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失去父母的孩子们
2015-11-11李七修
引言
一位政治家说过,教育好母亲就能教育好一个民族,对当今中国,此话值得记取,不仅是对民族,首先是对自己的孩子。
中国烟台SOS儿童村座落在烟台市福山区西山街。这个占地43466平方米的SOS儿童村于1984年11月奠基,当时全国只有2个儿童村在建,另一个是天津SOS儿童村。外方奠基人是国际SOS儿童村主席赫尔曼·格迈纳尔,中方是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俞正声主席当时任烟台市市长。
1987年5月烟台SOS儿童村建成。
法国的思想家、文学家、音乐评论家诺贝尔文学获得者罗曼·罗兰称,“母爱是一种火焰”。火焰可以燃烧一切,可以产生巨大的热量,火焰可燃烧为气体、发光、发热、闪烁向上。
烟台SOS儿童村建了16座房屋,16座房屋是16个家庭,16个家庭有16个妈妈。按照国际SOS儿童村规定,来这里做妈妈的,终生不嫁,一生不能有自己的婚姻和家庭。社会上失去双亲的孤儿送到SOS儿童村,就是她们自己的孩子。
16座房屋就是16座爱巢,16座爱巢至今已养育了400多孩子,有80名孩子大学本科毕业,还有3名研究生在读。
爱巢中的每一位妈妈都有不同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张雨霄
张雨霄是13号楼的妈妈。现年58岁的张雨霄,至今养育了22个孩子,是烟台SOS儿童村第一批妈妈。
谈起这些子孙后代,张雨霄妈妈充满了幸福感。
张雨霄来自地雷战的故乡海阳市。1986年高中毕业,她从小活泼好动,喜欢唱歌,长大梦想当一名歌唱家。回乡务农时,青年工作积极带头,有组织能力,被选为团支部书记。
家里共有2个姐姐和一个弟弟。父亲去世早,母亲有病卧床,两个姐姐出嫁后,家里的生活负担全落在张雨霄一个人身上。农村当时重男轻女传宗接代传统思想比较严重,张雨霄对唯一的弟弟格外上心照顾,不让弟弟干家务活,好吃的全给了弟弟。尽管母亲舍不得张雨霄嫁人,但在农村女大不当婚是要被街坊邻居戳脊梁骨的。所以还是请亲戚街坊邻居张罗着给张雨霄找婆家。张雨霄心里放不下母亲和弟弟,介绍一个不同意,再介绍还是没看好,总是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拒绝。正在这时她碰到了在海阳县民政局工作她上学时的班主任。在聊天中,班主任告诉她这样一个信息,烟台市刚成立这么一个专门抚养孤儿的单位,叫烟台SOS儿童村,正在招收工作人员当妈妈。但当妈妈必须保证个人一辈子不结婚,在SOS儿童村做一辈子专职妈妈。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从班主任那里回来后,张雨霄的心里再也平静不下,脑子里总想着SOS儿童村的事,再次找到班主任详细询问SOS儿童村招收妈妈具体的事,班主任看出了学生有些心动的意思,告诉她,这是人一生重大的抉择,一定要慎之又慎,要和父母沟通好,并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千万别一时感情冲动考虑不成熟,那样会给各方面造成终生遗憾。
张雨霄下定决心后,告诉的第一个人是弟弟,弟弟对她的依赖性不亚于自己的母亲,虽然他年纪小,但问姐姐的第一句话就是,姐姐你一辈子不结婚,老了谁养你?话问得尖锐直奔问题实际。张雨霄低估了自己的弟弟,她觉得弟弟已经长大懂事了,再不是扯着她的衣襟寸步不离的“小脏孩”了。她摸着弟弟的头,故作轻松地说,小弟,你忘了咱们国家有个去世的伟人叫周恩来总理,他也是没有孩子,哪的黄土都埋人,车到山前必有路,姐姐老了没人管就到你家去,让你养着姐姐。弟弟这才破涕为笑,并答应姐姐嘱咐,这事保守秘密,坚决不告诉妈妈。
望着躺在炕上身体多病的母亲,张雨霄决定不告诉母亲实情,怕老人伤心承受不住。1985年的春节前夕,张雨霄在家里摆了二桌酒席,把亲戚邻居都请来了,告诉他们自己找到婆家,春节后就搬到城里,她走后,希望亲戚邻居多多关照家中的母亲和弟弟。母亲那天很是高兴,闺女的终身大事终于解决了,了却了自己的一大心事。客人们都走了,母亲这才想起怎么没见到女婿。张雨霄告诉母亲,城里那边下大雪不通车,等春节后城里安好家,就把她搬到城里去,母亲可能高兴过了头,点头竟相信了。
正月初六,张雨霄到福山华侨宾馆报了到,办了一个周的培训班,算是烟台SOS儿童村的正式妈妈了。
至今想起,张雨霄最揪心的就是她从天津SOS儿童村学习回来后,年迈80的老母亲与世长辞了。老人家临终前,直念叨着女儿的名字,后来再咕哝着什么话也不清楚了,家人伏在她的耳边听清了,雨霄,女婿……
张雨霄回到海阳后,发疯似的跑到母亲的坟上,长跪不起,两手插在泥土中,悲痛欲绝,失声痛哭,请求得到母亲的原谅和宽恕,回应她的只是呼啸的山风,这是张雨霄一生永远无法弥补的心病。
1986年10月,烟台SOS儿童村开村在即,张雨霄收到了2个孩子,一对亲兄弟,大的10岁,小的7岁。父母双亡后,这两个孩子一直是奶奶养着,惯到什么程度呢,见了人都不知道打招呼说话,更不知规规矩矩地站着而总是蹲在那里,其中哥哥还是气管炎。当时烟台SOS儿童村土建刚完成,各方面工作进入紧张的筹备中,准备迎接国际SOS儿童村组织总部主席赫尔姆·库廷先生剪彩,清理建筑垃圾,打扫卫生买家具都得靠年轻的妈妈自己亲自干。张雨霄妈妈忙到傍晚回到家中,发现2个孩子不见了,她吓得大声呼喊,好长时间从家中高高的窗台上伸出2个小脑袋,2个人浑身是沾满了灰尘,这就是儿子张建成和弟弟张春成给张雨霄的见面礼。
