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爱云:永远为英雄哥哥们守灵

2015-11-10梁培柞束华静

铁军 2015年11期
关键词:淮阴老庄烈士

梁培柞 束华静

李爱云2010年被评为“中国好人”、“江苏好人”,2013年7月成为江苏省“道德模范”候选人。提起“李爱云”这个名字,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提到她为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默默守灵46载的感人故事,在淮阴那片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无人不知。

为了民族解放,哥哥李云鹏和烈士们把生命留在了淮阴的热土上;为了让烈士们的精神发扬光大,妹妹李爱云默默来到淮阴,将自己的青春留在了烈士们身边。

在淮阴区老促会的联系下,我和李爱云老人见了面,她朴素的模样和我心中的预想一致。她刚出院没多久,面庞清瘦,谈起八十二烈士的英勇壮举和对云鹏哥哥的思念,她几次摘下眼镜抹泪。

少年胸怀报国志

李云鹏在兄妹中排行老大,原名李亚光。身为小学教员的父亲李梦祥是个爱国志士,他为大儿子、二儿子分别取字“凯门”、“旋门”。因为父亲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李云鹏有机会一直读到高小毕业。李爱云说:“当时战事紧张,父亲常在家中和伯父谈论国家大事,大哥耳濡目染。”1938年家乡徐州沦陷,有志之士到处高喊抗日,李云鹏和同学一起前往离家8公里外的丰县华山镇,参加了地下抗日组织。1939年,八路军的苏鲁豫支队路过沛县,要扩军,李云鹏心怀报国之志,自告奋勇参了军。“大哥是1939年正月十九穿上军装的。那天父亲跑了好远去送他,可谁会想到那是他与大哥的最后一面!”

李云鹏离家四年,家里亲人一直惦记着。其间听说他被选送到延安学习,后来又听说他到了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一个连队当兵。

“在刘老庄战斗前,哥哥曾给家里寄过两封信,后来那成了家里亲人惟一的回忆。”如今,这两封信已成为革命文物,收藏在沛县档案馆内。不过,李爱云还珍藏着复印件。

第一封信是发自泗阳,而第二封发信落款地址就到了淮阴县刘皮和尚庄。正是这第二封信中,落款由“李亚光”变成了“李云鹏”。李云鹏在这封信中告诉家里人说,“在外做生意,没有固定地址,路途艰辛,鬼子常出来扫荡,这地方很艰苦,所以我之工作精神,非常兴奋……”

这封信后,李云鹏再无音讯。

父母盼再见儿面

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82名官兵,在淮阴刘老庄战斗中全部壮烈殉国,李云鹏是四连指导员。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撰文表彰:“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把它誉为“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然而,在那信息闭塞的年代,烈士家中盼儿归的家人却无从得知。

直到一年以后,李梦祥收到同样在部队的表弟孙一涛的来信,表弟信中带来了李云鹏牺牲的噩耗:“……云鹏侄是去年三月十八日在淮阴刘皮镇西南之刘老庄牺牲的。他们同吃人的野兽搏斗了一整天,终以实力悬殊,弹尽援绝,全体遇难……”

得知大儿子牺牲后,父母亲将其余五名子女的名字都改了。“二哥叫云昭,三哥叫云彩,四哥叫云彤,五姐叫翠云,而我叫爱云,是敬爱云鹏之意。”李爱云说。

“我几乎是听着大哥的故事长大的。家里兄妹6人,他是老大,我是最小的,他牺牲时我还没有出生。”尽管李爱云从未见过大哥李云鹏,却时常听父亲提起。“他是父亲一生中最大的骄傲,也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骄傲。”

说起大哥牺牲给父母亲带来的悲痛,莫过于大哥牺牲后父母一直没有办法去儿子牺牲的地方看望。这个悲痛,一痛就是20年。直到1963年,作为烈士家属,父亲李梦祥被刘老庄连第一次请到了部队,并和部队一起第一次来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墓前参加了纪念活动。刘老庄是江苏省淮阴县(现改区)的一个乡,交通很不方便。那一次父亲从徐州坐车到淮阴,再坐每天只发一趟的公交车才能到乡上。“父亲已经70多岁,凌晨出发深夜才到乡上,父亲晕车吃不下饭,去一趟特别辛苦。”那是儿子1939年走后第一次父子“重逢”,这时已经过去了25年。

李爱云记得,打那年以后,大哥牺牲地的县乡政府每年都要送“光荣匾”到她沛县老家,父亲在每年的3月18日烈士牺牲日都会从老家徐州来淮阴刘老庄为大哥和他牺牲的战友扫墓,直到年事太高走不动了为止。

妹妹自愿守英灵

1967年3月18日那天,李爱云第一次来到哥哥当年牺牲的地方。她年迈的父母亲领着她来到刘老庄祭扫八十二烈士墓。李爱云亲眼看到成千上万的淮阴父老乡亲、兄弟姐妹,手捧自制的小白花祭扫八十二烈士墓。“我记得一大早,听到外面自行车蜂拥进陵园,我惊得坐了起来。那时自行车本来就不多见,那么多自行车一起涌向陵园,震撼了我。淮阴人民缅怀烈士的精神感染了我,激励了我,我暗暗地下了到刘老庄为哥哥和他牺牲的战友们守墓的决心。”

