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运用策略

2015-11-10乔树莲

甘肃教育 2015年19期
关键词:评价语言丰富差异

乔树莲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评价语言;丰富;过程;差异;客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9—0040—01

美国教育家布鲁斯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或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反之,则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阻力,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鉴于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重要性,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应注重以下策略。

一、不断丰富评价语言

评价语言的丰富,体现在对学生的评价要采用多样的语言,不仅局限于对知识的掌握上,还应该延伸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上,争取让评价的过程长一些,评价的形式活一些。当前的语文课堂空乏单调的评价现象普遍存在,这些空洞单调的评价语言,无形中扼制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进取精神,不利于课程资源的深层挖掘和课堂效率的有效提高。因此,评价语言不能空乏单调,不能只是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的点评,而应是有效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沟通与交流的桥梁。不断丰富的评价语言,能有效地实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有效地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

二、评价语言注重过程

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问题结果的掌握,而忽略了学生探究的过程。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误差时,教师往往会失望地说“你再想想”,而没有引导学生想的方向,在学生一口说出正确答案时,教师则会惊喜地夸赞“你真聪明”,而没有追问答案获知的过程。这样只注重结果的敷衍评价,会使学生逐渐失去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驾驭课堂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用有效的方式,用发自内心的评价语言,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探究是快乐的,和老师互动是幸福的,与文本交流是愉悦的。此时此刻,评价语言才能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心中求知的火苗被点燃了,才能形成燎原之势,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评价语言因人而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理解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差异,为了更好地爱护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当学生理解错误时,教师不应该完全否定,而是要更多地关注学生态度的转变,或者从学生的回答中寻找其思维的闪光点,恰当地进行点拨,适当地进行指导。因为如果没有情感的沟通,智慧的交流是无法达成的,尤其对于那些平时不发言或少发言的学生,教师保护性、引导性的评价语言,更如一缕缕温暖的阳光,能融化学生内心恐惧学习的坚冰。因此,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有效的评价语言,能为所有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能给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体验收获与自信,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四、评价语言客观真实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教师客观真实地针对每个学生的表现予以激励性评价,会让学生扬长避短,也会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顺利。例如,对于好动的学生,当其课堂表现良好时,教师要及时肯定:“瞧,坐得多端正!”这样该学生会坐得更端正;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教师可以观察他的眼神、动态,发现他对回答某个问题缺乏信心时,要及时鼓励:“我相信你能行。”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要即时评价:“这不是挑战成功了吗?老师希望你更勇敢。”这样的评价,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让学生知道,光主动还不够,认真也很重要,这正是评价的客观性。

教师的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住学生。教学中,教师只有真诚地关爱学生,恰当巧妙地进行评价,用自己因时、因人、因课而异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常听常新,使学生充满期待,才能使课堂交流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评价语言丰富差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思考
灵动的评价语言让课堂锦上添花
给评价语言套上语用“范儿”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巧用评价语言,打造高效课堂
浅析教师评价语言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引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