这个张建成在张雨霄妈妈的养育下,长大后应征入伍,成了武汉军区一名空降兵。
1998年,我国南方遭遇多年罕见的洪水灾害,全国上下都投入了紧张的抗洪救灾活动中,已在武汉军区空降兵当排长的张建成,在探亲返乡的火车站接到了部队紧急命令,立即返回部队参加抗洪救灾行动。
尽管张雨霄思儿心切,但她知道什么是大局,军人的天职是什么。那段时间张雨霄想看电视,又怕看电视,见到电视里那凶猛无情的洪水,惦念着儿子张建成的安危,一颗心悬在半空,那时的通讯设备还不发达,全SOS儿童村只有办公室一部电话,儿子所在的部队每天是流动的,哪里有灾情就出现在哪里。直到有一天SOS儿童村办公室值班人员告诉张雨霄,她儿子张建成半夜从抗洪的大坝来电话了,让转告妈妈他平安无事,请勿牵挂的电话。因为部队给战士们每人通话时间,就1分钟。张雨霄悬在空中的心总算落地了。
9月的一天,烟台SOS儿童村组织所有的妈妈进行学习。村长拿了一份报纸说,今天报纸上的文章内容和咱们儿童村的孩子有关。文章的题目是“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文章写道,解放军某部官兵见到一处大堤决口时,一位解放军军官毫不犹豫跳进水中,决口的洪水漩涡瞬间将这位军官卷走,战士们纷纷跳进水中,将被洪水漩涡冲出100多米的军官救起,有惊无险。这位英雄军官就是武汉军区空降一师的排长张建成,据悉是来自烟台SOS儿童村的孩子。
报道中还提到就是这位英雄的排长,由于长时间浸泡在洪水中,身体许多部位出现溃烂,还带头为生命垂危的产妇输血。
在场学习的妈妈和SOS儿童村的工作人员都高兴地鼓起了掌。
张雨霄开始并没在意什么,当听到儿子的名字卷到洪水漩涡时,大脑处于一片空白,好长时间才被掌声惊醒过来。当着大家的面,张雨霄没有失态,将喜、惊和更多的后怕憋在心里,回到自己的家中将门关上,趴在床上嚎啕大哭起来,哭得让人心酸,让人肝肠寸断,“我的儿子啊,你要是真被大水冲走了,你让妈妈可怎么活呀,家里还有你的弟弟和妹妹,妈妈放不下他们呀!”
那段时间,张雨霄精神一直处在恍惚之中,闭上眼睛是洪水、漩涡,睁开眼睛还是洪水、漩涡。熟悉她的人在街上见到她,夸她养了个好儿子时,她只是愣愣站在那里,泪水马上淌满了脸庞。晚上她想知道南方洪水的情况,又不敢看电视中洪水的画面。
那些个揪心的日日夜夜,她自己也不知是怎么熬过来的。
抗洪救灾结束后,张建成被空军党委授予“抗洪勇士”的光荣称号,并出席当年全国抗洪抢险表彰大会,受到了江泽民总书记的亲自接见,荣幸地参加了国庆50周年阅兵式。解放军报称张建成为“从SOS儿童村走出的猛虎排长”,烟台大学师生送给张雨霄母子一面锦旗,上面写着:“伟大的母亲,优秀的儿子。”
孩子们逐渐长大,成家立业了,纷纷走出家庭。按理说当妈的可以少操点心,减轻一些负担和压力。但张雨霄的心是随着孩子们走,孩子们走到哪里,就把她的心带到哪里。
二儿子张春成,也就是张建成的亲弟弟,打工的企业拖欠他的工资,张雨霄就三番五次跑到工厂替儿子要钱。有3个孩子工作不稳定,经济上拮据。张雨霄就从自己微薄的工资拿出一部分给3个孩子租房安家。3个孩子望着为自己操劳了一辈子白发苍苍的母亲,自己不能尽孝心反而还给母亲增加负担,羞愧难言,泪如泉涌,时而张雨霄却乐呵呵地说,谁叫我养育了你们,是你娘来,用得着我,说明娘还有用,娘高兴!
2013年10月,浙江卫视名牌栏目《中国梦想秀》剧组导演慕名而来,请张雨霄去电视台做一期节目。张雨霄怕耽误时间,放心不下家里的孩子不想去。当导演告诉她,《中国梦想秀》节目有一个特点,你梦想什么就有什么,好多人想参加都排不上。张雨霄听后欣然答应。
在做节目的时候,主持人周立波问张雨霄的梦想是什么?张雨霄想都没想脱口而出,我要12套房子,给我的孩子每人一套。话出惊人,被大家称为世上“最贪心的母亲”。
张雨霄今年58岁,抚养20多个孩子的艰辛和操劳反而使她精神矍铄,红光满面,满脸幸福感。她获得了人民的赞誉,社会的认可。
2004年度获“感动中国人物”;
2006年获第二届中国十大杰出母亲、中国优秀母亲;
2006首届中国百名优秀母亲;
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
省级以下的奖那更多了。
李桂英
李桂英是15号楼的妈妈。
“舔犊之情”,是每一位做母亲的天性。做母亲的最清楚自己孩子的优点和缺点,有时为了教育孩子改掉自身的缺点,甚至是很顽固的恶习,母亲可能发火大声斥责骂孩子,甚至动手打孩子,打完孩子再抱着孩子痛哭一场,母亲心疼的是恨铁不成钢。
当笔者问李桂英妈妈,你的孩子有什么缺点和不足时,这位身体瘦小戴着眼镜很斯文的妈妈,马上涨红了脸,蓦地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激动地大声说,我的孩子没有缺点和不足,我的每个孩子都很阳光和优秀,我不允许别人说我的孩子,更不可能在别人面前说自己的孩子,宁可不接受采访。
听到这些,我们的心头一热,仿佛看到这位和孩子没有血缘妈妈内心的大爱,妈妈的内心流淌着巨大爱的暖流。
这位1963年生人,来自青岛莱西的妈妈。1990年来到烟台SOS儿童村,25年中,共抚养了20多名孤儿,教育孩子的方法很有特点。
李桂英是山东教育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的。她教育孩子从语言和书籍开始,她们家客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两块醒目的小黑板,这是每个孩子每天必读必学的英语单词。每天固定10分钟。她让孩子们大声朗读,让孩子们生活在学英语这样一个氛围中。周日下午是她领孩子们学习《走遍美国》的时间。她要求每个孩子在家日常生活中同她讲话用英语交流。每当“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这些西方的节日,她就领着孩子们到烟台她那些外国朋友家里去做客,感受一下那里的国外文化氛围。
