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攻坚英雄连”方队誓做最强特种兵

2015-11-10马振束华静

铁军 2015年11期
关键词:特战特种部队特种

马振 束华静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中,“攻坚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以二十一集团军特种作战旅为主抽组,该旅作为中国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反恐特战部队,隶属兰州军区。这个旅的前身是由名将彭雪枫在抗日战争中创建的,改为特战旅后,干部战士自豪地将本旅称之为“雪枫旅”。77年来,部队走出过百余位将军和数以千计的功臣模范。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军队职能使命的拓展,反恐成为解放军的一项重要使命。2000年,雪枫旅以特种作战连八连为依托,成立了部队历史上的第一支反恐特战分队。如今,八连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天狼突击队”。

“天狼突击队”这个名字来自“西北狼”。在西北,这个中国重要的战略方向上,它承担着独一无二的重任。

建功抗战烽火

“攻坚英雄连”英模部队前身为1938年6月在河南省确山竹沟镇组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是由抗日名将彭雪枫和张震、肖望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的。抗战时期的番号为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三十一团。

1938年1月下旬,在侵华日军进窥中原的危急形势下,毛泽东指示彭雪枫立即前往河南,利用与西北军的旧关系,在中原开展抗日工作。2月中旬,彭雪枫率原八路军驻晋办事处部分人员到达河南确山县竹沟镇,4月,在竹沟镇举办教导队,招收豫南抗日青年,培养抗日干部。6月28日,新四军抗日先遣大队(即雪枫旅前身)在此创建。是年9月,彭雪枫根据毛泽东电令和周恩来、叶剑英的指示精神,在竹沟组建了373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9月27日,竹沟抗日武装隆重举行进军誓师大会。

1938年10月25日,彭雪枫率部东渡黄河进入敌后,到达淮阳东部窦楼。27晨,日伪骑兵前来袭击,彭雪枫果断指挥,迂回包围,迅速接敌,抢占先机,经两小时激战,击毙敌少尉军官以下数十人。这是自开封失守后,在豫东对侵华日军的第一次惩罚,是新四军游击支队东征后的第一仗,也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豫皖苏边区同日军打的第一仗。

初战的胜利,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扩大了共产党、新四军的政治影响,鼓舞了当地群众的抗日热情,许多年轻人纷纷要求参军,一些地方武装也积极向我军靠拢,从而为更加广泛地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为后来建立的东起运河、西临平汉、北自陇海路、南到淮河的两万多平方公里土地,600万人口的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初战的胜利,还锻炼了队伍,提高了战术水平和干部的作战指挥能力,增强了对日军作战的信心。依托抗日沟、青纱帐,为开展平原抗日游击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窦楼村战斗之后,新四军游击支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不断发展壮大。

在窦楼打响抗日东进第一枪后,这支部队先后转战豫、皖、苏边界和津浦路地区,粉碎了日伪军大规模扫荡,在板桥集战斗中开创了我军历史上用机枪击落敌机的光辉范例。这支诞生在抗日烽火中的英雄部队,以其灵活多变的战法、神出鬼没的用兵,给日寇以沉重打击。

1940年5月,毛泽东指出:一年来,豫皖苏边区迅速得到发展,部队和地方武装不断得到扩大,你们的工作很有起色,中央对你们取得的成绩深表满意。

1945年5月中旬,该部在宿南战役中重创日军,全歼伪军一个团(伪十五军三团),揭开了苏豫皖抗日军民大反攻的序幕。

宿南战役之前,为了给敌人造成错觉,三十一团开始北撤。就在日伪军麻痹大意之际,5月21日,北撤部队突然掉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驻任家集据点的伪十五师特务三团发起进攻。当晚11时,部队借着夜色的掩护,迅速占领周围民房,寻找最佳战斗位置。根据战斗部署,三十一团一连担任主攻,负责摧毁敌炮楼、火力点,为后续部队开辟道路。

22日拂晓5时许,一连发起攻击,部队越过深约四五米的外壕,与敌人展开激战。突然,附近一个三层炮楼内机枪喷出火舌,伪团长任亚航带领几十名伪军龟缩在里面负隅顽抗、等待援兵,一连官兵被猛烈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

危急关头,连长带着其他官兵从炮楼正面发起进攻,吸引敌人火力。趁此机会,王连生架梯攀上炮楼,在大火浓烟之中连续将手榴弹投进敌人炮楼内。最终,伪团长任亚航带着32个伪军做了俘虏。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三十一团将伪十五师特务三团全歼。此次战斗,共俘伪特务三团团长任亚航以下100多人,缴获步枪100余支,短枪20余支。因在战斗中敢打硬拼,威震敌胆,战后新四军第四师授予该连“攻坚英雄连”荣誉称号,授予王连生“一等战斗英雄”称号。

