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给学生布置作业
2015-11-11朱从澍张家丽朱晓楠
朱从澍 张家丽 朱晓楠
【摘 要】作业,对于学生来说是对于加深知识印象,更加熟练掌握知识的一种过程,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有着极为有利的帮助,这不仅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对于作业的布置,其根本要在于学生的自我发展上,在兼顾着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的同时,对于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要产生促进作用,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教师;布置作业;转变
作业的布置,能够有效的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也是教师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效果的一种反映。本来作业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有着有效的促进作用的,但是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作用的布置却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担”。教师为了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普遍的采取“题海战术”,而学生本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作业的完成上也普遍存在着抄袭、忽略错误等不良现象。如何合理的为学生布置作业,对于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重视作业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很多的教师重视“题海战术”,是因为他们认为,大量的作业会让学生“熟能生巧”,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真的是这样吗?美国教学问题学者哈里斯曾对此做出研究调查,发现作业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对于学习技能的提高以及学生责任心的培养,但是大量的作业却会对于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的效果,危害甚至大于优异之处。大量的作业任务会让学生一直处于忙碌的状态,缺少必要的自我时间,无法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甚至产生抄袭或作弊的现象。
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需要对于作业内容做出选择,将机械性的、缺少代表性的、陈旧的作业摒弃,选择那些具有典型的、知识性的、具有时代感的作业内容,力求将在最少的作业内容中体现最多的知识点,做到“精质而量少”,让学生通过作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的做法就能够在保证作业作用的基础上,缓解学生的作业量和学习压力,为学生留下自己的时间去追求感兴趣的事物。
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尤其要避免过分的追求数量,同种类型的题目布置了几十道,并且多次的重复,这样的做法不仅达不到良好的效果,还会让学生对于学习产生厌倦甚至排斥的心理,在写作的时候出现不良的学习习惯。比如对于字词的练习,通常是学生学会认识字词会听写就行了,但是有的教师反复的要求学生进行书写练习,三遍、五遍甚至更多。作业布置的没有意义,而学生就会想出方法为自己“减负”,比如我就曾见过有的学生拿着两只笔一起写,立刻就达到了两遍的效果。但是却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和作用。
二、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对待
新课程的推行,要求教师承认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其本质上的独一无二性。每个学生不管是在学习能力还是在学习方式上都有着或大或小的不同,这也就意味学生在学习同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所使用的时间,需要花费的精力,学习的速度以及掌握知识的程度等都有所不同。所以我们没有办法让学生都按照同样的时间、花费同样的精力、按照相同的学习速度,让学生的学兄效果都达到同一个水平,这很明显是不现实的,甚至会觉得很可笑。但是当我们对于作业的布置都是完全一样的时候,其形式不就是这样吗?
教师统一布置作业大多是根据大多数的学生安排的,这就使得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会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完成,甚至会产生抄袭或者作弊的现象。但是产生的效果却是微乎其微的。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需要在层次和梯度上注意,尽量不要将所有的学生都布置同样内容的作业。在设计或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必要的基础题目或者难度较高的题目,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都完成,学习能力较差的学习可以侧重在基础题目上,或者做少量的难度较高题目。通过这种分层次的作业布置,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达到作业的效果。
三、理论和实践结合,作业的内容贴近生活
很多的教师为了达到加深知识印象的目的,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通常只是布置一些理论性较高的书面作业,对于一些操作性和实践性的作业却是忽略了很多。但是在实际中,学生最不愿的就是一些理论性较强的作业。虽然说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缺少了实践的职称,理论只是空中阁楼。
如果说教师在进行作业的布置时候,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生活联系在一起,让作业的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对此感兴趣的同时又能够加深对于知识点的印象,作业的效果就得到了发挥。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就是要学以致用。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只有在和实践互相结合的基础上,在动口、动手、动脑互相结合,将知识和实践互相转变,为持续性的学习提供动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采取一定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接受知识,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对于高年级的學生可以鼓励他们主动去发现生活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对于未知的探索是学习过程中最能够吸引注意力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积极的对于知识进行发掘,并通过一定的形式让学生去学习和接受知识,从完成作业开始,到主动探索结束,彻底的发挥出作业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浩.论课堂教学调控[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汪代华.布置作业时多些换位思考[J].教育.2010年03期
[3]杨佩凤.合理适量布置作业——减负提效之我见[J]. 新课程学习(上) .201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