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性护理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9例中的应用

2015-11-09姚丽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

姚丽娟

【摘要】目的:探讨有效预防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骨科手术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预防性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对给予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后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①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预防性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6);②比较两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量等三项指标,预防性干预组患者的三项指标均优于常规干预组,且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量两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针对骨创伤患者实施护理时,采用预防性护理可以明显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实施护理干预的理想选择之一。

【关键词】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0-0101-02

临床研究和统计资料数据显示[1]:骨科创伤手术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患者静脉损伤、血流停滞及血液粘稠度增高等现象。而对于骨科创伤手术患者而言,患者术后往往活动受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下肢静脉回流,从而更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如果针对此类问题不给予高度重视,可进一步导致患者出现相关肢体功能的障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鉴于此,本次研究为了探讨有效预防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以便为相关临床护理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选取我院收治骨科手术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给予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后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78例,男性病例58例,女性病例20例;病例整体平均年龄为(57.34±5.43)岁,最大77岁,最小48岁;患者的平均体重为(68.43±5.43)kg,最重80kg,最轻48kg。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成了常规干预组和预防性干预组,每组患者39例。常规干预组男28例,女11例;患者年龄最大76岁,最小49岁,均年龄(57.44±5.55)岁;平均体重(68.66±5.55)kg。预防性干预组男30例,女9例;患者年龄最大77岁,最小48岁,平均年龄(57.22±5.22)岁;平均体重(68.22±5.22)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措施和方法

1.2.1常规干预组的措施常规组患者仅给予基础护理措施和方法[3]。主要措施包括:入院前指导和宣教,指导患者熟悉病房环境,遵照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定期通风,保持室内环境的适当温度和湿度,定期组织患者开展集中的健康宣教活动。

1.2.2预防性干预组的措施在给予常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实施以下预防措施[4-5]:①基础预防措施,患者在实施手术操作的过程中,注意动作的轻巧、精细,最大限度的保护四肢及盆腔附近的静脉,最大限度的避免损伤静脉内膜。手术后保持患肢高抬,从而有效促进患者静脉的回流。指导患者康复训练,对运动方式、频率、力度、呼吸方式等均给予详细指导。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运动,可造成胸腔负压,从而有效促进患者静脉回流;②药物预防措施。患者术后12h开始常规皮下低分子肝素钠注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情况,如有严重凝血障碍或血小板减少症,则采用其他药物预防。通常可采用维生素K拮抗剂,注意监测维生素K拮抗剂的使用量及凝血酶时间,一般不超过3.0s,通常控制在2.0~2.5s之间,同时对患者的肝、肾功能进行监测。

1.3观察指标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量等临床指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PEMS3.1forWindows软件包。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预防性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38%;常规干预组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1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8.72%。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预防性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9487,P=0.0016)。见表1。

表1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率比较

[例(%)]

注:与常规干预组相比,*P<0.05。

2.2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量等三项指标,预防性干预组患者的三项指标均优于常规干预组,且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量两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x±s)

注:与常规干预组比较,*P<0.05。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6]:在没有给予预防性干预措施的前提下,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概率可高达45%~60%以上。如果后续治疗不及时,不仅仅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可进一步导致患者出现了肺栓塞,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发挥,进而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由此可见,临床针对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干预措施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既往文献研究和调查数据显示[7-8]: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可以选择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案,不仅能有效的对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同时对于术后的康复和恢复也十分有利。

从本文研究结果可看出,预防性护理策略的实施有效的降低了骨创伤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不仅证实了上述观点和说法,同时也与国内外同类研究报道结果一致。

总之,临床针对骨创伤患者实施护理时,采用预防性护理策略可以明显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实施护理干预的理想选择之一。参考文献

[1]徐国华,陈品英,田伟明,等.益气活血通脉汤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4):188-191.

[2]李春会,李惠玲,邹叶芳,等.骨科大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健康信念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6):51-53.

[3]方曙静,刘梅,许勤,等.品管圈在骨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4,(3):299-300,301.

[4]谢晓璇.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现代医院,2010,10(12):91-92.

[5]王彩莉.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27):5975-5976.

[6]芦海英,肖静,于彩钰.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41例护理措施探讨[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1):553-554.

[7]李平.早期护理干预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临床观察[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1):156.

[8]相锋.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与预防措施[J].医学信息,2012,25(11):285.

(收稿日期:2015.07.10)

猜你喜欢

预防性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性护理在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预防性护理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预防性护理在普外科术后患者静脉导管感染中的临床效果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观察预防性护理措施对减少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高海拔地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彩超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部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