石头赋予人格魅力,而且把独特的艺术思维与每一块石头的灵性融为一体,不断推出对中华文化作出当代表达的经典之作。

2012年夏,甘肃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在视察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时题词:“砚无只语,洮代其言”。

责任编辑/魏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