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少奇群众路线思想的理论特色

2015-11-09邓卫红王春华

重庆行政 2015年5期
关键词:刘少奇政党马克思主义

邓卫红++王春华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党的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长期历史经验的宝贵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刘少奇同志,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对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研究分析、探讨论述刘少奇群众路线思想的理论特色,对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完成十八大提出的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及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 历史唯物主义特色

肯定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伟大作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事实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中最关键的思想就是相信人民,肯定人民,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无一不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

作为一名有着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的中国早期工人运动领导者之一,刘少奇是一位把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者和先行者,在具体的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刘少奇领导和参与了1922年安源煤矿工人大罢工和1927年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并取得了极大的革命成功。在这些具体的斗争实践过程中,刘少奇亲身感受和体会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不可替代性,同时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刘少奇一直强调,共产党员要学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进行实际工作和斗争,要学会做一名真正的“马克思和列宁的好学生”。事实上,要求每一位共产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刘少奇多年革命工作中从未停止过的号召。

尽管1924年至1927年国共合作领导下的国内第一次革命战争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高潮,但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宣告结束。在总结这次革命失败的教训时,刘少奇认为,国内第一次革命战争之所以会失败,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缺少了广大工农群众的参与和拥护,没有广大工农群众参与和拥护而建立起来的革命力量,是极为薄弱的,不可能取得胜利。在以后的实践中,刘少奇结合斗争实际和工作实际,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的深刻内涵,人民群众要解放自己,就必须自己去斗争,自己去争取。

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人民开创解放事业,很大程度上是人民群众的引导者,扮演着向导的地位和作用。对于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解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些同志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导致一些同志总是站在群众之上去“解放”群众。这些人以为,共产党人是可以包打天下的“英雄好汉”。我们要改变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因为世界是人民的世界,历史是群众的历史。在人民群众的解放事业中,共产党人应该是也只能是人民群众的引导者和向导。共产党人在人民群众解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的认识上,刘少奇是一个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者,他的群众路线思想,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二、 鲜明的党性特色

什么叫鲜明的党性特色?说到底,就是我们无产阶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特色。只有代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才有这样的群众路线,才能贯彻执行这样的群众路线;反之,没有这样的群众路线,不贯彻执行这样的群众路线,党的性质就可能发生变化,就有蜕化变质的危险。毫无疑问,鲜明的党性特色,是刘少奇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重大贡献。

党的七大把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正式写入党纲和党章条文,成为党和党员工作的指针,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在1945年5月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刘少奇曾经明确阐述过群众路线的政党属性,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的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只有无产阶级政党才可能具有。一切剥削阶级及其政党,是不可能具有无产阶级群众路线的。剥削阶级之所以不会具有无产阶级的群众路线,是由他们的阶级性质决定的:一是剥削阶级必然鼓吹唯心史观的个人英雄史观,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宏伟力量;二是剥削阶级个人主义极其严重,立党为私是他们基本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就有我们党的这种群众路线。

刘少奇强调,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并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夺取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项重要法宝,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个基本责任和目的。早在1917年,列宁就曾经说过:无产阶级政党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和群众在一起。刘少奇也一再强调我们党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实际上,今天每一位共产党员耳熟能详的“人民群众是党的母亲,党是人民群众的儿子”这样的论断正是出自刘少奇1942年4月发表的《群众运动的报告》。可以说,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斗士为我们认识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而这些深刻的理论依据,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刘少奇还强调:“只有坚持马列主义、无产阶级立场,才有彻底的群众路线,党性不纯的人不可能走群众路线”。[1]事实确实如此,如果我们共产党人没有纯洁的党性,不坚持立党为公,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不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始终为人民群众谋利益,那党的群众路线是不可能得到贯彻执行的。党性不纯的人,必然不能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反之,不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人,必然党性不纯。在今天看来,纯洁的党性,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确实是我们党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最为重要的法宝。

三、 根本路线论特色

在党的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刘少奇关于群众路线理论的深刻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理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从新的角度深刻揭示了党的群众路线同党始终不渝为之奋斗的整个事业的联系。历史地看,政治路线是一个政党在一定时期、一定发展阶段为实现其纲领和目标而确定的政治方向和根本途径,集中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关系到整个利益和全局利益的根本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发展阶段,由于目标、任务不同,政治路线的内容可以、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改变。但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却不可以改变。概括地说,就是一切为了群众。它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反映了我们党在任何历史时期、任何历史发展阶段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他指出,我们是一切为了人民,是人民的勤务员。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为人民服务。“老老实实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应该建立起来。大喊大叫,装模作样,口号喊得高,样子装得像,但没有为人民做一点实事,这是要不得的。……要在思想上真正认识自己是为人民服务的,老老实实为人民做事。”[2]一切为了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性质原理的中国化、具体化、大众化。我们党的一切为了群众的根本政治路线,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能改变的。

