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服装企业,思维“短板”在哪里?

2015-11-10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清仓款式短板

互联网服装品牌对传统品牌的攻击性很强,其中一个核心就是供应链和小组制有关系,两者是一套系统。韩都衣舍的柔性供应链是由营销企划、产品企划和生产企划相互配合的,解决了互联网品牌款式更多更新更快、性价比更高的要求。

互联网的优势和特点,是不会轻易变的。为什么我坚持只做线上,不同意做线下?如果一个线上品牌做了线下,你的基因就变了。你的多款、少量、以销定产是不匹配线下资源的,因为线下的模式是相反的,线下的模式是不断地追求开店。开店过程中追求什么?追求每一款的下单量越来越多。比如说我一开始开几家店,一款下500件,然后不断地开新店,开到几百家甚至几千家的时候,一款就可以下几千件、几万件,反推我的供应链,压低成本,控制供应链,完成销售,然后提高性价比。但是这种模式,对于互联网品牌是不适用的。

你怎么可以想象一个互联网服装品牌居然会一上来就下10万件的订单?如果发生了,那就不应该叫互联网品牌,你怎么知道会卖10万件?传统品牌模式更多时候是在“赌”市场。

读懂互联网品牌的供应链

大部分线下传统品牌夏装怎么做?

第一是每年的订货会。夏装的订货会在每年的10月到11月,订货会开完了,其实绝大部分货就确定下来了,包括款式以及对应的数量都确定了。12月份到下一年2月份,全部生产完之后,3月初就把货送到店铺里面去销售,到了6月、7月,卖得不好的,就疯狂清仓、打折,赌错了就赔钱,赌赢了就赚钱。10月份的订货会,就是一个“赌”字,赌什么?赌各个加盟店和直营店老板的眼光。

互联网品牌怎么玩?

我们也是10月、11月确定第一批夏装款式。先确定第一批夏装款式,12月到下一年2月份生产,生产的数量是预计销售额的40%~50%。这个比例是怎么确定的?是根据供应链的返单能力来决定的。比如说,去年夏天我卖了1亿元,今年预计大概会有增长,保守一点增长40%,增长0.4亿元,但我不会全部生产出来,会先生产5000万元~7000万元的订单,这个数量比较靠谱。确定生产数量之后,就给工厂下订单,在12月到2月进行生产,3月1日第一批货上架开始卖。

3月一上架,后台系统就开始统计数据,每10天一个周期,会进行“爆旺平滞”的排名。比如上了100款,到3月10日,公司内部的系统就会统计出数据,报告各款产品的排名。我们有数据模型,关联数据有十几项,核心指标是转化率,排名高的就是爆款,排名低的就是滞销款。

这个报告出来之后,爆旺款,就是卖得好的,可以返单,马上再生产。一开始生产了500件快卖没了,马上再生产1000件。如果是滞销款,就马上开始打折。3月10日夏装还没有穿,但我们已经开始打折了。例如,一条连衣裙价格是398元,数据出来没人买,有很多原因,款式不好,或价格太高,那就降价卖368元。过了四五天,还是卖不动,再降到298元。夏装销售的旺季是4、5、6月,一旦卖得不好,就会在大家需求上升的时候迅速卖掉。如果这款连衣裙的款式不太好,你在四月份卖298元,没问题,但放在6月份卖试试?很难卖得动。7月份降到128元,可能也没人买,因为该买的都买了(图4)。

传统的工厂,2月份夏装已经生产完了,2月、3月开始生产秋装了。但是韩都的供应链,一直到5月都还在生产夏装。卖得好的爆款还在返单,新的款继续生产,只不过越往后面,生产的单量就会越少,因为到了季末,5月基本不返单了。7~10天一个返单周期。到6月份,韩都也开始夏季清仓,开始做秋装的开季。

传统企业,在夏季清仓的时候,互联网品牌应该是秋装的开季。因为恶性库存基本没有了,只留下少量的良性库存,明年可以卖的,比如说畅销款,夏天返单多一点点也可以留下来,但它不是恶性款。大部分传统的服装行业留下的款都是恶性的,今年卖不掉,明年也卖不掉,后年更卖不掉。恶性款就是账面上一大堆钱,根本套现不了。韩都衣舍基本都是良性库存,今年放在这儿,明年一开季就卖,不用为此发愁。