有个孩子叫闫乐乐,8岁来到李桂英家。孩子性格内向懦弱,比他小的孩子都可以欺负他,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也不和其他伙伴玩,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这样一个连话都不愿意说的孩子,让他学英语可谓难上加难。手心手背都是肉,李桂英不让一个孩子落下,对闫乐乐不但没有放弃,反而更加用心辅导和启发他。有一天,放学回来的闫乐乐指着李桂英写在黑板上的英语单词对妈妈说,妈妈,黑板上有一个英语单词拼错了。李桂英喜出望外,原来闫乐乐自己一直在默默地努力,自己的努力没白付出。通过这件事,李桂英看出闫乐乐在学习方面聪明有天赋,因为这个英语单词拼写有误,学习一般的孩子是看不出来的。
闫乐乐的聪明和天赋在李桂英的启发指导下,渐渐地发挥出来了,每次考试在级部都名列前茅。就在闫乐乐准备参加高考的半年前,李桂英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她常常腰痛得直不起身子来,查体时发现问题是肾结石。复查的时候,医生说不像是肾结石,里面肯定是长东西了,观察一段再复查一次。
对于疾病李桂英并没有害怕,教师出身的她,深知高考前的半年时间对一个考生是多么得重要,田径运动员叫最后的冲刺;足球运动员叫临门一脚;考生们叫关键的关键。这半年时间如果放松下来,闫乐乐可能就功亏一篑。李桂英决心已定,一定要等着高考结束,再检查治疗自己的病。
她把闫乐乐从青年公寓接回家,把英语重点句型、语法、一些优美的段落推荐给闫乐乐,让闫乐乐反复熟悉。生活方面除一日三餐照顾其他4个上学的孩子外,还单独给闫乐乐开个小灶增加点营养。劳累了一天的李桂英,夜里躺在床上让疾病折磨得疼痛难忍,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但一想到闫乐乐的高考,第二天又精力充沛地操劳着家务。
有耕耘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闫乐乐没有辜负妈妈心血付出,高考成绩高出一本线70多分,被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录取。
闫乐乐虽是孤儿命运不幸,但他在SOS儿童村遇到李桂英妈妈,是不幸中的大幸。
李桂英妈妈现在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和幸福。业余时间看书读报,打太极、练瑜伽修身养性。有的地方发生了地震和灾难,她悄悄去捐款。贫困生上大学有困难,她寄去学费。做这些事她都悄然无声,究竟捐了多少钱她自己也不知道。
李桂英盼着节假到来,儿孙满堂,她亲自下厨给孩子们做丰盛的美味佳肴,那真是幸福享不了。
郑忠燕
郑忠燕是12号楼的妈妈。
郑忠燕是1962年出生,就业的时候在烟台一家服装厂当工人。25岁那年,她瞒着父母来到了烟台SOS儿童村当了妈妈。她是家里的老大,当时家里全靠她挣的工资添补家里的生活。
当了妈妈之后,很长时候没有回家帮助父母料理家务,特别是三夏三秋农收季节,家里农活负担全压在父母身上。郑忠燕想,等自己当妈妈这段工作走上正轨再说。
也许父母察觉到了什么,感觉女儿有些不太正常,从前每到星期日或休假的时候,总是急急忙忙赶回家,帮着父母干农活,现在大半年过去了,女儿总捎信回来说,这事那事忙得很,回不了家。父母最后找人捎信说,爹娘不放心你,你再不回家,我们到烟台去看你。
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郑忠燕咬咬牙下定决心,在那年的春节前,带上5个孩子回到了老家,向父母和家人如实“摊牌”。
这在当时农村郑忠燕的老家掀起了轩然大波,一个没结婚的大姑娘一下子带回了5个孩子,5个孩子还异口同声,妈妈、妈妈叫个不停,这算哪门事,父母一下也是满头雾水。但是父母知道这就是女儿大半年隐瞒他们所做的事。
郑忠燕站在父母那里,恕罪似地向父母和家人讲述了自己当妈妈的全部过程,最后流着眼泪对父母说,这大半年来了,我和孩子们的感情已经很深了,我和他们现在谁也离不开谁了,如果你们不同意我当妈妈,我现在就回家,孩子们再一次又成了失去亲人的孤儿,难道你们就忍心吗?
说到最后,父母反而成了没理的人了。郑忠燕的父母都是纯朴忠厚的农村人,听着女儿的述说,望着那5张稚嫩可爱的小脸,不由地点点头应允。压在郑忠燕心病解除了。
临返回烟台SOS儿童村的时候,5个孩子和郑忠燕的父母已经亲如一家人了,孩子们挥着小手向他们喊道,姥姥,姥爷再见!姥爷、姥姥请回吧!
两位老人站在门口,被孩子们叫得两眼泪汪汪的,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
郑忠燕做妈妈不久,SOS儿童村领导分给了她7个孩子,最大的9岁,最小的才3岁。有2个孩子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深夜11点多了。看到2个孩子疲惫不堪的样子,郑忠燕就让他们早早睡下了。第二天早晨去叫醒这2个孩子的时候,雪白的床单上爬着许多虱子,屋内充满了臭酸味。郑忠燕二话没说马上给2个孩子洗了热水澡,将旧衣服换成了新衣服,2个孩子冲着她高兴地说,这个家真好!