刘少奇关于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根本的组织路线的理论概括,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重大的、独特的贡献。组织路线是政治路线的保障。组织路线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同政治路线一样,其具体内容也应该有相应的调整和改变。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组织路线,可以概括为一切依靠群众。作为一切依靠群众的党的根本组织路线,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能改变的。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人民群众为我们党提供了不竭的智慧和力量,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因此,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正确的、根本的组织路线。正确的政治路线与正确的组织路线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一切为了群众和一切依靠群众的统一,构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核心内容。从全局高度和从历史长远角度看,我们党的群众路线,不是一般的路线,而是关系党领导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根本路线、生命线。

四、 方法论和认识论特色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正确的认识、决策和办法,归根结底只能来源于无数从事各种实践活动的人民群众。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这种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来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1943年毛泽东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就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认识论这一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群众路线理论的一个飞跃。简而言之,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此循环往复。这种方法的“无限循环”,“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把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创举。在毛泽东形成群众路线基本思想的同时,刘少奇在长期革命实践中,也逐步形成了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刘少奇群众路线的理论观点,也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特色。刘少奇明确指出,决定政策的方法是从群众中来,政策决定后,要拿到群众中去宣传解释,拿到群众中去执行。对的就有群众拥护,错的就没有群众拥护,群众反对的不拥护的就有问题。这实际上和毛泽东同志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高度吻合。

建国后,刘少奇认真分析、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同样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同样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962年,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对群众路线再次作了明确概括:我们共产党人要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解放人民群众,要相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的工作必须依靠和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检验。

刘少奇认为,信任群众的问题,是共产党员的根本观点问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不仅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还要能虚心地和群众商量,耐心地对群众进行教育。此外,我们还要把党的政策和党所提出的任务向群众交代清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最重要的是要向群众学习。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少同志是做得不好的,是不及格的。他认为,人民群众之所以具有伟大的创造力,是因为他们有着实际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我们要善于学习和吸取人民群众的知识,转化为更高的、更系统的知识,再用更高的系统知识去指导群众。他强调:“不应该把完成党和国家的任务,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对立起来。”[3]“各级党组织必须认真地讨论一下什么叫做群众路线的问题。一切党员干部,凡是还没有真正懂得党的群众路线的,都应该从头学起。”[4]

刘少奇对群众路线基本点的这一高度概括和精辟论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和认识论的科学精神,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党的群众路线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角度。

五、 突出的实践特色

党在一切工作中,都必须走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凸显了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毫无疑问,这条路线十分重要,但关键在于如何“走”好这条路线,即在于如何始终坚定不移地在各项工作中贯彻这条路线,实践这条路线。刘少奇认为,实践群众路线,重要的是贯彻和执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是我们党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从建党初期开始,一直到井冈山斗争时期,再到后来的抗日战争时期和延安整风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反复强调动员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深入发动、组织、引导工农群众参加革命运动,历经艰难曲折,找到并坚持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引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最终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创立和形成的一整套思想理论和工作方法,形成和巩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遵循的根本路线。实践群众路线,贯彻群众路线,必须反对各种错误倾向,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我们党培养和形成了许多优良作风,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也始终存在一些不良风气,比如,冒险主义、关门主义、命令主义、自流主义、尾巴主义、官僚主义、军阀主义等脱离人民群众和妨碍群众路线贯彻执行的错误倾向。为此,刘少奇提出一个原则,就是“启发—指导—再启发—再指导”的原则。所谓“启发—指导—再启发—再指导”的原则也即是指我们要认识到当人民群众还没有自觉时,我们共产党员有责任去启发人民群众的自觉,而当人民群众有了自觉后,我们共产党员有责任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有责任去指导人民群众的行动,并再次从人民群众的行动中有意识地启发他们的再自觉,如此循环往复。新中国成立以后,刘少奇强调我们共产党员要更加谦虚谨慎,要一如既往地坚持和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绝不能因为我们取得了成功而脱离人民群众,执政后的党群关系,仍然是公仆和主人的关系。我们要一如既往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一方面,共产党员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保持无产阶级政党先锋队战士的纯洁性。另一方面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并且要有法律和制度的保证。他说:“要规定一些必要的制度,使我们这个国家发展下去,将来不至于产生一个特殊阶层,站在人民头上,脱离人民群众。”[5]

事实上,密切联系群众一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刘少奇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楷模,坚持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在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思想。他关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有着鲜明特点和深刻内涵;他提出的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原则、措施、要求,具有突出的实践特色,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2]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3][4]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5]刘少奇年谱: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作 者:邓卫红,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编辑部编审

王春华,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惺 睿

猜你喜欢

刘少奇政党马克思主义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刘少奇与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刘少奇在安源过春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刘少奇:不忘初心 对党忠诚
刘少奇: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