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养老产业的现状、趋势与政策建议

2015-11-09周文静

重庆行政 2015年5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家庭

周文静

根据联合国统计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到总人口数的7%以上,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我国在1999年就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4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1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37亿人,占总人口的10.1%。预计202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高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中国养老文化背景

孔子论孝,“父母在,不远游”,尊老、养老为“孝”之实。有着“孝义”思想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人们习惯于三代同堂的生活方式,尤其重视家庭观念,千百年来,我国一直采用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呈现核心化、小规模化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特别是“421家庭结构”,甚至“422家庭结构”(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允许生两个孩子)日益增多,子女赡养老人的负担越来越重,传统家庭养老方式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人口跨地域流动加剧,我国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而即便是与父母居住同一城市的年轻人,在高强度、快节奏工作与生活压力下,也难以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给予父母更多的陪伴。家庭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方式正随着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悄然向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过渡。

(二)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及困境

1.未富先老。一是养老方面的投入与日益增长的老龄化水平不相适应;二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群体发展不平衡,导致城乡区域间财力状况、不同群体间经济状况、生活保障能力相差悬殊,尤其是不同群体可用于养老消费的支出差距很大;三是人民群众的综合收入偏低,收入差距悬殊,中低收入占大多数,“无钱养老”、养老消费低迷等现象普遍存在。

2.未备先老。我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养老、医疗等问题是在城乡社会经济二元结构的背景下同步爆发的,解决起来不仅没有足够的时间,而且这些问题纵横交错、相互影响,整体上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压力有一个放大效应。此外,我们应对老龄化的公共政策体系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社会福利制度体系构建不健全;城乡二元化背景下的农村老年人福利保障制度严重滞后;老年人群增长带来的需求增长与社会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急速的人口老龄化,无论是养老、医疗,还是照料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资源分配等社会管理和社会政策体系,都处在“未备先老”状态。

3.农村养老问题日益严重。一是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和程度均高于城镇;二是农村老年人口城镇化水平滞后于总人口城镇化水平;三是农村老人收入来源极其有限,大部分农村老人缺乏稳定的收入,对额外用于养老的支出负担乏力;四是集体福利日趋弱化,大多数村集体经济对农村养老福利的贡献微乎其微。对农村人口仍占据一半以上的中国而言,农村养老问题面临巨大挑战,农村老人的养老将成为检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把标尺。

4.城市养老困难重重。一是用地难。城市中,养老用地可能会有国有土地、厂房租用、养老综合用地等非常复杂的方式,加之城市发展逐渐饱和,可用地块资源日渐稀缺,城市中养老项目落地存在很大难度。二是融资难。养老服务投资大、风险大、收益低、民资进入门槛高、投资者利益得不到保障。三是政策落实难。国家及各级政府制定的养老服务业政策,落实起来有困难,再好的政策不能落实也是“一纸空文”。四是运营难。目前,民办养老机构营利的很少,虽然一方面是行业自身发展的规律的原因,但大部分民办机构饱受缺乏后续资金、管理人才、护理人才、管理理念的制约。五是专业人员少。养老服务人员薪酬待遇低、劳动强度大、社会地位不高、专业技能欠缺,造成人员流动快,用工荒问题成为制约养老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

(三)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趋势

1.养老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渐加剧,老年人口的需求和消费不断增长,养老产业将拥有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我国老龄产业在未来国民经济增重中具有关键地位。

2.机构养老将快速发展。从全国情况来看,入住养老院所的老年人比例很低,养老院所总床位数仅占老龄人口总数的l%,与发达国家5~7%的比例差距很大。根据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来看,我国老年人口将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增长,如此快速的增长速度,加上家庭结构、代际关系、伦理观念等带来的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步弱化,社会对机构养老的需求势必越来越大。

3.居家养老仍将是主要的养老方式。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观念以及老年人对家庭亲情和环境的眷恋,使得绝大多数老年人趋向于居家养老。据调查,在我国有95%的老年人不愿住养老机构,而我国大多数老年人集中在农村,除了有稳定收入的老人外,大多数老人只能依靠家庭养老。

4.社区养老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一方面,我国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占绝大多数,另一方面,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和空巢家庭越来越多,带来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势必增加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方式的需求。不仅如此,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也逐步细化,要求也越来越高。

5.志愿者服务组织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志愿者服务是社会文明、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标志。在发达国家,志愿者是养老服务领域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很受老年人的欢迎。我国现已形成省级、地市级的协会,并建成志愿者服务管理网络,基本已实现组织化,将来随着养老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多,在养老服务方面的志愿服务将日渐规范化、系统化。

6.服务手段信息化。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养老服务对信息化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老人服务网络,是我国未来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7.人性化服务理念突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养老产业将不仅仅是对老年人物质生活的满足,更多的会注重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和对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充实。

二、对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发挥政府的保障和引导作用

1.加强顶层设计。政府在养老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更多地转向法规规划和规则的制定、标准的设定,更多地侧重监管和服务。

2.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财政资金投入要更多地向农村养老服务倾斜。同时,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政府有限投入要起到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到养老产业中来。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老年服务设施及功能,首先是对困难老人的保障作用。对于生活困难的老人,政府应主动承担责任,保障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引导和调整养老服务模式,更加突出社区和居家养老,将机构养老更多用于政府保障“三无”、“五保”等特殊困难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从而体现出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

4.加强引导和监督。养老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公共事务,应依靠政府来引导,纳入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管理范畴。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养老的法律和服务标准需要政府制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需要政府监督,支持政策需要政府出台,全社会敬老爱老的氛围需要政府引导,老年人的权益也需要政府保障和维护,特别是养老服务网络,更需要在政府的引导和监督下建立。引导社会资金参与老年服务发展,国家政府必须转变职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把行业管理和服务职能主要交给社会组织,使其担负起专业化养老服务提供者和服务行业管理者的功能,政府主要重点工作是监督,政府不再扮演唯一社会养老服务提供者。

(二)调动家庭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1.重视家庭在养老中的作用。养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国外经验来看,政府、家庭、社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和家庭养老观念逐渐淡化,很多老年人不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但是随着人们对老年人情感需求认识的不断深化,家庭的作用在西方又开始引起重视,如有些国家已在探索给予因照顾老人而不能工作的家庭成员一定的补贴或提供弹性工作机会等。当前我国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的总体规划中,除了要明确“居家养老”作为养老方式的基础性地位,还应当思考“家庭养老”,即子女亲属的赡养责任在居家养老乃至整个养老服务体系中发挥应有作用。

2.养老服务社会化,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社会化并不是政府退出,不再投入和监管,相反,政府的责任更大,更应肩负起养老服务的“脊梁”作用。政府应加大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强社会组织活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产业发展中来。社会力量、社会投资是发展养老产业的生力军,政府在加大财政投入、发展养老事业的同时,要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和公共服务作用,拓宽投资平台,吸引整合各种社会力量,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元资金投入和经营方式兴办规模化、连锁化养老机构,鼓励养老机构跨区联合、资源共享,发展异地互动养老,推动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养老机构,以满足不同老年群体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作 者:中共重庆市渝北区民政局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胡 越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家庭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家庭“煮”夫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