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恩重如山

2015-11-10黄朱清

铁军 2015年11期
关键词:张文老乡新四军

黄朱清

城市:北京

时间:2014年10月29日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张文

张文,上将洪学智的夫人,是红军老战士,又是新四军老战士。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的孙国栋,几年前拜见过张文。通过孙国栋,我们在北京相约采访张文。女儿洪阳接待我们,她执意说,“妈妈年纪大了,形象不像以前,聊聊可以,不拍影像”。无奈,无法架起摄像机,我们只能用普通相机录下几段视频。

张文的居所,在北京的采石路上。家政保姆扶着张文,到客厅与我们见面。老人气色还好,脸上透出红润。95岁的老人,说话思路是清晰的。

张文,1919年7月出生,四川省通江人。

1933年,张文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分在红四军被服厂,以手工缝制军服。1935年,张文跟随部队参加长征,攀越铁索桥,翻过夹金山。她和洪学智就是在过草地的时候结成良缘。媒人是红四军军长王宏坤和爱人冯明英。当时,洪学智是军政治部主任。

1939年夏天,洪学智和张文在抗大工作。蟠龙,是延安东北山沟的一个集镇,张文的女儿在这个镇出生了,取名醒华。此时,抗大总校奉命开赴晋察冀抗日前线。张文抱着女儿,随洪学智领导的四团向晋东南进发,到太行山办学。

队伍在陕北的荒山秃岭上爬上爬下,走了很多日子,才到黄河岸边,这时已经是汛期,黄河水奔腾咆哮。好不容易渡过黄河,到了同蒲铁路线的边上。同蒲铁路,是贯穿山西省中部的南北铁路干线,自大同经太原、侯马至蒲州镇以南的风陵渡,日军严密封锁铁路,沿线修了不少碉堡。一天夜晚,部队决定突破日军封锁,穿越铁路,校长罗瑞卿要求所有带孩子的女军人,要绝对保证孩子不哭、不暴露目标。洪学智对张文说,“把孩子留下吧”。张文双手哆嗦,把女儿交给他。洪学智接过孩子和张文一起往山下跑,找到不远处的一间草房,轻轻推门给老乡打招呼,“我们要过铁路,带孩子会影响部队行动,把孩子留给你们”。张文说,“你们收下吧,如果我们牺牲了,你们就把她当做亲生孩子”。老乡看着洪学智和张文,“那就留下吧”。孩子左胳膊上有块痣,张文记住了。天蒙蒙亮,部队顺利通过铁路线,几天后,到达晋察冀根据地的陈庄恢复上课,这里是晋察冀军区抗大二分校所在地。

新四军军部重建,洪学智受命率抗大华中干部大队开赴盐城。

1942年,洪学智在新四军三师任参谋长。张文已怀孕第三个孩子六个月,她带着幼子洪虎,住在三师政治部副主任杨光池的妹妹家里。这原本是个五口之家,一下变成七八个人。为增加张文的营养,这家的主人三天两头晚上去捉青蛙。一天夜里,张文觉得肚子痛,老乡找来接生婆,张文在凌晨生下第二个儿子洪豹。三师反扫荡打得正激烈,包括刘老庄战斗,82名干部战士壮烈牺牲。张文带孩子转移到海边的芦苇荡里。之后,当地一个农民用独轮车把张文母子三人往阜宁送,白天赶路,晚上找地方歇脚,整整走了四天,才到了新四军三师驻地。张文付钱给这位农民时,农民知道张文是新四军,说什么也不收。一来一回,需八天时间,农民兄弟分文不取。

全国解放,张文的身边已有五个孩子,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唯有当年送到山西老乡家的大女儿没有信息。抗美援朝时期,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的洪学智,率部队奔赴朝鲜作战。张文被任命为志愿军后方留守处幼儿园主任。看到身边的孩子,她思念大女儿。随即,她给洪学智发去电报,说出寻找女儿的想法。征得丈夫同意后,张文去了山西。在曲阳县,时任县长的郭守瑞,听说张文来找十多年前留在山区老乡家的女儿,特派一名侦查员陪同。经过多方寻找,在一个叫思西村的村里,找到了做木匠的王英,正是他家当年收养了洪醒华。见到已经长大的女儿,张文喜出望外,潸然泪下。她对王英夫妇说,你们养育她就是对我恩重如山,孩子是我的女儿,也是你们的女儿,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恩情。

女儿从山西找回,身体瘦弱,常生病。洪学智、张文倍加关爱。后来洪醒华在长春就读吉林医科大学,毕了业被分到甘肃酒泉铁路局卫生院工作,1971年,跟随丈夫调往河南正阳县熊寨公社卫生院,为“五七”干校的干部和农民防病治病。

洪醒华育有一男一女,每次生孩子,养母都从山西赶来照顾,直到孩子上幼儿园才回去。养父去世后,醒华怕养母孤单,把她接到北京的家里安度晚年,直至为她送终。

1995年,《光明日报》报道了首批高校收费生情况。其中,老区有的学生成绩优异、却生活特别困难。张文闻讯,产生了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想法。她在北京的子女有六个,一家负责一名,张文和洪学智再各资助一人,合起来资助北大八名大学生上学。北京大学的校刊以《老将军一家热心助学,八特困生解后顾之忧》为题,宣扬张文全家助学精神。以后,洪学智和张文又特意把这八名受助学生请到家里做客,鼓励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国家有用人才。

20世纪80年代,张文被聘为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理事。几十年来,她动员社会力量,让更多的贫困地区孩子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爱。2011年,张文被评为“中国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颁奖词这样写道:

改变了千千万万个孩子的命运,成就了千千万万个孩子的梦想,沐浴慈善,享受温暖,令人感动;践行慈善,体味快乐,使人高尚。

记者感言:我军历史上,洪学智是带有传奇色彩的:2次出任总后勤部部长,两次授予上将军衔,两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6年11月20日,他走完94年的人生,把骨灰留在了安徽的金寨,与大别山区人民永世相伴。军民如鱼水,这是人民军队创建88年来缔造的真理和天理。在艰难困苦的长征路上,17岁的张文与已经是红军军职干部的洪学智结婚,开始了战争岁月的婚姻生活。这对红军、新四军夫妻,有八个儿女,有的是在烽火硝烟里生下的。行军、打仗,有了孩子又喜悦又堪忧,孩子就放在老百姓家里,或在老乡家里临时避险,总之,人民像亲人一样,节衣缩食、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呵护革命的后代,可谓“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当年,张文以革命利益为重,忍痛割爱,把出生不久的女儿送给了素不相识的老乡家,母女分离10年以上,才把孩子寻找到。山西百姓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求索取,不图回报,不计困苦,把洪醒华抚养成少年,他们的恩德比海深,比天高。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历程,始终闪耀着人民与军队血肉相连的熠熠光芒。新四军军长陈毅曾慨叹人民对革命战争的贡献,“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张文感恩山西老乡,心系盐阜人民,晚年资助贫困大学生,20年如一日,乐于做儿童慈善事业,以朴实无华、却光彩夺目的举动,谱写了一曲新四军老兵报恩人民的生动赞歌。

(责任编辑 魏冉)

猜你喜欢

张文老乡新四军
新语
说说“三不腐”
荆楚老乡敲钟忙
张文作品
詹一刀
今非昔比,婚前约定有效吗?
苗家小阿妹
“新四军与新中国”征文与研讨活动参考题
偶遇鹦鹉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向百家图书馆赠送《新四军全书》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