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实践思考??

2015-11-10张沛克

甘肃教育 2015年19期
关键词:欣赏课音乐教学高中

张沛克

【关键词】 高中;音乐教学;欣赏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9—0116—01

高中学生的学习是比较紧张的,欣赏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放松心情,有效地减轻学习压力。新课改强调,在多样化的音乐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音乐问题的强烈愿望,更能促进学生人格魅力的发展。那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呢?

一、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音乐欣赏课有两个目标: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器官;二是令人感动或者激发人的热情。而实现这两个目标,就得让学生去体会。究竟要取得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教案设计如何来制定,这些都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制定。因此教学目标应当包含:一要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效果及内涵;二要体会作品的表达方法;三要体会音乐的情境以及心理情境。制定好了合理的教学目标,然后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节奏、了解内容,进而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内涵。

二、设置合理的欣赏过程

学生欣赏歌曲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逐步完成的,这个过程是由浅入深的一个过程。教师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欣赏中会存在差异,因此,在欣赏过程中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感受强加于学生,而应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

1.创设良好的情境导入

创设良好的情境,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来。因此,在开课时教师要巧妙创设情境导入,将学生吸引到学习当中来。

2.注重对内容的讲授

讲授歌曲的内容就是引导学生去理解歌曲的内容,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当然,音乐课的讲授要以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为目标,采取音乐所特有的方式进行讲授,要体现让学生感受的特点。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音乐之美。音乐是作者对于某一事件或者独特感受的一种表达,因此在讲授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音乐场景。例如,《走向复兴》表达的是三十多年中华民族艰苦奋斗、沧桑巨变的光辉历程。学生在理解这些内容时比较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现我国的载人航天飞船、探月工程、高速铁路、抗洪救灾、小康建设等内容,通过具体的视频、文字、图片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内涵。

3.注重体验,让学生反复感受

等学生对歌曲内容有了感受之后,就要转入对歌曲的体验,可以让学生先欣赏歌曲,感受旋律的起伏、和声、音色、音响的变化,增进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当然学生在通过声音感受作品的同时,教师可以再次向学生展现歌曲所描述的场景。学生对于整首歌曲有了整体的感受之后,教师就要更进一步进行心理引导,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之美。可通过让学生再次来欣赏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充分体会歌曲当中所蕴含的正能量。如,通过引导学生再次欣赏歌曲《走向复兴》,使学生受到积极向上的激励。同时让学生感受歌曲是通过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将内容呈现于自己眼前的。学生对于歌曲有了一个完整的欣赏之后,要对于欣赏进行升华,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想到的,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使学生受到德育和人格教育,实现音乐的育人功能。因为根据歌曲内容的不同,学生经历的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得做好音乐课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三、做好预设,启迪思想

学生与教师对于歌曲的理解、感受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歌曲时要做好预设,例如现在的学生比较崇尚流行音乐,对于一些民族音乐却不喜欢。对于如何让学生将自己投入到欣赏当中来,以及在欣赏过程中学生能否感受到歌曲的内涵等方面的问题,教师要做好预计,并且要有相应的处置办法。

四、尊重感受,积极引导

即便是相同的音乐,学生也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而学生的这种感受是独特的体验,即便是学生的感受与音乐作品相背离,也要值得尊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放任自流,而是要做好积极的引导,让学生能获得一种积极的、愉悦的感受。教师不将自己的感受强加于人,这样的欣赏学生才会敞开心扉,真正地投入到欣赏中来,才有可能实现教学目标。

欣赏歌曲,要强调学生的感受,而强调学生的感受就得注意营造情境,更要关注学生的特征,通过生动的呈现、不同学科的整合、师生的互动,让学生逐渐来欣赏歌曲。通过让学生体会、感受、欣赏,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智慧提到启迪,从而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真正发挥音乐课的人文作用,达到对学生教育的目的。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欣赏课音乐教学高中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