失去双亲的孩子,内心伤害都比较大,大多数自卑自闭将自己的内心封闭得很严,走路低着头,吃饭脸看着碗。不说话更不愿和别人交流,来到郑忠燕家里的这7个孩子,有一个孩子特别严重,平日别的孩子叫郑忠燕妈妈,他对郑忠燕连称呼都没有。
这个孩子有一天深夜突发高烧,郑忠燕给他喂过药后,高烧不退,又用酒精一遍遍擦着全身降温,一直忙到后半夜,孩子高烧退了,安静地进入了梦乡。郑忠燕不敢休息,生怕孩子体温反复,手不时地摸着孩子的额头,一直坐在孩子的旁边到天亮。那几个孩子早饭后,郑忠燕又用小火给孩子煮了一锅他平日最爱喝的小米粥。孩子醒来的时候,看到坐在床前两眼红肿,脸色苍白,用嘴在轻轻吹着勺中的小米粥的郑忠燕,突然放声大哭起来,爬起来紧紧搂着郑忠燕的脖子哭着说,我又有了妈妈,从今后你就是我的亲妈妈,我听你的话,长大后好好孝敬妈妈。
就这么几句带有稚气童生的话语,像春风细雨滋润着郑忠燕辛劳的心田。郑忠燕得到了最大的满足,没有血缘的亲情更亲。
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妈妈却一天天变老。感恩的心在幼小的心灵扎根、成长。一天中午,郑忠燕买菜回来,刚进门孩子们一块围了上来,齐声喊道:妈妈,祝您生日快乐!桌子上放了个大蛋糕,孩子们拍手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之歌》,郑忠燕这才想起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大儿子指着桌子上的蛋糕说,妈妈,这是我们几个平日捡的塑料瓶、废纸盒卖的钱,买蛋糕孝敬你。郑忠燕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在孩子面前掉下了幸福的泪水。
郑忠燕还养过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早年失去父母,儿时缺少教育,不知道什么是自尊心和荣誉感,可以说是那种典型的有人生、没人管的“野孩子”。这个孩子入学的第二天,郑忠燕就被老师叫到了学校对她说,你这个当家长是怎么教育孩子的,这个孩子比我们班里最差的学生还差,再这样下去,我们学校没法管,要开除他。郑忠燕当时有些无地自容,心里又气又恨,气得是老师说话太刻薄,对人不尊重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恨的是孩子不争气,败坏了SOS儿童村的名声。
从那时起,郑忠燕下决心要把这个“野孩子”教育成好孩子,她觉得这是做妈妈必须担当的责任。
郑忠燕买了好些课外读物,边教育边辅导他,孩子有一点点进步,她就表扬鼓励他,孩子逐渐地走向了正道,孩子为了提醒自己,把“守纪律”三个字写在自己的手背上,就这样的一个“野孩子”,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中,竟考了全级部的第二名,这其中的艰辛和心血只有郑忠燕一个人知道。
郑忠燕来到烟台儿童村至今28年,她抚养了21名孤儿,最大的已有38岁,最小的才3岁,大女儿还获得了英国肯特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党和人民给了郑忠燕好多荣誉,她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劳动模范、烟台市道德模范、烟台市十佳文明市民和十佳优秀家长等荣誉称号。
郑忠燕身高不足1米5、体重不到50公斤,装在她内心的爱确是满满的。
于绣兰
于绣兰是1号楼的妈妈。
每个家庭都充满了爱和温暖,于绣兰妈妈的内心除了爱和温暖,内心至今还有抹不去的刻骨的疼痛。
1992年3月,一个叫董林的孩子来到了于绣兰家。当年的11月份,孩子经常发烧不退,经过多家医院大夫确诊,孩子患的是白血病。
于绣兰当时家里共养了6个孩子,最大的才13岁。于绣兰将家里的孩子交给了代班的阿姨,领着孩子踏上了艰难治病之路。
当时在中国治疗白血病最好的医院是北京肿瘤医院。孩子化疗一个疗程是一个月,于绣兰24小时不离孩子的身边,伺候着孩子。为了省钱给孩子治病,于绣兰就住在医院旁边的地下室一天10元钱的旅店里,房间又湿又潮,墙壁上挂满了水珠。为了给孩子治病,于绣兰顾不得那些了,只要能救孩子的命,这点苦算得了什么!在给孩子治病的7个月时间中,她陪着孩子在北京呆了5个月,其中的苦和累无法用语言表达。
孩子的生命进入倒计时,孩子的爷爷奶奶要求把孩子送回农村老家,两位老人想陪陪孙子度过生命的最后几天。孩子爷爷家徒四壁,唯一值钱有营养的东西,是家里养的鸭子下了8个鸭蛋。孩子吃力地用小手指了指筐中的鸭蛋,爷爷和奶奶认为孙子要吃鸭蛋,但孙子却摇摇头,用微弱的声音说道,这鸭蛋留给绣兰妈妈……
白发人送童发人,让人惨不忍睹。接到孩子去世的消息后,于绣兰按着当地农村风俗,买了条新毯子,赶回孩子农村老家亲手用毯子把孩子抱得严严实实,生怕再冻着孩子,于绣兰抱着孩子一步一步走向坟地,哭晕在坟地。
回到家里,望着筐里的8个鸭蛋,于绣兰悲痛欲绝,万箭穿心。
孙爱丽
孙爱丽是4号楼的妈妈。
如今53岁的孙爱丽,尽管眼角有了鱼尾纹,仍可看出她年轻时是一位漂亮的姑娘。她和其他妈妈一样,把大好的青春年华贡献给了孩子们。她爱好广泛,喜欢文学,自费订了《小说选刊》《当代》《乒乓世界》等多种刊物。
美好的音乐也有不和谐的杂音,百花丛中也有棘刺和杂草,不是所有的爱和付出都能得到回报。
1996年,荣成市送来了一个10岁的男孩,叫大强(化名)这个大强刚来不久就与众不同,把同学放在校园外的自行车搬走了,又拿班上同学的玩具。
孙爱丽觉得大强这个恶习是他在家没有教育养成的,经过教育和潜移默化的环境影响会改造好的。
2000年大强上了初中,按照SOS儿童村的规定,满14周岁的大男孩要搬到村里的青年公寓住,学习生活方面的事情全由公寓里的老师负责管理。
大强去了公寓不久,老毛病又犯了,初中同学的家长直接找到孙爱丽的家,家长的话说得很尖刻,把整个儿童村闹得沸沸扬扬。因为很突然,孙爱丽精神上了受到了很大刺激,当场就晕了过去。
孙爱丽80多岁的老母亲当时来看闺女住在家里,见到当时的情景,明白了一切。当年的闺女来SOS儿童村做妈妈的时候,开始就瞒着父亲和母亲,等生米做成熟饭的时候,女儿对家里总是报喜不报忧,说这里一切都很好,住宽敞的大房子,生活上比家里好多了,和孩子们在一起很快乐。
眼前的事让母亲亲眼所见,这些年来了女儿在这儿遭了多少罪,受了多少委屈,只有女儿自己知道。
