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种版本初中化学(科学)教材例题编写的比较研究

2015-11-09陈寅汪青陈颖萍

化学教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例题

陈寅+汪青+陈颖萍

摘要:从数量、类型、分布、内容编排线索、内容呈现形式对5个版本初中化学(科学)教材例题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对教材例题编制的认识和启示,即适当增加例题数量和类型、扩大分布范围,例题后编排练习;增强学生的反思和理解,增强例题的示范性;实现题目分析和解题过程相互对应。

关键词:化学教材;例题;内容编排;内容呈现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9–0011–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研究意义和价值

例题是指用来说明某一原理或规律,或在运用某一概念或定律时充当练习的问题[1]。例题通常有以下功能:巩固新知识;示范解题过程;揭示思想方法;实现育人功能等[2]。此外,也有研究者指出化学例题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知识;教给学生科学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促使学生养成规范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3]。然而,国内关于化学教材例题编写特点的研究比较少。鉴于教材例题的突出功能,研究化学教材的例题编写特点,对于提升化学教材编写质量和教材多样化发展、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都具有现实意义。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择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简称A)[4]、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化学·九年级(试用本)》(简称B,供上海市使用)[5]、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简称C,面向全国)[6]、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简称D)[7]等4套教材,以及台湾南一书局出版的《自然与生活科技》(简称E)[8,9]。《自然与生活科技》这套教材是台湾初中使用的科学教材,共六册,其中涉及到化学内容的主要集中在第三、四册,台湾约1/3的学校使用这套教材。上述5套教材组成了本次比较研究的素材。

采用内容分析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10,11],从例题的数量、类型、分布三个角度进行比较。此外,考虑到例题是教材正文的组成部分,因此又从内容编排线索和内容呈现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内容编排线索是指对核心内容展开的一种线索分析。内容呈现方式即解题的思路与过程,题目的分析与解题过程的呈现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属于题目设计的关键组成部分。

3 几种版本初中化学(科学)教材例题比较

3.1 数量、类型与分布

5个版本初中化学(科学)教材中的例题总数和类型如表1所示。分析可知,E教材中例题的数量明显多于其他4套教材。大陆4套教材例题主要分布于“溶液有关计算”和“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B教材在“水”一节编排一个例题。E教材例题的分布更加广泛,涉及“认识物质世界”、“纯物质的奥秘”、“化学反应”、“酸碱盐”、“化学反应速率”等5个单元,只有“氧化还原”和“有机化合物”单元没有例题。

3.2 内容编排线索

教材中例题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为避免内容本身的干扰,本文选择5套教材共有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基本接近的内容主题“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进行比较,见表2。表中“1、2、3……”表示教材呈现阶段的环节序号。

通过对内容编排线索的比较可见,除B教材外,其余4套编制例题的线索是:引入课题→得出“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例题→练习。归纳起来就是先通过实际案例引出化学反应定量计算,然后通过分析得出“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这一结论,结合已经得出的结论解决例题,并通过与例题类似的练习,强化化学方程式计算。总体来说,按照这种思路呈现例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比较完整和流畅,教师和学生容易接受。

B教材例题内容编排的线索是: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结合CO与O2反应说明结论→例题。这种编织线索认为“有关化学反应计算”是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一部分,因而将其编制在同一个知识点下。即首先通过学习化学方程式,然后应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将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计算集中编排,有利于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同时符号、计算编排的相对集中,可能会导致学习困难。

在教材例题编排时将符号学习与计算学习分开,可以达到分散难度的目的。可以考虑在例题后设计栏目作为练习,有助于及时检测和促进学生反思。

3.3 内容的呈现方式

例题的内容呈现方式,主要指的就是解题的思路与过程,属于题目设计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从题目分析、解题过程对5套教材“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溶液有关计算”例题进行分析,见表3。

通过对内容呈现方式的梳理,可以发现题目分析和解题过程方面的三种处理方式:①题目分析和解题过程在编排上各成体系,但又相互对应。比如A教材中的例题: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题目分析和解题过程略)?例题的分析在左侧,解题过程在右。二者是一个相互独立的体系,但同时每一个步骤又互相对应。②题目分析和解题过程相互渗透,这样的呈现方式比较多见,即并没有将题目分析单独拿出来,而是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着题目的分析、原理的呈现等。③只有解题过程。例题的作用之一是示范性,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参与整个解题过程,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题目分析要准确到位,解题过程需清晰明了,二者均不可或缺。

4 分析与启示

4.1 适当增加例题数量和类型、扩大分布范围

与E教材相比,其余4套化学教材的例题量较少,且分布范围狭窄。因此,大陆化学教材例题的数量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分布可以更广泛一些,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领会方法,发展能力。

从例题类型上来说,E教材例题不仅包含了计算题,还包含了简答题,而大陆各版本教材只涉及化学计算题。其实,例题的类型仅仅限于化学计算题和简答似乎也显得过于单调,增加一些新类型,对于教材多样化发展、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都具有现实意义。

4.2 例题后编排练习,增强学生的反思和理解

通过对编织线索的梳理,可以发现各版本教材都会在例题之后编制练习(“B版”除外)。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适当的练习增进对知识的理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此外,它还可以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还能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因此,教科书中例题之后可以考虑编排练习,及时增强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理解。

4.3 增强例题的示范性,实现题目分析和解题过程相互对应

例题需要展示完整的解题步骤及其思维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领悟到例题的精髓,引导学生达到“举一反三”。例题是紧跟着新知识出现的,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新知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正确的方法论。因此,例题一定要给学生提供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步骤,题目分析要清楚明了,帮助学生形成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

致谢:本文研究素材之一《自然与生活科技》由《台湾化学教学》专栏编辑,台湾师范大学钟建坪博士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3]余润,毕华林.中学化学教材中例题的功能及设计分析[J].山东教育,2010,(32):48~49.

[2]吴立宝,秦华.例谈中学数学教材例题的功能[J].教学与管理,2013,(2):53~55.

[4]姚子鹏等.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化学·九年级(试用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5]王晶等.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6]王祖浩等.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7]毕华林等.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

[8][9]郭重吉等.自然与生活科技(三)(四)[M].台南:南一书局,2011.

[10]周媛.我国高中化学教材作业体系的构成特征及其新教材作业容量的比较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79.

[11]李宏燕.美国阿拉巴马州化学教材习题研究——以《Chemistry Connections to Our Changing World》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9):12~13.

猜你喜欢

例题
反思课本中例题 引导得出新方法
一道课本例题的解法探究
初中化学常用思维方法及典型例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从课本例题走向世界名题
由一道课本例题变出的中考题
一道课本例题的变式拓展
静悟课本例题,汲取丰富营养
例说复习课中例题的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