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抗战史观及其重大意义
2015-11-09张新华
张新华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史、国史、历史的学习,并就此做了多次重要讲话。笔者曾以《从习近平的历史观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见《重庆行政》2014年12月号)为题,对习近平的历史观做了初步学习,重点研讨了习近平关于“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正确认识改革前后两个三十年”、“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三个重大问题。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一个既重点突出又互为关联的有机整体。
在习近平的历史观中,关于抗日战争的论述非常丰富,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鲜明的现实意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抗战的重要讲话如下:
2014年7月7日,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七讲话”);
2014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九三讲话”);
2014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以下简称“南京讲话”);
2015年7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以下简称“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讲话”);
2015年9月2日,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九二讲话”);
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阅兵讲话”)。
十四个月内,党的总书记六次就中国抗日战争作重要讲话,凸显了抗战胜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巨大感召力和凝聚力,显示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持国际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严正立场和坚强决心,也是对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泛滥的深刻批判和有力回击。
在“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讲话”中,习近平要求着力研究和深入阐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等重大问题。综观六次重要讲话,对上述重大问题给予了权威而系统的论述,是深化抗战史研究、学习、宣传的重要遵循。
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
在六次讲话中,习近平多次从不同角度深刻论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
在“七七讲话”中,习近平指出: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习近平关于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重要论述,表达了建立在历史史实、全球视野基础上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立场。
在“九三讲话”中,习近平进一步全面阐发了中国抗战的伟大意义。他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具体而言,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在“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讲话”中,习近平再次强调:抗日战争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这一伟大胜利,也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重大贡献。
在“阅兵讲话”中,习近平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简洁而深刻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习近平指出,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支持。
概括起来,中国抗战胜利是中国近代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彻底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中国确立大国地位、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在西方主导的研究与媒体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肯定。习近平的众多讲话中,以大量无可驳辩的翔实叙述重申并反复论述了“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东方主战场”这一重要判断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也是为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同的公正结论。这次几十个国家、国际组织贵宾相继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从一个方面充分地说明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正如习近平在“阅兵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三、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习近平始终置于全民族抗战的时代背景中加以论述。
在“七七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呼吁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抵抗日寇侵略、驱逐日寇出中国。
在“九三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深刻地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历史原因,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各国人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的宝贵贡献。
历史表明,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全面抗战爆发,从平型关大捷到百团大战,从敌后游击战到地道战、地雷战,从坚持抗战进步团结到中共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全面进步,从《论持久战》到《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的抗战立场、巨大的牺牲精神、灵活的战略战术、崭新的政治风貌,赢得了全民族、全社会乃至国际进步力量的崇高敬意,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四、抗战精神与抗战英雄
早在1935年,毛泽东就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写道: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2005年,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在那场空前壮阔的伟大斗争中,中华民族进一步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并表现出许多鲜明的特点,这就是: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
在“九三讲话”中,习近平从抗战精神的角度明确提出并论述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在“九二讲话”中,习近平从抗战精神的角度首次提出并论述了崇高的“抗战英雄”。即:在抗战英雄身上,充分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以身许国、精忠报国是抗战英雄最鲜明的品质;充分展现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充分展现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充分展现了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显而易见,抗战英雄是抗战精神的集中体现。
还在“九三讲话”中,习近平就饱含深情地指出: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
所以,习近平在“九二讲话”中明确指出: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无论是直接参战还是后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人们,都是抗战英雄,都是民族英雄。他进一步指出:近代以来,一切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侵略而英勇斗争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人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荣光。这一科学论断与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既一脉相承又深化拓展。
习近平在“九二讲话”中极其深刻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他特别强调,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习近平关于“崇尚、捍卫、学习、关爱”英雄的观点,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一段时间以来,在社会上尤其是互联网上,消解崇高、丑化英雄的言行时有所闻,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恶劣影响之一。对此,必须予以旗帜鲜明的有力批判。
五、日本侵略者的野蛮罪行
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
在“九三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就是要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日本军国主义的这一疯狂的侵略国策,给中国人民和广大亚洲国家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极其黑暗的一页。
在重庆,从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对中华民国战时首都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1941年6月5日,日军轰炸重庆,造成震惊中外的较场口隧道惨案。据不完全统计,5年间日本对重庆进行轰炸218次,出动9000多架次的飞机,投弹11500枚以上。重庆大轰炸的死者达10000人以上,超过17600幢房屋被毁,市区大部份繁华地区被破坏。
针对南京大屠杀,习近平在“南京讲话”中以铁的实事明确指出:侵华日军一手制造的这一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惨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在“九三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日本一些政治组织和政治人物依然在矢口否认日军侵略的野蛮罪行,依然在执意参拜双手沾满鲜血的战犯亡灵,依然在发表美化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的言论,依然在藐视历史事实和国际正义,依然在挑战人类良知。这五个“依然”警醒着一切爱好和平、崇尚正义的国家和人们,对日本一些政治组织和政治人物也是严正的警告。习近平义正辞严地指出:事实就是事实,公理就是公理。在事实和公理面前,一切信口雌黄、指鹿为马的言行都是徒劳的。黑的就是黑的,说一万遍也不可能变成白的;白的就是白的,说一万遍也不可能变成黑的。一切颠倒黑白的做法,最后都只能是自欺欺人。习近平用如下非常经典的语句,很好地表达了中国人民的胸襟与立场:中国人民有比海洋、天空更为宽广的胸怀,但我们的眼睛里也决容不下沙子。
所以,习近平在“南京讲话”中明确指出: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习近平强调: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习近平在讲话中表达了中国政府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的明确立场,即: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
六、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
习近平关于抗战的系列重要讲话,其中一个重要主旨,就如“七七讲话”所表达的那样: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且希望世界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人类生活的星球。所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代表中国政府庄重地宣告:“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这一决定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好评。
七十年过去了,然而正如“七七讲话”所指出的那样:仍然有少数人无视铁的历史事实,无视在战争中牺牲的数以千万计的无辜生命,逆历史潮流而动,一再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破坏国际互信,制造地区紧张,引起了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强烈谴责。对此,习近平严正表示: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任何人想要否认、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
“九三讲话”中,习近平坚定地指出: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否认和歪曲侵略历史,决不允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阅兵讲话”中,习近平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间正道”的重大命题。他指出: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间正道”,赋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以深远而深刻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开创。习近平的抗战史观内容丰富,指向明确,影响深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阅兵讲话”所指出的那样: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引申出的必然结论。
作 者:重庆行政学院教授、本刊总编
责任编辑:张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