母亲扶着女儿,一遍遍喊着女儿的名字,孙爱丽醒过来了,孙爱丽刚才迷迷糊糊地好像看见了父亲,父亲拉着他的手问,你回来了,别再让父母操心啦……母亲抱着醒过来的女儿,对她说,你父亲临终前,用手指着门说,小丽回来,小丽回来,这孩子让人不省心,临咽气也没闭上眼。过去的这些都不说了,你现在就跟妈回去,要不妈就死在你的面前。说完母女俩抱在一起痛哭起来。
孙爱丽心里清楚,当务之急就是把母亲安抚好,来个缓兵之计,她对母亲说,妈我答应你回老家,但眼下不能立马回去,如果我现在就走,家里的孩子又成了没人管的孤儿,等SOS儿童村派人来接我,我就回家孝敬你。望着孩子们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耳边响着姥姥,姥姥的叫声,老人又一次顺从了女儿还有她的外孙们。
老人回老家了,她知道女儿是在哄她,女儿是不会回去的。儿童村的这个家比文登老家重要,女儿的心全放在儿童村的这个家,因为女儿是孩子的母亲。
不久,大强因再次偷盗被学校开除送回了老家。老家唯一的亲人是大伯,大伯是村委会主任,不知什么原因大伯也没管好大强,大强从老家又返回了烟台,过着无人管的流浪生活。
SOS儿童村的孩子在街上偶尔能碰上大强,回来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孙爱丽。
刚刚平静下来的孙爱丽,内心又泛起层层涟漪,她心里很纠结,想把大强重新接回来。
这需要费好大劲办好多手续,因为SOS儿童村是不会收这样的孩子,她同时内心很自责自己,大强离家去青年公寓居住的时候,自己关心体贴的不够,使孩子走上了歧途。
13号张雨霄妈妈的女儿结婚给她送来了请柬,参加完婚礼后,孙爱丽回到家里痛哭一场,她恨铁不成钢,自己教子无方。
正在她处于矛盾纠结之际,一个坏消息彻底打碎了她的设想,大强又一次犯抢劫罪被捕入狱,因为年过18岁,这一次判了9年刑。这一次让孙爱丽彻底绝望了。
一年后的一个晚上,孙爱丽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里传来陌生的声音,你是孙爱丽吗?有人找你。孙爱丽正在纳闷地时候,电话里传来了一个久违的声音,妈,我是大强。手拿电话的孙爱丽眼泪漱漱地流了下来。大强在电话里告诉孙爱丽,他现在潍坊监狱服刑,身上的疥疱病又犯了,请妈妈把原来治病用的药方寄来,并告知了通讯地址,最后说了一句,妈对不起你,儿子想你。匆匆地挂断了电话,监狱规定的通话时间到了。
放下电话,孙爱丽彻夜无眠。
孙爱丽找到药方,给大强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还买了100元钱的邮票、信封和信笺、新华字典。让大强每个月写一封信寄给家里,和妈妈说说那里改造和学习的情况,不会写的字就查字典。
大强提前释放了,他恋SOS儿童村这个家和妈妈,但却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在外地组建了家庭,还有一个儿子,逢年过节打电话问候妈妈。
张春泓
张春泓是11号楼的妈妈。
张春泓今年57岁了,她出身部队干部家庭,她身上没有干部子女那种优越感,不到30岁就来到SOS儿童村当了妈妈。
张春泓认为,妈妈是个职业。除了在生活上照料孩子,保证他们吃好穿暖保证身体外,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专长,找到他们走向社会的结合点。走进他们的家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
孩子们写作书桌上书架上,摆满了孩子们每天写完作业课外读物,阅读时间每天是20分钟,有世界文学名著和国内名家文集、培根随笔集、鲁迅杂文精选、林徽因全集、郁达夫文集及《书法五体字典》,她教育孩子在社会上一定做个有能耐的人,她把什么是能耐写下来贴在墙上:
能耐就是既有能力又有耐力。
没有能力的人做不了事,没有耐力的人成不了事。
能力是锻炼出来的,耐力是磨炼出来的。
没有能力的耐力是一生平庸,没有耐力的能力是一时之勇。
人生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有能力有耐力。
1994年,张春泓收了一个4岁的女孩叫贾京旋。瘦瘦的脸庞,稀松不多的黄发,是个典型营养不良的黄毛丫头。她不抬头用正眼看人,总爱用眼角斜人。第一天来的时候,手里拿了个小布娃娃,和谁都不搭话,谁问她也不回答,心里想的什么谁也不知道。当张春泓叫她吃饭的时候,她什么也不说,狠狠地把小布娃娃的头拧下来丢在地下。
张春泓知道这个孩子是个不省油的灯。
4岁的女孩本应是活泼好动,充满欢乐的年纪。这个贾京旋却比男孩还顽皮。出入不走门跳窗,放学回到家里不愿见人,不是趴在床底下就是躲在大衣柜里,家里姐妹兄弟都不愿和她接触,她成了一个孤僻的孩子。
张春泓领着贾京旋跑遍了烟台大小医院,访西医,寻民医。医院的正规处方,民间的偏方也都用过,得出的结论,孩子得的是自闭症,是由于心里长期忧郁和痛苦造成的,没有治疗这种病的良医好药,只能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和特点因人而医,从孩子的个人兴趣爱好入手也是医治孩子的一种方法。
张春泓开始用心观察贾京旋的一举一动。星期天她领着家里所有的孩子到市里逛百货大楼到公园划船坐电动车,让孩子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生活充满绚丽和阳光。
张春泓终于发现了贾京旋自身两个特点,一是她对数学课特别反感,一点也学不进去,别人写阿拉伯数字1字从上向下写,而贾京旋写1字从下向上写,最后一个还带个勾。二是发现贾京旋自身有音乐天赋,电视台播的电视剧《包青天》中的插曲,贾京旋无意试听一遍就能一字不差地唱下来,张春泓决定从音乐入手。
张春泓就跟贾京旋讲了中国两个天才人物的故事,一个是相声大师侯宝林,一个是数学家陈景润。最后告诉贾京旋,让侯宝林去学数学肯定不行,让陈景润去说相声也不行,每个人学什么都要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长处。
贾京旋听懂了妈妈讲的道理,第一次增加自信感。
张春泓给贾京旋联系到烟台市少年宫去学乐器,上音乐课,星期天节假日从不耽误。那时交通不够方便,从SOS儿童村到烟台市少年宫要倒2次车。有一年冬天的星期天,大雪封门,厚厚的大雪人踩下去埋到膝盖,贾京旋站在门口,问妈妈这可怎么走。
张春泓背上乐器对贾京旋说,孩子这样走。