结果是,我们当季的售罄率95%,最多只留5%,而且是良性。服装如果能够做到这样的售罄率,而且旺季正价销售和打折清仓同步进行,季末的清仓占比非常小,那么低价也一样可以实现好的利润。

逛是强需求,买不是强需求

有人会问:“韩都为什么能赚钱,韩都的价格也并不高,居然还有利润,高明在哪儿?”

如果一个互联网品牌,把这个供应链体系玩好了,一个线下品牌怎么来竞争?如果不是大牌,大家拼的一定是性价比。拼性价比的时候,线下怎么能拼?

同样都是50元钱的成本,韩都卖到100元还可以做促销,还可以做赠品,还请得起全智贤,但别人两倍的价格也赚不了钱,还亏钱。

如果大家把一个互联网品牌的攻击性想清楚了,你为什么还做线下呢?这是我的观点。因为线上都这么玩,线下就越来越玩不起了。

有人说不对,线下有体验,线上是无法体验的。逛商店、逛街、逛店铺是我们这代人的需求。我是70后,不代表未来,代表商业消费未来的一定是90后、00后,他们代表未来,你的商业模式一定要支撑他们的消费习惯,而不是伺候我们这帮人,中老年这一代已经逐渐不是消费主流了。这个时代要求的体验,应该是90后、00后要求的体验。我女儿现在6岁, iPad玩得很溜,不认识字,她拿着在那儿玩,为了防止眼睛近视,家里限制她每天玩的时间,她天然对PC、移动很适应,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长大,她有她的体验。

线下购物体验的习惯,是我们这代人和上一代人的生活经历所养成的。但新生代的消费者未必如此。消费者逛是强需求,买不是强需求,我可以去逛,去看看那件衣服就走了,回家在网上买。

现在是移动端了,PC端的流量正在大量往移动端转移,移动的消费占比一直在持续增加。是PC端的体验好还是无线端的体验好?无线大部分都是手机,手机再大,它的屏也没有PC的体验好。如果讲体验的话,为什么大家在一个体验差的地方拼命地消费,在体验好的地方反而不消费?

道理一样,方便、随时随地,是移动端主要的体验。线上线下也是这样的道理,线下方便吗?可以随时随地吗?为了追求所谓的体验,要付出的成本太高。有了无线之后,手机虽然体验差一点,但能够随时随地,更方便了。

整个市场,互联网就是海洋,传统就是陆地,互联网正在加深温室效应,海洋越来越大,陆地越来越小。如果你是海洋生物,你为什么还老琢磨着去陆地上找饭吃呢?海底足够大,有足够你吃的东西,而且海里的机会非常多。

有人曾经问我,未来趋势,线上线下在消费品领域的比例是各占多少?有人说线上线下各占50%,其实我个人的观点是,线下能有20%就不错了,这20%还主要是中老年人,年轻人都在线上的80%里面,再看个三年五年,一定是这样的趋势。

我们要坚定地说不要去想线下,一些同行在前段时间走了弯路,就想去开实体店,去做官网,其实这是在用短板去抢线下那个越来越小的市场。

现在韩都的供应商总数是240多家,最小的订量是100件商品。下单交货的平均周期是20天,夏装7~15天,春秋装10~20天,羽绒服接近40天,平均的周期是20天。韩都2014年新款的数字在增加,至少超过3万款。超3万款生产销售的款式,这是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因为他们希望有更多的选择。新款有40%以上的返单比例。这是韩都的核心竞争力,韩都没有赌的东西,而是在尽最大的可能做以销定产(图5)。

猜你喜欢

清仓款式短板
聚焦短板弱项 精准发力施策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木桶短板理论”更具人生价值
虚假“清仓大甩卖”是“消费欺诈”
Dream Bag
最火的单品款式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
初为人母的着装困扰
千里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