抗日烽火中,雪枫旅成为开辟豫皖苏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主力部队之一。解放战争时期,鏖战宿北,阻援孟良崮,激战南麻,大捷胶东,奋战益林,苦战盐南,决战淮海,横渡长江,解放杭州,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浙东渡海肃剿残匪、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奔赴甘南平息叛乱。1985年组建侦察分队赴滇作战,在开展群众性大练兵、执行战备训练、国防施工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任务中,忠实履行了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神圣使命。

雪枫旅在多年的战斗中,锻造出“赤胆忠诚、崇文尚武、机智勇猛、生死相依”的雪枫精神,铸就了“特种部队特种人,特种精神特种魂”的旅魂。

向特种作战转型

1984年,雪枫旅担负了兰州军区特种营训练试验任务,拉开了特种部队建设序幕。随着特种部队在现代战争中作用的凸显,1994年特种营所在团改建为特种大队,朝着“精兵、合成、高效”的目标迈进。后来特种大队扩建为特种作战旅,逐渐完成了从传统步兵向特种作战力量的转变。

2009年6月,部队千人百车整建制远赴阿里高原,全面锤炼野战生存、极限耐寒、长途奔袭等多种高原高寒地区特种作战能力。

2013年,“砺刃—2013”全军特种部队比武竞赛在华北某基地展开,这是自解放军特种部队组建以来首次综合性比武竞赛活动,雪枫旅夺得2金4银6铜的佳绩。

2014年,雪枫旅结合担负的特种侦察监视、引导打击评估、敌后渗透破袭等作战任务,围绕快速反应、情报侦察、机动投送等9种能力,构建了明晰的旅、营、连战斗力标准体系,不断更新升级特战理念。

随着夜视镜、微光夜视器材、激光测距机、无人机等装备陆续列装,该旅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为高技术条件下特种作战提供了硬件支撑。

“跳!跳!跳!”去年深秋,一朵朵伞花盛开在世界屋脊。该旅首次整建制伞降训练在雪域高原展开,官兵在无空中指挥、无地面引导、无气象保障的条件下直“捣”敌指挥所。4种伞形、4种跳伞方式、3种跳伞高度、2种开伞方式,该旅创造了数项全军训练纪录,标志着我军特种作战部队具备了高原高寒地区实施伞降渗透作战能力。

从单一伞型到多种伞型,从小组跳伞到建制跳伞,从内陆平原到雪域高原……伞降训练的变化,正是该旅探索建设现代特种部队在人员技能、装备保障、战法训法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75年的漫漫征程中,八连在这个部队的编成内转战二十多个省区,先后参加了著名的“板桥战斗”、“三十三天反扫荡”、“姥山阻击战”等上百次战役战斗,经受了战火硝烟的洗礼,向来以敢当尖刀、善打硬仗著称,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曾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二等功9次、三等功13次。

八连先后被新四军第四师树为“雪枫模范投弹连”,被北京军区、兰州军区、成都军区授予“好作风八连”、“‘硬骨头六连’式连队”、“团结战斗模范连”和“三等战功连”荣誉称号。五个荣誉称号挂在连队门口,八连因此被旅里戏称为“五星级连队”。

从特种作战连到反恐特战精锐,天狼突击队八连走过的道路,正是今日解放军特种部队飞速变化的一个缩影。

并不是每名战士都能成为合格的特种兵。由于特殊的身体、心理素质要求,在征兵时,特种兵的淘汰率仅次于空军招飞。“在有些地方,经常会出现无法招满的情况。”旅长王炳军说,即使入伍到了特种部队,由于无法适应严酷的训练,一些战士也会被调整到其他岗位。

在天狼突击队,特战队员全部是高中以上文化,30%以上达到了大专文化程度。85%的官兵掌握计算机技术、军事英语、反恐手语等内容。在中巴(巴基斯坦)反恐联合训练中,中方队员能熟练运用多种信息化反恐特战装备、指挥侦察装备,已成为训练场上的新亮点。所有特战队员都能熟练掌握6种以上轻武器,全部会跳伞、机降、攀登、游泳、驾驶、格斗。

依靠高素质兵员,天狼突击队先后攻克30多个反恐训练难题,连续进行超强度、大难度、高危险性实战训练。

2010年,雪枫旅组织“天狼突击队”魔鬼训练周,深入丛林、高山、戈壁、沙漠等生疏恶劣环境,把水上渗透、破袭抢点、夺取扼守、8公里奔袭等45个实战课目,设置成集体能、技能、智能于一体的魔鬼训练。

