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预设 灵动生成

2015-11-10陈红岩

甘肃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学情预设弹性

陈红岩

【关键词】 语文教学;预设;生成;文本;学情;弹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0—0081—01

随着课改的深入,“预设”和“生成”的概念已不断融入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一个精彩、有效的语文课堂既离不开“预设”,也离不开“生成”。但是,我们经常会看到:在语文课堂中,有的教师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必要的预设,课堂教学变得无序、失控和自由化。对此,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在具体的实践中预设得越充分、越科学,生成就越有效、越自然。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精心预设,促进课堂上的灵动生成呢?

一、预设文本,使生成有章可循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说过:“上课就像打仗,我们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打仗之前要考虑好作战方案,上课之前要先备课,这就是它们的相似之处。作战方案考虑得越是详尽,战斗成功的把握就越大。同样的,备课时如果能有精心的预设,教师在上课时才能胸有成竹。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细心研读文本,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精心预设问题,精心预设答案,引领学生走近语言文字感受形象,走进语言文字学习语言,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活化文字、还原生活,达到在学语文的过程中学到语文的目的。

如,在教学《林海》一课前,笔者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发现,文章中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一句中的“大不一样”一词用得非常传神,巧妙地引导读者去了解大兴安岭的“岭”是什么样的。因此,在备课时笔者预设了这样的环节:在课堂上范读时笔者有意识地错读成“不大一样”,通过比较词语的不同,引导学生进一步细读课文。

二、预设学情,让生成绽放活力

1.预设学生的“已知”。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他的作品中有过这样的一段经典表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预设的时候,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2.预设学生的“未知”。对于一篇文章,学生可能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多少,又有哪些可能是“未知”的,教师应该“心中有数”。因此,在课前预设时,教师对过程要多作假设:学生会如何说?教师该如何引?然后多模拟些情境,多估计些情况,使预设更有宽度、厚度、深度和广度,在横向、纵向相结合的预设中追求课堂教学生成的精彩。这样,教师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学生,才能胸有成竹地进行对话,也才有可能收到许多预约的精彩。只有这样,当课堂出现未曾或无法预见的情况时,教师才有足够的智慧去应对,才能将课堂引向精彩。

三、弹性预设,给生成留下空间

叶澜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中心位置的教学设计,会给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可见,课前预设越多,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就越小。预设归根结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不要把课堂的学习预设得满满的,不留一点余地。要知道课堂教学无须太“完美”,懂得给学生留有质疑问难、探究尝试、拓展开放的时空,远比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一步一步地为他们精心铺设每一道教学程序,安排好每一个知识点要好得多。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妨“简单”一些,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预设中留足弹性区间,为学生创设“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发展时空。

总之,没有课前精心的预设,就没有生成的精彩。作为教师,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将崭新的理念预设在教学预案中。强调预设不是迷信预设,不是受预设的束缚,而要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在预设与生成之中找到新的平衡,而且要使生成更加精彩。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学情预设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