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考试的价值
2015-11-10张俊英
张俊英
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考试是教师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在新的教育教学形式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考试,通过改变自身的观念,根据新课改理念和教学大纲,认真研究考试命题,完善评价标准和方改善考试的外部环境法,充分发挥考试在新课改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良好促进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 考试 课程改革
考试是教师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管理的手段之一。一直以来,作为一种重要的选拔和筛选手段,考试影响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从而出现了“唯考试”论,一些学校甚至用人企业都过分追求升学率以及分数,这样片面地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做法使得对优秀人才的甄选方向产生的偏误,损害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观念。而在现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的新阶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考试,通过改变自身的观念,改善考试的外部环境,根据新课改理念和教学大纲,认真研究考试命题,完善评价标准和方法,充分发挥考试在新课改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良好促进作用。
在新阶段下,考试如何组织,考什么内容,以什么方式考,如何评价等都是需要我们研究的问题。一些人认为考试是“应试教育”的“核心”,不消除考试,就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子。学生的课业负担重,教师的教学压力大皆是考试带来的结果,高分低能也是考试带来的后果。其实,这也是一种对考试的片面看法,考试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而已,而应试教育是一种教学观念和思想,是一种单方面发展学生,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功利化思想。考试作为一种人才选拔的手段和标准,它与素质教育并不冲突,素质教育也是需要考试的。基于这样的一种认识,我们相关部门在近年的教育改革中,对考试的制度、内容、方法等实行了多次改革,以期实现考试的科学化、现代化如,进行知识能力综合考核,实行标准化考试等,以增强考试内容的客观性,使考试结果与目标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等。
众所周知,我国新世纪开始的课程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系统工程。在这样的一个宏大工程中,除了有关课程内容、设置、管理,教学方法改变外还有一个亮点不容忽视,那就是改变过去那种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要发挥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发挥评价对改进和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作用。对评价的改革中,考试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是关键所在。因此,我们要积极发挥考试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促进作用。
一、树立发展性评价观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每个人在竞争中都会面对各种形式大小的考试,在学校的各种考试,毕业后参加工作后的晋级职称资格考试等等,都是需要我们勇于面对的。要想在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就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学校的各级考试中,学校内部的考试应该看成学生学习的一个新的起点,而不应该是终结性的观点。通过合理地利用考试这样的一个手段,让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能够及时弥补不足,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考试也使得教师能够认识自己在前一阶段的教学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反思自己的问题,改进教学,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经验。而且通过考试,教师能够对学生能够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这样的学业考评,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学生获得好的考试分数。同时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改善考试的外部环境
在过去的学校教育教学中,之所以会出现重视升学率,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走的这些现象,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以及学校的管理和评价制度,当学生的考试成绩被片面地夸大为评价一个学校教学质量好坏。一个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的时候,就会对学校的发展方向以及教师的价值目标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如果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不去改变这样的现状,不去做有针对性地改革,是难以在考试的外部环境做出转变的,也就无法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因此,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在深刻领悟新课标理念以及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对教育管理制度、政策已经评价标准做出相应的改革,使教育评价、学业考试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重要过程。
三、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要想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我们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将笔试作为唯一考试形式评定学生能力的做法。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最重的笔试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采取形成性评价。教师要采取作业检查、口头提问、成长记录登手段,和笔试完美结合起来。将学生在某一时期内学习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和水平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依据,从而使得评价更为真实和全面,更能够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
四、加强考试命题的研究
在这次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对课程内容的改革表述为:改编传统课程内容中繁琐、难度大、偏门、陈旧的现状,要精心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改革是否顺利实现,考试形式和内容的改变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如果考试内容还是侧重于“繁、难、偏”那改革就成了一张白纸,无法实践下去。因此,我们要加强对考试命题的研究,把握好学科知识的基础要求,处理好题目形式与评价目的、题目答案与学生个性化、多样化解法等方面的关系,真正使学业考试成为了解、检查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水平,反馈教师教学效果,促进新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
(责编 张景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