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文教学应回到本位

2015-11-09耿玮

学周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语言特色散文教学荷塘月色

耿玮

摘要:《荷塘月色》作为一篇经典文章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学中应淡化背景,使教学回到体会语言、感受作者于“不平静”中的矛盾心理和文章淡淡的笔调。

关键词:《荷塘月色》 散文教学 语言特色 散文笔调

《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文章,在屡次的课程调整、教材改革中一直被保留下来。下面,我谈几点自己对本课教学设计的想法。

一、课堂设计出发点——淡化背景突出文章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荷塘月色》教学常常要从“这几天我心里颇不宁静”中探寻作者“不平静”的原因开始。此文已发表80多年,能得到历届编审的青睐,是它有着众说纷纭的写作背景吗?我想不是。它的内涵到底是什么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高度重视吗?假设课上围绕写作背景大谈特谈、大讲特讲,我想就冲淡了散文教学——欣赏语言美、感受情调美、把握散文家的创作——的本质。所以,本课的教学方向就是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人在心绪烦乱之时,想超脱不能,想摆脱而不得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共鸣,这才是文章的现实意义,而不是貌似抛出一个重量级的问题“大家说说朱自清不平静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在没有资料占有的一头雾水学生面前,教师开始侃侃而谈1927年的“白色恐怖”。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回到散文语言与情调的本质

郁达夫曾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的强。”换言之,重个性,这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散文。若抹去个性,从而充当某种观念的传声筒,仍又是载道之文了。在散文中,笔调确乎是个人的。而所谓的个人笔调,就是要在散文中形成独具个性的言说方式[1]。所以,如何让90后的学生读懂文章,读懂散文,就成了重中之难。当然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会为学生在散文的世界打开一扇门,推开一扇窗,真正地让学生会读散文,读出散文的真味。

在这样的思考中,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就成为教学之重,因为散文的语言是作家创作风格的载体。而重中之难则是通过品味语言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真正体会到朱自清《荷塘月色》呈现出的人所共有的心灵困境和在此困境中所彰显出来的淡而有味的情调。

三、教学过程的实施——语言是感情的外化

在教学中有几处地方在体现语言特色外,更是与作者的心情相关的,进而体现出只属于朱自清的“独具个性的言说方式”。下面,我举几个例子谈一谈。

例1:下面的喻体、拟体有什么特点?

亭亭的舞女的裙 美女婀娜的身姿 女子娇羞的情态 明珠 星星 出浴美人不染纤尘

学生答案归纳:断断续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沁人心脾,跳动、悠扬的旋律形成的愉悦心灵的感觉……

师生总结:美好的事物,美、静、雅的氛围感染了作者,使他沉浸在美景当中获得暂时的喜悦。这样就不难理解作者此时的心情了。

通过学习,学生强化了语言是情感载体的认识。在之后的閱读中,他们会学会通过语言体会作者情感;会有意识地寻找语言的差别,因为“一字之差,情差千里”。语言特色不同,散文就会有不同的语言风格,也许学生就会找到自己喜爱的散文家了。有了这样的兴趣,何愁散文阅读呢?如果一堂课能埋下这样的种子,我想朱自清先生真可以“含笑九泉”了。

例2:与“峭楞楞如鬼一般”“渴睡人的眼”对比。

有学生提出“峭楞楞如鬼一般”是不是跟这段不相符,为什么?其实,这正可说明作者的情感是变化的,和他的矛盾心理有关。4、5自然段是以暂时的喜悦为主,但是作者的心情是变化的,这就可以说明文章的感情主线是“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的交织”。

作者的感情不是割裂开的,不一定是开始不平静中间喜悦最后回到现实或平静或烦恼。我们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作者想要摆脱心灵困境的做法和心情难道和其他人不相同吗?试想你在这种情形下能做到真正的喜悦与忘怀吗?那么,这种心情投射到自然景物中是什么状态?退一万步讲月光下的树影到底是什么样子?恐怕非得亲身感受,否则不得而知。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思考也许比这篇文章本身来得更重要。这是关乎事实、人性、人情本身的思考,这也是关乎散文创作目的的思考。

例3:比较《采莲赋》《西洲曲》。

通过对两个作品内容、氛围意境的比较,《采莲赋》是热闹、风流;是热、动的。《西洲曲》是情如水清,是清、静的。这样的变化之后,作者回到了现实里,不用多讲,相信学生每个人对作者此时的心情都会做出自己的判断。有的文章不是非得讲出个子丑寅卯,它的多解性恐怕才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四、教学问题升级——兴趣点、疑问点形成研究性学习课题

孙绍振先生在《超出平常的自己和伦理的自由》中谈到《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生命恰恰在于“超出平常的自己”[2]。他提出历来将“不平静”与当时政治现实挂钩的说法从价值观念上说都是属于社会功利的价值范畴的。为什么一些和政治没有直接关系的个人的、家庭的矛盾,就不能在文章中有所表现呢?淡化背景不等于视而不见,教师应通过学案将相关资料提供给学生。诸如此类学生如有兴趣,通过质疑、讨论可形成研究性学习课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交流,真正地实现对文本的探究。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方面应该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以上就是我由《荷塘月色》想到的,希望这能为散文教学和学生学习散文起到一点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永福.散文中的闲话笔调.阅读与写作,2008(8).

[2]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修订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责编 张翼翔)

猜你喜欢

语言特色散文教学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作品: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基于商务英语语言特色的翻译技巧研究
弗洛伊德早期绘画语言特色
浅谈商务英语的文本特征及翻译策略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巧抓散文教学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