1969年,正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代。李爱云是老三届,她主动要求插队到刘老庄,陪大哥他们。

没想到,家里父母和哥哥姐姐个个都支持她。1969年7月,李爱云自个步行到30多公里外的沛县办理了户口手续。这一年,才20刚出头的李爱云插队落户到了淮阴。

父亲把李爱云送到刘老庄时特别告诫她,来淮阴后,要以大哥为榜样,好好学习,听党的话,跟党走。要做到三点:一是在政治上不要犯错误,要不为名、不为利;二是在经济上不要犯错误,不要为金钱所动;三是不要在生活作风上犯错误,保持女性的纯洁性。

刚到那里,李爱云按照当时淮阴县委的安排被分配到刘老庄大队一队插队当农民。此时,淮阴正在实施旱改水。李爱云白天和大伙一起搞旱改水,手推肩挑样样不落后。到了晚上,作为大队民兵营副营长,她还要带领民兵进行突击训练,有时一练就到深夜。不事张扬的李爱云一直住在村里五保户破旧不堪的房子里,吃的是酸菜、稀饭,与其他知青一样劳动。在劳作中,李爱云由于长时间在水里浸泡,腿上、胳膊上都患了皮肤病,难看得像树皮一样,而手上也起了鹅掌病,冻裂的口子还不断往外流脓水。她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用她的话说:“哥哥在这儿把命献给了党,我吃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她一直没有炫耀自己的特殊身份,默默无闻地过着平凡的生活。说到这段,李爱云轻轻笑了笑:“我初到刘老庄大队时,生活条件很差,我体单力薄,各种困难都在考验着我。我想:八十二烈士的眼睛在看着我,我绝不能给他们丢脸,所以,一切困难都挺了过来。我爱这个地方啊!”

李爱云对自己提出过这样的要求:绝对不能给长眠在这块土地上的英雄哥哥丢脸。所以,1969年11月份南京军区政治部特招李爱云去参军,她没有去;1970年组织上推荐李爱云去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读书,她深知上大学可以改变她的命运,但一想到哥哥李云鹏牺牲时才23岁,他的好多战友连名字都不为人知,她又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1971年,家乡徐州市委派人来淮阴招她回市区工作,又被她推辞了。“因为我不想离开哥哥和他的战友们,因为我要证实自己不是为了‘下乡镀金,不是为了以下乡为跳板,所以我决定不离开淮阴这片土地。我放弃了这三次机遇,但至今都不后悔!”李爱云坚定地说。

1971年化肥厂招工,组织上一句“化肥厂易燃易爆易炸,你去不去?”李爱云毅然来到化肥厂工作。后来,她经媒人介绍,与一个淮阴本地的普通工人小伙结了婚。李爱云说,她选择一生落户在淮阴,就是为了守护烈士们的英灵。

46年来,让李爱云欣慰的是,每年的3月18日都有成百上千的人到烈士陵园进行祭奠,以弘扬烈士的精神。望着林木葱茏的烈士陵园,70岁的李爱云佝偻着背,清理着四周杂草,嘴里念念有词:“哥哥们,我又来看你们了。”

生命不息 守墓不止

作为烈士的亲属,李爱云以她突出的表现,曾于1992年到2002年期间被选为淮安市第三、第四届人大代表,淮阴县政协第五、第六届委员。2009年,她又被增选为淮安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员、淮阴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

李爱云2001年12月从淮阴区质检局退休了。退休前,她是局里的一名普通办事员。退休后,她一边守墓,一边担任校外辅导员,她决定把八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向中小学生和群众义务宣讲,传承八十二烈士的精神。

1999年,当得知县政府要筹资兴建八十二烈士纪念馆时,李爱云夫妻俩把家中仅有的1000元捐给了政府。她还多次为困难户、为社会公益事业、为灾区捐款。在生活上,她为人正直,甘守清贫,处处以烈士亲属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从不向组织上提过任何要求,一直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在李爱云的家中,我看到她为义务宣讲手书的稿子,她在本子上写下“同志们,我们是怎样的,我们生活的世界就会是怎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之一就是爱国。……八十二烈士是黑夜里讴歌光明的雄鹰,他们虽然没有看到光明,但他们坚信未来一定是光明的!八十二个人,只有二十六位留下英名,他们默默用自己的生命成全了今天人们的幸福。八十二烈士中还有五十六名无名英雄,我不知他们是谁,但我们清楚知道他们为了谁!”

看到她对现在生活的满足,她向我说起和老伴的日常生活、外孙女的乖巧。我没有问她是不是后悔当初的选择,一切都在她的脸上写着,就像她说的“我这样做是我的一份责任,一份义务。我这样做人生才有意义、有价值,我这个烈士的妹妹才算合格。”

猜你喜欢

淮阴老庄烈士
一饭千金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淮阴:母爱之都
吹响老庄全面振兴的“冲锋号”
淮阴:活跃着一支“老兵”调解队伍
谎言
向烈士致敬
两代守墓人:一样的烈士情怀
英勇不屈的“刘老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