张春泓用脚先踩2个雪坑,然后把贾京旋背在身上,手提着乐器,一个雪坑一个坑倒着向前走,贾京旋趴在妈妈的背上,感动得哭了。
2008年,张春泓最多一起送过4个孩子,参加各种课外特长班,一个个地送到,然后再一起接回家,每一个星期都是这样,回来后,孩子们写作业,她再做饭。读高二的贾京旋已经学会了7种乐器,经过专业权威考核,都达到了一定级别。有人向贾京旋介绍中央电视台有个综艺节目叫《非常6+1》展示才艺比赛,主持人是李咏。有的老师不赞成去,怕影响贾京旋高考学习。张春泓力排众议,她认为参加比赛获不获奖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参与,让足不出门的孩子到中央电视台参加比赛开眼界,长见识,这比什么都重要,是增加孩子们自信感最好的机遇。
贾京旋向《非常6+1》栏目组评委展示了自己所会的乐器,钢琴、长笛、竹笛、电吉他、电子琴、箫、架子鼓、以绝对的优势取得了决赛权。
去北京参加现场决赛的时候,张春泓向中央电视台《非常6+1》栏目组提出一个要求,要带上家里现有的6个孩子(其中还有一个外孙女)全家去北京,因为这些孩子长这么大从来没去过北京。栏目组了解她们全家这一特殊情况,破例同意了她的要求。
张春泓带着全家登上了中央电视台《非常6+1》栏目比赛现场,贾京旋高超才艺的展现,张春泓妈妈养育孩子的感人事迹,现场评委和观众无不被打动,催人泪下。
决赛最后一项是贾京旋作曲,张春泓作词的一首歌叫《我的幸福满满的》,贾京旋自己弹着钢琴,深情地演唱起来……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
乌云带走了我的爸爸妈妈
也是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
我走进了洒满阳光的新家
我的新家很大很大
盛满了五湖四海的爱
我的兄弟姐妹很多很多
血脉不相连却亲如一家
吃的百家饭
天下的好心人都是我的守护天使
穿的百家衣
我的笑容后面铺垫了太多人的青春年华
你们的爱永远在我身后
博爱中我学会了报答
我的幸福满满的
我在幸福中快乐地长大
贾京旋毫无悬念地获得那一期的《非常6+1》的冠军。
有人说,孩子是温度计,有时随着气候变化而变化。贾京旋报考大学艺术类,专业都高分通过,就是文化课达不到录取分数线,第二年又复读了一年也是最关键年。张春泓每天早晨送晚上接,生怕出现意外闪失。有一天晚自习回来,贾京旋把自己关在屋里好长时间没出来,张春泓推开门,看见贾京旋用小刀在自己的胳膊上划着,鲜血流了好多,张春泓马上意识到这是孩子的内心压力太大,心疼地把孩子搂在怀里,细心地开导她,给她讲人应该有毅力,有耐力,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贾京旋没有辜负张春泓妈妈的心血,压力释放出来变成了动力,轻装上阵参加高考,考了370分,比艺术提档线高出80分,成为山东艺术学院电子音乐专业作曲系的学生。
今年6月,笔者在烟台SOS儿童村11号楼家里,见到刚从山东艺术学院毕业回来的贾京旋,1米72的个头,白净的瓜子脸上架了副黑框眼镜,男生发型,显得文雅精干。当说到对春泓妈妈感情时,她幽默风趣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贾京旋现在参加了福山区文化下乡志愿者队伍,她的才艺才华得到了充分展示,也深受广大观众欢迎。
张春泓心里美美的,孩子长大了,成了对社会有用之才,这不是当妈妈的共同心愿吗?
吴厚胜
社会上有一句调侃农村干部的话叫做别拿村长不当干部。烟台SOS儿童村的村长吴厚胜不但是个干部,而且还是个好干部。
这位渔民出身的后代,从小在家乡长岛县海边长大,上过船,下过海。有渔民坚韧不拔的性格,也有渔民纯朴耿直的爽气。看准了的选对了的事,不一鼓作气做好决不罢休。就连他脸庞的皮肤也带有渔民色彩,黝黑中带有棕色。
他42岁官至副处级,是长岛县年轻的副处级干部之一。担任长岛县北长山乡党委书记时,乡里的各项工作在全长岛县名列前茅,可谓仕途似锦。
2009年5月,烟台市委组织部一位副部长找他谈话,告诉他经组织考察决定调他到烟台SOS儿童村工作,他由乡干部一下子变成了村干部。
谁都心知肚明,当上SOS儿童村村长,吴厚胜的仕途也就算是划了个句号。
吴厚胜对于这些没有多想,觉得组织上这样安排自己,只有组织上的道理,没有向组织提半点要求,愉快地来到烟台,当起了村长。
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工作环境,这里没有大海和渔民,没有上下级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更没有GDP考核和招商引资指标考核。每天见到的是孩子们一张张天真充满稚气的笑脸,16位年龄不同妈妈忙碌的身影。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村庄,是一座充满爱心的伊甸园。这里的妈妈和孩子没有一点血缘关系,但她们早已心心相印,血脉相连。望着每一位不同身世的妈妈,想起每个命运不济的孩子,吴厚胜心潮起伏,难以平静,这位在大风大浪中都不皱眉的渔民汉子,顿感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他决心撑起这艘充满爱心的帆船,驶往那爱的彼岸。
什么事只要用心去做,就会由陌生变熟悉,由外行变内行。经过很短时间的熟悉情况,吴厚胜村长很快就发现SOS儿童村迫切马上需要解决的问题,那就村里冬天供暖温度的问题。SOS儿童村每座房子长年缺少维护保养,墙壁和窗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直接影响屋内的温度。妈妈也普遍反映冬季供暖温度不高,直接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
吴厚胜经过多方调查了解情况,还发现除了房屋年久需要维修和门窗需要换成双层外,一个直接影响屋内温度的原因是儿童村中自己的锅炉陈旧老化达不到要求。吴厚胜村长算了一笔账,4个锅炉每年光维修费,锅炉工费就得80多万,如果将村中的暖气管道接到福山区市政管网,全SOS儿童村的取暖费还不到30万元。但将村中的暖气管道接到福山区市政管网上,一次需要交配套费200多万,有了钱2年之内还排不上号。
面前的困难,没有难到这位渔民出身的硬汉子,海上的大风大浪都闯过,这些困难算什么,吴厚胜心里就一个信念,我身为SOS儿童村的村长,坚决不能让村中的妈妈和孩子挨冻,要不要我这个村长干什么用?