官兵每天只发一个馒头、一瓶水、一包榨菜,每天只睡2小时、行程55公里,饿了靠蝎子、蜥蜴充饥,渴了喝露水、蛇血,在复杂环境中锤炼天上飞、水中行、荒野生存的过硬本领。

“舍身救战友的模范指导员”张新奎

八连拥有77年的光荣连史,英勇善战是这个英雄连队的传统。

张新奎1976年参军后,被分配到“好作风八连”当战士。1983年任八连连长不久,部队便开展了特种训练。他带领战士摸爬滚打,风餐露宿,跋涉沙漠,出没边境,在戈壁滩上摔打了两年多,使干部战士练就了侦察、捕俘、驾驶、攀登等各项硬功夫。在此期间,他连续两年荣立三等功,晋升为团直政股股长。

1985年8月,上级决定以八连为主组成武装侦察连,赴云南前线执行作战任务。张新奎要求重返八连,他向部队首长说:“以身报国是我的夙愿,只要能去打仗,就是当战士,我也心甘情愿。”部队首长批准了他的要求,任命张新奎为侦察二连指导员。

1986年春节前夕的一个傍晚,大雾弥天,张新奎带领60多名战士,越过越军雷场,潜伏在敌人工事下面,等待战斗时机。战士们忍着蚊子等虫害的叮咬,一连五个昼夜未眠。感冒加重的张新奎,想咳嗽一声,怕暴露目标,只好在地下挖个坑将头伸进去,轻轻咳嗽几声。班长武红真见指导员的嘴唇干裂,递过一盒桔子罐头,张新奎又递给了别的同志,就这样传递了四位同志,结果谁也没有吃。

1月28日零点,多名越军偷摸而来。张新奎下令射击,50多分钟的战斗,全部摧毁敌阵地工事,打死敌兵46名,全连无一伤亡。3月16日,张新奎领10名战士开辟通道,疏通道路7公里,占据了距敌230米的无名高地,排雷29枚。

3月18日,在战斗中两名战士受伤。张新奎在敌人夹击下接应时,越军使用燃烧弹,战区30多平方米地面变成一片火海。张新奎4次冲进火海,爬行300多米,把5名受伤战士背到安全区。最后在抢救另一名伤员中,因自己烧伤过重,途中壮烈牺牲。

中央广播电台、新华社和《解放军报》,分别播发了张新奎的英雄事迹,前线指挥部给他记了一等功。

1987年7月12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签发了命令,授予张新奎烈士以“舍身救战友的模范指导员”光荣称号,号召全军指战员向他学习。

八连干部站排头

官兵们评价:八连出来的干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艰巨任务拿得下来,个个都是好样的!干部当先锋、打头阵是八连一条不成文的“军规”。

特战旅现任旅长王炳军,就曾是八连的兵,也当过八连的连长。

那一年,八连担负山地追剿课目演练任务,全连每天都在高山深谷间摸爬滚打。演练有一项内容——三角翼飞行器俯冲射击,每次官兵操纵飞行器,离地面很高时就忍不住开始对“逃敌”射击。

王炳军看了,连连摇头:“这不符合实战要求,离那么远怎么能打中敌人?”但他也清楚官兵心头的顾虑,身边都是悬崖峭壁,飞行器俯冲太低,容易出事。

“看我的!”王炳军登上飞行器,娴熟地操纵着这只“大鸟”飞向蓝天。侦察到“逃敌”后,他迅速降低高度,俯冲到离地面很近时,手中的步枪怒吼起来,靶标纷纷中弹。

那一天,他连飞了3次,给连队官兵做示范。

八连现任连长魏巍,脸膛黝黑、精干英武,被称为“西北枪王”,先后被总部表彰为“全军自学成才标兵”、“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

其实,魏巍不仅是神枪手,格斗、攀登、跳伞、武装越野、武装泅渡……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跨越-2009·洮南”实兵演习,魏巍带队4次潜入“敌后”,摸清蓝军部署;“友谊-2012”中约(约旦)反恐联训,他带领10名队员与约方进行战术动作交流,看着中方队员全部单手持枪滑降,同步完成突入射击,约方指挥官竖起大拇指:“战场上的胜利一定属于你们。”

2013年,全军组织“砺刃-2013”特种兵比武竞赛,魏巍参加城市反恐课目比赛,带领10名队员夺得1金2银1铜的好成绩。入伍14年,魏巍先后7次参加军区、全军和国际侦察兵比武竞赛,16次创破特战专业项目纪录,夺得21块奖牌。

