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2015-11-09林凌云

关键词:合作学习

林凌云

【摘要】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本文总结实践经验,探索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培育学生创新品质的合作学习模式。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学案合作教学 小组合作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8-040-01

0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意义、有效益的?这个问题应当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和回答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近年来,笔者和学校教研组同仁们一道,积极开展了合作学习的探索,力求通过研究和实践,逐步构建起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培育学生创新品质的合作学习模式,并以此为突破口,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一、合作学习中的教师角色转换

重视进行合作性学习的思想由来己久,20世纪60年代、尤其是8O年代中后期,合作学习再度成为欧、美国家一种极为流行的教学模式。有调查研究指出:90年代美国有62%的高中教师和93%的初中教师报告曾经或正在运用合作学习法,这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合作学习实践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效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程改革把大力倡导合作放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上,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新课程、新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标准,迫切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提高素质,形成“为了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转变教学方式。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认为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即是一个促进者,也是一个合作者,更是一个激励者。

二、学案合作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包含若干种具体教学模式,比如角色扮演、小组学习、社会研究调查、法理学研究等。然而这些方法都有如下共同特征:通过建立团队组织来促进成员间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充分发挥集体的亲和力,使小组成员在协作过程中共同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论者以为,高质量学习的发生决不是孤立的,传统学校课堂教学的失败原因之一就在于其运用了个人主义的或竞争性的互动模式,而合作学习所采用的则是团队这种以合作性互动为主要特征的组织形式,它为达成高质量学习提供了组织保证。正是通过团队合作,才能使团队成员的学习成果最大化。

我校初二历史备课小组七名同事组成了小型合作团体,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知识和教学成功度,其重点在于改进教学,特别是增加小组成员运用合作学习的专业知识。针对当前学科特点和教学实践,大家统一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学案合作教学法。它的基本程序是“梳理教材——分科备课——讨论交流——形成学案———课堂实践——教后反思——行为跟进”。以教学内容与专业对口为标准落实备课任务,利用每周两次的课题组活动,按照课标标准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形成一个被共同认可的学案,小组成员依照专业内容进行示范执教,组员一起听评课,一起反思修改,注重加强反省、思考和探索,逐步提炼出具有典型意义、推广价值的教学范例,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我们发现,全员参与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全面合作,能在课堂信息交流网络上体现出纵横交错的多维立体的优势,产生“1+1>2”的效果,能够较快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能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

三、实践反思

通过合作学习,优化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形式,从而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了学生的主体潜能,合作学习在集体讨论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和善于联想的思维品质,从而不断健全学生人格,合作学习把个人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小组、班级的学习成果,以收到“水涨船高”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学会合作,善于合作,培养了学生善于合作、敢于实践的品质。在实施合作教学过程中,由于经验的不足,我们也遇到了困难,在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活动流于形式,学习效率低等问题。反思后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准备不充分。教师与学生都缺乏对合作的准备,就教师而言,就是在忽视合作的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就学生而言,都比较缺乏与人合作的机会,如果双方准备不足就很容易导致合作学习时手足无措。

2.分组不科学。在分组的方法中,最常见的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至六人一小组,这样分组虽然简便易行,但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因此就会出现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3.规则不明确。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有的小组只是个别学生侃侃而谈,其他人一言不发,而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有效的合作需要一套规则。

[ 参  考  文  献 ]

[1]钟以俊著,《现代学习原理与学法指导》[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勒玉乐著,《新学习方式的实践艺术》[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曾琦著,《学会合作》[M].中央编译出版,2004年版.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五二一”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