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2015-11-10乔梅玲
乔梅玲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英语;活化教材;因势利导;个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0—0059—01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如何做,才能使学生体验不断产生的新经验、新认知和培养新的能力呢?教师作为实施体验教学实践的灵魂人物又该如何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呢?笔者有以下看法。
一、着眼于活化教材,让儿童体验生活
1. 利用教材,创设情境,体验生活。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和场合下产生的,对于语言学习,更需要创设一个特定的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学习特定的语言。在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出英语中真实的意义。例如,在学习At a snack bar.时,笔者安排Toms Dad, Tom和Helen在快餐店点餐的情景,从而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所学句型。
2. 开放性作业,儿童的体验在延续。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能力水平布置一些开放性作业。如,在学了Family members后,安排学生写英语小作文,描述自己的家庭。虽然篇幅短小,但能足以体现各自家庭的特点。之后,邀请学生朗读其他学生的英语小作文,并让下面的学生猜:“Whose family is it?”最后,再来比一比谁猜得又对又多,谁的作文写得最好。这样,学生在体验中参与,在实践中创新,巩固所学知识并得到新的体验。
3.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培养良好的说的习惯。小学英语教材的安排是从听说入门,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兴趣。为了使学生持之以恒,课堂上,教师要设计并让学生模仿真实生活的语言情景去操练,学生在课外很容易就类似的情景联想起所学内容,并且自觉去练习对话,对于一些胆子较小的学生,教师可主动跟他们招呼。如,学习了Good morning!在校园里,可主动跟他们说Good morning!迫使他们开口,或者组织一些课外英语小组,同学之间发扬互相帮助,相互取长补短的良好风格,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着眼于因势利导,让儿童体验异国文化
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语言的准确使用,并渗透中西文化差异。教师不但要注意自己语言的形式正确,而且还必须重视语言运用是否恰当。把语言形式正确但不符合角色身份或场合的话指出来,有意地展示两种交际文化的共性和差异,使学生逐步培养这种跨文化意识,加深对异族文化的理解。如,中国人碰面常问“Have you got a meal?”,而西方人常会talk about the weather(谈论天气)等语言活动,表演会更加惟妙惟肖。
三、着眼于学生个体发展,让儿童体验积极情感
1. 寓教于乐,让儿童体验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基础。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他认为“好学”的态度对“学好”的结果非常重要。小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这阶段儿童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当儿童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望时,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迅速提高。
2. 因材施教,让儿童体验自信。自信心是学生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而要做到这一点,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实施因材施教法。在轰轰烈烈大搞开放教学的时候,我们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被那些锋芒毕露的学生所吸引。而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甚至回答问题时吞吞吐吐的表述,终究会成为陪衬那些优等生的“后进生”。身为教师,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开放的目光更多地投在这些“后进生”身上呢?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同学都有成功的体验。
3. 成功激励,让儿童体验成功感。不同的学生,特点也各不相同。因而,在评价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能力的大小、成效的显著与否时,都不能以合格与不合格为界限,而应按英语分级要求,看学生是否在实现英语低级目标的同时,向更高目标迈进。只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发展,就应该获得教师的肯定与认可。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更应坚持以鼓励为主。
总之,教学有定理而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手段,我们的共同目标都是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而融体验教学于小学英语教学之中,正是实现了减负增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