为磨砺克敌制胜“刀尖子”,魏巍把水上渗透、破袭抢点、八公里奔袭等45个实战课目,设置成集体能、技能、智能于一体的“魔鬼周”训练。如今,连队官兵人人熟练掌握特种攀登、武装泅渡、跳伞机降等28种特战技能,16人荣立二等功,13人在军区以上组织的比武竞赛中夺得奖牌。

2014年5月15日,八连参加跳伞训练,魏巍在外执行任务,指导员张贵新就带领战士参加训练。轮到八连登机时,戈壁滩上的风越刮越大。张贵新迎着呼啸的狂风,第一个跃出机舱。八连跳完,跳伞训练就因为风太大被上级中止了。

强将手下无弱兵。2014年6月,八连参加集团军考核,武装越野,全旅第一;武装泅渡,全旅第一;野外综合演练,全旅第一;综合成绩排名,还是全旅第一!

“谁也无法想象未来战争要求我们能做到什么。平时不多练几手,战场上就会少几分胜算。只有不断拓展复杂条件下装备作战功能及人员技能,我们才能更好的遂行任务,这也将会是我们出奇制胜的法宝。”这是八连官兵一致的信念,他们更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信念。

2014年年初,接到参加全军特种部队比武通知后,八连以此为契机开展“三能”实战化训练,组织24名参赛队员先后转战宁、陕、蒙等三省(区)四地,在多种复杂生疏环境中展开各类针对性强化训练。24名参赛队员人均穿烂了3套迷彩服,磨破4双陆战靴、近20双袜子,每人体重下降10公斤以上。付出就有回报,全军特种兵比武竞赛经过8天6夜的激烈角逐,他们夺得12枚奖牌,6人荣立二等功、6人荣立三等功。

2014年9月,连队受命到海拔4700米的昆仑山腹地展开高原跳伞,全军部队无这方面先例,更没有相关数据。他们采取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增大训练难度、提高海拔高度的方法,循序渐进展开高原伞降适应性训练。一个月后,两架米-17运输直升机沿昆仑山通道飞行盘旋至玉珠峰上空,上面搭载的10名天狼勇士身背某型降落伞成功降落。

此次伞降成功,是特种部队首次在4300米海拔上的1200米高空伞降实跳首跳成功,以总高度5500米打破全军特种部队伞降纪录。

血写的荣誉,彰显着军人的血性,也续写着新的辉煌。八连连续23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两次荣立集体一等功、9次荣立集体二等功。

如今,配备了各式先进武器装备的雪枫传人如虎添翼,屡次在国际特种兵竞技交流舞台上大展风采,以另一种方式继承先辈的荣光。

黄和平,电影《冲出亚马逊》主人公原型,在委内瑞拉“猎人学校”,他凭着顽强的意志、过硬的本领通过了魔鬼选拔,被学校授予“最具献身精神突击队员楷模”称号。

何健,代表中国参加第八届“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竞赛,成为唯一一个未被假设敌罚分的参赛选手,与队友一起获得该项赛事最高荣誉“卡列夫勇士奖”。

陆勇,赴土耳其参加反恐特战培训并以优异成绩毕业,被教官称为“最有骨气的中国学员”……

现在,特战旅也建立了自己的“猎人基地”,“这里锻造的是魔鬼猎人,我们必须挑战极限绝地求生;这里只有无所畏惧的猎人与智勇双全的猎手,没有任人宰割的猎物。”竖立在基地入口处的这段话既是对参训人员的要求,更是中国特种兵的宣誓。

2010年初秋,“猎人基地”迎来了建成后的首批客人——巴基斯坦特种部队官兵,代号为“友谊—2010”的反恐联合训练拉开帷幕。这是我军第一次以特种部队为主角进行的中外联合反恐训练,也是我军特种部队训练场地首次全方位向外军开放,揭开了与外军特种兵进行交流的新一页。

由单纯模仿,到学习交流,再到创新引领,如今,在许多重大国际特种兵联演联训的舞台上都能看到中国特种兵的身影,我军特种兵与外军进行交流学习已成为新常态。

猜你喜欢

特战特种部队特种
《特战荣耀》:演绎热血成长 展现军人风貌
特种养殖 一技在手 轻松赚钱
特种养殖 一技在手 轻松赚钱
特种养殖 一技在手 轻松赚钱
特种养殖:一技在手 轻松赚钱
特种部队的秘密技能
全副武装手持G36步枪的德国特种部队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