吴厚胜村长开始了他艰难的求援之路。
他动用了社会上所有的关系,老领导、老同学、老朋友,找到最熟悉的人,根本不讲理把任务强推给人家。到福山区政府、区财政局、街道办事处和施工单位,他恭恭敬敬按程序递上报告,诉说着SOS儿童村孩子失去双亲多么需要帮助和令人同情,村中的妈妈抚养这些孩子多么艰辛和不易,多么让人尊重,怎能让这么高尚的妈妈和孩子冬天里挨冻。社会各方面都伸出援助之手,SOS儿童村冬天就会温暖起来。
吴厚胜使出了全身十八般武艺到处求援游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吴厚胜的行为打动了有关领导有关部门,管网资金很快到位,供暖施工顺利进行,好多房地产商宁可自己经济上受损失,也将管网优先让给了SOS儿童村。
当屋外白雪皑皑,屋内暖意浓浓时,吴厚胜悬在空中的心总算落了地,他想起了那两句话,大爱无疆,爱在人间。
吴厚胜村长并没有满足以上所做的一切,他多次去民政部,北京国际SOS儿童协会争取资金,改善SOS儿童村的各种设施,把SOS儿童村的普通门改造最先进的电动门,既美观又安全。2010年投资30多万,建了当时在福山区最好的塑胶篮球场,图书室少年文化活动室。又投万元请福山园林管理处的技师,买了各种花卉和树木,把SOS儿童村装点松树成荫,花红柳绿。
环境好了,并不一定代表SOS儿童村的工作就算做好。吴厚胜要求SOS儿童村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一条原则“妈妈为尊,孩子为上”,尊重每一位妈妈辛勤的劳动,工作重点一切为了孩子。他聘了炊事员,上了一套食堂炊具,要求工作人员一日三餐都在食堂就餐,全村上下有凝聚力,营造大家庭气氛。SOS儿童村24小时有人值班,村工作人员就住在与儿童村一墙之隔的村公寓里,如果SOS儿童村妈妈和孩子有什么事需要帮助,5分钟之内全体工作人员迅速到位。
吴厚胜村长现在本身就是个“快乐的单身汉”。从2009年调到烟台SOS儿童村工作至今,他和妻子仍然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妻子是长岛县审计局的干部,完全有理由对口调到烟台市审计局,吴厚胜村长也有条件在烟台市区内好的环境安个家,像前几届村长一样,早出夜归,节假日正常休息。谁也无可挑剔。但吴厚胜没有这样做,SOS儿童村就是他的家,村长不能离开村。有时忙起来2个多月不回一次家,有时间准备回长岛休假,到了蓬莱码头遇到了大风天气不开船,只得返回烟台,一耽误又是一、二个月过去了。
SOS儿童村的妈妈说,每到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吴村长房间的灯光,心里就特别踏实和放心,他是我们的当家人、主心骨。
渔民出身的吴厚胜村长,知道船在夜航时,不能没有指路明灯。
走进现在的烟台SOS儿童村,绿树成荫,鲜花遍地。十六座造型别致的爱屋错落在撒满阳光的庭园中,尤其是孩子放学回来的时候,篮球场上的哨子声,阅读室的朗读声和少年活动室的音乐声,汇成一首世界上最动人最美好的爱心无限美的音乐。
这也是吴厚胜村长每天最惬意最幸福的时刻,他这走走那看看,每个孩子都亲切称他村长伯伯、村长叔叔,每个孩子是几号楼的,叫什么名字,他都能准确说出名字。绕着村里走了一圈,最后走到国际SOS儿童村创始人赫尔曼·格迈纳尔博士塑像前凝视,此刻吴厚胜的心里在想,爱是有力量的,爱是可以传递的,爱是有温度的,爱是不能忘记的。
附:
一曲奉献青春的母爱之歌
——读报告文学《没有婚姻的妈妈》
王永福
近日读报告文学《没有婚姻的妈妈》,作家李七修通过深入采访,运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文字,生动地讲述了烟台SOS儿童村几个妈妈的感人故事,唱响一曲奉献青春的母爱之歌,礼赞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座落在烟台市福山区的儿童村。是一个诞生于改革开放年代的崭新事物,来这里当妈妈的都是年轻姑娘,她们终生不嫁,没有自己的婚姻,为社会上失去双亲的孤儿当妈妈,用自己的辛劳和心血,将一个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幼儿抚养成人,走上社会,成为国家的各种有用之才;而这些年轻的妈妈却随着岁月的流失,青丝染成白发,慢慢变老。但他们怀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女性担当,无怨无悔,依然在默默奉献。
SOS儿童村自成立之日起,就备受政府和社会关注,更是新闻媒体追逐的对象,不断有新闻见诸极端。新闻的最大特征是喜新厌旧,随着社会的发展,SOS儿童村近些年好像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李七修却以新闻人的敏锐目光,重新挖掘这一老题材背后的新故事,重新赋予其现实意义,表现这些没有婚姻的妈妈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为国家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告诉读者,爱是不能也不应忘记,让这些一直在特殊岗位工作的人,重树她们应有的光荣地位,加入当下好人行列,载入史册,这是七修这篇报告文学的重要贡献。
报告文学是时代的报告,重在关注社会,揭示重大主题;更要以个性的观察,独特的感受,用文学的手法予以表达,它是新闻与文学的结合体。七修既是一位新闻人,又是一位文艺工作者,在这篇报告中,充分发挥了他的两栖优势,从新闻的角度切入,又充分展示了他的文学表现才能,以刻画人物为目标,运用讲故事形式,从儿童村16个家庭中选取了6位妈妈典型,外加一位男性“村长”,全景式地展示了儿童村的今夕变化和孩子们的成长历程。
有句名言,叫细节决定成败。在文学创作中,细节描写同样关系到作品的成功与否。叙事性的文学作品小说或者报告文学,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是造成艺术形象逼真生动、鲜明具体的基本因素,能给人以认识价值和审美感受。七修在刻画张雨霄、李桂英、于绣兰等人物同孩子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充分运用符合生活真实、独特而鲜明的细节,以小见大,引人深思,增强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比如,张雨霄收养的两兄弟张建成和张春成,原来在家被奶奶惯得没有礼貌、不懂规矩,无法无天,经过雨霄一段时间的言传身教,立竿见影。一次雨霄离家参加集体活动,傍晚回家却不见了兄弟俩,吓得大声呼叫,结果从家中高高的窗台上伸出两个小脑袋,二人浑身沾满了灰尘,原来妈妈不在家,他俩自觉把屋子清扫干净,给很晚回家妈妈一个见面礼。此时无声胜有声,有如一个电影特写镜头展现在读者面前。而1998年当长大应征入伍的张建成开赴南方抗洪抢险一线时,儿行千里母担忧,张雨霄每天晚上想看电视又怕看电视,当听见儿子名字卷到洪水漩涡时,她当着大家的面极力控制情绪,没有失态,回家后自己关起门来嚎啕大哭,肝肠寸断,母子情深,尽在不言中……
而1号楼的妈妈于绣兰,1992年接到一个患白血病的孩子董林,绣兰将家中的其他几个孩子交给代班阿姨,领着董林踏上去北京治病路。在进行化疗的过程中,为了省下钱替儿子治病,自己每晚只花10元钱,在医院旁租了又湿有潮的地下室。在生命倒计时,孩子家住农村的爷爷奶奶,带来唯一的营养品是自家鸭子下的8个鸭蛋。孩子咽气前用手指着筐中的鸭蛋,爷爷奶奶以为他想吃鸭蛋,但孙子摇摇头,用微弱的声音说道,这鸭蛋留给绣兰妈妈……这是孩子离开世界前的唯一遗愿,这是最真挚、最纯洁爱的表达,相信谁看到这里都会深深为之动情,泪流不止!这就是细节一两拨千斤的巨大情感力量!
像这样感人至深的细节,作品中还有很多,不胜枚举。正是这些细枝末节,铸就了SOS儿童村母子之间的血肉真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诠释了什么是真情,什么是人间大爱!
SOS儿童村的妈妈们,当年为姑娘时都有各自的追求和爱好,有的是文学爱好者,有着作家梦;有的喜欢音乐,想当歌唱家,但她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走进儿童村,便把自己的理想深埋在心底,一心一意为孩子们的未来筹划,帮助他们实现梦想。张春泓出身干部家庭,身上却没有身份优越感,全心全意培养下一代,努力从孩子们身上发现潜质,促其成才。她发现贾京旋喜爱器乐,就努力创造条件促其成才。在张春泓的栽培下,小贾终于圆了音乐梦,登上中央电视台《非常6+1》栏目,在决赛中,贾京旋用钢琴弹奏着自己谱曲、妈妈作词的一首歌《我的幸福满满的》: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
乌云带走了我的爸爸妈妈。
也是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
我走进了洒满阳光的新家。
我的新家很大很大,
盛满了五湖四海的爱。
我的兄弟很多很多,
血脉不相连却亲如一家。
吃的百家饭,
天下的好心人都是我的守护天使。
穿的百家衣,
我的笑容铺垫了太多人的青春年华。
他们的爱永远在我身后,
博爱中我学会了报答。
我在幸福中快乐地长大……
声情并茂的歌曲,催人泪下,一举夺得那一期《非常6+1》的冠军。这首歌犹如电视剧的主题曲,深刻反映了SOS儿童村的崇高社会价值,赞颂了这些“没有婚姻妈妈”们的伟大贡献,充分揭示了这篇报告文学作品的主题。
文学作品的主要功能就是以情感人,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教益。笔者是怀着激动的心情,流着眼泪读完七修的这篇报告的。但静下心来,仔细推敲,感到作为文学艺术品,内部机构和组织方式,存有缺憾,让6位妈妈的事迹各自独立成章,采取每人从头写到尾的结构方式,有些重复和雷同,缺乏文脉的交错和贯通,构思不够巧妙。尤其篇末飞来一段有关男村长的叙述和交代,同整个文章结构不和谐,有点画蛇添足。尽管作家的用心是好的,不忘领导者的关键作用和重要贡献,但文学创作不是工作总结和历史鉴定,不能面面俱到,末段有节外生枝的游离感。
依笔者愚见,男村长的事,似可在篇首引子中一笔带过作交代:传说中历史上有个“女儿国”,但那只是文人的虚构,并非真实存在。然而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位于烟台市福山区,真的建起一个清一色姑娘当家的女儿村,唯有渔民出身的吴厚胜一个大男人,担任村长,充当“女儿国”国王,带领一群姑娘,创出一番大事业,闻名遐迩……
七修同志成功地创作了短篇小说《七饼》,现在又致力于报告文学写作,之前在全国有影响的《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杂志发表过好人李德沂的报告文学《遗物是金》,现在又饱蘸深情为SOS儿童村的妈妈们唱赞歌,弘扬时代主旋律,表现了一位新闻人和文学人的历史担当,值得赞许。祝愿七修在报告文学创作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作者曾任烟台日报党委书记、总编辑、高级记者。现为烟台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
责任编辑/魏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